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防水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03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机防水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用品之手机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全新设计的手机防水保护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手机是当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随身携带品之一,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的功能亦由仅能作为电话联系使用的传统手机逐步扩展成为集短信、视频通话、视频播放、办公备忘、上网、游戏终端等于一体的全方位产品,例如iPhone系列手机。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手机因碰撞、跌落或进水而损坏,通常在手机外设置手机保护套,用以保护手机,尤其是高档手机。目前,市面上虽然出现有具有防水保护功能的手机保护套,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一方面是现有手机保护套之上下壳的扣合结构不合理,其紧扣机构系直接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周边部上延伸出,如此一来,不但会导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成型困难,成型模具结构复杂化,制作成本大大提高;而且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后拆开变得困难,拆时需要使用蛮力掰开,紧扣机构需要被硬性变形,易损坏紧扣机构,更易造成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变形,不适合于多次反复拆装使用;即使其要达到反复拆装使用的功能,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也需要采用可变形的材料,而降低其结构强度,减弱保护性能。另一方面是现有手机保护套之上下壳的密封防水结构不合理,其通过在沟槽中设置活动垫圈来实现密封,其不足之处在于,垫圈易松动,安装精度较差,将直接影响其密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可多次重复拆装使用且结构强度更佳的手机防水保护套。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更稳定之密封防水性能的的手机防水保护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防水保护套,包括有彼此上下可拆装式拼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出一适于收纳手机的容置腔室;第一壳体包括有第一底壁和第一周边部,第二壳体包括有第二底壁和第二周边部,该第一周边部与第二周边部彼此贴合,并于其贴合处设置有密封结构;该第一周边部由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围构成,该第一周边部外壁面上设置有一圈卡槽;以及,还包括有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的一对U形扣件,该对U形扣件的内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卡块,该对U形扣件的下缘还分别设置有钩部;扣合时,该对U形扣件分别从壳体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对向插入,并该卡块紧插入该卡槽中,该钩部紧钩于第二周边部的下缘,将前述贴合处的密封结构夹紧实现密封。优选的,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壁面上的卡槽呈内部大开口小的燕尾状卡槽,对应位于U形扣件之两夹臂内壁面上的卡块呈外端大内端小的燕尾状卡块。优选的,所述贴合处的密封结构包括有一圈柔性条和一圈硬性凸条,其中,该圈柔性条设置于前述第一周边部的贴合面上,该圈硬性凸条设置于前述第二周边部的贴合面上,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被扣合在一起时,该柔性条受硬性凸条的压力而将壳体密封。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壁为一透明薄膜,该薄膜的周缘通过一圈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形成的柔性层覆盖固定于第一周边部上表面上,所述柔性条为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形成于第一周边部下表面上。优选的,所述柔性层和柔性条为同时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形成,并于柔性层与柔性条之间同时形成有多个间距设置的柔性连接块,该柔性连接块覆盖于前述第一周边部的内
壁面上。优选的,所述两U形扣件的自由尾端彼此对扣连接。优选的,其中一 U形扣件的自由尾端凸设有一弹性扣,对应于另一 U形扣件的自由尾端内壁面上凹设有一凹槽,扣合后,该弹性扣锁钩于该凹槽中。优选的,所述U形扣件的底部设置有加强连接板。优选的,所述加强连接板覆盖于U形扣件的整个底面将U形扣件的两夹臂完全连接起来。优选的,所述U形扣件的加强连接板上一体延伸出弹性扣,并弹性扣上设置有扣孔,对应于第二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凸块,该扣孔卡钩于凸块上,另一 U形扣件的加强连接板盖于该弹性扣的底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方面,其利用一对U形扣件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合在一起,不但简化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结构,易于成型加工和组装,成本更低,具备更佳之组接结构强度;而且,其拆开时,系从两端先退出U形扣件,然后再分开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即可,其拆开的力量不会直接作用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不至对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造成损坏变形,可多次重复拆装使用;以及,由于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不再需要变形能力,从而可以采用较硬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使产品具备更佳之结构强度;除此之外,其还可以通过改变U形扣件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颜色搭配来改变产品的外观,获得款式变化多样的效果。另一方面,其密封结构中的柔性条位于第一壳体周边部的下表面上,并采用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固装,此种方式使得其柔性条与第一壳体成为一体式结构,不会掉出,更不会松动,从而安装定位精度更高,有利于保证硬性凸条对柔性条对位,具备更稳定可靠之密封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背面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图1中M— M位置处的截面图。