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高跟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75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高跟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制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可调节高跟鞋。可调节高跟鞋,其鞋底的根部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套有鞋跟;所述鞋底的底部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一旋转轴,用于容纳转入的鞋跟;所述鞋底的根部还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与所述鞋跟的上部接触连接,固定所述鞋跟,所述定位片通过传动机构与控制键相连,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控制键的驱动力传给定位片,并驱动所述定位片脱离与所述鞋跟的上部的接触连接;所述鞋底的根部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片固定连接,当所述定位片脱离与所述鞋跟的上部的接触连接时,所述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高跟鞋,进行可调节高跟鞋在高跟和平跟之间转换。
【专利说明】可调节高跟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可调节高跟鞋。
【背景技术】
[0002]女孩子在许多场合需要穿高跟鞋,但是,长时间踩高跟鞋,容易劳累,甚至发生脚变形,形成多种疾病。专利CN201120539698.6提供一种可调节的高跟鞋,在鞋体的鞋底面后半部分上设置有一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一固定座,7字形鞋跟通过转轴固定在固定座上,在凹槽下端的平面上设置有卡钮。其效果是:可将7字形的后跟折回到凹槽中,卡钮会将其卡住,高跟鞋便会成为矮跟鞋。但是,该结构无法进行鞋跟在高跟鞋和矮跟鞋间转换的控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节高跟鞋,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高跟鞋,其鞋底的根部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套有鞋跟;所述鞋底的底部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一旋转轴,用于容纳转入的鞋跟;
[0005]所述鞋底的根部还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与所述鞋跟的上部接触连接,固定所述鞋跟,所述定位片通过传动机构与控制键相连,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控制键的驱动力传给定位片,并驱动所述定位片脱离与所述鞋跟的上部的接触连接;
[0006]所述鞋底的根部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片固定连接,当所述定位片脱离与所述鞋跟的上部的接触连接时,所述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000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高跟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该可调节高跟鞋中添加了控制键和传动机构,通过操作控制键,推动控制键移动,控制键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将驱动力传给用于控制鞋跟位置的定位片,定位片发生移动,脱离与鞋跟的接触,为鞋跟留出转动空间。同时,当定位片发生移动后,定位片为带动弹簧变形,弹簧被拉长,当松开控制键后,弹簧恢复,并拉动定位片回到原位。通过上述联动结构,进行可调节高跟鞋在高跟和平跟之间转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中可调节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可调节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可调节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可调节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可调节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可调节高跟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7为本发明某一实施例中保护胶片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8为本发明某一实施例中可调节高跟鞋的托片示意图;
[0016]图9为本发明某一实施例中可调节高跟鞋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高跟鞋,其鞋底的根部设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套有鞋跟;鞋底的底部还设有凹槽,凹槽延伸至第一旋转轴,用于容纳转入的鞋跟;
