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94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制造层压接触紧固件的方法,其包括将柔性衬底(102)引至树脂施用器、将可流动的树脂施加至所述衬底的表面的有限区域、以及模制所施加的树脂以形成从所施加的树脂的层(106)延伸的多个限定的结构(104)。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具有在整个表面上变化的表面特征。所述表面包括第一区域(108)和相邻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112),所述表面特征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变化程度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更大。所述可流动的树脂被施加在所述第一区域内,以使得树脂层的边缘(116)设置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内,并且相邻于其所暴露的部分。
【专利说明】层压接触紧固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层压接触紧固件,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它们制造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机械接触紧固件在传统上由纺织方法形成,或者通过在衬底上模制离散的紧固件元件形成。当紧固件元件随着树脂被层压到衬底表面的有限区域上由熔融树脂模制而成时,可能难以制备均匀的树脂边缘。当熔融树脂在压力下被施加至衬底表面时,往往形成难看的边缘变化(例如,张开)。除了在视觉上令人反感,具有相对严重张开的边缘可能具有不期望的触觉粗糙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制造层压接触紧固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柔性衬底引至树脂施用器;将可流动的树脂施加至所述衬底的表面的有限区域;以及模制所施加的树脂以形成从所施加的树脂的层延伸的多个限定的结构,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具有在整个表面上变化的表面特征,所述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相邻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表面特征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变化程度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更大,并且所述可流动的树脂被施加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树脂被施加成使得树脂层的边缘设置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内,且相邻于其所暴露的部分。
[0004]在一些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在将所述衬底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之前修改衬底以形成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一些示例中,修改衬底包括修改所述衬底表面的一部分和留下大致未修改表面的另一相邻部分,所述表面的修改部分限定第一区域,所述表面的未修改部分限定第二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修改所述衬底表面包括减少形貌表面的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修改所述衬底表面包括大致平坦化所述衬底表面的三维特征。
[0005]在一些应用中,修改所述衬底表面包括将压力施加至衬底。在某些情况下,将压力施加至衬底包括将衬底引至压光辊之间的辊隙。在一些示例中,压光辊之一包括接触衬底表面的滚花或压花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光辊中的至少一个被加热。在某些情况下,将压力施加至所述衬底包括将所述衬底引至层压机。
[0006]在一些示例中,修改所述衬底表面包括将材料的粘结层粘接至所述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修饰所述衬底表面包括纹理化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修改所述衬底表面包括:大致平坦化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纹理化表面的第二部分。
