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64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鞋,其由可置入整只脚的鞋底、自所述鞋底的左右外缘延伸的第一鞋帮和第二鞋帮、以及形成于所述鞋底地面侧的接地部组成,所述接地部从侧边看呈自脚尖部至中央部厚度逐渐变厚而自中央部至脚跟部厚度逐渐变薄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长时间穿着步行的有益技术效果。
【专利说明】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尤其是指一种鞋底接地部设计为船形的鞋。
【背景技术】
[0002]常见的鞋多为平底结构,此类平底鞋一般只具有普通穿着的功能,不具有保健之功能。针对于此,人们研发出鞋底设计为船形的鞋,以满足保健穿着的需要。如日本特许厅于2013年4月4日公布的专利号为3182590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其由用于托住脚底中央部的鞋底及自该鞋底的左右外缘延伸至脚背出的鞋帮构成,其中,该鞋底的接地部设计为船形的结构。记载于上述专利文献的鞋,其鞋底的设计结构使得只有脚底中央部承载于该鞋底之上,故而难以长时间穿着此类型的鞋步行,然而,如果仅是短时间穿着次类型的鞋进行步行运动的话,又难以达到预期的收紧脚部肌肉及减肥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现有船形鞋所存在的难以长时间穿着步行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长时间穿着步行的鞋底接地部设计为船形的鞋。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由可置入整只脚的鞋底、自所述鞋底的左右外缘延伸的第一鞋帮和第二鞋帮、以及形成于所述鞋底地面侧的接地部组成,所述接地部从侧边看呈自脚尖部至中央部厚度逐渐变厚而自中央部至脚跟部厚度逐渐变薄的结构。采用此设计,脚的整体可以放到鞋底上,并藉由第一鞋帮和第二鞋帮以防止脚从鞋底滑出;穿着此鞋,可以边保持平衡边长时间步行或进行伸展运动,通过收紧下半身肌肉以达减肥效果;另外,通过保持平衡步行可活动全身的肌肉,达到瘦身美型之目的。
[0005]上述鞋结构中,所述接地部的地面侧鼓起的顶部位于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中心的前侧,其自顶部开始延伸的后侧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自顶部开始延伸的前侧部分的曲率半径。采用此设计,穿着鞋步行时,由于体重向脚尖处倾斜,可增加小腿二头肌、大腿四头肌、臀部肌肉、腹直肌等的活动量。
[0006]上述鞋结构中,所述鞋底的接触人脚的表面处形成有多个凸起。采用此设计,能通过穿着此鞋,增加代谢率,提高脂肪燃烧减肥的效果。
[0007]上述鞋结构中,在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中心的前侧部分所形成的凸起的数量比在所述鞋底的前后方向中心的后侧部分所形成的凸起的数量多。采用采用此设计,当体重向脚尖前倾穿着鞋时,通过设计在前侧部分的凸起,可以增加给予脚底的刺激。
[0008]上述鞋结构中,所述鞋底、第一鞋帮、第二鞋帮及接地部采用软质材料一体成型。采用此设计,可降低鞋的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0010]图2是左脚鞋的正视图。
[0011]图3是左脚鞋的后视图。
[0012]图4是左脚鞋的左视图。
[0013]图5是左脚鞋的右视图。
[0014]图6是右脚鞋和左脚鞋的平面图。
[0015]图7是左脚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0017]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此实施例的鞋I为能通过保持平衡步行进行减肥运动的拖鞋。参阅附图所示,鞋I由可置入整只脚的鞋底10、自该鞋底10的左右外缘延伸的第一鞋帮11和第二鞋帮12、以及形成于该鞋底10地面侧的接地部13组成。其中,鞋底10、第一鞋帮11、第二鞋帮12及接地部13采用软质材料一体成型,软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乙稀醋酸乙烯基或聚乙烯等合成树脂、人造橡皮等。
[0018]鞋底10自脚尖部2至脚跟部3可放入使用者的脚整体。如图4和图5所示,该鞋底10呈自脚尖部2至中央部厚度逐渐变厚而自中央部至脚跟部3厚度逐渐变薄的结构,所以,从侧面观察该鞋底10地面侧的接地部13,其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呈接地处鼓出的圆弧形状。故而,穿着鞋I后,可以进行保持平衡的步行运动或伸展运动。
[0019]该接地部13的地面侧鼓起的顶部P位于该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的前侧,故而,该接地部13的自顶部P开始延伸的后侧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该接地部13的自顶部P开始延伸的前侧部分的曲率半径。穿着鞋I步行时,由于体重向脚尖处倾斜,能稳定步行,故可进行长时间步行运动或伸展运动。
