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鞋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61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鞋的鞋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并不对脚的背屈运动进行限制,而能使穿鞋人感觉到脚的背屈动作的鞋帮结构。在鞋(1)的鞋帮结构中,设置鞋帮主体(3)和脚趾压接构件(4),其中,所述鞋帮主体(3)由伸缩性材料构成,并将穿鞋人的脚的至少脚尖部覆盖,所述脚趾压接构件(4)设置在鞋帮主体(3)的与脚的脚趾对应的位置,且所述脚趾压接构件(4)的周围由鞋帮主体(3)围绕,并且所述脚趾压接构件(4)由非伸缩性材料构成,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主体(3)接触时,所述脚趾压接构件(4)从上方压接于脚趾。
【专利说明】鞋的鞋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鞋的鞋帮结构,详细而言,涉及用于能使穿鞋人感觉到脚的背屈动作的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当人赤脚行走时,人通过交替地进行脚的跖屈动作和背屈动作来进行步行。但是,当穿上了鞋时,脚的自由度受到鞋的鞋帮、鞋底的限制,因此脚本来的跖屈、背屈的动作受到影响。
[0003]因此,人们常说,习惯于穿鞋的生活的现代人的脚和脚趾的活动正在衰退。其代表例就是被称为浮趾(趾尖不接地而悬浮的状态)的症状。
[0004]另一方面,老年人不擅长进行脚的跖屈和背屈动作,因此常被台阶绊倒而跌倒。关于这种老年人,只要能使这种老年人特别是感觉到脚的背屈动作而充分利用脚和脚趾的动作,则也能防止在步行时跌倒。另外,关于因交通事故等而需要进行腿部的康复训练的患者,同样,只要能使这种患者特别是感觉到脚的背屈动作而充分利用脚和脚趾的动作,则也可以期待使腿部功能得到复元。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种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做成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鞋用鞋帮结构,其并不限制穿鞋人的脚的背屈运动,而能通过使穿鞋人在穿鞋步行或跑动时感觉到脚的背屈动作,从而能够充分利用脚和脚趾的动作,其结果是能使脚本来的动作恢复。

【发明内容】

[0006]技术方案一的发明的鞋用鞋帮结构包括:鞋帮主体,该鞋帮主体由伸缩性材料构成,并将穿鞋人的脚的至少脚尖部覆盖;脚趾压接构件,该脚趾压接构件设置在鞋帮主体的与脚的脚趾对应的位置,且上述脚趾压接构件的周围由鞋帮主体围绕,并且上述脚趾压接构件由非伸缩性材料构成,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上述脚趾压接构件从上方压接于脚趾。
[0007]采用技术方案一的发明,由于将穿鞋人的脚的至少脚尖部覆盖的鞋帮主体由伸缩性材料构成,因此,当在脚发生跖屈的情况下脚尖部压曲时,鞋帮主体伸缩,从而脚和脚趾的跖屈的动作并不会被鞋帮主体妨碍,而能对脚的跖屈运动进行促进。
[0008]另外,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由非伸缩性材料构成的脚趾压接构件从上方压接于脚趾。由此,穿鞋人能够感觉到脚的脚趾已与鞋帮主体接触,从而能够实际地感受到已适当地进行了脚的背屈运动。其结果是,穿鞋人能够充分利用脚和脚趾的动作。
[0009]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具有伸缩性的鞋帮主体对脚趾压接构件的周围进行围绕,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脚趾压接构件的周围的鞋帮主体伸长,从而脚和脚趾的背屈的动作并不会被鞋帮主体妨碍,而能延长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的时间,对脚的背屈运动进行促进,并且能够防止脚趾压接构件对脚的脚趾施加所需以上的压力。
[0010]另外,在日本实用新型实公平4-18405号公报的图1和图2中,记载有在靴前盖(O的脚尖部(2)的内表面层叠有多个脚尖芯材(4、5)。
[0011]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脚尖芯材的顶端缘部延伸至鞋底顶端部,因此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脚尖芯材接触时,脚尖芯材周围的靴前盖基本不能伸长,脚和脚趾的背屈的动作被靴前盖妨碍。另外,此时,脚尖芯材对脚的脚趾施加所需以上的较大压力,使穿鞋人感到不舒服、疼痛。
