改良的偏心防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11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偏心防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伞具。
背景技术
伞具,作为一种遮阳挡雨的工具,目前得到广泛使用。目前的伞具主要有直伞和折伞,而无论直伞还是折伞,其中棒都是竖立在伞面的中心下方,伞面则由沿中棒外周辐射出去的伞骨支撑,这种伞具在使用时,使用者手握中棒后,所站立的方位通常不在伞面的中心下方,而是往后偏移,这时即会出现伞面遮挡偏移,导致使用者后侧不能有效的遮雨,给使用带来不便。此外,传统的伞具在使用时,由于伞骨外伸长度一致,使伞面撑起呈圆形,如果伞面相对使用者往前偏移,则前侧的伞边相对下沉而遮挡视线,影响向前观察,存在安全隐 串
■/Qi、O为此,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伞具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增加遮雨面积,使用稳定、可靠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科学合理,使用轻便,有效增加遮雨面积及使用稳定、可靠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改良的偏心防雨伞,该伞包括有一中棒,中棒上活动套设一主下巢,于中棒顶部及主下巢组设有交叉活动主架,交叉活动主架朝中棒的一侧外伸,交叉活动主架的外伸端组设有配套的副上巢及副下巢,于副上巢及副下巢上组设有伞骨,伞骨撑起的伞面中心与中棒呈偏心设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改良的偏心防雨伞,该伞包括有一中棒,中棒上活动套设一主下巢,于中棒顶部及主下巢组设有交叉活动主架,交叉活动主架朝中棒的一侧外伸,交叉活动主架的外伸端组设有配套的副上巢及副下巢,于副上巢及副下巢上组设有伞骨,伞骨撑起的伞面中心与中棒呈偏心设计,所述偏心伞上还设有可给予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伞骨开伞定位的定位部。所述的定位部设置在交叉活动主架上,或者设置在交叉活动主架及副上巢和/或副下巢上。所述的定位部设置于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伞骨上。所述的定位部为交叉活动主架之与副上巢或副下巢枢接的一端凸起的可嵌设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伞骨之间以达成开伞定位的凸块;所述凸块与交叉活动主架为一体成型或组合连接,凸块为只设在交叉活动主架之与副上巢枢接的一端,或者只设在交叉活动主架之与副下巢枢接的一端,或者对应副上巢和副下巢方位各设一个;所述定位部的外侧有内斜于交叉活动主架方向的斜面。所述定位部由固定在交叉活动主架上的第一锲块和固定在副上巢或副下巢上的第二锲块配合形成,两锲块夹持限制对应的伞骨开伞定位。所述偏心伞的中棒下端结合有手柄,手柄的手握部偏心设置,恰使手柄的手握部位于伞具开伞的重心。所述偏心防雨伞为一折直骨伞、二折伞或多折伞。所述偏心伞为手动开收伞、自动开伞、自动收伞或自动开收伞。本实用新型是在中棒上活动套设一主下巢,于中棒顶部及主下巢组设有交叉活动主架,交叉活动主架的外伸端组设有配套的副上巢及副下巢,于副上巢及副下巢上组设有伞骨,由此实现偏心伞形,中棒不在伞面的中心下方,这样在使用时可获得足够大的遮挡面积,且能相对实现伞面中心与使用者正对,提升防雨效果,偏心伞上还设有可给予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伞骨开伞定位的定位部,增加开伞稳定性,使伞面平整,不易变形,抗风性好。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制作容易,投资成本低,使用简便,也方便收折携带,收合体积小,大大提升了伞具的实用性;且可以延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手动开收伞机构、半自动开收伞机构以及全自动开收伞机构配套使用,适用面广。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I之实施例的使用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图2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的其一实施例示意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的其二实施例示意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其三实施方式示意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其四实施方式示意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其五实施方式示意图;附图9为图8之定位部