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61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该鞋底本体包括鞋上底和叠设于鞋上底下方的鞋下底,鞋下底为橡胶鞋底,且鞋下底的下底面前部设有防滑纹路结构,防滑纹路结构包括有第一、第二、第三纵凹槽,和横凹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滑鞋底,通过防滑纹路结构可增加鞋底本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鞋底本体具有防滑效果,避免了在行走时因鞋底易发生滑动而造成人们行路困难,甚至发生滑倒伤人事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的问题;同时,防滑纹路结构中的纵横凹槽与传统汽车轮胎胎面的纵横沟花纹结构相同,使鞋底具有耐磨性能极佳和排水性能优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防滑鞋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特别涉及一种鞋底。
【背景技术】
[0002]鞋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用品。现有的鞋一般包括鞋底及设置在鞋底上面的鞋面,这种鞋的鞋底的下底面一般为光滑面,较为光滑,在与地面接触时,易发生滑动现象,从而造成人们行路困难,甚至发生滑倒伤人事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鞋底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滑效果的防滑鞋底。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该鞋底本体包括鞋上底和叠设于鞋上底下方的鞋下底,以鞋底本体对应于人体前掌的部位为前,鞋底本体对应于人体脚后跟的部位为后;上述鞋下底为橡胶鞋底,且上述鞋下底的下底面前部设有防滑纹路结构,上述防滑纹路结构包括有沿上述鞋下底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第三纵凹槽,和沿上述鞋下底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并贯通上述鞋下底宽度方向两侧的横凹槽,上述第一纵凹槽、上述第二纵凹槽与上述第三纵凹槽沿上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分布,且上述第二纵凹槽处于上述第一纵凹槽与上述第三纵凹槽之间,上述横凹槽设置有若干条,各上述横凹槽沿上述鞋下底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分布,上述鞋下底通过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纵凹槽和各上述横凹槽对应形成有若干个方形凸块,且处于上述第一纵凹槽与上述第二纵凹槽之间的各上述方形凸块上分别凹设有由后向前延伸的第一斜凹槽,处于上述第二纵凹槽与上述第三纵凹槽之间的各上述方形凸块上分别凹设有由后向前延伸的,并与各上述第一斜凹槽相对应设置的第二斜凹槽,且上述第一斜凹槽与上述第二斜凹槽构成由前向后渐缩的八字型结构。
[0006]上述鞋下底的下底面后部两侧分别设有由外向内的斜深沟,两斜深沟构成由前向后渐扩的八字型结构。
[0007]上述鞋子本体的后部设有嵌设于上述鞋上底与上述鞋下底之间的减震垫。
[0008]上述减震垫为硅胶垫。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滑鞋底,由于鞋下底下底面前部设有防滑纹路结构,这样通过此防滑纹路结构可增加鞋底本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鞋底本体具有防滑效果,避免了在行走时因鞋底易发生滑动而造成人们行路困难,甚至发生滑倒伤人事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的问题;同时,防滑纹路结构中第一、第二、第三纵凹槽,各横凹槽,与第一、第二斜凹槽的设置使防滑纹路结构形成有与传统汽车轮胎胎面的纵横沟花纹结构相同,具有耐磨性能极佳和排水性能优点等优点;又由于鞋子本体的后部设有嵌设于鞋上底与鞋下底之间的减震垫,这样,通过此减震垫可吸收地面对人体脚后跟的反冲击力,使人体脚后跟可得到保护,不易受伤。【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2]图中:
[0013]鞋底本体 1鞋上底11
[0014]鞋下底12 第一纵凹槽121
[0015]第二纵凹槽122 第三纵凹槽123
[0016]横凹槽124 方形凸块 125
[0017]第一斜凹槽125a第二斜凹槽125b
