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形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994阅读:9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鱼形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饰品卡扣,具体地说是一种鱼形扣,属于饰品配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资料报道,中国向全球市场生产销售了 70%左右各类饰品产品。作为饰品的主要组成品种,各式项链、手链、手机吊坠、箱包扣、随身挂戴装饰品等年销售量可达数十亿件。手机吊坠挂在手机上,箱包扣挂在箱包上,随身饰品挂在身上,它们都需要饰品扣配件产品去完成。扣配件产品主要有龙虾扣、狗头扣、螺纹扣、八字扣等,龙虾扣以它成熟的工艺,可小可大的变形,相对其它扣产品的结构来说容易操作和使用,数十年来一直在饰品扣
配件产品销售市场占有极高市场份额。但是,任何产品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使用的过程给使用者带来的不方便和无奈所表现的不足需要进行改进。现有的项链和手链使用不方便,女士在佩戴项链时,有老公帮着戴的,有女伴相互帮着戴的,也有一次次佩戴失败所表现的困惑。总之,小配件也会影响一个人愉悦的心情。龙虾扣在使用上存在的不方便,是产品的外形和结构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导致了它使用时的不方便。现有的手链用龙虾扣可看成一个扁平的三角形,由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通过轴和杠杆连接组成。大圈上有扳机,扳机上有复位弹簧,可以打开和闭合。O形金属圈与手链的一个端头连接,通过扳机的打开挂上或取下,完成手链的佩戴。O形金属圈把手链的另一端头与龙虾扣上的小圈连接。扳机上龙虾扣操作时手指可接触到部分容易是龙虾扣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可引起误操作,不容易打开龙虾扣。一次标准的手链用龙虾扣佩戴过程,以右手给左手腕带手链为例左手食指和拇指捏住龙虾扣大圈处,先使龙虾扣小圈端的手接触部分,置于右手食指指肚虎口侧边缘一处,随即右手拇指指肚虎口侧边缘一处,置于扳机上手接触部分,并向扳机工作轨迹方向施力使其运动,扳机另一端通过扳机轴沿其运动方向,龙虾扣大圈打开。保持这一状态,松开左手食指和拇指,已连接在龙虾扣小圈上的手链自然下垂,将下垂的手链紧贴左手腕内侧后,右手顺时针绕左手腕一周,将带在手链另一端的金属圈调整至左手手腕内侧偏下处,高了手链在重力作用下容易从手腕滑落或根本无法停留,通过右手手腕和小臂不断调整,使连接在手链另一端的金属圈从龙虾扣大圈的打开口挂入,松开右手食指和拇指,龙虾扣上的扳机在弹簧作用下弹回,龙虾扣大圈闭合,手链佩戴完成。龙虾扣在上述操作过程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分析(一)龙虾扣的结构决定了外形,外形又和结构共同造成龙虾扣的操作困难。龙虾扣操作时手指可触及部分,而且分布在两个斜面上,一般常用龙虾扣长10毫米左右,边缘厚度2毫米左右,因此其手接触部分在手指间的感觉就像半颗不规则的大米粒。(二)龙虾扣在打开过程中,扳机施力点是一个以扳机轴为中心的弧形轨迹,因此另一侧和手指接触部分上的着力点,也是同步变化的,以达到力的平衡。这种平衡只是扳机施力点沿弧形轨迹运动变化的平衡。在这一过程,同时还要兼顾防止龙虾扣向两侧倾斜的平衡。这两种平衡若不能协调保持,龙虾扣就不能打开。(三)在自然状态下,连接项链或手链上的金属圈在龙虾扣上的位置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因此龙虾扣上的开口和它要挂入的目标金属圈就有90度的夹角。在挂入时就需要用手腕和前臂进行调整。(四)已绕在手腕上的手链在扣合前,需要龙虾扣扣合的链头上的金属圈,属于无控制下的自由状态,龙虾扣开口只能随它的状态调整挂入角度。从以上四点龙虾扣的操作可称得上是指尖上的技巧。前面叙述的标准手链用龙虾扣佩戴过程,我们用双手解决了上述(二)中所述的几个力的平衡问题,打开了龙虾扣。当一只手离开后,我们用一只手的两个食指捏着龙虾扣,时刻保持着上述(二)中要求的平衡去完成上述(三)和(四)中所需的步骤。一旦在这一过程失去了上述(二)中要求必须的平衡,龙虾扣扳机在弹簧作用下弹回,龙虾扣开口闭合。我们就必须重来这一过程。重来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我们是在上述(一)中所述的如半颗不规则米粒上做这些操作的。充分形象地说明龙虾扣的使用是比较困难。 