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17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伞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伞架,包括底杆、第一连接件、中杆、第二连接件、伞杆夹和底杆固定装置,在底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中杆的底端连接,中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伞杆夹连接;该底杆的底端与底杆固定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用背带佩戴在上身,或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把上,使用非常方便,不需要用手打伞,特别适用于双手被占用时打伞用。两个连接件的销钉采用滑轮和拉绳带动,保证销钉能够上下垂直顺畅地移动;利用固定夹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把上,简化了结构,使用更加方便;腰带的锁扣利用挡板与锁环的结构,锁环的卡入和脱出都很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伞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伞架,用于佩戴在上身固定雨伞或太阳伞的伞杆,或者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把上。特别适用于双手被占用(如骑自行车、三轮车或脚踏车等)时打伞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普通雨伞或太阳伞使用时必须用一只手握住伞把(杆),在双手被占用时(如骑自行车、三轮车或脚踏车等)就不能打伞,有事用一只手骑车,另一只手打伞,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伞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双手被占用时不方便打伞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伞架,包括底杆、第一连接件、中杆、第二连接件、伞杆夹和底杆固定装置,在底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中杆的底端连接,中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伞杆夹连接;该底杆的底端与底杆固定装置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包括套管、插杆和定位机构,在套管的前端设有法兰盘,在该法兰盘上设有沿圆周均布的多个通孔;在插杆的前端设有与该法兰盘对应的定位盘,在该定位盘上设有与该法兰盘上的通孔对应的凸柱;套管与插杆之间用定位机构相互定位;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插杆凹环、销孔、销钉和销钉手柄,插杆凹环设在捅杆的后端附近的外周面;在套管的后端附近设有与该插杆凹环对应的销孔,在该销孔内插入销钉,其特征在于,在该套管外侧的销孔前部设有支杆,销钉手柄的前端与该支杆的中部铰接,该支杆的顶端向后弯曲到销钉的上方,并装有滑轮;该销钉的顶端与一拉绳的一端连接,该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与销钉手柄的前部连接;在该销钉的顶端与该套管之间连接有弹性体。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用背带佩戴在上身,或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把上,通过底杆在固定管内的伸缩和两个连接件的伸缩和角度调节,可以任意改变伞的高低和方向,使用非常方便,不需要用手打伞,特别适用于双手被占用时打伞用。两个连接件的销钉采用滑轮和拉绳带动,保证销钉能够上下垂直顺畅地移动;利用固定夹固定在自行车的车把上,简化了结构,使用更加方便;腰带的锁扣利用挡板与锁环的结构,锁环的卡入和脱出都很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连接件为分体)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局部);
[0008]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000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伞杆夹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6是图5的仰视图;
[0012]图7是本实用新型锁扣的锁扣座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8是图7的左视图;
[0014]图9是图7的后视图;
[0015]图10是锁扣组装后的示意图;
[0016]图11是图10的C-C剖视图(锁紧状态);
[0017]图12是图10的C-C剖视图(脱开时的状态);
[0018]图13是本实用新型底杆固定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4是图13的左视图;
[0020]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伞杆夹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6是图15的D-D剖视图(非工作状态);
[0022]图17是图16的工作状态(夹入伞杆的)示意图;
[0023]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伞杆夹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6的基础上,拉簧未拉紧);