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半收伞结构示意图;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全收伞结构示意图;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伞骨开伞受力示意图;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伞的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伞的其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伞的其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2、3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改良的偏心防雨伞,该伞包括有一中棒1,中棒I上活动套设一主下巢2,于中棒I顶部及主下巢2组设有交叉活动主架3,交叉活动主架3朝中棒的一侧外伸,交叉活动主架3的外伸端组设有配套的副上巢4及副下巢5,于副上巢4及副下巢5上组设有伞骨6,伞骨6为四折伞骨,具有内主骨61、第一中主骨62、第二中主骨63、外主骨64和支骨65,内主骨61的内端枢接于副上巢4,而支骨65内端枢接于副下巢5,支骨65外端与第一中主骨62枢接,而内主骨61的外端则枢接于支骨65的中段;主下巢2在中棒I上滑动可实现交叉活动主架3的两交叉杆收张,使副上巢4及副下巢5跟随动作,从而达到内主骨61、第一中主骨62、第二中主骨63、外主骨64和支骨65的收张,由此实现开收伞动作。伞面固定在多支伞骨6及副上巢4的顶上,伞骨6撑起的伞面中心与中棒I呈偏心设计,获得偏心防雨伞。交叉活动主架3具有桥接延伸的作用,以形成偏心设计。这样在使用时可获得足够大的遮挡面积,且能相对实现伞面中心与使用者正对,提升防雨效果。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偏心伞的中棒I下端结合有手柄8,手柄8的手握部82相对中棒的中轴线偏心设置,恰使手柄的手握部82位于开伞伞具的重心,以便握持更舒适、跟稳固。手握部82具有相对配重,防止伞具头重脚轻之现象,方便手握使用。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偏心伞上还设有可给予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3两侧的内主骨61A、61B和支骨65A、65B开伞定位的定位部7,定位部7设置在交叉活动主架3上,或者设置在交叉活动主架3及副上巢4和/或副下巢5上。·图2、3所示,所述的定位部7为交叉活动主架3之与副上巢4或副下巢5枢接的一端凸起的可嵌设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内主骨61A、61B和支骨65A、65B开伞定位的凸块。如图12所示,开伞时,伞骨末端受伞面10的张力拉持,而内主骨61A、61B和支骨65A、65B之内端则受相应嵌入的定位部7定位支顶,使伞骨张紧不松动,增加开伞稳定性,使伞面平整,不易变形,抗风性好。图4、5、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构成定位部7的凸块与交叉活动主架3可为一体成型或组合连接,图4所示的定位部7则是与交叉活动主架3通过铆接、卡扣等组合方式连接在一起;图5所示的定位部7则是与交叉活动主架3 —体成型,呈倒U形;而图6所示的定位部7是与交叉活动主架3 —体成型,为交叉活动主架3侧边凸起形式。所述构成定位部7的凸块可为只设在交叉活动主架3之与副上巢4枢接的一端,或者只设在交叉活动主架3之与副下巢5枢接的一端,或者对应副上巢和副下巢方位各设一个,具体形式可依实际需要而定,这些结构设计均可达到稳固开伞的作用。图4、5所示,定位部7的外侧有内斜于交叉活动主架3方向的斜面71,该斜面方便对应的伞骨开收动作,使伞具使用更顺畅。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7还可以是设置于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3两侧的伞骨6上,可通过一体成型或组合获得。开伞使用时,设置在伞骨6上的定位部7相应配合交叉活动主架3,以实现支顶定位,同样在伞面张力拉持下,可使伞骨张紧不松动,增加开伞稳定性。图8、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7还可以是由固定在交叉活动主架3上的第一锲块72和固定在副上巢4或副下巢5上的第二锲块73配合形成,两锲块72、73夹持限制对应的伞骨开伞定位,同样可达到稳固开伞的作用。使用时,使用者手握中棒I后,伞面相对中棒I偏心,由此使用者可站立在副上巢4及副下巢5的下方,即伞面的正投影的中心,使周围获得较大的遮挡面,使用者的前后左右侧均有足够多的遮雨伞面,提升遮雨效果;而偏心伞上设置的定位部7可有效配合伞面张力,可使伞骨张紧不松动,增加开伞稳定性。图10、11所示,收伞时,所述的交叉活动主架3、副上巢4、副下巢5及伞骨6收拢在中棒I的一侧,副上巢4高于中棒I顶端,由此实现交叉活动主架3、副上巢4、副下巢5及伞骨往中棒I收拢更深,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3两侧的伞骨可相对收入到中棒的另一侧存在的空隙中,从而缩小伞具的收伞体积,体积小,方便携带。