[0007]在某些情况下,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树脂层中形成多个狭缝,以限定从所述衬底的表面出来的柔性的抗剥离片。在一些示例中,形成多个狭缝包括形成在覆盖所述衬底表面的大致平坦的第一部分的树脂层的区域中的狭缝。在一些应用中,形成多个狭缝包括形成狭缝使得每个狭缝从覆盖表面的大致平坦的第一部分的树脂层的区域内的点延伸至靠近覆盖表面的纹理的第二部分的边缘的树脂层的区域的点。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多个狭缝包括形成狭缝以便限定内部抗剥离片。在某些情况下,形成多个狭缝包括形成狭缝以便限定边缘抗剥离片。
[000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有限区域内将树脂层附着于所述衬底表面,以使得所述树脂层的第一部分比所述树脂层的第二相邻部分被更牢固地固定至衬底表面。在一些应用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树脂层的第二部分中形成多个狭缝,以形成从所述衬底表面向外的柔性的离散片。
[0009]在一些不例中,修改所述衬底表面包括将油墨层施加至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墨着色。在一些应用中,与衬底表面相比,所施加的树脂与油墨层的颜色类似。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层反射红外辐射至与在相邻于油墨层的区域中的衬底表面不同的程度,以使得在被施加时所述油墨层的边缘可由红外检测系统检测。
[0010]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表面特征可包括下列项之一:多孔性、表面高度可变性、渗透性、致密性、纤维性、反射性。
[0011]在某些情况下,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二区域是可钩接合的。在一些示例中,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二区域包括形貌表面变化,其限定至少约千分之五英寸的表面高度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包括形貌表面变化,其限定至多约千分之三英寸的表面高度变化。在一些应用中,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二区域包括规则图案的多个离散的三维特征。
[0012]在某些情况下,形成多个结构包括形成多个干。在一些应用中,形成多个结构还包括形成钩,每个钩的外表面限定用于钩接合的钩状物。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是大致直边的道。在一些情况下,道约为15mm宽。在一些实施例中,道是连续的并且沿着衬底的长度延伸。在一些应用中,道跨越衬底的宽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是由第二区域大致包围的离散区。在一些情况下,所述离散区具有弯曲的边界。
[0015]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制造层压接触紧固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柔性衬底引至树脂施用器;将可流动的树脂施加至所述衬底的第一区域;以及模制所施加的树脂以形成每个都从所施加的树脂的层延伸的离散结构阵列。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限定开放通道,并且所述衬底在所述通道内具有的平均基本重量基本上等于在相邻于所述通道的区域中的衬底的平均基本重量。可流动的树脂被施加在所述通道内并且与通道中的衬底粘接,留下相邻于通道的表面的暴露部分。
[0016]然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制造层压接触紧固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修改柔性衬底的表面,以建立不同于所述表面的其它部分的树脂施加区域;将具有所述树脂施加区域的柔性衬底引至树脂施用器;将可流动的树脂施加至所述衬底表面的树脂施加区域;以及模制被施加至衬底表面第一区域的树脂以形成从所施加的树脂的层延伸的多个限定的结构。所述可流动的树脂被施加成使得树脂层的边缘粘接至所述树脂施加区域中的衬底表面。
[0017]然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制造层压接触紧固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柔性衬底引至树脂施用器;将可流动的树脂施加至所述衬底的表面的有限区域;以及模制所施加的树脂以形成从所施加的树脂的层延伸的离散结构阵列。随着所述衬底被弓I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携载表面修改物质,其限定相邻于没有物质的第二表面区域的第一表面区域。所述可流动的树脂被施加在第一表面区域内,留下暴露的第二表面区域,并且所述树脂被施加成使得树脂层的边缘设置在第一表面区域内,且相邻于其所暴露的部分。