[0012]另外,在日本实用新型实公平6-49205号公报的图1至第5图中,记载有在运动鞋
(I)的前盖构件(2)的脚尖部分(4)设置有脚尖加强构件(5)。该脚尖加强构件(5)具有主体部分(5a)和配置在主体部分(5a)之上的加强构件(5b)。
[0013]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脚尖加强构件的顶端缘部与鞋底顶端部连接(参照上述公报的第5图),因此,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脚尖部分接触时,脚尖加强构件周围的前盖构件基本不能伸长,脚和脚趾的背屈的动作被前盖构件妨碍。另外,此时,脚尖加强构件对脚的脚趾施加所需以上的较大压力,使穿鞋人感到不舒服、疼痛。
[0014]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的发明中,如上所述,脚趾压接构件的周围由具有伸缩性的鞋帮主体围绕,从而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脚趾压接构件的周围的鞋帮主体伸长,从而脚和脚趾的背屈的动作并不会被鞋帮主体妨碍,而能对脚的背屈运动进行促进,防止脚趾压接构件对脚的脚趾施加所需以上的压力。
[0015]技术方案二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脚趾压接构件由配置在与脚的各脚趾对应的位置的多个构件构成。
[0016]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各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由非伸缩性材料构成的各脚趾压接构件从上方分别压接于对应的各脚趾。由此,穿鞋人能够感觉到脚的各脚趾已与鞋帮主体接触,从而能够实际地感受到已适当地进行了脚的背屈运动。其结果是,穿鞋人能够充分利用脚和各脚趾的动作。
[0017]技术方案三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在相邻的各构件间的连接部,将多个构件彼此连接。
[0018]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连接部将具有脚趾压接构件的各构件连接,从而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各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能对各构件的周围的鞋帮主体的伸长量进行抑制,将从脚趾压接构件作用于脚的各脚趾的压力调整为较大。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适合脚趾的感觉变得迟钝的老年人、康复训练的患者使用的鞋帮结构。
[0019]技术方案四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二的基础上,多个构件设置为相互分开。
[002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具有伸缩性的鞋帮主体对构成脚趾压接构件的各构件的周围进行围绕,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各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各构件的周围的鞋帮主体能够分别独立地伸长,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对各脚趾的背屈运动进行促进。
[0021]技术方案五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脚趾压接构件由沿脚宽方向延伸的带状的构件构成,该带状的构件将与脚的各脚趾对应的位置覆盖。
[0022]在这种情况下,与技术方案三的发明相同,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各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能对脚趾压接构件的周围的鞋帮主体的伸长量进行抑制,将从脚趾压接构件作用于脚的各脚趾的压力调整为较大,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适合脚趾的感觉变得迟钝的老年人、康复训练的患者使用的鞋帮结构。
[0023]技术方案六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脚趾压接构件设置在与脚的脚趾的顶端对应的位置。
[0024]在这种情况下,在脚发生背屈时,穿鞋人能够以脚趾的顶端感觉到已与鞋帮主体接触,从而实际地感受到已适当地进行了脚的背屈运动。
