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服装动态基础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31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服装动态基础样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样板,特别是涉及运动服装动态基础样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服装样板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完成设计,即平面裁剪法和立体裁法。其中平面裁剪法包括:1)比例公式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相关的人体号型尺寸、公式计算方法、设计的松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服装结构分解,并最终展现在纸上形成服装样板;2)原型绘制法:该方法是一种间接裁剪方法,首先采用比例公式法或立体裁剪方法,绘出合乎人体体型的基本衣片即“原型”,然后按款式要求,在原型通过加长、放宽、缩短等调整来得到最终服装样板。对于立体裁剪方法,则是通过将面料或纸张覆合在特定人体或人体模型上,通过对面料或纸张进行分割、做省、折叠、抽缩、提拉等技术手法,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服装造型,然后按服装结构线形状将面料或纸张剪切,最后将剪切后的面料或纸张展平制成正式的服装纸样。传统的平面和立体服装样板设计方法目前已广泛运用到常规服装样板制作中,但是按照传统样板方法制作出的服装在穿着后,往往会阻碍开展一些特定运动或动作姿态,造成使用者运动或工作不便,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或生命。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平面和立体服装制板方法中存在以下不足:I)当前没有成熟的动态人体测量技术,目前传统制板方法中所有使用的型号标准中,人体尺寸都是基于静止状态下获得的;2)传统制板方法中需要增加的松量值,不是根据科学方法来测量人体运动尺寸和了解尺寸变化,并以此基础来最终确定的。3)传统平面和立体制板方法中结构线设计都是基于静止人体形态设计的;正因如此,按照传统服装样板制作方法完成的纸样没有考虑动态下的人体形态、尺寸以及相应的变化,是一种静态样板。而实际上,人体不仅有固定的静态形状和尺寸,更有明显不同的动态尺寸变化和形态。这是因为人体皮肤具有非常好的弹性,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骨骼、肌肉以及关节的联动作用,往往会随着运动或不同姿态而产生拉伸和收缩变化,造成人体的形状以及相应的尺寸发生变化,有时候这些变化是很大的,比如在肘关节或膝关节最大弯曲时,其附近皮肤的长度随着运动会增大50%。因此,要避免服装对人体运动和姿态的限制,满足人体运动自由度,服装样板就应充分考虑到人体运动状态下的形态、尺寸及其变化,确保服装与人体之间具有合适的空间范围,这就意味着必须有一种更为科学、准确的动态服装样板和服装样板获取方法。
发明内容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运动服装动态基础样板,以满足人体在运动时各种姿态对服装尺寸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10]运动服装动态基础样板,所述动态基础样板包括根据静态样板得到的上衣动态基础样板和裤子动态基础样板, 所述上衣动态基础样板包括:第一前片,对应于人体覆盖三角肌的锁骨部,以及主要对肩线中外侧部位进行扩展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5%,纵向10 15% ;第二前片,对应于人体身体的前中部位,以及主要针对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8%,纵向10 20% ;第三前片,对应于人体覆盖人体胸大肌的锁骨部、腹部、前锯肌和腹外斜肌,以及主要针对胸大肌外侧和前锯肌的横、纵向拉伸,而且局部的纵向伸展率达到100%以上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腋下部位伸展率达到80 100%,向下逐渐减小至10%以下,纵向腋下部位伸展率接近100%,向下逐渐减小至20%以下;第一后片,对应于人体斜方肌的上行部、水平部和三角肌的肩胛部区域以及对肩线中外侧部位进行扩展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5%,纵向4 10% ;第二后片,对应于人体斜方肌的下行部和背阔肌靠近后背中的部位,以及对背阔肌的横、纵向伸展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O 20 %,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纵向4 10% ;第三后片,对应于人体肩胛肌群向下至臀突部位,以及针对由于肩胛肌群和臀大肌的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上半部25 30%,下半部小于10%,纵向5 10% ;第四后片,对应于人体腋下及腹外斜肌部位,以及针对背阔肌外侧的横、纵向拉伸,而且局部的纵向伸展率达到100%以上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腋下部位伸展率达到100%以上,向下逐渐减小至10%以下,纵向腋下部位伸展率接近150%,向下逐渐减小至30%以下;袖片前外侧片,对应于人体三角肌的肩峰部,以及主要针对三角肌肩峰部的横、纵向拉伸,且以后身部位的纵向伸展较大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15 20% ;袖子前内侧片,对应于人体手臂前侧至内侧,以及主要针对肱二头肌的横、纵向伸展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20 50%,纵向10 