[0018]在某些情况下,表面修改物质抑制红外辐射传输至与在相邻于表面修改物质的区域中的衬底表面不同的程度,以使得表面修改物质的边缘可由红外检测系统检测。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衬底表面相比,所施加的树脂与表面修改物质的颜色类似。在一些应用中,表面修改物质抑制具有约600纳米至1200纳米之间的波长的红外辐射的传输。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表面修改物质包括着色油墨和吸收或反射型IR阻断剂。
[0019]然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制造吸收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衬底作为部件引入到装配过程中。所引入的衬底同时携带固定至并覆盖衬底的有限区域的离散的接触紧固件,以及定位在接触紧固件与衬底之间且具有边缘的辐射抑制物质。该方法包括将衬底定位成邻近红外辐射源和红外线检测器,采用由该辐射源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照射衬底,以及基于由红外线检测器所接收到的红外辐射来检测辐射抑制物质的边缘,从而确定所述衬底的位置。
[0020]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辐射抑制物质的边缘暴露超出接触紧固件。在一些应用中,辐射抑制物质被暴露在接触紧固件的两个相对侧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辐射抑制物质是印在衬底上的油墨。
[0021]然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具有柔性衬底的接触紧固件产品,所述衬底具有在整个表面上变化的表面特征。所述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相邻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表面特征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变化程度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更大。紧固突起阵列从树脂层延伸,所述树脂层具有设置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内并相邻于其所暴露的部分的边缘。
[0022]在一些应用中,所述树脂层限定多个离散片,其在施加至由每个片所携带的许多紧固突起的剥离载荷之下柔性向外于衬底的平面。在一些示例中,离散片形成于树脂层的外边缘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底的第一区域包括由第二区域大致所包围的离散区。在某些情况下,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二区域可由所述紧固突起接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部分包括大致平坦的表面,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部分包括有纹理的表面。在一些示例中,粘接至衬底的材料的粘结层限定第一区域。
[0023]然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具有柔性衬底的接触紧固件产品,所述衬底同时携带固定至并覆盖衬底的有限区域的离散的接触紧固件,以及定位在接触紧固件与衬底之间且具有边缘的辐射抑制物质。辐射抑制物质抑制红外辐射传输至与所述衬底和接触紧固件不同的程度。
[0024]在一些应用中,所述辐射抑制物质的边缘暴露超出接触紧固件。在一些情况下,辐射抑制物质被暴露在接触紧固件的两个相对侧上。在一些示例中,辐射抑制物质是印在衬底上的油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衬底表面相比,所述油墨和接触紧固件的颜色类似。
[0025]然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具有限定开放通道的柔性衬底的接触紧固件产品,所述衬底在所述通道内具有的平均基本重量基本上等于在相邻于所述通道的区域中的衬底的平均基本重量,并且紧固突起阵列从树脂层延伸。所述树脂层设置在所述通道内,以使得相邻于通道的衬底表面的一部分被暴露。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说明书,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进行阐述。从说明书及附图中,以及从权利要求书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第一示例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0028]图2是图1的接触紧固件的局部侧视图。
[0029]图3是图1的接触紧固件的局部顶视图。
[0030]图4-7是示出其他层压接触紧固件配置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0031]图8A-8C是具有内抗剥离片的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局部侧视图、顶视图和透视图。