[0024]图19是图18的拉簧拉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0是图1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见图1?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伞架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底杆8、第一连接件A、中杆17、第二连接件B、伞杆夹22和底杆固定装置C,在底杆8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A与中杆17的底端连接,中杆17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件B与伞杆夹22连接。该底杆8的底端与底杆固定装置C连接。
[0027]参见图4,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包括套管9、插杆13和定位机构,在套管9的前端(图中的左端,下同)设有法兰盘12,在该法兰盘12上设有沿圆周均布的多个通孔121。在插杆13的前端设有与该法兰盘12对应的定位盘15,在该定位盘15上设有与该法兰盘12上的通孔121对应的凸柱16。套管9与插杆13之间用定位机构相互定位,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插杆凹环14、销孔4、销钉10和销钉手柄11,插杆凹环14设在插杆13的后端附近的外周面;在套管9的后端附近设有与该插杆凹环14对应的销孔
4,在该销孔4内插入销钉10。在套管9外侧靠近销孔4的前部设有支杆115,销钉手柄11的前端与该支杆115的中部铰接,该支杆115的顶端向前弯曲到销钉10的上方,并装有滑轮114。该销钉10顶端的圆孔与一拉绳113的一端连接,该拉绳113的另一端绕过滑轮114与销钉手柄11的前部连接。在该销钉10的顶端的圆孔内设有环绕该套管9的环形的弹性体28 (弹簧或皮筋),对销钉10施加向下的弹性力。最好在支杆115设有对销钉手柄11向上的限位机构110,防止销钉手柄11向上过渡弹起。
[0028]参见图5和图6,所述的伞杆夹22包括固定夹口 233、活动夹口 232、复位弹簧223、柄式螺母222和螺杆,固定夹口 233与活动夹口 232的一端通过固定轴220相互铰接(固定夹口 233的一端与固定轴220固定连接),固定轴220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B的插杆21的前端连接,固定夹口 233和活动夹口 232的中部穿过螺杆并与柄式螺母222连接,在两个夹口之间的螺杆上装有复位弹簧223。使用时通过柄式螺母222调节活动夹口 232与固定夹口 233开合松紧。
[0029]参见图1-图3,一种所述的底杆固定装置C包括背带、前固定板5、后固定板25、固定管7和加固条27,背带与前固定板5和后固定板25连接,在前固定板5的外侧连接固定管7,所述的底杆8从该固定管7的上端插入,并用两个紧固螺栓6紧固。在该前固定板5的顶端中部(前固定板5最大宽度的中部)设有卡接凹槽51,该后固定板25的顶端内侧中部与长条板状的加固条27的后端铰接(在铰接轴上套装两个等长的套管26,将加固条27定位在中间),在该加固条27的前端下边设有多个与该前固定板5顶端的卡接凹槽51对应的梳形凹槽271。使用时,将加固条27从肩膀上面向前与卡接凹槽51卡住(二者之间可以用常规的锁紧机构锁住,如挂钩或卡扣),使前固定板5和后固定板25更加坚固,不易晃动。
[0030]所述的加固条27由两部分连接组成,在两部分加固条27上设有多个对应的连接孔272,在其中两个连接孔272内穿过螺钉273连接,这种结构便于调整加固条27的长度。
[0031]所述的背带包括两道腰带I和两根肩带2,一根肩带2的两端与两道腰带I的(右)半部连接,另一根肩带2的两端与位于左半部前固定板5和后固定板25的上部内侧连接。每一腰带I的一端与所述的前固定板5的一边连接,围绕到后部与后固定板25连接,绕到前面的腰带I的另一端通过锁扣(锁环31和锁扣座3)与前固定板5的另一边连接。
[0032]参见图1和图2,在所述的两道腰带I的前后左右以及两根肩带2的上部各装有调节长短的机构,该机构由日字形的卡扣18和矩形环19组成。矩形环19连接在一段腰带I或肩带2的一端,腰带I或肩带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日字形卡扣18的两个孔,再从矩形环19穿过绕回,最后与日字形卡扣18的中间杆连接。这样通过调节日字形卡扣18的位置即可达到调节腰带I或肩带2的长度,以适合不同体形身高的使用者佩戴。
[0033]参见图7-图12,所述的锁扣包括锁环31和锁扣座3,锁扣座3包括固定座35、U形外框32、挡板33、扭簧38和挂钩36,U形外框32的口部铰接在固定座35的两端,在该U形外框32底部37的外侧设有挂钩36 ;该挡板33的一端通过销轴34铰接在U形外框32靠近口部的内部,该挡板33的另一端延伸到该挂钩36顶端的内侧;在该销轴34上装有向挡板33施加向外推力的扭簧38。该锁环31为口字形或日字形,锁环31的一端与腰带I连接,另一端与锁扣座3的挂钩配合挂接。固定座35用螺钉与固定板5连接。使用时,将锁环31的一端压入挂钩36的顶端处的挡板33,将锁环31挂入挂钩36内,挡板33在扭簧38的作用下复位,挡住锁环31不会脱出(如图11所示);当需要取出锁环31(解扣)时,用手压入挡板33即可。
[0034]参见图13和图14,另一种底杆固定装置C包括固定管7、紧固螺钉6、固定螺钉42和一对弧形的固定夹41,一个固定夹41的顶端与固定管7的下端连接,两个固定夹41的两端的通孔用固定螺钉42相互连接,在固定管7上装有紧固螺钉6。该装置使用时代替图1中底杆8以下的部分,用一对弧形的固定夹41与自行车的车把固定,在固定管7的顶端插入图1中底杆8的底端,用紧固螺钉6固定。
[0035]参见图15-图17,所述的伞杆夹22包括主臂227,该主臂227底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插杆21的前端连接,在该主臂227上垂直连接两根相互平行的滑杆228,其中一根滑杆228的后端连接在该主臂227的顶端,在该滑杆228的前端连接有固定夹口 232 ;在该滑杆228上套装一滑套224,在该滑套224的前端设有与固定夹口 232对应的活动夹口233,在滑套224的后端与该主臂227之间的滑杆228上装有螺旋弹簧225,在两个滑套224之间连接有手拉杆226。使用时用手握住手拉杆226并拉向主臂227 (参见图17中箭头),使活动夹口 233向右移动,在两个夹口之间置入雨伞24的伞杆23,然后松开手拉杆226,螺旋弹簧225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左对活动夹口 233施加压力,两个夹口将伞杆23紧紧夹住。
