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8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滑鞋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类附属品,尤其涉及一种雨雪天气使用的安全防滑鞋套。
背景技术
人们在雨天行走过程中,常常因为鞋底摩擦力不够,造成因路面积水滑倒;冬季,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路面上常有积雪,人们在积雪中行走时也会因为日常穿着的跑鞋底面摩擦力不够,出现滑倒的现象,甚者,会出现骨折或者其他伤害情况。目前在国内外的现有技术中,人们在冰雪路上行走为防止路滑普遍采用特制防滑鞋或者胶鞋等。特制防滑鞋虽然可有效的解决冰雪路滑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特制防滑鞋,防滑纹的单一设计,与路面的附着力不够,防滑效果不明显。并且由于本身防滑鞋和胶鞋的材质问题,防滑鞋与胶鞋往往不够轻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设于鞋子外,防滑效果明显,且穿着轻便的防滑鞋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滑鞋套。鞋套包括:鞋套本体、鞋口及鞋底,鞋底设置于鞋套本体与地面接触的一面,鞋口设置于鞋套本体与鞋底相对的一面,鞋口设置有鞋口调节结构,鞋底设置有鞋钉。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滑鞋套代替了特制防滑鞋或者胶鞋,雨雪天气穿戴于鞋子的外,无需特意换鞋,轻便小巧,便于随身携带。同时,防滑鞋套的鞋底设置鞋钉,加强了抓地力,与防滑纹相比,提高了防滑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底表面设有防滑部,防滑部包括防滑部本体,防滑部本体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条,多个防滑条交叉设置形成防滑网格,多个防滑条相交处设置有鞋钉孔,鞋钉孔内设置有鞋钉。由此,在设置鞋钉的同时设置网格形防滑纹,增加了摩擦力,提高了防滑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滑部包括第一防滑部及第二防滑部,第一防滑部设于鞋底的前脚掌部,第二防滑部设于鞋底的脚跟部,第一防滑部及第二防滑部间分开不连续。由此,于鞋底前脚跟部都设有防滑部,提高了防滑鞋套的防滑效果,同时设置了间隙,使防滑鞋套能够随鞋码的不同得以拉升、收缩,适应各种鞋码的鞋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口调节结构包括一调节带及一调节扣,调节带设置于鞋口边沿,调节带的第一端部固定于鞋口边沿,第二端部为自由端,调节扣固定连接于调节带的第一端部。由此,穿上防滑鞋套后,将调节带收至合适位置后,扣紧调节扣,使鞋口收紧;脱下防滑鞋套时,松开调节扣,使鞋口放松后脱下。通过鞋口调节结构,可使防滑鞋套适应不同使用者不同的足部尺寸,也可适应不同款式的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钉为锥状或圆柱体状,鞋钉的端部设有针状防滑钉。鞋钉与地面接触,且鞋钉的端部设有针状防滑钉,防滑钉在人体重力的压力下陷入地面,从而增强了鞋底的附着力及对地面的抓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雨雪天气时,可通过将防滑鞋套套设于鞋上,防止因地面积雪或积水而滑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套本体采用弹力防水面料制成。由此,缩小了防滑鞋套的体积,方便携带,同时在体积缩小的同时增强了鞋套本体的弹性,适应各种鞋码的鞋子。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防滑鞋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防滑鞋套一实施方式的调节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防滑鞋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防滑鞋套。防滑鞋套包括鞋套本体10、鞋口 20及鞋底40。鞋底40位于鞋套本体与地面接触的一面,鞋口 20位于鞋套本体10与鞋底40相对的一面,鞋套本体10完全展开式呈鞋子状。如图1和图2所示,鞋口调节结构30包括缝合于鞋口 20边沿的调节带301及缝合于调节带301上的调节扣302。如图所示,调节带301从第一端部3011开始,绕鞋口 20边沿与鞋口 20缝合,缝合一圈,第一端部3011位于防滑鞋套的外侧,其中调节带301的长度大于鞋口 20的周长,因此,调节带301的第二端部3012为自由端。调节扣302缝合连接于调节带301的第一端部3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调节带301内表面设有卡齿3013。另外,如图2所示,调节扣302设有一卡片3021及一波片3022,卡片3021轴连接于调节扣302内,卡片3021与波片3022均与轴相连。卡片3021在夹子弹簧的作用下始终压设于调节扣302内表面 3023。