[0019]鞋底的根部还设有定位片,定位片与鞋跟的上部接触连接,固定鞋跟,定位片通过传动机构与控制键相连,传动机构,用于将控制键的驱动力传给定位片,并驱动定位片脱离与鞋跟的上部的接触连接;
[0020]鞋底的根部还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定位片固定连接,当定位片脱离与鞋跟的上部的接触连接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0021]在该可调节高跟鞋中添加了控制键和传动机构,通过操作控制键,推动控制键移动,控制键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将驱动力传给用于控制鞋跟位置的定位片,定位片发生移动,脱离与鞋跟的接触,为鞋跟留出转动空间。同时,当定位片发生移动后,定位片为带动弹簧变形,弹簧被拉长,当松开控制键后,弹簧恢复,并拉动定位片回到原位。通过上述联动结构,进行可调节高跟鞋在高跟和平跟之间转换。
[0022]接下来,本发明将通过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该可调节高跟鞋:
[0023]一种可调节高跟鞋,如图1-9,所示,其鞋底I的根部设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套有鞋跟5 ;鞋跟5能围绕第一旋转轴转动,在平跟和高跟之间转换;
[0024]鞋底I的底部还设有凹槽10,凹槽10延伸至第一旋转轴,用于容纳转入的鞋跟5 ;当从高跟转换成平跟时,鞋跟5转入凹槽10内;
[0025]鞋底I的根部还设有定位片,定位片与鞋跟的上部7接触连接,固定鞋跟5 ;定位片与鞋跟的上部7接触连接,防止鞋跟5从凹槽10内随意转出或随意转入凹槽10内;
[0026]定位片通过传动机构与控制键4相连,传动机构,用于将控制键4的驱动力传给定位片,并驱动定位片脱离与鞋跟的上部7的接触连接;通过传动能驱动定位片脱离鞋跟5,不对鞋跟5进行定位,给鞋跟5留出旋转空间。
[0027]鞋底I的根部还设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与定位片固定连接,当定位片脱离与鞋跟的上部7的接触连接时,弹簧6处于伸长状态。当松开控制键4后,弹簧6需要恢复原长,会带动定位片逆向运动,再次对鞋跟5进行定位。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I的脚掌和脚心之间还设有记忆金属片2,记忆金属片2在高跟鞋状态下呈向上开口的弧形,在平底鞋状态下呈平面状。发明人对现有可调节高跟鞋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可调节高跟鞋有高跟和平跟两种功能,而这两种鞋的鞋底I形状完全不同,平跟的鞋底I较平,高跟的鞋底I呈现“S”型,如果高跟没有这种“S”型曲线,那么高跟鞋的美丽也荡然无存,而现有可调节高跟鞋并没有解决好鞋底I形状的转换问题。在本发明中,在鞋底I的脚掌和脚心之间设置记忆金属片2,该记忆金属片2呈向上开口的弧形,记忆金属片2具备形状记忆功能,在平底鞋中记忆金属片2呈现平面形状,高跟鞋中记忆金属片2恢复弧形。通过这种设计,较好的进行鞋底I形状的转换,即方便又美观。需要说明的是,该金属记忆片可选用金属条、金属杆、或金属块。该记忆金属片有别于现时市面上传统普通皮鞋内的钢勾心(或称腰铁),钢勾心的作用是增加鞋的强度及稳定性,为脚部提供承托力。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鞋底I在凹槽10处设有与凹槽10的截面形状相同的保护胶片或粘性保护膜,当设置保护胶片时,保护胶片靠近第一旋转轴的一端为软胶13,另一端为硬胶14。发明人对现有可调节高跟鞋进行研究,发现,用于容纳鞋跟5的凹槽10经常被地上的物体填充,造成鞋跟5无法正常转入凹槽10内,并且影响美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人在凹槽10处设置了保护胶片,该保护胶片与凹槽10的截面形状相同,在高跟时,鞋跟的上部7会将凹槽10的一部分填满,因此,需要将软胶13折到凹槽10内,硬胶14依然对凹槽10进行遮挡。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设置保护胶片时,为了防止保护胶片掉落,且提高保护胶片使用的便利性,保护胶片设有硬胶14的一端套在第二旋转轴15上,第二旋转轴15与鞋底I的底面固定连接。保护胶片能围绕第二旋转轴15转动,在将鞋跟5转入或转出凹槽10时,先将保护胶片旋转出来,等鞋跟5就位后,在将保护胶片转入。
[0031]下面,结合上述各结构的情况下,对鞋底内部结构进行不同的设计,如下实施例1-6:
[0032]如实施例1,如图1,所示,定位片包括第一定位片,第一定位片的一端与鞋跟的上部7接触连接,另一端与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杆17相连接,第一传动杆17与控制键4固定连接,第一定位片的中部铰接第三旋转轴16,第三旋转轴固定于鞋底I ;第一定位片的一端还与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控制键4被推动,向鞋内部移动,控制键4推动第一传动杆17水平移动,第一传动杆17推动第一定位片围绕第三旋转轴转动,第一定位片的一端脱离与鞋跟的上部7的接触连接,鞋跟5上部没有定位,因此,可以随意旋转。同时,在第一定位片的一端旋转时,会拉动弹簧6,使弹簧6伸长。当松开控制键4后,弹簧6复位,拉动定位片逆向旋转,重新与鞋跟的上部7接触连接,对其进行定位。