[0036]参见图18-图20,在图15-图17所示的伞杆夹22的基础上,在滑套221与固定夹口 232之间安装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包括扳手229、拉簧230和支杆231,在每一滑套221后端的一侧设有支板231,η形的扳手229的两端铰接在两个支板231上,在扳手229的两个平行端的中部与两个固定夹口 232之间分别连接拉簧230。使用时,将扳手229向上掀开(图18所示),拉簧230处于松弛状态,不起作用;当在两个夹口之间夹入伞杆23后,将扳手229向下靠紧主臂227,拉伸了拉簧230,拉簧230的拉力作用在固定夹口 232与活动夹口 233之间,为两个夹口增加了夹紧力,使伞杆23夹得更加牢固。
【权利要求】
1.一种伞架,包括底杆、第一连接件、中杆、第二连接件、伞杆夹和底杆固定装置,在底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中杆的底端连接,中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伞杆夹连接;该底杆的底端与底杆固定装置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包括套管、插杆和定位机构,在套管的前端设有法兰盘,在该法兰盘上设有沿圆周均布的多个通孔;在插杆的前端设有与该法兰盘对应的定位盘,在该定位盘上设有与该法兰盘上的通孔对应的凸柱;套管与插杆之间用定位机构相互定位;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插杆凹环、销孔、销钉和销钉手柄,插杆凹环设在插杆的后端附近的外周面;在套管的后端附近设有与该插杆凹环对应的销孔,在该销孔内插入销钉,其特征在于,在该套管外侧的销孔前部设有支杆,销钉手柄的前端与该支杆的中部铰接,该支杆的顶端向后弯曲到销钉的上方,并装有滑轮;该销钉的顶端与一拉绳的一端连接,该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与销钉手柄的前部连接;在该销钉的顶端与该套管之间连接有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杆固定装置包括背带、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固定管和加固条,背带与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连接,在前固定板的外侧连接固定管,所述的底杆从该固定管的上端插入,并用紧固螺栓紧固;在该前固定板的顶端中部设有卡接凹槽,该后固定板的顶端内侧中部与长条板状的加固条的后端铰接,在该加固条的前端下边设有与该前固定板顶端的卡接凹槽对应的梳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条由两部分连接组成,在两部分加固条上设有多个对应的连接孔,在其中两个连接孔内穿过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带包括两道腰带和两根肩带,一根肩带的两端与两道腰带的半部连接,另一根肩带的两端与位于另外半部的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的上部内侧连接;每一腰带的一端与所述的前固定板的一边连接,腰带围绕到后部与后固定板连接,腰带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与该前固定板的另一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扣包括锁环和锁扣座,锁扣座包括固定座、U形外框、挡板、扭簧和挂钩,U形外框的口部铰接在固定座的两端,在该U形外框底部的外侧设有挂钩;该挡板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U形外框靠近口部的内部,该挡板的另一端延伸到该挂钩顶端的内侧;在该销轴上装有向挡板施加向外推力的扭簧;该锁环为口字形或日字形,其一端与腰带连接,另一端配合地挂接在锁扣座的挂钩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杆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管、紧固螺钉、固定螺钉和一对弧形的固定夹,一个固定夹的顶端与固定管的下端连接,两个固定夹的两端的通孔用固定螺钉相互连接;在固定管上装有紧固螺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杆夹包括固定夹口、活动夹口、复位弹簧、柄式螺母和螺杆,固定夹口与活动夹口的一端通过固定轴相互铰接,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的插杆的前端连接,固定夹口和活动夹口的中部穿过螺杆并与柄式螺母连接,在固定夹口与活动夹口之间的螺杆上装有复位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杆夹包括主臂,该主臂底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插杆的前端连接,在该主臂上垂直连接两根相互平行的滑杆,其中一根滑杆的后端连接在该主臂的顶端,在该滑杆的前端连接有固定夹口 ;在该滑杆上套装一滑套,在该滑套的前端设有与固定夹口对应的活动夹口,在滑套的后端与该主臂之间的滑杆上装有螺旋弹簧,在两个滑套之间连接钉手拉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滑套与固定夹口之间安装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包括扳手、拉簧和支杆,在每一滑套后端的一侧设有支板,η形的扳手的两端铰接在两个支板上 ,在扳手的两个平行端的中部与两个固定夹口之间分别连接拉簧。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3395547SQ20132042854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9日
【发明者】董家纪 申请人:董家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