[0032]图9A和9B是已分割外抗剥离片的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局部横向剖视图和透视图。
[0033]图10是包括纺织衬底的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0034]图11是已周向地限定粘接至油墨层的紧固区域的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局部顶视图。
[0035]图12是用于检测层压接触紧固件边缘的IR检测系统的框图。
[0036]图13是用于制造层压接触紧固件的第一方法和装置的示意图。
[0037]图14A是用于修改衬底表面的第一方法和装置的示意图。
[0038]图14B是沿着图14A中的线14B-14B截取的未修改的衬底的局部剖视图。
[0039]图14C是沿着图14A中的线14C-14C截取的修改的衬底的局部剖视图。
[0040]图15A是用于修改衬底表面的第二方法和装置的示意图。
[0041]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15B-15B截取的未修改的衬底的局部剖视图。
[0042]图15C是沿着图15A中的线15C-15C截取的修改的衬底的局部剖视图。
[0043]图16A-16D是用于修改图15A的方法中的衬底表面的圆柱形工具的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0044]图17A是用于制造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另一方法和装置的示意图。
[0045]图17B是由图17A中所示的装置形成的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局部顶视图。
[0046]图18A是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尿布标签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0047]图18B是图18A中的区域18B的放大视图。
[0048]各个附图中的类似参考符号表示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首先参照图1-3,接触紧固件IOOa包括柔性衬底102和多个限定的结构104。结构104从由衬底108的第一区域内的衬底表面所支撑的可流动的树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树脂材料)的固化基体层106延伸。分界线110表示第一区域108与相邻第二区域112之间的边界。在此示例中,衬底102是无纺纤维织物,其具有在整个衬底表面上变化的一个或多个表面特征。例如,在无纺工业中所公知的是,衬底102可以是短纤维无纺的、针刺无纺的、纺粘的织物,比如点未粘织物、纺粘/熔化/纺粘(SMS)织物等。可替代地,衬底102可以是纺织产品,比如针织或编织产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同的表面特征可以是表面高度,如下面所讨论。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不同的表面特征可以是多孔性、渗透性和/或密度。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不同的表面特征可以是反射性。其他类似的表面特征或这些表面特征的适当组合还可以在衬底102的整个表面上变化。第二区域112内的表面特征变化的程度比第一区域108内的表面特征更大。在该示例中,第二区域112内的更大程度的表面特征的可变性可能归因于多个三维元件114(例如,纤维织物的未粘合部分)。元件114提供形貌表面的变化,其限定衬底表面的高度的变化。
[0050]如上所述,结构104从基体层106延伸。在此示例中,基体层106具有相对直的边缘116,该边缘具有很少或没有张开。边缘116设置在第一区域108内的衬底表面上且相邻于第一区域的暴露部分,如下面更详细地讨论。如图所示,结构104形成为J形钩,其限定用于抽丝环状材料的纤维的钩状物。但是,结构104可以形成为具有其它合适的形状或尺寸(例如,参见图5)。具体参照图3,结构104以图案化的配置位于基体层106上,且所述基体层以间隔开的平行道沉积在衬底102上。在一些示例中,平行道约为15毫米宽,沿衬底102的长度向下,并且位于距衬底的外侧边缘约15毫米。这样的配置和布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能是特别有利的(例如,用于形成制作尿布标签的原始材料-参见图16A)。然而,如下面所讨论,基体层106和/或结构104的其他合适的配置或布置也是可以预见的(例如,参见图9)。
[0051]接下来参照图4的层压接触紧固件100b,第一区域108由衬底102的表面中的开放通道或凹部限定,其中所述衬底厚度基本上比所述通道或凹部外面更小。从结构104延伸的基体层106设置在通道内,以使得基体层的边缘116抵接区域边界线110并且与通道边缘重合。基体层的相对边缘与相对的通道边缘重合,以使得基体层与通道共同延伸且因此宽度相同。对于一些应用来说,基体层的厚度可以近似于或等于通道的深度。