[0025]技术方案七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脚趾压接构件配置在将脚的至少第I脚趾的远节趾骨、近节趾骨骨头部、第2脚趾的远节趾骨的骨底部和中节趾骨覆盖的位置。
[0026]在这种情况下,在脚发生背屈时,穿鞋人能够主要以第I脚趾远节趾骨、近节趾骨骨头部、第2脚趾远节趾骨骨底部和中节趾骨感觉到已与鞋帮主体接触,从而能够实际地感受到已适当地进行了脚的背屈运动。
[0027]技术方案八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脚趾压接构件由硬度比鞋帮主体的硬度高的材料构成。
[0028]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由非伸缩性的高硬度材料构成的脚趾压接构件从上方与脚趾接触,但此时,由于脚趾压接构件较硬,因此脚趾压接构件大力地压接于脚趾,由此穿鞋人能够感觉到脚的脚趾已与鞋帮主体接触,从而能够实际地感受到已适当地进行了脚的背屈运动。其结果是,穿鞋人能够充分利用脚和脚趾的动作。
[0029]技术方案九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脚趾压接构件由比鞋帮主体的刚性高的材料构成。
[0030]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由非伸缩性的高刚性材料构成的脚趾压接构件从上方压接于脚趾,但此时,由于脚趾压接构件不易拉伸,因此脚趾压接构件大力地压接于脚趾,由此穿鞋人能够感觉到脚的脚趾已与鞋帮主体接触,从而能够实际地感受到已适当地进行了脚的背屈运动。其结果是,穿鞋人能够充分利用脚和脚趾的动作。
[0031]技术方案十的发明是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脚趾压接构件固接在鞋帮主体的外表面上。另外,技术方案十一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脚趾压接构件夹装在鞋帮主体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
[0032]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由于脚趾压接构件未设置于鞋帮主体的背侧表面,因此在脚发生背屈时,穿鞋人的脚趾不会与脚趾压接构件直接接触,由此能够在脚发生背屈时,防止穿鞋人感到不舒服、疼痛或脚趾出现水泡。
[0033]技术方案十二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在鞋帮主体的顶端部安装有加强构件,脚趾压接构件被设成与加强构件分离。
[0034]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利用加强构件对鞋帮顶端部的磨损进行防止,而且通过利用伸缩性的鞋帮主体对脚趾压接构件进行围绕,还能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当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使脚趾压接构件周围的鞋帮伸长,从而脚和脚趾的背屈的动作并不会被鞋帮主体妨碍,而能对脚的背屈运动进行促进,防止脚趾压接构件对脚的脚趾施加所需以上的压力。[0035]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鞋用鞋帮结构,由于设置有:伸缩性材料制的鞋帮主体,其至少将脚的脚尖部覆盖;非伸缩性材料制的脚趾压接构件,其设置在与脚的脚趾对应的位置,且周围由鞋帮主体围绕,并且在脚发生背屈时,该脚趾压接构件从上方压接于脚趾,因此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由非伸缩性材料构成的脚趾压接构件从上方压接于脚趾,由此穿鞋人能够感觉到脚的脚趾已与鞋帮主体接触,从而能够实际地感受到已适当地进行了脚的背屈运动。其结果是,穿鞋人能够充分利用脚和脚趾的动作。
[0036]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脚趾压接构件的周围被具有伸缩性的鞋帮主体围绕,从而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时,脚趾压接构件的周围的鞋帮主体伸长,由此脚和脚趾的背屈的动作并不会被鞋帮主体妨碍,而能延长脚趾与鞋帮主体接触的时间,对脚的背屈运动进行促进,并且能够防止脚趾压接构件对脚的脚趾施加所需以上的压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I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的外脚背侧侧视图。