[0020]另外,在图4和图5中使用标识L表示该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与顶部P之间的距离。
[0021]如图2和图3所示,该接地部13在前后方向的每一位置上,其左右方向的厚度大致相同,故而,穿着鞋I步行时,身体不会向左右方向蹒跚。
[0022]如图7所示,该接地部13形成有多个凹凸防滑纹14及多个洞孔15。
[0023]如图1和图6所示,鞋底10的接触人脚的表面处形成有多个凸起17。藉由这些凸起17的设置,可按摩脚底的穴位,增加代谢率,提高脂肪燃烧减肥的效果。左脚鞋的鞋底10的凸起17为配合人体的左脚的穴位而设计,而右脚鞋的鞋底10的凸起17为配合人体的右脚的穴位而设计,故凸起17在左脚鞋的设计位置与在右脚鞋的设计位置不同。
[0024]此外,在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的前侧部分所形成的凸起17的数量比在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的后侧部分所形成的凸起17的数量多。这样,当体重向脚尖前倾穿着鞋I时,可以增加给予脚底的刺激,从而增加代谢率,提高脂肪燃烧减肥的效果。
[0025]第一鞋帮11为带状,连接于该鞋底10的左右外缘,可用于盖住脚指,防止脚从鞋底10向前滑出。第二鞋帮12连接于该鞋底10的左右外缘,由用于盖住脚背的带部18及用于挡住脚跟的后壁部19构成,防止脚从鞋底10向后或横向滑出。也就是说,藉由该第一鞋帮11和第二鞋帮12,可防止脚从鞋底10滑走,并可同时保证脚指或脚底踩压在凸起17之上。
[0026]通过穿着本实施例的鞋I保持平衡进行步行运动或伸展运动,可增加小腿二头肌、大腿四头肌、臀部肌肉、腹直肌等的活动量,收紧肌肉,燃烧脂肪。另外,通过设计于鞋底10的凸起17刺激脚底穴位,增加代谢率,可提高减肥的效果。
[0027]本实施例所描述的鞋1,脚的整体可以放到鞋底10上,并藉由第一鞋帮11和第二鞋帮12以防止脚从鞋底10滑出。穿着此鞋,可以边保持平衡边长时间步行或进行伸展运动,通过收紧下半身肌肉以达减肥效果。另外,通过保持平衡步行可活动全身的肌肉,达到瘦身美型之目的。
[0028]上述实施例中,将鞋I作为拖鞋使用进行说明。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鞋I也可以作为凉鞋使用。
[0029]上述实施例中,鞋底10、第一鞋帮11、第二鞋帮12及接地部13为采用软质材料一体成型。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将鞋底10、第一鞋帮11和第二鞋帮13分体制成,采用熔结或粘接等方式进行接合。
[0030]上述实施例中,该接地部13的地面侧鼓起的顶部P位于该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的前侧处。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接地部13的顶部P也可以设计在该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处,或者设计在该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的后侧处。
[0031]上述实施例中,接地部13在左右方向上设计成非圆形结构,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鞋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可以设计成圆形结构。与之相比,上述实施例的设计可以提高运动平衡的效果。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由可置入整只脚的鞋底(10)、自所述鞋底(10)的左右外缘延伸的第一鞋帮(11)和第二鞋帮(12)、以及形成于所述鞋底(10)地面侧的接地部(13)组成,所述接地部(13)从侧边看呈自脚尖部(2)至中央部厚度逐渐变厚而自中央部至脚跟部(3)厚度逐渐变薄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13)的地面侧鼓起的顶部(P)位于所述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的前侧,其自顶部(P)开始延伸的后侧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自顶部(P)开始延伸的前侧部分的曲率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10)的接触人脚的表面处形成有多个凸起(1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的前侧部分所形成的凸起(17)的数量比在所述鞋底(10)的前后方向中心(O)的后侧部分所形成的凸起(17)的数量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10)、第一鞋帮(11)、第二鞋帮(12)及接地部(13)采用软质材料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3435787SQ201320342220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9日
【发明者】大野普一 申请人:Era日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