[0052]在图5所示的层压接触紧固件IOOc中,第一区域108内的衬底表面被纹理化,作为衬底表面与树脂基体层之间的界面。衬底102的纹理化表面可以增强将基体层106的树脂粘接至衬底。更具体地,有纹理的表面可以提供比平坦表面更多的表面面积,从而为基体层增加潜在粘接位点的数量以粘附至衬底表面。如图所示,此外,接触紧固件IOOc设置有替代型的钩可接合的结构。在该示例中,结构104a以配置成用于钩丝纤维的封端干的形式设置。这种类型的紧固元件有时被称为蘑菇型紧固元件。其他类似的紧固元件和合适的结构也是可以预见的。
[0053]在图6的层压接触紧固件IOOd中,第一区域108内的衬底表面的外侧部分119被纹理化,且相邻的内侧部分121基本上是平坦的(或不带纹理的)。图7示出了类似的层压接触紧固件100e,其具有第一区域108内的对比配置,其中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的内侧部分121a被纹理化,且外侧部分119a基本上是平坦的,其中它们位于基体层的边缘之下。如上面所讨论,基体层106可以比平坦部分更容易地粘附或粘接至有纹理的部分。此外,如图7所示,在某些条件下,基体层106可能根本不粘接至衬底102的平坦部分,或者可能轻轻地粘接并且随后分离,同时使基体层的中央部分牢固地粘接至衬底。这样的配置可以提供在整个紧固件IOOd和IOOe上的非均匀的紧固件剥离性能概况。特别是图7的配置提供了在接触紧固件工业中有时被称为“抗剥离”属性,其中所述基体层的边缘弯曲远离衬底,以将从该边缘所施加的剥离负荷转变成剪切负荷,从而增加分开紧固所需的初始负荷。同样,其中基体层106未粘接至衬底表面的紧固件IOOd的中间部分可以提供比更牢固地粘接至衬底的基体层的边缘部分更高的耐剥离性。[0054]图8A-8C提供了层压接触紧固件IOOf的另一示例,其中基体层106a限定形成离散的抗剥离片125的狭缝1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狭缝123可以通过模切穿过基体层106a但不穿过衬底102形成。如图SB所示(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紧固结构),缝隙123在从靠近内部区域121b中央的公共点的相应方向上向外延伸,其中衬底在层压之前已被修改以便减少基体层的粘接,朝向所述内部区域的周向外部边缘。如上面所讨论,基体层106a比在内部区域121b中被更牢固地粘接至环形区域11%,其中所述衬底在层压之前没有被修改。结果,片125可被分离并且由紧固力而弯曲出衬底102的平面(如图SC所示),从而增加接触紧固件IOOf的有效抗剥离性。
[0055]图9A和9B示出了层压接触紧固件IOOg的另一示例,其中衬底102设置成如图7所示相类似的配置。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的内侧部分121a被纹理化,外侧部分119a保持大致平坦,其中它们在基体层的边缘之下。该示例与图7示例之间的差异在于基体层106a限定了限制离散边缘片125a的狭缝123a。如图9B所示(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紧固结构),狭缝123a在衬底表面的整个修改区域119a上从基体层的侧缘向内延伸。因此,片125a覆盖大致平坦的外侧部分119a,并且可能较少地粘接或根本不粘接至衬底102。因此,片125a可以在被拉动时弯出衬底102的平面,增加接触紧固件IOOg的有效抗剥离性。尽管图8A-9C提供了具有抗剥离片的层压接触紧固件的合适示例。各种其他的布置也是可以预见的。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离散的抗剥离片可以沿着基体层106a的中心形成(基体层的边缘牢固地粘接至衬底102),或者围绕着基体层106a的周界形成(基体层的中心牢固地粘接至衬底102)。
[0056]在图8的层压接触紧固件IOOh中,材料120的粘结层设置在编织衬底102a的表面上并粘接至其。粘结层可以填充三维元件115A之间的区域,从而提供在减小的形貌表面变化的第一区域108内的区域(并且因此,区域具有的表面特征的变化比在第二区域112中更小)。基体层106粘接至粘结层120,以使得基体层的边缘116相邻于所述粘结层的暴露部分。从而基体层的边缘116与衬底的表面分开,且更受控的边缘可以容易地获得。在一些示例中,层120由基体层106容易所粘附至或者比至衬底表面所更容易粘附至的材料形成。例如,粘结层可以是选择用于其同时与衬底表面材料和基体树脂粘接相容的材料。
[0057]在图11的层压接触紧固件IOOi中,第一区域108内的油墨层122由衬底102b的表面携带。如图所示,油墨层122的周向连续边缘124形成在衬底表面上的弯曲边界。衬底102b由很容易地接收油墨介质(例如,纸或无纺产品)的材料形成。基体层106粘接至油墨层122的边界内的衬底表面,以使得基体层的周缘覆盖油墨层并且与所述衬底的无油墨区域分开。在某些情况下,油墨层122具有的颜色被选择成匹配或近似基体层106的颜色,以帮助掩盖基体层的边缘变化并提供清洁树脂边缘的外观。也就是说,接触紧固件IOOg的消费者未必能够容易地从油墨层122的清洁边缘124识别基体层106的张开边缘116。虽然在该示例中,油墨层122以离散的岛状构造沉积在衬底102b上,但其他合适的布置也是可能的。例如,油墨层122可以以沿着衬底整个长度或宽度的连续道沉积在衬底102b的表面上。