20% ;袖子后外侧片,对应于人体手臂的外后侧,以及主要用于满足肱三头肌外侧头的横向伸展和肘部的纵向伸展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5 15%,纵向30%以下,肘部稍大;袖子后内侧片,对应于人体手臂的内后侧,以及主要用于满足足肱三头肌内侧头和肘部的纵向伸展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10 25%,纵向30%以下,肘部稍大;所述袖子前外侧片与第一前片连接,形成前身的连袖结构,袖子前内侧片与第三前片弧线连接以提供更多活动松量,袖子后外侧片与第一后片连接,形成后身的连袖结构,袖子后内侧片与第四后片弧线连接以提供更多活动松量;所述裤子动态基础样板包括:第一前裤片,对应于人体腰腹的前中部位向下至膝部,以及主要针对大腿前面股四夹肌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在5%以下,纵向10 15% ;第二前裤片,对应于人体大腿的中外侧,以及主要针对外腹斜肌的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在5%以下,纵向10 15% ;第三前裤片,对应于人体内转肌群,以及主要满足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在5%以下,纵向裆底部位伸展率大于50% ;第四前裤片,对应于人体大腿外侧,以及主要满足大转子部位的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在5%以下,纵向10 15% ;第五前裤片,对应于人体腿部前内侧膝部至脚腕,以及主要满足膝部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5 10%,纵向10 15%,膝部稍大;第六前裤片,对应于人体腿部前外侧膝部至脚腕,以及主要满足膝部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5 10%,纵向10 15%,膝部稍大;第一后裤片,对应于人体后腰中间位置;第二后裤片,对应于人体腰部的后外侧;第三后裤片,对应于人体臀大肌后中部位向下至内转肌群,以及主要满足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5%,纵向靠近裆底部位伸展率20 50%,向上、下逐渐减小;第四后裤片,对应于人体臀肌群外侧向下至胭窝,以及主要满足臀突部位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5%,纵向20 40 %,靠近臀突部位最大;第五后裤片,对应于人体大腿屈肌群和小腿屈肌群内侧,以及主要满足小腿肚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纵向均在10%以下;第六后裤片,对应于人体大腿屈肌群和小腿屈肌群外侧,以及主要满足小腿肚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纵向均在10%以下;所述第一后裤片、第二后裤片和第二前裤片合并形成的前侧片,所述第三前裤片和第三后裤片合并形成的后中片;将第四前裤片和第四后裤片合并形成的后侧片。所述的袖子前内侧片、袖子后内侧片、袖子后外侧片是由人体前后腋点作为分割点对袖片进行分割形成的区域。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I)本实用新型获得的动态服装样板能提高服装的运动功能性及舒适的运动自由度,满足各种运动和特殊工作状态下的人体姿态需求。2)该服装样板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中,如跑步服装、速度滑冰连体衣以及自行车服等,在满足穿着者的运动需求的同时,可以帮助运动员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也比如消防防护服和作战服等,可以满足穿着者工作时特定姿态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伤
害的产生。3)对于弹性面料,本方法活动的基础样板可以作为根据特性选取面料的依据;对于非弹性面料,本方法可作为松量加放的基础。

图1 (a) -1 (e):人体静态样板结构图;图2 (a)-2(d):为静态样板动态分区结构图;图3 (a) -3 (e):为动态基础调整样板结构图;图4:为袖子基础样板进行分割合并结构图;[0047]图5 (a) -5 (b):为动态基础样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排球运动服装为例,对获得排球运动上衣动态样板的进行说明。该方法具体如下:I)采用胶带法对被测者身体表面结构进行取样,得到人体静态样板。胶带法是一种采用塑料薄膜和胶带缠裹人体表面,从而得到人体表面形态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塑料薄膜包覆于人体表面,塑料薄膜不能拉伸,尽量贴合于体表,然后用l_2cm宽的胶带缠绕在塑料薄膜外面,缠绕时不能拉伸胶带,紧贴不能留有空隙。在缠绕好的塑料薄膜外面画人体主要结构标记线,剪开并展平后得到人体静态合体样板,如图1(a)-1(e)所示。2)动态测量①以排球运动中的上半身主要动作为例进行分析,归纳出躯干和手臂的不同运动姿态,详见表I。表I动态测量姿态
权利要求1.运动服装动态基础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基础样板包括根据静态样板得到的上衣动态基础样板和裤子动态基础样板, 所述上衣动态基础样板包括: 第一前片(208),对应于人体覆盖三角肌的锁骨部,以及主要对肩线中外侧部位进行扩展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5%,纵向10 15% ; 第二前片(209),对应于人体身体的前中部位,以及主要针对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8%,纵向10 20% ; 第三前片(210),对应于人体覆盖人体胸大肌的锁骨部、腹部、前锯肌和腹外斜肌,以及主要针对胸大肌外侧和前锯肌的横、纵向拉伸,而且局部的纵向伸展率达到100%以上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腋下部位伸展率达到80 100%,向下逐渐减小至10%以下,纵向腋下部位伸展率接近100%,向下逐渐减小至20%以下; 