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山鞋及其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78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登山鞋及其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登山鞋及其鞋底,该鞋底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还包括活动式鞋掌,活动式鞋掌包括前鞋掌和后鞋掌,前鞋掌安装于前掌部,后鞋掌安装于后跟部;还包括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鞋底与活动式鞋掌通过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连接;第一卡合部件包括设于前掌部和后跟部的表面上一个以上的凹槽及设于活动式鞋掌上的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第二卡合部件包括设于前掌部和后跟部外侧面的扣眼及与扣眼相匹配的卡扣。本实用新型的登山鞋及其鞋底,可根据情况更换鞋掌,可以平地行走,又有利于登山,且可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的配合,使得鞋底与活动式鞋掌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专利说明】一种登山鞋及其鞋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登山鞋及其鞋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登山是大多数人首选的户外运动。
[0003]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专用于登山的登山鞋,其主要都是通过在鞋底表面设置增加与地面摩擦力的结构,而使鞋子更利于在山路行走。但是,具有这种结构的登山鞋大多只有利于上坡行走,不利于下坡行走,而且在平地上行走时并不舒适。并且,随着穿着次数的增加,会因鞋底的磨损而使其摩擦力减小,使得鞋子不再适合于登山。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登山鞋,可根据坡度和地面情况而更换鞋掌,既可以平地行走,又有利于登山过程中的上坡行走和下坡行走,而且可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鞋底及包含该鞋底的登山鞋,可根据坡度和地面情况而更换鞋掌,既可以平地行走,又有利于登山过程中的上坡行走和下坡行走,而且可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还包括活动式鞋掌,所述活动式鞋掌包括前鞋掌和后鞋掌,所述前鞋掌安装于所述前掌部,所述后鞋掌安装于所述后跟部;且
[0007]还包括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所述鞋底与所述活动式鞋掌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相连接;
[0008]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前掌部和后跟部的表面上的一个以上的凹槽及设置于所述活动式鞋掌上的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前掌部和后跟部的外侧面的扣眼及与所述扣眼相匹配的卡扣。
[000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式鞋掌的形状呈流线型,所述活动式鞋掌中心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活动式鞋掌边缘区域的厚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式鞋掌的中心区域的厚度为2-4厘米,所述鞋掌边缘区域的厚度为1-3厘米。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形状为直线条状、曲线条状、工字状或网状。
[0012]进一步的,所述前掌部的凹槽数量为2-5个,所述后跟部的凹槽数量为2-4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侧壁为波纹状或凹凸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前掌部外侧面设置的扣眼为6-10个,所述后跟部外侧面设置的扣眼为4-8个。
[001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登山鞋,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鞋底。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及包含该鞋底的登山鞋,可根据坡度和地面情况而更换鞋掌,既可以平地行走,又有利于登山过程中的上坡行走和下坡行走,而且可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第一卡合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的配合,使得鞋底与活动式鞋掌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鞋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与图1所示鞋底相匹配的活动式鞋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活动式鞋掌安装于鞋底之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参照图1至图3,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鞋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鞋底相匹配的活动式鞋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及活动式鞋掌安装于鞋底之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鞋底I包括前掌部11和后跟部12,该鞋底I还包括活动式鞋掌,活动式鞋掌包括安装于前掌部11的前鞋掌21和安装于后跟部12的后鞋掌22。