[00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墨层122可以包括许多添加剂以产生预期的效果。例如,油墨层122可以包括颜料以实现特定的颜色(例如,颜色匹配彩色基体层106,如上所述)。添加剂还可用于促进或抑制与衬底102b和/或基体层106的粘接。在一些示例中,添加剂比如红外线红(IR)阻断剂(例如,吸收或反射IR阻断剂)可被掺入到油墨层122中。IR阻断剂可能会导致油墨层122抑制IR辐射传输至与衬底102b不同的程度。例如,IR阻断剂可能抑制具有约600纳米和1200纳米之间的波长的IR辐射的传输。结果,IR检测系统可用于检测油墨层122的边缘。如在美国专利7935296(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所述,边缘的IR检测可能在确定复合制品(例如一次性吸收产品)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是否被正确定位方面是特别有利的。
[0059]参照图12,在该示例中,检测系统1000包括IR辐射源1002、IR检测器1004以及分析器1006。如图所示,复合制品比如接触紧固件IOOi (以上描述的具有包括IR阻断剂的油墨层122)可以放置在IR辐射源1002和IR检测器1004附近。IR辐射源1002采用IR辐射照射接触紧固件100i,IR检测器1004接收通过接触紧固件所传输的辐射。在该示例中,IR检测器1004可以基于在所接收到的IR辐射中的对比度来产生图像。例如,多个IR辐射可以通过油墨层122而不是通过衬底102b传输。可操作地连接至IR检测器1004的分析器1006可以分析图像,以确定油墨层122的边缘。
[0060]接下来参照图13,装置200包括挤出机202,其连续地提供熔融的树脂材料204给空腔辊208 (其可被冷却以促进树脂材料204的固化)与基辊210之间的辊隙206。同时,衬底102由基辊210被带入辊隙206中。挤出机202仅提供树脂材料204给与衬底102的树脂施加区域(例如,图3的第一区域108)对齐的辊隙206的一定宽度方向的区域。这样,钩接合结构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道可以形成在树脂施加区域内基体层上的衬底102上,并且边缘靠近或邻接树脂施加区域的边界,如上所述(例如,参见图1-3)。
[0061]基辊210可以配置成以大致光滑无皱的状态提供衬底102给辊隙206,以使得所述衬底形成均匀的层压衬背用于所得到的紧固件产品。例如,基辊210可以设置有布置在其周边上的多个销,用于承载衬底102 ;还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方法或结构(例如,涂覆或化学处理的防滑表面等)。在该示例中,衬底102被从安装在送经装置212上的储带辊引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校直器和/或张紧辊的布置可以用于以正确的对齐及条件确保衬底102被提供给基辊210。
[0062]由挤出机202所提供的树脂材料204 (例如,熔融的热塑性树脂)汇聚在被拉入辊隙206的供给库214中。在辊隙206中的压力之下,树脂材料204可能被迫进入空腔辊208的模腔中并且进入衬底102的任何孔中。这样,树脂材料204的基体层紧密地粘附或粘接至衬底102,可能包封纤维或衬底的其他表面特征。如在美国专利5260015(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所述,树脂材料204渗透到衬底102的孔中可能是许多变量的函数。例如,渗透可能取决于衬底102的厚度或孔隙率、熔融的树脂材料204的粘度、材料的温度和/或在辊隙206中所保持(例如,通过液压装置)的压力。
[0063]在该示例中,所得到的连续层压接触紧固件产品216(即,衬底102具有层压至其的树脂材料204)通过剥离辊218而与空腔辊208分离。然后,接触紧固件216任选地穿过环绕式绕辊220与压光辊222之间的辊隙,而树脂结构(在该示例中是干)是柔软且容易变形的。压光辊222在辊隙压力之下通过加热接触来包封这些干,使干的远端的树脂永久地变形,以形成接合头部。在某些其他示例中,压光辊222只是帮助击倒扩张的或更高的树脂状结构(例如,钩)至均匀所需的高度。模制元件(比如干)的端部可以只在由压光辊222接合之前被重新加热,例如通过火焰处理。例如,这样的处理被描述在美国专利第6248276号中,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64]尽管图10提供了用于形成层压紧固件的示例性装置,但是各种其他装置也是可以预见的。例如,用于在压力之下接收树脂材料和衬底的成形辊隙可以形成在空腔辊的弯曲表面与互补的注模之间。这种装置描述在美国专利第5669120号中,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65]可以在引入该结构从其被模制的树脂之前,对衬底的表面进行修改。此修改产生树脂施加区域,这样的树脂可在其上被层压且模制,边缘具有很少或没有可见的张开(例如,参见图1-7)。这样的修改可以单独地进行或者在与如上所述过程相同的生产线上进行。