[0018]斜深沟126 减震垫 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滑鞋底,如图1、2所示,包括鞋底本体I,该鞋底本体I包括鞋上底11和叠设于鞋上底11下方 的鞋下底12,以鞋底本体I对应于人体前掌的部位为前,鞋底本体I对应于人体脚后跟的部位为后,该鞋子本体I的后部设有嵌设于鞋上底11与鞋下底12之间的减震垫2,此减震垫2为硅胶垫,该鞋下底12为橡胶鞋底,且鞋下底12的下底面前部设有防滑纹路结构,此防滑纹路结构包括有沿鞋下底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第三纵凹槽121、122、123,和沿鞋下底1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并贯通鞋下底12宽度方向两侧的横凹槽124,该第一纵凹槽121、第二纵凹槽122与第三纵凹槽123沿鞋下底12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分布,且第二纵凹槽122处于第一纵凹槽121与第三纵凹槽123之间,该横凹槽124设置有若干条,各横凹槽124沿鞋下底12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分布,该鞋下底12通过第一、第二、第三纵凹槽121、122、123和各横凹槽124对应形成有若干个方形凸块125,且处于第一纵凹槽121与第二纵凹槽122之间的各方形凸块125上分别凹设有由后向前延伸的第一斜凹槽125a,处于第二纵凹槽122与第三纵凹槽123之间的各方形凸块125上分别凹设有由后向前延伸的,并与各第一斜凹槽125a相对应设置的第二斜凹槽125b,且第一斜凹槽125a与第二斜凹槽125b构成由前向后渐缩的八字型结构。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滑鞋底,由于鞋下底12下底面前部设有防滑纹路结构,这样通过此防滑纹路结构中各凹槽的一定槽深和鞋下底的柔软特性,使鞋下底12上的纹路可随着穿着者走路的频率作有规律的张合运动,此时通过纹路的张开可增大与地面的摩擦面积,从而增加了鞋下底1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鞋底本体具有防滑效果,避免了在行走时因鞋底易发生滑动而造成人们行路困难,甚至发生滑倒伤人事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的问题;同时,防滑纹路结构中第一、第二、第三纵凹槽121、122、123,各横凹槽124,与第一、第二斜凹槽125a、125b的设置使防滑纹路结构与传统汽车轮胎胎面的纵横沟花纹结构相同,具有耐磨性能极佳和排水性能优点等优点;同时,鞋子本体I的后部设有嵌设于鞋上底11与鞋下底12之间的硅胶垫,这样通过硅胶的弹性可吸收地面对人体脚后跟的反冲击力,使人体脚后跟可得到保护,不易受伤。
[0021]本实用新型中,鞋下底12的下底面后部两侧分别相对应设置有由外向内的斜深沟126,两斜深沟126构成由前向后渐扩的八字型结构,且鞋下底12下底面后部两侧的斜深沟126均相对应设置有若干条,而且处于同一侧的各斜深沟126沿鞋下底1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这样,通过鞋下底12下底面各斜深沟126的设置可增加鞋下底12后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鞋底本体的防滑效果。
[0022]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该鞋底本体包括鞋上底和叠设于鞋上底下方的鞋下底,以鞋底本体对应于人体前掌的部位为前,鞋底本体对应于人体脚后跟的部位为后;其特征在于:上述鞋下底为橡胶鞋底,且上述鞋下底的下底面前部设有防滑纹路结构,上述防滑纹路结构包括有沿上述鞋下底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第三纵凹槽,和沿上述鞋下底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并贯通上述鞋下底宽度方向两侧的横凹槽,上述第一纵凹槽、上述第二纵凹槽与上述第三纵凹槽沿上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分布,且上述第二纵凹槽处于上述第一纵凹槽与上述第三纵凹槽之间,上述横凹槽设置有若干条,各上述横凹槽沿上述鞋下底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分布,上述鞋下底通过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纵凹槽和各上述横凹槽对应形成有若干个方形凸块,且处于上述第一纵凹槽与上述第二纵凹槽之间的各上述方形凸块上分别凹设有由后向前延伸的第一斜凹槽,处于上述第二纵凹槽与上述第三纵凹槽之间的各上述方形凸块上分别凹设有由后向前延伸的,并与各上述第一斜凹槽相对应设置的第二斜凹槽,且上述第一斜凹槽与上述第二斜凹槽构成由前向后渐缩的八字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上述鞋下底的下底面后部两侧分别设有由外向内的斜深沟,两斜深沟构成由前向后渐扩的八字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上述鞋子本体的后部设有嵌设于上述鞋上底与上述鞋下底之间的减震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震垫为硅胶垫。
【文档编号】A43B13/22GK203505718SQ201320335650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9日
【发明者】郭德才, 侯添财 申请人:泉州子燕轻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