第一后片(201),对应于人体斜方肌的上行部、水平部和三角肌的肩胛部区域以及对肩线中外侧部位进行扩展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5%,纵向4 10% ; 第二后片(202),对应于人体斜方肌的下行部和背阔肌靠近后背中的部位,以及对背阔肌的横、纵向伸展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O 20 %,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纵向4 10% ; 第三后片(203),对应于人体肩胛肌群向下至臀突部位,以及针对由于肩胛肌群和臀大肌的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上半部25 30%,下半部小于10%,纵向5 10% ; 第四后片(211),对应于人体腋下及腹外斜肌部位,以及针对背阔肌外侧的横、纵向拉伸,而且局部的纵向伸展率达到100%以上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腋下部位伸展率达到100%以上,向下逐渐减小至10%以下,纵向腋下部位伸展率接近150%,向下逐渐减小至30%以下; 袖片前外侧片,对应于人体三角肌的肩峰部,以及主要针对三角肌肩峰部的横、纵向拉伸,且以后身部位的纵向伸展较大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15 20% ; 袖子前内侧片,对应于人体手臂前侧至内侧,以及主要针对肱二头肌的横、纵向伸展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20 50%,纵向10 20% ; 袖子后外侧片,对应于人体手臂的外后侧,以及主要用于满足肱三头肌外侧头的横向伸展和肘部的纵向伸展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5 15%,纵向30%以下,肘部稍大; 袖子后内侧片,对应于人体手臂的内后侧,以及主要用于满足足肱三头肌内侧头和肘部的纵向伸展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10 25%,纵向30%以下,肘部稍大; 所述袖子前外侧片与第一前片(208 )连接,形成前身的连袖结构,袖子前内侧片与第三前片(210)弧线连接以提供更多活动松量,袖子后外侧片与第一后片(201)连接,形成后身的连袖结构,袖子后内侧片与第四后片(211)弧线连接以提供更多活动松量; 所述裤子动态基础样板包括: 第一前裤片(318),对 应于人体腰腹的前中部位向下至膝部,以及主要针对大腿前面股四夹肌的横、纵向拉伸的松 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在5%以下,纵向10 15% ; 第二前裤片(319),对应于人体大腿的中外侧,以及主要针对外腹斜肌的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在5%以下,纵向10 15% ; 第三前裤片(320),对应于人体内转肌群,以及主要满足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在5%以下,纵向裆底部位伸展率大于50% ; 第四前裤片(321),对应于人体大腿外侧,以及主要满足大转子部位的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在5%以下,纵向10 15% ; 第五前裤片(322),对应于人体腿部前内侧膝部至脚腕,以及主要满足膝部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5 10%,纵向10 15%,膝部稍大; 第六前裤片(323),对应于人体腿部前外侧膝部至脚腕,以及主要满足膝部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5 10%,纵向10 15%,膝部稍大; 第一后裤片(312),对应于人体后腰中间位置; 第二后裤片(313),对应于人体腰部的后外侧; 第三后裤片(314),对应于人体臀大肌后中部位向下至内转肌群,以及主要满足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5%,纵向靠近裆底部位伸展率20 50%,向上、下逐渐减小; 第四后裤片(315),对应于人体臀肌群外侧向下至胭窝,以及主要满足臀突部位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该松量区域为横向10 15%,纵向20 40%,靠近臀突部位最大;第五后裤片(316),对应于人体大腿屈肌群和小腿屈肌群内侧,以及主要满足小腿肚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所述松量区域为横、纵向均在10%以下; 第六后裤片(317),对应于人体大腿屈肌群和小腿屈肌群外侧,以及主要满足小腿肚的横、纵向拉伸的松量区域 ,所述松量区域为横、纵向均在10%以下; 所述第一后裤片(312)、第二后裤片(313)和第二前裤片(319)合并形成的前侧片(501),所述第三前裤片(320)和第三后裤片(314)合并形成的后中片(502);将第四前裤片(321)和第四后裤片(315)合并形成的后侧片(5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服装动态基础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袖子前内侧片、袖子后内侧片、袖子后外侧片是由人体前后腋点作为分割点对袖片进行分割形成的区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服装动态基础样板,所述动态基础样板包括上衣动态基础样板和裤子动态基础样板。本实用新型获得的动态服装样板能提高服装的运动功能性及舒适的运动自由度,满足各种运动和特殊工作状态下的人体姿态需求。
文档编号A41H3/00GK202932123SQ20122032901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9日
发明者丁伍号, 汤丽军, 王永进, 赵欲晓, 孙磊, 刘莉, 史丽敏, 刁杰 申请人: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