[0038]图2是鞋(图1)的俯视概略图。
[0039]图3是表示将片状的压力传感器安装于被实验者的脚的状态的图。
[0040]图4 (A)?图4 (C)是表示在被实验者进行步行试验时、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得的载荷(Load)的时间的变化的图表,图4 (A)表示鞋帮只由天然皮革构成的鞋的情况,图4 (B)表示鞋帮只由网状材料构成的鞋的情况,图4 (C)表示具有本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的情况。
[0041]图5 (A)是被实验者赤脚跑动时的胫前肌的肌肉电图,图5 (B)是被实验者穿着本实施例的鞋进行跑动时的胫前肌的肌肉电图。
[0042]图6是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的外脚背侧侧视图。
[0043]图7是鞋(图6 )的俯视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5](实施例1)
[0046]图1至图5 (B)是用于对根据本发明的第I实施例的鞋帮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在这些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0047]如图1和图2所示,鞋I包括鞋底2和鞋帮(鞋帮主体)3,该鞋帮3设置在鞋底2之上,且下部固接于鞋底2,以将穿鞋人的脚P覆盖。另外,从鞋I的后跟部到脚心部,在鞋帮3的下部设置有加强构件10。另外,在图1中,参照符号12表示鞋舌部,参照符号13表示鞋带。
[0048]鞋帮3例如由网状材料那样的伸缩性材料构成。另外,鞋帮3也可以由含有斯潘德克斯(spandex)那样的弹性纤维的伸缩性材料构成。在此,斯潘德克斯是将聚氨酯溶在溶剂中而纺丝形成的弹性纤维。
[0049]在鞋帮3的外表面(即表面材料的外表面)的与脚P的各脚趾对应的位置固接有由非压缩性材料构成的脚趾压接构件4。在此,脚趾压接构件4配置在与脚P的各脚趾的顶端对应的位置。详细而言,脚趾压接构件4由天然皮革、合成皮革、人工皮革、聚氨酯或橡胶等构成。优选的是,脚趾压接构件4由硬度或刚性比鞋帮3的硬度或刚性高的构件构成。
[0050]脚趾压接构件4由如下部分构成:配置在与脚P的各脚趾(优选其顶端)对应的位置的五个压接部41?45、和将相邻的各压接部连接的个连接部40。
[0051]优选的是,脚趾压接构件4配置在将脚P的至少第I脚趾的远节趾骨DP1、近节趾骨PP1的骨头部、第2脚趾的远节趾骨DP2骨底部和中节趾骨MP2覆盖的位置。在本例中,脚趾压接构件4还配置在与第3脚趾的远节趾骨DP3、中节趾骨MP3的骨头部、第4脚趾的远节趾骨DP4、中节趾骨MP4的骨头部、第5脚趾的远节趾骨DP5和中节趾骨MP5对应的位置。另外,在图2中,符号DP表示远节趾骨,符号MP表示中节趾骨,符号PP表示近节趾骨,符号MB表示跖骨,符号MJ表示跖趾关节,角标的I?5分别表示第I脚趾?第5脚趾。
[0052]另外,脚趾压接构件4的周围由鞋帮3围绕。也就是说,脚趾压接构件4并不与配设在鞋顶端的外周缘部的鞋底2连接,而被设成与鞋底2分离。
[0053]接着,准备鞋帮只由天然皮革构成的鞋、鞋帮只由网状材料构成的鞋、和具有本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这三种鞋,让被实验者分别穿上这三种鞋进行步行试验。
[0054]在该试验中,首先如图3所示,在被实验者的脚P的表面上的与第I脚趾?第5脚趾对应的位置沿各脚趾粘贴带状的压力传感器51?55。被实验者从压力传感器51?55之上穿上袜子,穿上各种鞋。另外,以时速5km的速度进行了 6秒钟的步行试验。
[0055]图4 (A)?图4 (C)是对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得的载荷(Load)的时间的变化进行表示的图表。在这些图中,图4 (A)表示鞋帮只由天然皮革构成的鞋的情况,图4 (B)表示鞋帮只由网状材料构成的鞋的情况,图4 (C)表示具有本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的情况。当脚和脚趾发生背屈而使脚趾(因而是压力传感器)与鞋帮的背侧表面接触时,压力传感器对载荷进行检测,脚趾越与鞋帮的背侧表面大力地抵接,载荷的峰值越高,脚趾越与鞋帮的背侧表面长时间地抵接,载荷的作用时间越长。
[0056]如图4 (A)所示,可知:在鞋帮只由非伸缩性的天然皮革构成的鞋的情况下,虽然载荷的峰值较高,但载荷的作用时间(即脚趾与鞋帮的背侧表面的接触时间)较短。考虑这是由于天然皮革制的鞋帮材料较硬,与脚抵接的强度大,因此容易出现载荷的峰值,但鞋帮材料不易拉伸,所以脚趾不易发生背屈,因此不易对脚趾的背屈状态进行保持。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脚趾的自由的背屈运动受到限制。