[0033]如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定位片还包括第二定位片18,第二定位片18的一端与鞋跟的上部7接触连接,另一端铰接第四旋转轴19,第四旋转轴19固定与鞋底1,第二定位片18的中部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第二定位片18的中部和第一定位片8的中部之间设有弹簧6。为了对鞋跟5进行更加稳固的定位,且加速高跟与平跟之间的转换速度,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定位片8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二定位片18,当操作控制键4后,第一传动杆同时会驱动第二定位片18旋转,第二定位片18也脱离与鞋跟5上部的接触连接,为鞋跟5的旋转预留空间,且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片8、第二定位片18连接,当第一定位片8、第二定位片18旋转时,会拉长弹簧6 ;随着松开控制键4,弹簧6复位,拉动第一定位片8、第二定位片18逆向运动,第一定位片8、第二定位片18又回到原位与鞋跟5上部接触连接,对其定位。
[0034]如实施例3,如图3,所示,传动机构包括“T”型传动件20,“T”型传动件20的横梁一端与定位片2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T”型传动件20的竖梁与控制键4固定连接;定位片21的另一端与鞋跟的上部7接触连接,定位片21的中部铰接第五旋转轴,第五旋转轴与鞋底I固定连接。操作控制键4,控制键4被推动向鞋内移动,“T”型传动件20的竖梁被推动带动“T”型传动件20的横梁水平移动,“T”型传动件横梁的一端带动定位片21水平移动,脱离与鞋跟5上部的接触连接,为鞋跟5的旋转预留空间,“T”型传动件横梁的另一端带动弹簧6伸长;松开控制键4,弹簧6复位,带动“T”型传动件20逆向运动,“T”型传动件20带动定位片21逆向运动,重新与鞋跟5上部接触连接,对鞋跟5进行定位。
[0035]如实施例4,如图4,所示,定位片22设有多个轮齿;传动机构包括扇面齿轮12,以及和扇面齿轮12的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杆24,第二传动杆24与控制键4固定连接,扇面齿轮12设有中心旋转轴23 ;扇面齿轮12与第二传动杆24相连一端还与弹簧6的一端相连接,弹簧6的另一端与鞋底I固定连接。操作控制键4,控制键4向鞋内移动,控制键4推动第二传动杆24移动,第二传动杆24推动扇面齿轮12围绕中心旋转轴23转动,并带动啮合的定位片22移动,使定位片22脱离与鞋跟5上部的接触连接,给鞋跟5转动预留空间;扇面齿轮12转动的时候会拉动弹簧6,使弹簧6伸长;松开控制键4,弹簧6复位,拉动扇面齿轮12逆向转动,扇面齿轮12带动啮合的定位片22逆向运动,定位片22重新与鞋跟的上部7接触连接,对其定位。
[0036]如实施例5,如图5,所示,传动机构包括可绕第六旋转轴28转动的旋转杆27,旋转杆27的一端插入定位片26的卡槽25内,旋转杆27的一端还与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旋转杆27的另一端与控制键4固定连接;弹簧6的另一端与鞋底I固定连接。操作控制键4,控制键4向鞋内移动,控制键4推动旋转杆27旋转,旋转杆27的一端带动定位片26移动,脱离与鞋跟5上部的接触连接,为鞋跟5转动预留空间;而且,旋转杆27的一端拉动弹簧6,使弹簧6伸长;松开控制键4,弹簧6复位,拉动旋转杆27逆向旋转,旋转杆27拉动定位片26逆向移动,定位片26重新与鞋跟的上部7接触连接,对其定位。
[0037]如实施例6,如图6,所示,定位片29的一端开有三角形凹槽30,传动机构的第三传动杆31的一端与三角形凹槽30的斜边接触连接,当第三传动杆31向鞋底I的中心轴移动时带动定位片29远离鞋跟5 ;弹簧6的一端与定位片29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鞋底I固定连接。操作控制键4,控制键4向鞋内移动,推动第三传动杆31移动,第三传动杆31与三角形凹槽30的斜边接触,在第三传动杆31移动的时候,会逼迫定位片29向脱离鞋跟5上部的方向后退,为鞋跟5旋转预留空间;同时,定位片29带动弹簧6伸长;松开控制键4后,弹簧6复位,拉动定位片29逆向运动,定位片29重新与鞋跟5上部接触连接,对其定位。
[0038]还需要说明的是,生产装配过程中,鞋底I分为下底壳与上托片11两部分,装配好内部配件后,把上下部分合拼组装即可。
[0039]本发明比现有技术方案增加了人性化的按键开关,使得女性更容易使用,便于两种用途之间的转换。按键按下时鞋跟5进入可灵活转动的状态,按键复位时鞋跟5处于锁死状态,使得在实际使用时更具安全性。
[0040]鞋底I设计加入的抗疲劳金属片,使本产品在高跟鞋与平底鞋两种状态下,都能保持各自的鞋型(平底鞋的“一”字型和高跟鞋的“S”型,本技术有别于现时市面上传统普通皮鞋内的钢勾心(或称腰铁),钢勾心的作用是增加鞋的强度及稳定性,为脚部提供承托力)。
[0041]鞋底I的凹槽10保护胶片可以起到阻挡污泥石子进入凹槽10,保护鞋跟5不受污损及划伤的作用。
[0042]本发明提供了实际可行的内部结构[0043]1.鞋跟5的转动及锁死功能由鞋跟5的定位托片实现;
[0044]2.鞋底I内部的加强骨位设计3 (具体形状可参见图1-6)是基于满足受力强度的要求;