[0066]例如,在图14A中,装置300修改具有不同表面特征的衬底302的上表面。修改前(图14B),上衬底表面具有波浪形的表面形貌,其中上表面的高度在纵向及横向上都有变化。修改后(图14C),施加至树脂施加区域中的表面的修改层通过覆盖起伏并提供更平坦的上表面来修改该特征。在该示例中,熔融材料304的平行粘结层由挤出机306或其它合适的沉积方法而被沉积到衬底表面上。粘结层304由衬底302携带至成对的压光辊310和312之间的辊隙308。辊隙308的狭窄空间可以保持在相对低的压力,以使得粘结层粘接至衬底表面,而不会在树脂道的边缘引起过度的张开。另外,当特别是多孔衬底被使用时,粘结层304可沉积在衬底表面上,而没有任何后续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衬底的孔隙率可足以允许熔融的粘结层材料单独在大气压下渗透衬底表面。此外,在一些其他情况下,粘结层材料可以与衬底表面形成化学键,从而避免需要任何压光辊310和312。在任何情况下,如图14C所示,修改导致衬底表面具有与衬底302的其它区域不同的树脂施加区域316。这样,树脂施加区域316设置有变化的程度比在相邻表面区域中更小的至少一个表面特征。在某些情况下,树脂施加区域316的表面特征可能在整个那些区域上是大致均匀的。在可替代的布置中,挤出机306被控制以将树脂的离散脉冲输送至衬底,以便形成沿整个衬底的树脂纵向断续岛屿或树脂间隔带。
[0067]接下来参照图15A-15C,装置400通过压碎或压扁在所需区域中的衬底来修改衬底402的表面,而不添加任何其他材料。在该示例中,衬底402被引入成对压光辊406和408之间的辊隙404。压光辊406包括在整个辊隙404上创建不均匀轮廓的外环410,以使得在一些地方的辊隙比在辊隙的相邻区域更窄。因此,当衬底402穿过辊隙404时,由环410所接合的衬底的部分比在衬底的相邻区域中更被压缩或平坦化,其可以保持大致未被修改(如图15C所示)。因此,所得到的衬底402包括与衬底的其他区域不同的树脂施加区域412,同时在整个衬底上保持大致均匀的基本重量。结果,树脂施加区域412具有的表面特征的变化程度小于其它相邻表面区域的表面特征。
[0068]图16A-16D不出了用于修改衬底表面的各种棍配置。例如,图16A的压光棍406a包括圆柱形体407,其支承位于或靠近该体轴向中心线的同心外环410a。在图16B所示的第二示例中,压光辊406b包括支承匹配外环410b的圆柱形体407。外环410b与圆柱形体407是同心的,并位于所选的轴向位置且彼此相距一定的距离。在该示例中,外环410b与轴向中心线间隔相等的距离,以仅在两个间隔开的区域中修改衬底。在图16C所示的第三示例中,压光棍406c设置成与压光棍406a类似的配置。然而,在该示例中,外环410c包括用于纹理化衬底表面的压花图案,如上所述(例如,参见图5)。在图16D所示的第四示例中,压光辊406d设置在包括具有压花图案的第一部分和没有压花图案的第二部分的外环410d中。这样,衬底的所修改的树脂施加区域的一部分将印有压花,而另一部分被修改而不进行压花(例如,参见图6和7)。
[0069]在其它配置中,辊被配置成仅在纵向间隔开的区域比如条带或斑点中修改衬底,比如通过压碎。
[0070]图17A的装置500以与装置200类似的方式起作用,如上所述(参见图13)。例如,如图所示,衬底501从安装在送经装置512上的储存辊供给。在适当的时候,衬底501由基辊510携带到形成在基辊与空腔辊508之间的辊隙506中。熔融的树脂材料504通过挤出机502被提供给同时具有衬底501的辊隙506中。树脂材料504被拉入辊隙506中,并且被迫进入空腔辊508的模腔中,以及在衬底501中的任何孔中。随着空腔辊508在其周边上携带材料和衬底501,模腔内熔融的树脂材料变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以形成所限定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为干)。所得到的产品通过剥离辊518而与空腔辊508分离,并且穿过环绕辊520与压光辊522之间,以包封新近形成的干。
[0071]在该示例中,衬底501在其引入到辊隙506之前被修改。更具体地,油墨层524通过喷墨526或一些其它合适的油墨施加方法而被施加至衬底501的表面,且衬底暴露至加热器528以促进油墨的干燥。任何合适的油墨可用于形成油墨层524。例如,在该示例中,使用蜡基油墨。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的树脂施加区域(对应于油墨524)的所得到的修改的衬底被弓I入辊隙506,其中树脂材料504在油墨层上仅被施加在衬底501的树脂施加区域之内。
[0072]图17B是形成在图17A的装置上的层压接触紧固件516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顶视图。如图所示,结构532从其延伸的树脂基体层530的张开边缘529设置在油墨524的宽度范围内。优选地,油墨524的颜色被选成近似树脂材料504的颜色,这将限定比树脂边缘更不张开的边缘,从而减少树脂的张开边缘529的视觉效果。这样,更有吸引力的限定的边缘呈现给消费者。消费者还可能察觉到更软的边缘,由于在树脂施加区域的外周没有结构。
[0073]接下来参照图18A,尿布600包括尿布底盘602 (为了清楚起见,尿布底盘没有详细或完整地示出)和尿布标签604,其从底盘延伸且特征是钩-可接合的结构的道。更具体地,尿布标签604包括衬底606 (比如具有不同表面特征的可伸缩的无纺材料),其具有在减小的表面特征变化的修改区域中层压至其表面的树脂材料608的基体层。钩可接合结构(例如,加盖干或钩)从基体层608延伸。尿布标签604可以根据上述的任何方法或系统制造。如在图18B的放大视图中所示,边缘610的变化显著低于其本该让树脂被层压的区域还不被修改(为了说明的目的,如虚线612所示)。