[0057]如图4 (B)所示,可知:在鞋帮只由伸缩性的网状材料构成的鞋的情况下,虽然载荷的作用时间(脚趾与鞋帮的背侧表面的接触时间)较长,但载荷的峰值较低。考虑这是由于网状材料的鞋帮材料柔软,脚趾容易发生背屈,因此容易对脚趾的背屈状态进行保持,但鞋帮材料在与脚趾接触时发生拉伸,因此载荷的峰值变低。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脚趾能够进行自由的背屈运动,但是脚趾不易对背屈进行感知。
[0058]如图4 (C)所示,可知:在具有本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的情况下,载荷的峰值较高,载荷的作用时间(脚趾与鞋帮的背侧表面的接触时间)也长。
[0059]考虑这是由于在脚趾发生背屈时,脚趾从鞋帮的背侧表面侧压接于脚趾压接构件4,此时,由于脚趾压接构件4由非伸缩性材料(或高刚性材料)构成,因此脚趾压接构件4不易拉伸,由此脚趾压接构件4压接于脚趾(压力传感器)而容易出现载荷的峰值。另外,在脚趾压接构件4由高硬度材料构成的情况下,脚趾压接构件4较硬,与脚抵接的强度大,因此容易在脚趾发生背屈时出现载荷的峰值。[0060]另一方面,考虑是由于将脚趾压接构件4围绕于伸缩性材料制的鞋帮3,因此当在脚趾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从鞋帮的背侧表面侧压接于脚趾压接构件4时,脚趾压接构件4的周围的鞋帮拉伸,因此脚趾容易发生背屈,由此易于对脚趾的背屈状态进行保持。
[0061]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能够对脚趾的自由的背屈运动进行保持,并且脚趾容易对背屈进行感知。
[0062]接着,为了对脚和脚趾的背屈运动进行验证,在跑步试验的过程中对被实验者的胫前肌的肌肉电图进行了测量。在此,胫前肌是从胫骨的外侧与脚背内侧相连的肌肉,且是在脚和脚趾发生背屈运动时进行作用的肌肉。
[0063]在该试验中,首先在被实验者的脚的与胫前肌对应的位置粘贴电极,对跑步过程中的被实验者的胫前肌的肌肉电位进行了测量。另外,以时速IOkm的条件进行了跑步试验。
[0064]图5 (A)?图5 (B)是跑步试验中的肌肉电图。图5 (A)表示被实验者赤脚跑动的情况,图5 (B)表示被实验者穿着本实施例的鞋跑动的情况。在这些图中,纵轴表示肌肉电位,横轴的O表示接地时刻,0.3表示离地时刻,-0.1附近表示接地前的脚悬空期。另外,在各图中,肌肉电位的产生表示胫前肌发挥作用。
[0065]可知在图5 (A)和图5 (B)中的任一方的情况下,在从接地前的脚悬空期(横轴的-0.1附近)到接地时刻(横轴的O的位置)的脚和脚趾的背屈发展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肌肉电位,被实验者的脚和脚趾进行背屈运动。
[0066]另外,对图5 (A)和图5 (B)进行比较可知,与被实验者赤脚跑动的图5 (A)的情况相比,被实验者穿着根据本实施例的鞋跑动的图5 (B)的情况的、在从接地前的脚悬空期(横轴的-0.1附近)到接地时刻(横轴的O的位置)的背屈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肌肉电位的值较大。因而,当在该背屈发展过程中对肌肉电位的值进行积分时,与图5 (A)相比,图5 (B)的该积分值较大。这样,显示出肌肉电位的积分值大的一方的肌肉活动较活跃。因而可知,与赤脚跑动的情况相比,在穿着具有本实施例的鞋帮结构的鞋进行跑动时,胫前肌的活动较活跃,脚和脚趾活跃地进行背屈运动。
[0067]由此可知,根据本实施例的鞋帮结构,在脚发生背屈时,当第I脚趾?第5脚趾全与鞋帮3的背侧表面接触、或第I脚趾?第5脚趾中的任一个脚趾(或该脚趾的顶端部)与鞋帮3的背侧表面接触时,由非伸缩性材料构成的脚趾压接构件4从上方压接于脚趾(或该脚趾的顶端部)。由此,穿鞋人能够感觉到脚的脚趾已与鞋帮3接触,从而能够实际地感受到已适当地进行了脚的背屈运动。其结果是,穿鞋人能够充分利用脚和脚趾的动作。
[0068]此时,在脚趾压接构件4由硬度(或刚性)比鞋帮3的硬度(或刚性)高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当脚发生背屈时,在脚趾与鞋帮3接触时,脚趾压接构件4从上方与脚趾接触,但此时由于脚趾压接构件4较硬(或不易拉伸),因此,脚趾压接构件4大力地压接于脚趾,由此穿鞋人能够感觉到脚的脚趾已与鞋帮3接触,从而能够实际地感受到已适当地进行了脚的背屈运动。其结果是,穿鞋人能够充分利用脚和脚趾的动作。
