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60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拉杆行李箱,尤其涉及行李箱的拉杆手把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行李箱拉杆及其手把结构,大体如图1、2、3所示,是一中空的手把座10,两端组装伸缩拉杆12、控制杆13,手把座10的容置槽11中组装按钮16、压动杆15、及两端中组辅助板17,再设上盖14封闭手把座10上方,上盖14具有通孔140供按钮16凸出,按压按钮16时可使压动杆15动作,再作动辅助板17而压动控制杆13,控制杆13可使伸缩拉杆12可拉伸、定位;上述结构,其实存在有下列缺点:(I)上盖14、手把座10呈中空状,因此对按钮16之压动杆15限位效果较差,故压动杆15会有偏动之问题,造成动作不平衡、动作顺畅效果较差,且因而造成控制伸缩拉杆12之控制杆13准确度较差,故需加设辅助板17。(2)上盖14、手把座10呈密闭之结构,故其使用之塑胶材料较多,材料成本较高。(3)伸缩拉杆12杆体表面平整,未有强化结构,耐用度较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它可以消除上述缺陷
(I),以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和产品耐用度;在实施例,则增加考虑强化伸缩拉杆的杆体,以提闻其耐用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为使压动杆滑动平稳,通过手把座和上盖的相互组合,构成一个有竖直侧壁包围的滑道;压动杆作为滑块安装在该滑道中。即:—种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包含相互固连的手把座、上盖和(安装在一固设于箱体之箱体滑道内的)伸缩拉杆;手把座和上盖之间安装有(横置的)压动杆,压动杆上固设有按钮,且按钮穿透上盖的上壁(供人手操作);压动杆和手把座之间有被压缩的弹簧;控制杆(其作用为锁定或者解除锁定伸缩拉杆与箱体滑道的相对位置)设置在压动杆的下方;其特征是:手把座和上盖组合构成一个有竖直侧壁包围的滑道;压动杆作为滑块安装在该滑道中。所说的“有竖直侧壁包围的滑道”,其含义是指该滑道有确定的限制和引导;不排除其竖直侧壁上有空隙。进一步的。在实施例,伸缩拉杆为中空管,其管壁有纵向凹凸(指纵向延伸的纵向凹槽或者纵向凸条)。此结构能够强化伸缩拉杆的抗折弯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上述结构和现有技术对比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为作为滑块的压动杆设置了专门的滑道,因此比没有专设滑道的现有技术使用起来更为便利,也因此提高了该部分结构及其零部件的耐用度;再者,因为伸缩拉杆其管壁有纵向凹凸,则提高了该零件的耐用度。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 图3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伸缩拉杆25和控制杆26的A-A剖视图。图6是按钮28释放状态下实施例1的组合剖视正视图。图7是按钮28压下状态下实施例1的组合剖视正视图。图8是实施例1的组合剖视俯视图。图9、图10分别是实施例2、3的上盖示意图。实施例2、3和实施例1相比,主要区别在于镂空孔的形状和分布。图中标记说明:10、20手把座14、30上盖21、31镂空孔11容置槽15、27压动杆22竖直侧壁12、25伸缩拉杆32、140通孔23凹槽纵向凹槽,
25116、28 按钮24 限制槽纵向凹凸13、26控制杆17辅助板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 10所示,一种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包含相互固连的手把座20、上盖30和(安装在一固设于箱体之箱体滑道内的)伸缩拉杆25 ;手把座20和上盖30之间安装有(横置的)压动杆27,压动杆上固设有按钮28,且按钮28 (从通孔32)穿透上盖30的上壁(供人手操作);压动杆27和手把座20之间有被压缩的弹簧;控制杆26 (其作用为锁定或者解除锁定伸缩拉杆25与箱体滑道的相对位置)设置在压动杆27的下方;其特征是:手把座30和上盖20组合构成一个有竖直侧壁22包围的滑道;压动杆27作为滑块安装在该滑道中。所说的“有竖直侧壁22包围的滑道”,其含义是指该滑道有确定的限制和引导;不排除其竖直侧壁22上有空隙。进一步的,在实施例,伸缩拉杆25为中空管,其管壁有纵向凹凸(指纵向延伸的纵向凹槽251或者纵向凸条)。此结构能够强化伸缩拉杆25的抗折弯性能。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伸缩拉杆25的横断面外廓为局部有凹进的椭圆。此结构有利于行李箱的整体设计,不致因为拉杆装置而过多的增加行李箱整体厚度,同时也兼顾伸缩拉杆25零件的耐用度。当人手按压按钮28,经压动杆27推动控制杆26下降,则解除锁定伸缩拉杆25与箱体滑道的相对位置;反之(常态之下),则锁定伸缩拉杆25与箱体滑道的相对位置。相关的结构为公知技术,不作赘述。如图4 10所示,在实施例,手把座20和上盖30上有相互对应的镂空孔(21和31)。此设计是为节省塑胶材料,减轻行李箱重量。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包含相互固连的手把座(20)、上盖(30)和伸缩拉杆(25);手把座(20)和上盖(30)之间安装有压动杆(27),压动杆上固设有按钮(28),且按钮(28)穿透上盖(30)的上壁;压动杆(27)和手把座(20)之间有被压缩的弹簧;控制杆(26)设置在压动杆(27)的下方;其特征是:手把座(30)和上盖(20)组合构成一个有竖直侧壁(22)包围的滑道;压动杆(27)作为滑块安装在该滑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伸缩拉杆(25)为中空管,其管壁有纵向凹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伸缩拉杆(25)的横断面外廓为局部有凹进的椭圆。
4.根据权利要求1 3之任一所述的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手把座(20)和上盖(30)上有相互对应的镂空孔。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行李箱拉杆手把结构,为提高行李箱性能和使用寿命而设计。它包含相互固连的手把座(20)、上盖(30)和伸缩拉杆(25);手把座(20)和上盖(30)之间安装有压动杆(27),压动杆上固设有按钮(28),且按钮(28)穿透上盖(30)的上壁;压动杆(27)和手把座(20)之间有被压缩的弹簧;控制杆(26)设置在压动杆(27)的下方;其特征是手把座(30)和上盖(20)组合构成一个有竖直侧壁(22)包围的滑道;压动杆(27)作为滑块安装在该滑道中。并且伸缩拉杆(25)为中空管,其管壁有纵向凹凸。
文档编号A45C13/26GK203058706SQ20122075486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赖伟浤 申请人:赖伟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