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伞套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具,尤其涉及一种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作为一种雨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打伞挡雨后会有部分雨水残留在伞面上,此时持伞走在人多的地方容易碰湿行人衣物。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1854778U,授权公告日2011年6月8日,公开了一种雨伞,包括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雨伞还包括伞围,所述伞围为矩形透明塑料薄膜,一端设有尼龙搭扣;伞面周围设有尼龙搭扣,与伞围上的尼龙搭扣相配合,用于固定伞围。在伞面四周加设一层塑料薄膜,进一步减少了雨水接触人身体的范围。通过伞围阻挡打伞时伞面留下的雨水,从而防止在打伞时碰湿行人,但其不足之处是,在收伞后伞面残余的水容易 碰湿行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雨伞在收伞后伞面残余的水会碰湿行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止伞面残留水碰湿他人的伞套雨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伞套雨伞,包括伞面和伞杆,还包括伞套,所述伞套为圆筒形弹性膜,伞套设置伸缩结构,在收伞状态时,伞套套接伞面外侧面;在伞面外侧面中心设置可容置伞套的伞套盒和盒盖,伞杆穿过伞面中心和伞套盒连接。伞套可以在雨伞收伞进入室内时,包裹在雨伞外,隔绝伞面残留的雨水,防止雨水碰湿行人,伞套设置伸缩机构且具有弹性可以更方便的包裹雨伞,同时也可以在不需要使用时收纳在伞套盒内。伞套盒和盖体设置在伞面外表面并和伞杆固定,从而避免遗忘携带伞套,并且不会影响打伞时操作。作为优选,伸缩结构包括垂直伞套轴向设置的若干环形折痕,所述折痕包括间隔设置的外折痕和内折痕,伞套在内折痕处收口,伞套沿轴向方向收缩时,外折痕两侧的伞套壁内表面贴合,内折痕两侧的伞套壁外表面贴合。在压缩伞套时,内、外折痕会限定伞套壁有规律相互折叠,从而充分压缩伞套的长度,因为伞套为弹性膜,压缩体积很小,能进一步折叠收藏在伞套盒内。并且由于内、外折痕作用方便了操作。作为优选,伞套两端设置弹性套环。套环使伞套两端设置弹性收口,提高伞套包裹的紧密程度,套环还能起到固定装置的作用,将伞扎紧固定在收起的雨伞外。作为优选,伞套一端的套环上设置若干环扣,伞套盒沿开口环周设置配合环扣的若干凸起。通过固定伞套的一端方便套设伞套,并且伞套盒会起到引导作用,将伞套固定后先把伞套套在伞套盒上,在继续拉开伞套套接雨伞伞面部分,方便操作。作为优选,伞套盒沿开口环周设置盒体凸出,在盒盖上设置配合盒体凸出的凹陷,盒体凸出和凹陷设置螺纹连接。盒体凸出增加了伞盖盒容置深度,更利于收藏伞套。螺纹连接加工简单,连接紧密,并且还能减少套接伞套的套环后对连接强度影响。[0011]作为优选,在伞套盒侧壁设置出水槽,所述的出水槽贯穿伞套盒侧壁,并且伞套盒内侧面槽口位于外侧面槽口靠近盒盖一侧。伞套套设在收起的雨伞外侧,阻挡了残留的雨水,雨水流到伞套下端时,会通过出水槽流入伞套盒内,防止伞套内的雨水直接流到地上,可以解决打伞后走入室内,雨伞残留雨水污染地面的问题。作为优选,在盒盖内部设置收集雨水的内腔,在内腔内设置吸水海绵。盒盖具备盛水功能,盛接通过出水槽引导到伞套盒内部的雨水,吸水海绵增强了这一功能。作为优选,盒盖为圆台形,且盒盖横截面半径最大部分位于盒盖远离伞套盒的一侦U。在收伞后雨伞通常倒置携带,此时盒盖可以起到摆放座的作用,方便收伞后竖直摆放雨伞。竖直摆放既容易拿起,又容易浙干伞面残留雨水。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伞套防止残留的雨水碰湿行人;(2)防止收伞后,残留雨水污染室内地面;(3)伞套伸缩套设操作简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伞套盒和盒盖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伞套使用状态的伞套盒和盒盖部件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环扣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伞套盒和盒盖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伞套雨伞,包括伞面I和伞杆2,还包括伞套盒3和盒盖4,伞杆2穿过伞面I中心和伞套盒3连接。伞套盒3位于伞面I外侧面中心,因此不会影响伞面I的正常打开。伞套盒3为圆柱体,盒盖4为圆台形,且盒盖4横截面半径最大部分位于盒盖4远离伞套盒3的一侧。在收伞后雨伞通常倒置携带,此时盒盖4可以起到摆放座的作用,方便收伞后竖直摆放雨伞。竖直摆放既容易拿起,又容易浙干伞面I残留雨水。伞套盒3沿开口环周设置盒体凸出11,盒体凸出11在伞套盒3开口处形成一柱状凸出,在盒盖4上设置配合盒体凸出11的凹陷12,盒体凸出11和凹陷12设置螺纹连接。在盒盖4套接伞套5盖时,盒盖4上的凹陷12套接在盒体凸出11。如图3所示,在伞套盒3内收藏伞套5。所述伞套5为圆筒形弹性膜,使用弹性橡胶材料或其他防水弹性材料。在伞套5表面垂直伞套5轴向设置若干环形折痕,所述折痕包括外折痕6和内折痕7 ;所述内、外折痕6间隔设置,伞套5在内折痕7处收口,伞套5沿轴向方向收缩时,外折痕6两侧的伞套5壁内表面贴合,内折痕7两侧的伞套5壁外表面贴合。由此,伞套5壁能够规则地叠合起来,从而充分压缩伞套5的长度,又因为伞套5为弹性膜,压缩体积很小,能进一步折叠收藏在伞套盒3内。并且由于内、外折痕6作用方便了操作。压缩内、外折痕6间隔距离取决于伞套盒3内腔14的截面大小,以保障伞套5收缩叠合成环状时能够收藏在伞套盒3内。如图4所示,伞套5两端设置弹性套环8。所述套环8缝合伞套5开口处,套环8使伞套5两端收口,提高伞套5包裹的紧密程度,套环8还能起到固定装置的作用,将伞扎紧固定在收起的雨伞外。伞套5 —端的套环8上设置四个环扣9,环扣9在伞套5周向的截面为圆弧形并按均匀间隔设置。环扣9之间通过套环8的弹性材料连接也可以直接设置在