[0069]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用具有伸缩性的鞋帮3围绕脚趾压接构件4的周围,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鞋帮3接触时,由于脚趾压接构件4的周围的鞋帮3伸长,因此,脚和脚趾的背屈动作并不会被鞋帮3妨碍,能延长脚趾与鞋帮3接触的时间,对脚的背屈运动进行促进,并且能防止脚趾压接构件4对脚的脚趾施加所需以上的压力。[007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连接部40将构成脚趾压接构件4的各压接部41-45彼此连接,从而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各脚趾与鞋帮3接触时,能够对各压接部41-45的周围的鞋帮3的伸长量进行抑制,以将从脚趾压接构件4作用于脚的各脚趾的压力调整为较大。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适合脚趾的感觉变得迟钝的老年人、康复训练的患者使用的鞋帮结构。
[0071]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鞋帮3由伸缩性材料构成,从而当在脚发生跖屈的情况下脚尖部压曲时,鞋帮3进行伸缩,因此,脚和脚趾的跖屈的动作并不会被鞋帮3妨碍,能对脚的跖屈运动进行促进。
[0072](实施例2)
[0073]在上述第I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五个压接部41-45的例子作为构成脚趾压接构件4的压接部,但本发明的应用不限定于此。作为压接部,例如也可以使用只配置于与脚的第I脚趾对应的位置的仅一个压接部、配置于与第I脚趾和第2脚趾对应的位置的两个压接部、配置于与第I脚趾至第3脚趾对应的位置的三个压接部、或配置于与第I脚趾至第4脚趾对应的位置的四个压接部。另外,作为配置压接部的脚趾的例子,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0074]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 ,穿鞋人都能利用与设置有压接部的位置对应的脚趾感觉到脚和脚趾的背屈运动。
[0075](实施例3)
[0076]在上述第I实施例中,示出了脚趾压接构件4由配置在与脚的各脚趾对应的位置的五个压接部41-45和将相邻的各压接部连接设为连接部40构成的例子,但本发明的应用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省略设置连接部,从而将各压接部41-45设置为相互分开。
[0077]在这种情况下,构成脚趾压接构件4的各压接部41-45的周围由具有伸缩性的鞋帮3围绕,从而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各脚趾与鞋帮3接触时,各压接部41-45的周围的鞋帮3能够分别独立地伸长,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对各脚趾的背屈运动进行促进。
[0078](实施例4)
[0079]图6和图7是用于对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鞋帮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在这些图中,与上述第I实施例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第I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0080]在该第4实施例中,脚趾压接构件4’由呈带状(在本例中为弧状)对与脚的各脚趾的顶端对应的位置进行覆盖的构件构成。详细而言,脚趾压接构件4’配置在与脚P的第I脚趾的远节趾骨0?1、第2脚趾的远节趾骨DP2的骨底部、中节趾骨1?2、第3脚趾的远节趾骨DP3、中节趾骨MP3的骨头部、第4脚趾的远节趾骨DP4、中节趾骨MP4的骨头部和第5脚趾的远节趾骨DP5对应的位置。
[0081]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第I实施例相同,鞋帮3也由伸缩性材料构成,脚趾压接构件4’也由非伸缩性材料构成,脚趾压接构件4’的周围也由鞋帮3围绕。另外,在鞋I的顶端部设置有加强构件11,加强构件11固接于鞋顶端的鞋底2。脚趾压接构件4’被设成与加强构件11分离。
[0082]在这种情况下,当脚和脚趾发生背屈时,在各脚趾与鞋帮3接触时,能够对脚趾压接构件4’的周围的鞋帮3的伸长量进行抑制,将从脚趾压接构件4’作用于脚的各脚趾的压力调整为较大,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适合脚趾的感觉变得迟钝的老年人、康复训练的患者使用的鞋帮结构。[0083]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利用加强构件11对鞋帮3顶端部的磨损进行防止,而且通过使脚趾压接构件4’与加强构件11分离而利用伸缩性的鞋帮3对脚趾压接构件4’的周围进行围绕,还能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当脚趾与鞋帮3的背侧表面接触时,使脚趾压接构件4’周围的鞋帮3伸长,因此,脚和脚趾的背屈的动作并不会被鞋帮3妨碍,能够对脚的背屈运动进行促进,以防止脚趾压接构件4’对脚的脚趾施加所需以上的压力。