由此,穿上防滑鞋套后,向后拉调节带301的端部3012至松紧合适时停止,此时,调节扣302的卡片3021在折弯夹子弹簧张力的作用下卡设于调节带301的卡齿3013的间隙内卡紧,使鞋口收紧;需要脱下防滑鞋套时,压紧拨片3022,抽出调节带301,使鞋口放松后脱下。通过鞋口调节结构,可使防滑鞋套适应不同使用者不同的足部尺寸,也可适应不同款式的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调节带301设有多个定位孔,调节扣302为带定位针的“曰”形调节搭扣。由此同样可以达到自由调节鞋口 20的目的。如图1和图3所示,鞋底40表面设有防滑部,防滑部包括第一防滑部51及第二防滑部52。第一防滑部51位于鞋底40的前脚掌部401,第二防滑部52位于鞋底40的脚跟部402,第一防滑部51及第二防滑部52间设有间隙53。于鞋底前脚掌部401及脚跟部402都设置防滑部,进一步提高了防滑鞋套的防滑效果。同时,第一防滑部51及第二防滑部52间设有间隙53,使第一防滑部51及第二防滑部52间分开不连续,使防滑鞋套能够随鞋码的不同得以拉升、收缩,适应各种鞋码的鞋子。如图1和图3所示,防滑部包括防滑部本体501,防滑部本体501为椭圆形,防滑部本体501为橡胶材质。防滑部本体501表面有多条防滑条505,多条防滑条505相互交叉形成防滑网格503。该网格状均开设有鞋钉孔507,每个鞋钉孔507内均有鞋钉509,该鞋钉509在熔固防滑部本体501时便预埋于滑部本体501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方式中,鞋钉509为锥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鞋钉509也可为圆柱形鞋钉。鞋钉509采用铝合金材质,在满足防滑要求的同时,使得防滑鞋套更加轻便。鞋钉509的端部还设有针状防滑钉5091。在人体重力的压力下,针状防滑钉5091陷入地面,从而增强了鞋底的附着力及对地面的抓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鞋套本体10采用网状塑料弹力防水面料制成。由此,缩小了防滑鞋套的体积,方便携带,同时在体积缩小的同时增强了鞋套本体的弹性,适应各种鞋码的鞋子。使用鞋套时,可将一副防滑鞋套直接套在左右两只鞋上,防滑部与地面牢固接触,防滑网格503与鞋钉509与地面接触,从而增强了鞋底40的附着力。雨雪天气时,可通过将防滑鞋套套设于鞋上,防止因地面积雪或积水而滑倒。当不需要使用时,可方便地通过挤压并放松松紧扣305,使鞋口 20放松后脱下防滑鞋套。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防滑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套本体(10)、鞋口(20)及鞋底(40),所述鞋底(40)设置于所述鞋套本体(10)与地面接触的一面,所述鞋口(20)设置于所述鞋套本体(10)与所述鞋底(40 )相对的一面,所述鞋口( 20 )设置有鞋口调节结构(30 ),所述鞋底(40 )设置有鞋钉(5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40)表面设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包括防滑部本体(501),所述防滑部本体(501)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条(505),多个所述防滑条(505)交叉设置形成防滑网格(503),所述多个防滑条(505)相交处设置有鞋钉孔(507 ),所述鞋钉孔(507 )内设置有所述鞋钉(509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包括第一防滑部(51)及第二防滑部(52),所述第一防滑部(51)设于所述鞋底(40)的前脚掌部(401),所述第二防滑部(52)设于所述鞋底(40)的脚跟部(402),所述第一防滑部(51)及第二防滑部(52)间分开不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口调节结构(30)包括一调节带(301)及一调节扣(302),所述调节带(301)设置于所述鞋口(20)边沿,所述调节带(301)的第一端部固定于鞋口(20)边沿,第二端部(3012)为自由端,所述调节扣(302)固定连接于调节带(301)的第一端部(3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钉(509)为锥状或柱状,所述鞋钉(509)的端部设有针状防滑钉(509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本体(10)采用弹力防水面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滑鞋套,鞋套包括鞋套本体、鞋口及鞋底,鞋底设置于鞋套本体与地面接触的一面,鞋口设置于鞋套本体与鞋底相对的一面,鞋口设置有鞋口调节结构,鞋底设置有鞋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鞋底的防滑部及鞋钉的设计使防滑效果明显,鞋底为橡胶材质,鞋钉为铝合金材质,使鞋套穿着轻便,鞋口调节结构方便使用者使用或脱下鞋套。
文档编号A43B13/26GK203040845SQ20132000395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
发明者丁荣 申请人:丁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