图5是图4中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其中一 U形扣件的立体放大图。图7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另一 U形扣件的立体放大图。图8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立体放大图。图9是图8中N-N位置处的截面图。图10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立体放大图。图11是图8中P-P位置处的截面放大图。图12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背面立体放大图。图13是本发明之第一 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分解放大图。图14是本发明之第二施例的正面立体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6图14中Q-Q位置处的截面放大图。图17是本发明之第二施例中两U形扣件组接后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18是图14中X-X位置处的截面放大图。附图标识说明:10、第一壳体11、第一底壁(薄膜)12、第一周边部121、左侧壁122、右侧壁123、前侧壁124、后侧壁13、柔性层14、卡槽15、柔性条16、柔性连接块20、第二壳体21、第二底壁22、第二周边部23、硬性凸条24、凹位25、凸块30、U形扣件31、基部32、夹臂33、卡块34、钩部35、弹性扣36、凹槽37、加强连接板38、扣孔40、手机50、外侧按键60、端头螺丝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彼此上下可拆装式拼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由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围合出一适于收纳手机40的容置腔室。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壳体10包括有第一底壁11和第一周边部12,所述第一底壁11为一透明薄膜,该透明薄膜用于覆盖于手机触摸屏上,方便人们直观地进行手机操作。该薄膜的周缘通过一圈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形成的柔性层13覆盖固定于第一周边部12上表面上,该第一壳体10之周边部12由左侧壁121、右侧壁122、前侧壁123和后侧壁124围构成,前述第一壳体10的周边部12外壁面上设置有一圈卡槽14,其中该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的外壁面上的卡槽14呈内部大开口小的燕尾状卡槽,该燕尾状卡槽14前后贯穿出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的整个外壁面,使下述燕尾状卡块33可从前后两端插入。结合图8、图9和图5所示,第二壳体20包括有第二底壁21和第二周边部22,该第二周边部22与前述第一周边部12彼此贴合,并于其贴合处设置有密封结构。结合图5、图9和图11所示,该密封结构包括有一圈柔性条15和一圈硬性凸条23,其中,该圈柔性条15设置于前述第一周边部12的贴合面上,该圈硬性凸条23设置于前述第二周边部22的贴合面上,当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被扣合在一起时,该柔性条15受硬性凸条23的压力而将壳体密封。以及,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柔性条15为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形成于第一周边部12下表面上,此种方式使得其柔性条15与第一壳体12成为一体式结构;并所述柔性层13和柔性条15最好为同时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形成,并于柔性层13与柔性条15之间同时形成有多个间距设置的柔性连接块16,该柔性连接块16覆盖于前述第一周边部12的内壁面上。以及,结合图3、图6和图7所不,还包括有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扣合在一起的一对U形扣件30。该U形扣件30包括有基部31和自基部两端延伸出的两夹臂32,该对U形扣件30的内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卡块33,其中,位于U形扣件30之两夹臂32内壁面上的卡块33呈外端大内端小的燕尾状卡块;该对U形扣件30的下缘还分别设置有钩部34 ;扣合时,该对U形扣件30分别从壳体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对向插入,并该燕尾状卡块33插入该燕尾状卡槽14中,该钩部34钩于第二壳体20之第二周边部下缘的凹位24中。利用该燕尾状卡块33与燕尾状卡槽14的配合可以有效防止U形扣件30的两夹臂32向左右两外侧扩张变形,而影响其卡扣效果、产品的使用寿命及美观性等。所述两U形扣件30的自由尾端彼此对扣连接。具体而言,其中一 U形扣件30的自由尾端凸设有一弹性扣35,对应于另一 U形扣件30的自由尾端内壁面上凹设有一凹槽36,扣合后,该弹性扣35锁钩于该凹槽36中。以及,最好于所述U形扣件30的底部设置有加强连接板37,以保证U形扣件30的足够结构强度,不易变形。使用前,如图3所不,其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该对U形扣件30彼此分离。使用时,用户需要先将手机40置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下初步对位贴靠在一起,手机40整体被夹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接着,分别从前后两端插装入两U形扣件30,使两U形扣件30的夹臂32环包于第一壳体10之第一周边部12外,夹臂32内侧的燕尾状卡块33对应插入该燕尾状卡槽14内,夹臂32下缘的钩部34对应钩于第二壳体20下缘的凹位24中,直至两U形扣件30的自由尾端彼此对接。同时,U形扣件30基部31内壁面的卡块33对应插入第一周边部12前后侧壁123、124上的定位孔中,U形扣件30基部31下缘的钩部34亦钩于第一周边部12下缘的凹位24中。利用其卡块33与钩部34的上下方向的夹紧力使第一周边部12与第二周边部22彼此紧贴,并硬性凸条23紧压于柔性条15中,将壳体的整个周边密封起来。当需要取出手机40时,则需要从前后两个方向分别向外拉扯两U形扣件30,解除它们之间的对接作用,并完全退出两U形扣件30,然后再从上下两个方向分开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即可取出手机40。参照图14至图18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间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一、两U形扣件30的分界位置的不同,具体而言,前述第一实施例两U形扣件30在手机40的中间位置分开,而本实施例在手机的侧向按键50位置分开,这样两U形扣件30大约呈二八分界。如此分界的好处在于,便于侧向按键50的安装,以及简化了 U形扣件30上针对侧向按键50的配合结构,使产品部件更易于生产制作和组装,降低成本。二、两U形扣件30之间的对接结构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扣35系于较短之U形扣件的加强连接板37上一体延伸出,并弹性扣35上设置有扣孔38,对应于第二壳体20的底面上设置有凸块25,该扣孔38卡钩于凸块25上。