[0084](实施例5)
[0085]在上述第I实施例至第4实施例中,示出了脚趾压接构件4、4’设置于鞋帮3的外表面(表面材料的外表面)的例子,但本发明的应用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脚趾压接构件4、4’设置在鞋帮3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即表面材料与里侧材料之间的内装材料)。
[008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脚趾压接构件4、4’未设置于鞋帮3的背侧表面,因此,在脚发生背屈时,穿鞋人的脚趾不会与脚趾压接构件4、4’直接接触,由此,能防止在脚发生背屈时穿鞋人感到不舒服、疼痛或脚趾出现水泡。
[0087](实施例6)
[0088]在上述第I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中,以鞋帮将整个脚覆盖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的鞋帮结构中,鞋帮只要至少将脚的脚尖部覆盖即可。
[0089](其它应用例)
[0090]在上述第I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中,以慢跑鞋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运动鞋。
[0091]工业实用性
[0092]如上所述,本发明适合使用于鞋的鞋帮结构,特别是,适合使用于要求使穿鞋人感觉到脚的背屈动作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鞋帮主体,该鞋帮主体由伸缩性材料构成,并将穿鞋人的脚的至少脚尖部覆盖; 脚趾压接构件,该脚趾压接构件设置在所述鞋帮主体的与脚的脚趾对应的位置,且所述脚趾压接构件的周围由所述鞋帮主体围绕,并且所述脚趾压接构件由非伸缩性材料构成,当在脚发生背屈的情况下脚趾与所述鞋帮主体接触时,所述脚趾压接构件从上方压接于脚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趾压接构件由配置在与脚的各脚趾对应的位置的多个构件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通过设置在相邻的各构件间的连接部,将所述多个构件彼此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构件设置为相互分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趾压接构件由沿脚宽方向延伸的带状的构件构成,该带状的构件将与脚的各脚趾对应的位置覆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趾压接构件设置在与脚的脚趾的顶端对应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趾压接构件配置在将脚的至少第I脚趾的远节趾骨、近节趾骨骨头部、第2脚趾的远节趾骨的骨底部和中节趾骨覆盖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趾压接构件由硬度比所述鞋帮主体的硬度高的材料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利用由刚性比所述鞋帮主体的刚性高的材料构成的构件,构成所述脚趾压接构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趾压接构件固接在所述鞋帮主体的外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趾压接构件夹装在所述鞋帮主体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的鞋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鞋帮主体的顶端部安装有加强构件,所述脚趾压接构件被设成与所述加强构件分离。
【文档编号】A43B23/02GK103458721SQ201280015397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尾田贵雄, 太宰达也, 木村隆也 申请人:美津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