环套一侧。如图5所示,伞套盒3沿开口环周设置配合环扣9的凸起10,凸起10可以设置在盒体凸出11上也可以设置在伞套盒3侧壁位于盒体凸起10外侧的位置。凸起10方向沿伞套5盖轴向为最佳,也可以设置为垂直伞套盒3表面。通过固定伞套5的一端方便套设伞套5,并且伞套盒3会起到引导作用,将伞套5固定后先把伞套5套在伞套盒3上,在继续拉开伞套5套接雨伞伞面I部分,方便操作。在伞套盒3侧壁设置出水槽13,所述的出水槽13贯穿伞套盒3侧壁,并且伞套盒3内侧面槽口位于外侧面槽口靠近盒盖4 一侧。在盒盖4内部设置收集雨水的内腔14,在内腔14内设置吸水海绵。伞套5套设在收起的雨伞外侦牝阻挡了残留的雨水,雨水流到伞套5下端时,会通过出水槽13流入伞套盒3内,防止伞套5内的雨水直接流到地上,可以解决打伞后走入室内,雨伞残留雨水污染地面的问题。在·盒盖4内部设置收集雨水的内腔14,所述内腔14为凹陷12向内延伸形成,内腔14内设置吸水海绵。盒盖4具备盛水功能,盛接通过出水槽13引导到伞套盒3内部的雨水,吸水海绵增强了这一功能。下雨天在室外打伞时,将伞套5收藏在伞套盒3内部。收伞进入室内后,打开盒盖4取出伞套5,通过伞套5—端的环扣9固定伞套盒3上的凸起10,从而固定伞套5。打开伞套5,套设在收起的雨伞外,伞套5可以在雨伞收伞进入室内时,包裹在雨伞外,隔绝伞面I残留的雨水,防止雨水碰湿行人,重新打伞时,只需要收缩折叠伞套5重新收藏在伞套盒3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伞套雨伞,包括伞面(I)和伞杆(2),其特征是,还包括伞套(5),所述伞套(5)为圆筒形弹性膜,伞套(5)设置伸缩结构,在收伞状态时,伞套(5)套接伞面(I)外侧面;在伞面(I)外侧面中心设置可容置伞套(5)的伞套盒(3)和盒盖(4),伞杆(2)穿过伞面(I)中心和伞套盒(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套雨伞,其特征是,伸缩结构包括垂直伞套(5)轴向设置的若干环形折痕,所述折痕包括间隔设置的外折痕(6)和内折痕(7),伞套(5)在内折痕(7)处收口,伞套(5)沿轴向方向收缩时,外折痕(6)两侧的伞套(5)壁内表面贴合,内折痕(7)两侧的伞套(5)壁外表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伞套雨伞,其特征是,伞套(5)两端设置弹性套环(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套雨伞,其特征是,伞套(5)—端的套环(8)上设置若干环扣(9),伞套盒(3)沿开口环周设置配合环扣(9)的若干凸起(10)。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伞套雨伞,其特征是,伞套盒(3)沿开口环周设置盒体凸出(11),在盒盖(4)上设置配合盒体凸出(11)的凹陷(12),盒体凸出(11)和凹陷(12)设置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伞套雨伞,其特征是,在伞套盒(3)侧壁设置出水槽(13),所述的出水槽(13)贯穿伞套盒(3)侧壁,并且伞套盒(3)内侧面槽口位于外侧面槽口靠近盒盖(4) 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套雨伞,其特征是,在盒盖(4)内部设置收集雨水的内腔(14),在内腔(14)内设置吸水海绵。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5所述的伞套雨伞,其特征是,盒盖(4)为圆台形,且盒盖(4)横截面半径最大部分位于盒盖(4)远离伞套盒(3)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套雨伞,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雨伞在收伞后伞面残余的水会碰湿行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止伞面残留水碰湿行人的伞套雨伞。它包括伞面和伞杆,还包括伞套,所述伞套为圆筒形弹性膜,伞套设置伸缩结构,在收伞状态时,伞套套接伞面外侧面;在伞面外侧面中心设置可容置伞套的伞套盒和盒盖,伞杆穿过伞面中心和伞套盒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伞套防止残留的雨水碰湿行人;防止收伞后,残留雨水污染室内地面;伞套伸缩套设操作简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A45B25/24GK202698034SQ20122039155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王卓瑶, 汪颖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