较长的U形扣件通过一端头螺丝60锁固,并较长的U形扣件30的加强连接板37盖于前述弹性扣35的底面,限制弹性扣35不能向外变形,使较短的U形扣件30不能被抽出。拆开时,需要先松掉端头螺丝60,然后抽出较长的U形扣件30,最后再抽出较短的U形扣件30。三、卡块33与卡槽14设计结构的不同。前面第一实施例中两夹臂32上的卡块33为燕尾状,左、右侧壁121、122上的卡槽14亦为燕尾状,两者对插后,可以起到防止夹臂32向外扩展变形的作用。然而本实施例中两夹臂32上的卡块、以及侧壁上的卡槽14都不再是燕尾状,而是普通的凸块与凹槽配合,这是因为两U形扣件30中的加强连接板37有所改变,其覆盖了 U形扣件30的整个底面,并将U形扣件30的两夹臂32完全连接起来,这样两夹臂32受到加强连接板37的牵引作用,也不会容易向外扩张变形,因此可以取消燕尾卡块与燕尾卡槽的设计,以简化产品零部件的结构。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的卡块与卡槽的位置不作局限,它们彼此位置可以互换,即卡块可以被改设于左、右侧壁上,而卡槽则改设于两夹臂上,仍可实现同样的功能;以及,前述卡块与卡槽除了设置成燕尾状外,还可以设置为T形块与T形槽等的其它配合结构,而可实现同样功能;此外,其中左、右、前和后方向的设定并不以前述实施例和附图中的为限,其可依不同手机款式而作转变,即在另一些手机款式中,其左右侧壁则变成了前后侧壁。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机防水保护套,包括有彼此上下可拆装式拼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出一适于收纳手机的容置腔室;第一壳体包括有第一底壁和第一周边部,第二壳体包括有第二底壁和第二周边部,该第一周边部与第二周边部彼此贴合,并于其贴合处设置有密封结构;该第一周边部由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围构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周边部外壁面上设置有一圈卡槽;以及,还包括有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的一对U形扣件,该对U形扣件的内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卡块,该对U形扣件的下缘还分别设置有钩部;扣合时,该对U形扣件分别从壳体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对向插入,并该卡块紧插入该卡槽中,该钩部紧钩于第二周边部的下缘,将前述贴合处的密封结构夹紧实现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水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壁面上的卡槽呈内部大开口小的燕尾状卡槽,对应位于U形扣件之两夹臂内壁面上的卡块呈外端大内端小的燕尾状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水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处的密封结构包括有一圈柔性条和一圈硬性凸条,其中,该圈柔性条设置于前述第一周边部的贴合面上,该圈硬性凸条设置于前述第二周边部的贴合面上,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被扣合在一起时,该柔性条受硬性凸条的压力而将壳体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防水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为一透明薄膜,该薄膜的周缘通过一圈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形成的柔性层覆盖固定于第一周边部上表面上,所述柔性条为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形成于第一周边部下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防水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和柔性条为同时模内二次注塑成型形成,并于柔性层与柔性条之间同时形成有多个间距设置的柔性连接块,该柔性连接块覆盖于前述第一周边部的内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水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U形扣件的自由尾端彼此对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防水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其中一U形扣件的自由尾端凸设有一弹性扣,对应于另一 U形扣件的自由尾端内壁面上凹设有一凹槽,扣合后,该弹性扣锁钩于该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防水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扣件的底部设置有加强连接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防水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连接板覆盖于U形扣件的整个底面将U形扣件的两夹臂完全连接起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防水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扣件的加强连接板上一体延伸出弹性扣,并弹性扣上设置有扣孔,对应于第二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凸块,该扣孔卡钩于凸块上,另一 U形扣件的加强连接板盖于该弹性扣的底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机防水保护套,包括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一对U形扣件,第一壳体的第一周边部与第二壳体的第二周边部彼此贴合,第一壳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卡槽,U形扣件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卡块,该对U形扣件的下缘还分别设置有钩部;扣合时,该卡块紧插入该第一壳体的卡槽中,该钩部紧钩于第二壳体的下缘,将前述贴合处的密封结构夹紧实现密封。藉此,其拆开时系从两端先退出U形扣件,然后再分开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即可,其拆开的力量不会直接作用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不至对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造成损坏变形,可多次重复拆装使用;并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可以采用较硬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使产品具备更佳之结构强度。
文档编号A45C11/24GK103209231SQ20131009239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1日
发明者陈建元, 杨梅生 申请人:深圳市旭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