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防辐射孕妇连体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止辐射的连体衣。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电磁辐射的危害性也逐渐增加。直接从事电磁作业及间接接受电磁辐射影响的人员日益增多,电磁波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上海的闻尔生教授在《空调使用对精液质量的影响》中指出,电磁福射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大方面。热效应指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时,体内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人体升温,从而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精神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健忘等亚健康表现。非热效应即吸收辐射不足以引起体温升高,但也会引起生理变化和反应。生活和工作在这种环境中过久,会出现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针对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最直接的方法是穿着防护性屏蔽服装降低辐射量,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为此各国相继研究了多种防辐射功能性纺织品。申请号为“200920129982.9”、公开号为“CN201341452Y”的实用新型专利“防静电防电磁辐射服装”公开一种夹克式防辐射服。申请号为“99119080.7”、公开号为“CN1287815A”的发明专利“防微波辐射的孕妇装及制作方法”提出了一种吊带裙、围裙、吊带裤的防辐射服装。防电磁辐射的材料及最终的服装设计的差别将会影响到最终防辐射服装的电磁屏蔽能力,目前国内的防辐射孕妇服装主要采用吊带裙和肚兜型设计,但这种设计没有考虑电磁波的衍射和反射,在某些部位,特别是腹部会出现电磁波强度偶尔增大的现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进入服装内的电磁波多次反射的防辐射孕妇连体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防辐射孕妇连体衣,包括前衣片、后衣片和后裤片,后衣片上设有拉链,连体衣腰部设有调节松紧的腰带,所述前衣片为防辐射织物组成的前衣片,所述后裤片为防辐射织物组成的后裤片,所述后衣片为棉或/和涤纶或/和锦纶组成的后衣片。所述前衣片和后裤片为镀银纤维织物或不锈钢金属纤维织物组成。本实用新型中,前衣片包括胸、腹部和腿部,前衣片和后裤片采用防辐射织物组成,后衣片采用普通的织物组成,能够防止进入服装内的电磁波多次反射,降低对人体、特别是孕妇腹部的损害。另外在增强防辐射的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少了背部防辐射织物的使用,降低了孕妇装生产过程中的面料成本,达到了防止辐射和降低成本的双重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防辐射孕妇连体衣,包括前衣片1、后衣片2和后裤片4,后衣片2上设有拉链3,连体衣腰部设有调节松紧的腰带,腰带可调节衣物的松紧,所述前衣片I为防辐射织物组成的前衣片,比如说不锈钢金属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织物组成的前衣片、或者1009^30%镀银纤维织物组成的前衣片。所述后衣片2为普通织物组成的后衣片,比如说棉、麻、晴纶、涤纶、锦纶或其混纺织物组成的后衣片。本实用新型中前衣片I包括胸、腹和腿部,为整块的防辐射织物,后衣片2由普通织物组成。后裤片4的防辐射织物与前部防辐射织物合围成圆柱形,前后为拼接的防辐射织物,在侧缝和内缝线处缝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作为防辐射孕妇连体服装,连体服装的样式设计提高了对腹部的防护。2.防辐射孕妇连体服装美观、舒适,穿着方便。3.通过合理的防辐射织物和普通织物的配合,降低了电磁波在体内的多次反射,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4.对于生产者,这种设计减少了防辐射织物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防辐射孕妇连体衣,包括前衣片(I)、后衣片(2)和后裤片(4),后衣片(2)上设有拉链(3),连体衣腰部设有调节松紧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衣片(I)为防辐射织物组成的前衣片,所述后裤片(4)为防辐射织物组成的后裤片,所述后衣片(2)为棉或/和涤纶或/和锦纶组成的后衣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射孕妇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衣片(I)和后裤片(4)为镀银纤维织物或不 锈钢金属纤维织物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辐射孕妇连体衣,包括前衣片、后衣片和后裤片,后衣片上设有拉链,连体衣腰部设有调节松紧的腰带,所述前衣片为防辐射织物组成的前衣片,所述后裤片为防辐射织物组成的后裤片,所述后衣片为棉或/和涤纶或/和锦纶组成的后衣片。本实用新型中,前衣片包括胸、腹部和腿部,前衣片和后裤片采用防辐射织物组成,后衣片采用普通的织物组成,能够防止进入服装内的电磁波多次反射,降低对人体、特别是孕妇腹部的损害。另外在增强防辐射的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少了背部防辐射织物的使用,降低了孕妇装生产过程中的面料成本,达到了防止辐射和降低成本的双重效果。
文档编号A41D1/20GK203134396SQ20132010472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8日
发明者杨凯, 焦明立, 张旺玺, 王双华, 刘哲 申请人: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