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92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鞋类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尤其涉及一种鞋类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鞋类产品,如运动鞋,主要包括鞋面元素和鞋底元素,鞋面元素粘接或针织固定于鞋底元素上形成容纳脚的内空间;所述鞋面元素上设有开口,使用时,脚从开口伸入并容置于内空间中。具体的,鞋面元素可以围绕脚踝的周围,脚背的上部和脚趾区的前部,沿着脚的内侧和外侧以及脚后跟区域做延伸。鞋底元素位于鞋面结构的下部,且一般被定位脚与接触面的中间。除了能减轻地面反作用力外,鞋底元素还可以提供牵引力,并帮助控制足部运动。因此,鞋面元素和鞋底元素可以通过合作操作为各种各样的非固定式运动提供合适、舒适的结构。现有技术中的鞋面元素通常为一个整体的结构,鞋面元素与鞋底元素结构固定前,在脚后跟处缝合形成用于伸入脚的开口,然后与鞋底元素固定。使用时,由于脚后跟与缝合处的经常摩擦,容易使缝合处松动,减少鞋子的使用寿命。为此,需要将缝合处进行加固或者在缝合处的外加一固定部,以此来达到保证缝合处的稳固性,但是这种辅助固定结构增加了额外的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为此,有必要对上述鞋类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类结构,能够保证鞋面元素缝合处的稳固性,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鞋类结构,包括鞋面元素和鞋底元素,所述鞋面元素缝合后形成上开口及下开口 ;所述鞋底元素位于下开口,并与鞋面元素固定形成容纳脚的内空间;缝合后的所述鞋面元素的连接缝位于鞋类结构的前端,所述连接缝的一端向鞋底元素延伸且终止于鞋面元素与鞋底元素固定的位置。优选的,所述鞋面元素上缝合有向鞋底元素方向延伸的拱肋,所述拱肋横跨于鞋面元素上。具体的,所述拱肋的材质为纺织材料。优选的,所述鞋面元素上包裹脚背的部分设有两排均匀分布的鞋带眼。优选的,所述鞋面元素上设有多个透气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类结构,采用将鞋面元素的连接缝设于鞋类结构的前端,并且使用无缝连接,能够保证连接缝的稳固性。使用时,脚后跟直接与鞋面元素接触,而连接缝位于鞋类结构的前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连接缝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鞋类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鞋面元素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鞋面元素,2-鞋底元素,11-拱肋,12-鞋带眼,13-连接缝,14-透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鞋类结构,主要包括鞋面元素I和鞋底元素2,该鞋面元素I为一整体结构,将鞋面元素I缝合后形成具有上开口及下开口的鞋面。该鞋底元素2位于下开口,并与鞋面元素I固定形成容纳脚的内空间。该固定的关系可以为粘合固定或者压线固定或者压线与粘合结合的形式固定。缝合后的所述鞋面元素I的连接缝13位于鞋类结构的前端,能够避免脚后跟与连接缝13的直接摩擦。上述的连接缝13的一端向鞋底元素2延伸且终止于鞋面元素I与鞋底元素2固定的位置。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鞋类结构的鞋面元素I上设有多个透气通孔14,该透气通孔14可以设于鞋类结构的侧面且靠近鞋底元素2,也可以设于鞋类结构的前端。该透气通孔14能保持鞋内外气流的畅通,具有除臭的效果。上述的鞋面元素I上设有多条拱肋11,该拱肋11横跨于鞋面元素I上,且该拱肋11的一端向鞋底元素2方向延伸并终止于鞋面元素I与鞋底元素2的结合处。该拱肋11有利于加强鞋面元素I的硬度,该鞋面元素I在承受外部的压力消失时,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者近似于原来的形状,在延长鞋面元素I使用寿命的同时,具有更加的视觉效果。该拱肋11的材质为纺织材料,轻便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恢复的特性,多次折合后均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能够进一步保证鞋面元素I结构的稳定性。在一优选的方案中,上述的鞋类结构中的鞋面元素I上包裹脚背的部分还设有两排均匀分布的鞋带眼12,鞋带穿过鞋带眼12后能够起到绑紧脚的作用,满足实用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类结构,采用将鞋面元素的连接缝设于鞋类结构的前端,并且使用无缝连接,能够保证连接缝的稳固性。使用时,脚后跟直接与鞋面元素接触,而连接缝位于鞋类结构的前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连接缝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鞋类结构,包括鞋面元素和鞋底元素,所述鞋面元素缝合后形成上开口及下开口 ;所述鞋底元素位于下开口,并与鞋面元素固定形成容纳脚的内空间,其特征在于,缝合后的所述鞋面元素的连接缝位于鞋类结构的前端,所述连接缝的一端向鞋底元素延伸且终止于鞋面元素与鞋底元素固定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元素上缝合有向鞋底元素方向延伸的拱肋,所述拱肋横跨于鞋面元素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肋的材质为纺织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元素上包裹脚背的部分设有两排均匀分布的鞋带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鞋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元素上设有多个透气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类结构,包括鞋面元素和鞋底元素,所述鞋面元素缝合后形成上开口及下开口;所述鞋底元素位于下开口,并与鞋面元素固定形成容纳脚的内空间;缝合后的所述鞋面元素的连接缝位于鞋类结构的前端,所述连接缝的一端向鞋底元素延伸且终止于鞋面元素与鞋底元素固定的位置。使用时,脚后跟直接与鞋面元素接触,而连接缝位于鞋类结构的前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连接缝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
文档编号A43B7/08GK202999491SQ2012206425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卓丽琼 申请人:莆田市华峰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