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龙虾扣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时容易发生偏移,扣合和打开时不方便,从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鱼形扣,它是由壳体组成,在壳体一侧设有一缺口,在壳体内设有圆管形轨道,在壳体上下对应处设有扳机槽口,在壳体内的圆管形轨道上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两端设有第一弧形圆柱体和第二弧形圆柱体,在第一弧形圆柱体和第二弧形圆柱体上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扳机和第二扳机;所述的壳体另一侧设有挂环。壳体的形状是鱼形结构,在鱼形形状的壳体一侧设有一缺口,在壳体缺口对应的另一侧设有挂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容易生产,操作简单,挂扣牢靠,使用时不容易发生偏移和旋转。佩戴极为方便,完全可以进行单手操作。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鱼形扣,其结构是鱼形形状,在鱼形形状的壳体I内设计有一个圆管形轨道2,也就是一个圆形柱体空腔,圆管形轨道2在鱼形形状的鱼嘴处自然断开,鱼嘴是U形缺口,在圆管形轨道2内设计有压缩过的弹簧3,在弹簧3的两段设有第一弧形圆柱体6和第二弧形圆柱体7,在第一弧形圆柱体6和第二弧形圆柱体7上固定设有第一扳机5和第二扳机4,第一扳机5和第二扳机4通过壳体I上的扳机槽口伸出壳外,有利于操作。弹簧3的两端相套接在第一弧形圆柱体6、第二弧形圆柱体7与第一扳机5、第二扳机4的交叉处,限制了弹簧3不会滑脱,形成一个在鱼嘴(U型缺口)处有接缝的正圆,与圆管形轨道2同圆心,并与鱼嘴形(U型缺口)成一个有开合口的大圈。鱼尾部设计有挂环8,以挂环8为力点的龙虾扣重力线通过鱼嘴上唇处,使鱼嘴上的开合接缝偏离重力线,可保证项链或手链在受到拉力时,使挂在上面的固定在项链或手链端头的金属圈,不能在接缝处停留,增加项链或手链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使用方法挂环8与项链或手链的一个端头连接。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捏住第二扳机4和第一扳机5,食指和拇指指肚相向用力,固定在第一扳机5和第二扳机4上的第一弧形圆柱体6和第二弧形圆柱体7,沿圆管形轨道2轨迹压缩弹簧3,直到第一弧形圆柱体6和第二弧形圆柱体7完全收缩至鱼形壳体I内,大圈打开。挂在项链或手链另一端头的金属连接处,松开食指和拇指,第一弧形圆柱体6和第二弧形圆柱体7重新弹出闭合,大圈闭合,项链或手链佩戴完成。需要打开项链或手链时,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捏住第二扳机4和第一扳机5,指肚相向用力,第一弧形圆柱体6和第二弧形圆柱体7在第一扳机5和第二扳机4的带动下,沿圆管形轨道2轨迹压缩弹簧3,直到第一弧形圆柱体6和第二 弧形圆柱体7完全收缩至鱼形壳体I内,大圈打开,挂在大圈上的连接在项链或手链另一端的金属圈自然脱落,手链或项链完成打开。
权利要求1.一种鱼形扣,它是由壳体组成,其特征是在壳体(I) 一侧设有一缺口,在壳体(I)内设有圆管形轨道(2),在壳体(I)上下对应处设有扳机槽口,在壳体(I)内的圆管形轨道(2)上设有弹簧(3),在弹簧(3)的两端设有第一弧形圆柱体(6)和第二弧形圆柱体(7),在第一弧形圆柱体(6)和第二弧形圆柱体(7)上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扳机(5)和第二扳机(4);所述的壳体(I)另一侧设有挂环(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鱼形扣,其特征是壳体(I)的形状是鱼形结构,在鱼形形状的壳体(I) 一侧设有一缺口,在壳体(I)缺口对应的另一侧设有挂环(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形扣,属于饰品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在壳体一侧设有一缺口,另一侧设有挂环,在壳体内设有圆管形轨道,在壳体内的圆管形轨道上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两端设有第一弧形圆柱体和第二弧形圆柱体,在第一弧形圆柱体和第二弧形圆柱体上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扳机和第二扳机,运动第一扳机和第二扳机压缩弹簧就可打开鱼形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容易生产,操作简单,挂扣牢靠,使用时不容易发生偏移和旋转,佩戴极为方便,完全可以进行单手操作。
文档编号A44C11/02GK202697951SQ2012203785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吴瑞熙 申请人:吴瑞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