图11所示,本实施例之结合在中棒下端的手柄8还设有相对与中棒偏心的收容槽81,以方便伞骨的末端收于手柄8的收容槽81中,以缩小伞具的收伞体积,方便携带,同时还有效保护伞具,防止意外开伞。如图1、10、11、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偏心伞,可为手动的一折或两折或多折形式的伞具,还可如图14、15、16所示,该偏心伞可延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半自动开收伞机构以及全自动开收伞机构配套使用,达到手动开收伞、半自动开收伞及全自动开收伞的使用效果,使用面广,满足人们的需要。图14所示为自动的一折伞形式,这时,中棒I上还增加有一中下巢9,而中下巢9配合枢接交叉活动主架3,而主下巢2则枢接有拉线21,拉线21的外端则枢接交叉活动主架3,在中下巢9和主下巢2之间设有压缩弹簧,由此达到自 动伞形式,同样如图15、1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全自动开收、自动开伞模式,满足人们的需要。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该伞包括有一中棒,中棒上活动套设一主下巢,于中棒顶部及主下巢组设有交叉活动主架,交叉活动主架朝中棒的一侧外伸,交叉活动主架的外伸端组设有配套的副上巢及副下巢,于副上巢及副下巢上组设有伞骨,伞骨撑起的伞面中心与中棒呈偏心设计。
2.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该伞包括有一中棒,中棒上活动套设一主下巢,于中棒顶部及主下巢组设有交叉活动主架,交叉活动主架朝中棒的一侧外伸,交叉活动主架的外伸端组设有配套的副上巢及副下巢,于副上巢及副下巢上组设有伞骨,伞骨撑起的伞面中心与中棒呈偏心设计,所述偏心防雨伞上还设有可给予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伞骨开伞定位的定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伞的中棒下端结合有手柄,手柄的手握部偏心设置,恰使手柄的手握部位于伞具开伞的重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设置在交叉活动主架上,或者设置在交叉活动主架及副上巢和/或副下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设置于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伞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部为交叉活动主架之与副上巢或副下巢枢接的一端凸起的可嵌设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伞骨之间以达成开伞定位的凸块;所述凸块与交叉活动主架为一体成型或组合连接,凸块为只设在交叉活动主架之与副上巢枢接的一端,或者只设在交叉活动主架之与副下巢枢接的一端,或者对应副上巢和副下巢方位各设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外侧有内斜于交叉活动主架方向的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由固定在交叉活动主架上的第一锲块和固定在副上巢或副下巢上的第二锲块配合形成,两锲块夹持限制对应的伞骨开伞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防雨伞为一折直骨伞、二折伞或多折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良的偏心防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防雨伞为手动开收伞、自动开伞、自动收伞或自动开收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改良的偏心防雨伞,该伞包括有中棒,中棒上活动套设主下巢,于中棒顶部及主下巢组设有交叉活动主架,交叉活动主架朝中棒的一侧外伸,交叉活动主架的外伸端组设有配套的副上巢及副下巢,于副上巢及副下巢上组设有伞骨,伞骨撑起的伞面中心与中棒呈偏心设计,所述偏心伞上还设有可给予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伞骨开伞定位的定位部。本实用新型获得偏心伞形,中棒不在伞面的中心下方,这样在使用时可获得足够大的遮挡面积,且能相对实现伞面中心与使用者正对,提升防雨效果,偏心伞上还设有可给予展开在交叉活动主架两侧的伞骨开伞定位的定位部,增加开伞稳定性,使伞面平整,不易变形,抗风性好。
文档编号A45B25/02GK202664494SQ20122027767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
发明者刘福田 申请人:刘福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