[0023]采用该实施例的鞋底,可根据坡度和地面情况的不同而更换该活动式鞋掌,比如在走平路时,可以不安装该活动式鞋掌;在登山的上坡时,可以在后跟部12安装后鞋掌22,以增加推动力,使上山更轻松;在登山的下坡时,可以在前掌部11安装前鞋掌21,以增加前掌部与地面的摩擦力,使下山更安全。该鞋底还包括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鞋底与活动式鞋掌通过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相连接。
[0024]其中,第一卡合部件包括设置于前掌部11和后跟部12的表面上的一个以上的凹槽13及设置于活动式鞋掌的前鞋掌21和后鞋掌22上的与凹槽13相匹配的凸起23。其中,设置于前鞋掌21与后鞋掌22上的凸起23,不但能增加鞋掌与地面的摩擦力,而且有利于将水分、泥沙等排出鞋底,在增加抓地力的同时,还具有减震缓冲的作用。
[0025]此外,由于鞋底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减少了鞋底的磨损,可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
[0026]其中,第二卡合部件包括设置于前掌部11的外侧面和后跟部12的外侧面的扣眼(图中未示出)及与扣眼相匹配的卡扣31。
[0027]通过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的设置,可实现鞋底与活动式鞋掌之间跟牢固的连接。
[0028]进一步的,在不安装活动式鞋掌的时候,前掌部11和后跟部12的表面上的凹槽13,同样能增加鞋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强用户的抓地感,而且有利于水分、泥沙等排出鞋底,具有防滑和缓冲的作用。
[0029]进一步的,可将凹槽13的侧壁设置为波纹状或凹凸状,以增加凹槽13与凸起23之间的摩擦力,使凹槽13与凸起23更稳固地连接。
[0030]进一步的,前鞋掌21和后鞋掌22的形状呈流线型,即前鞋掌21和后鞋掌22的中心区域的厚度大于其边缘区域的厚度,以提高活动式鞋掌与鞋底的贴合度。
[0031]其中,活动式鞋掌的中心区域的厚度为2-4厘米,鞋掌边缘区域的厚度为1-3厘米,不但可实现活动式鞋掌与鞋底之间良好的贴合度,而且可保证在安装活动式鞋掌后,鞋子具有较高的舒适度。
[0032]不同厚度的活动式鞋掌适合不同坡度,比如中心区域厚度为2厘米,边缘区域厚度为I厘米时,比较适合坡度不太陡的路;中心区域厚度为3厘米,边缘区域为2厘米时,比较适合坡度较陡的路。
[0033]其中,上述凹槽1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为直线条状、曲线条状、工字状或网状,凸起23的形状也可相应的设置为直线条状、曲线条状、工字状或网状。
[0034]进一步的,前掌部11的凹槽13数量为2-5个,后跟部12的凹槽数量13为2_4个,凹槽数量越多,鞋底与活动式鞋掌之间的连接越牢固,且越利于将水分、泥沙等排出鞋底。
[0035]进一步的,前掌部11的外侧面设置的扣眼31为6-10个,后跟部12的外侧面设置的扣眼31为4-8个。
[0036]可根据鞋子的大小在前掌部11的外侧面和后跟部12的外侧面分别设置不同数量的扣眼31,例如38码的鞋子,可在前掌部11的外侧面设置6个扣眼,在后跟部12的外侧面设置4个扣眼。
[003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 一种登山鞋,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鞋底。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活动式鞋掌,所述活动式鞋掌包括前鞋掌和后鞋掌,所述前鞋掌安装于所述前掌部,所述后鞋掌安装于所述后跟部;且 还包括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所述鞋底与所述活动式鞋掌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前掌部和后跟部的表面上的一个以上的凹槽及设置于所述活动式鞋掌上的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前掌部和后跟部的外侧面的扣眼及与所述扣眼相匹配的卡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鞋掌的形状呈流线型,所述活动式鞋掌中心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活动式鞋掌边缘区域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鞋掌的中心区域的厚度为2-4厘米,所述鞋掌边缘区域的厚度为1-3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为直线条状、曲线条状、工字状或网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表面设置的凹槽数量为2-5个,所述后跟部表面设置的凹槽数量为2-4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为波纹状或凹凸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外侧面设置的扣眼为6-10个,所述后跟部外侧面设置的扣眼为4-8个。
8.一种登山鞋,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文档编号】A43B13/16GK203505716SQ20132048145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王艳萍 申请人:防灾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