[0045]3.鞋底托片,如图8所示与鞋底I底壳分离的设计是基于满足内部配件装配的可行性。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其鞋底的根部设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套有鞋跟;所述鞋底的底部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一旋转轴,用于容纳转入的鞋跟; 所述鞋底的根部还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与所述鞋跟的上部接触连接,固定所述鞋跟,所述定位片通过传动机构与控制键相连,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控制键的驱动力传给定位片,并驱动所述定位片脱离与所述鞋跟的上部的接触连接; 所述鞋底的根部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片固定连接,当所述定位片脱离与所述鞋跟的上部的接触连接时,所述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脚掌和脚心之间还设有记忆金属片,所述记忆金属片在高跟鞋状态下呈向上开口的弧形,在平底鞋状态下呈平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在所述凹槽处设有与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相同的保护胶片或粘性保护膜; 当设置所述保护胶片时,所述保护胶片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为软胶,另一端为硬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当设置所述保护胶片时,所述保护胶片设有所述硬胶的一端套在第二旋转轴上,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鞋底的底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包括第一定位片,所述第一定位片的一端与所述鞋跟的上部接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杆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控制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片的中部铰接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固定于所述鞋底; 所述第一定位片的一端还与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还包括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二定位片的一端与所述鞋跟的上部接触连接,另一端铰接第四旋转轴,所述第四旋转轴固定与所述鞋底,所述第二定位片的中部与所述第一传动杆相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片的中部和所述第一定位片的中部之间设有所述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T”型传动件,所述“T”型传动件的横梁一端与所述定位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T”型传动件的竖梁与所述控制键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片的另一端与所述鞋跟的上部接触连接,所述定位片的中部铰接第五旋转轴,所述第五旋转轴与所述鞋底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片设有多个轮齿;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扇面齿轮,以及和所述扇面齿轮的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控制键固定连接,所述扇面齿轮设有中心旋转轴; 所述扇面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杆相连一端还与所述弹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鞋底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可绕第六旋转轴转动的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片的卡槽内,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还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键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鞋底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的一端开有三角形凹槽,所述传动机构的第三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三角形凹槽的斜边接触连接,当所述第三传动杆向鞋底的中心轴移动时带动所述定位片远离所述鞋跟; 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鞋底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A43B21/433GK103610272SQ201310642683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张翊 申请人:张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