[0074]虽然为了说明的目的已对许多示例进行了描述,但前面的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具有且将具有其他的示例及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层压接触紧固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柔性衬底(102)引至树脂施用器; 将可流动的树脂(204)施加至所述衬底的表面的有限区域;以及 模制所施加的树脂以形成从所施加的树脂的层(106)延伸的多个限定的结构(104), 其中,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具有在整个表面上变化的表面特征,所述表面包括第一区域(108)和相邻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112),所述表面特征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变化程度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更大, 其中,所述可流动的树脂被施加在所述第一区域内,并且 其中,所述树脂被施加成使得树脂层(106)的边缘(116)设置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108)内,并且相邻于其所暴露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衬底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之前修改衬底(102)以形成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衬底(102)包括修改所述衬底表面的一部分和留下大致未修改表面的另一相邻部分,所述表面的修改部分限定第一区域(108),所述表面的未修改部分限定第二区域(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所述衬底表面包括大致平坦化所述衬底表面的三维特征,或纹理化所述表面,或将材料的粘结层结合至所述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所述衬底表面包括将压力施加至所述衬底,特别是通过将衬底引至压光辊之间的辊隙(308、404)。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有限区域内将树脂层(106)固定于所述衬底表面,以使得所述树脂层的第一部分(11%)比所述树脂层的第二相邻部分(121b)被更牢固地固定至衬底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树脂层的第二部分中形成多个狭缝(123、123a),以形成从所述衬底表面向外的柔性的离散片(125、125a)。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修改所述衬底表面包括将油墨层施加至表面,特别是其中所述油墨层反射红外辐射至与在相邻于油墨层的区域中的衬底表面不同的程度,以使得在被施加时所述油墨层的边缘可由红外检测系统检测到。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特征包括多孔性或表面高度可变性。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二区域(112)是可钩接合的或者包括规则图案的多个离散的三维特征(114)ο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多个结构还包括形成钩(104、104a),每个钩的外表面限定用于钩接合的钩状物,和/或其中随着所述衬底被引至所述树脂施用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108)是由第二区域(112)大致包围的离散区。
12.—种接触紧固件,包括: 柔性衬底(102),其具有在整个表面上变化的表面特征,所述表面包括第一区域(108)和相邻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112),所述表面特征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变化程度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更大;以及紧固突起(104、104a)阵列, 从具有设置在所述衬底表面的第一区域(108)内并相邻于其所暴露的部分的边缘(116)的树脂层(106)延伸。
【文档编号】A44B18/00GK103945723SQ201280056883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J.T.格雷迪, P.扬纳奇, T.奥布赖恩, C.多德, A.柯林斯 申请人:维尔克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