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班用野战给养器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军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班用野战给养器材装置。
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群体性事件及突发事件数量的急剧增加,武警部队的任务越来越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以班组为战斗单元的机会大幅增加,形成了班(组)“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伙食保障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警部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武警部队配备的饮食装备由有连用野战给养器材单元、排用野战给养器材 单元、WJ98系列炊事车、WJXC2005A-150炊事挂车等,而未针对机动班组配备班用野战给养器材单元,制约了机动班组的作战能力,影响了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完成;解放军研制的班用给养器材单元,使用固体燃料、木柴等燃料,热效率低,热负荷小,环境适应范围小,不易携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班用野战给养器材装置,它便于携带,能综合使用多种燃油,燃烧效率高,能够在野战条件下快速制作热食,提高武警部队热食的保障能力,解决当前饮食保障存在的困难,完善武警部队饮食装备体系。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单元箱本体I、燃油炉2、餐具3、把手4、行李箱式钢制拉杆5、小滚轮6组成;单元箱本体I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燃油炉2和餐具3,单元箱本体I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4,单元箱本体I的右侧设置有行李箱式钢制拉杆5,单元箱本体I的左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小滚轮6。所述的单兀箱本体I的质量为16kg,长为660mm,宽为530mm,高为320mm ;班用野战燃油炉的质量为7. 3kg,可以使用多种燃料,热效率达38%。本实用新型在携行时,可供两人手抬,而在平地携行时,可供手拉以节省体力,使用燃油炉提供的热源,能够满足给养器材技术指标的需求,使用多种燃料,保证燃油炉的热负荷、热效率及加热均匀度。本实用新型便于携带,能综合使用多种燃油,燃烧效率高,能够在野战条件下快速制作热食,提高武警部队热食的保障能力,解决当前饮食保障存在的困难,完善武警部队饮食装备体系。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后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携行状态示意图;[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开内部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I-图4,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单元箱本体I、燃油炉2、餐具3、把手4、行李箱式钢制拉杆5、小滚轮6组成;单元箱本体I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燃油炉2和餐具3,单元箱本体I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4,单元箱本体I的右侧设置有行李箱式钢制拉杆5,单元箱本体I的左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小滚轮6。所述的单兀箱本体I的质量为16kg,长为660mm,宽为530mm,高为320mm ;班用野战燃油炉的质量为7. 3kg,可以使用多种燃料,热效率达38%。本具体实施方式
在携行时,可供两人手抬,而在平地携行时,可供手拉以节省体力,使用燃油炉提供的热源,能够满足给养器材技术指标的需求,使用多种燃料,保证燃油炉的热负荷、热效率及加热均匀度。本具体实施方式
便于携带,能综合使用多种燃油,燃烧效率高,能够在野战条件下快速制作热食,提高武警部队热食的保障能力,解决当前饮食保障存在的困难,完善武警部队饮食装备体系。
权利要求1.班用野战给养器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单元箱本体(I)、燃油炉(2)、餐具(3)、把手(4)、行李箱式钢制拉杆(5)、小滚轮(6)组成;单元箱本体⑴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燃油炉(2)和餐具3 (3),单元箱本体(I)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4),单元箱本体⑴的右侧设置有行李箱式钢制拉杆(5),单元箱本体⑴的左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小滚轮(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班用野战给养器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箱本体(I)的质量为16kg,长为660mm,宽为530mm,高为320mm ;班用野战燃油炉的质量为7. 3kg,可以使用多种燃料,热效率达38%。
专利摘要班用野战给养器材装置,它涉及军需设备技术领域。它是由单元箱本体(1)、燃油炉(2)、餐具(3)、把手(4)、行李箱式钢制拉杆(5)、小滚轮(6)组成;单元箱本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燃油炉(2)和餐具(3),单元箱本体(1)的外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4),单元箱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行李箱式钢制拉杆(5),单元箱本体(1)的左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小滚轮(6)。它便于携带,能综合使用多种燃油,燃烧效率高,能够在野战条件下快速制作热食,提高武警部队热食的保障能力,解决当前饮食保障存在的困难,完善武警部队饮食装备体系。
文档编号A45C5/00GK202664537SQ2012203350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
发明者周振中, 张亚宁, 王文良, 郑德恩, 李彩霞, 王宪伟, 刘文奇 申请人:周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