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71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调节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调节扣,包括有本体及至少一个滑块,其中该本体所具的接合部二侧底面处为设有间隔排列的复数定位部,并于滑块所具的对接部二侧处设有卡持臂,且二卡持臂之间形成有可供接合部穿设于其内滑动抵持位移的滑移空间,再于卡持臂侧边处沿着滑移空间滑移路径方向设有顶推部,可将本体的接合部与滑块的对接部为分别结合于结合物开口外围处的对接面及调整带上,当使用者扳动于滑块时,其顶推部便会沿着定位部作滑动抵持位移,亦可由反向拉动于调整带带动滑块使顶推部越过定位部,即可通过滑块的顶推部位于本体的定位部上作多次预定间距的活动卡持定位,以利于调整结合物上的开口处呈现束紧或松开状态,并具有便于单手操作的效果。
【专利说明】调节扣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节扣,尤其指本体的接合部二侧底面处为设有复数定位部,并于滑块的对接部二侧处设有卡持臂,便可由卡持臂侧边处的顶推部位于定位部上作预定间距活动卡持定位,以利于调整结合物的开口呈现束紧或松开状态,并具有便于单手操作的效果。
【背景技术】
[0002]现今扣具的使用非常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则有不同的扣合方式,并可同时分别应用于衣物、鞋子或袋子上使用,而扣具通常是利用绳索来穿设于其内,并将绳索二端的头部穿出后,即可利用一扣具为由绳索一端的头部外径套入,使扣具沿绳索外径表面移动,用以方便调整衣物、鞋子或袋子等的开口大小使用。
[0003]再者,一般衣物(如外套、运动服、手套、雨衣等)为了方便于穿着或调节袖口大小,大都会利用一黏扣带(通称为魔鬼毡)车缝于袖口处,以防止外部强风或雨水由袖口处进入于衣物内,且因二片尼龙带上为分别编织有复数个小勾环及绒毛小环孔,当二片尼龙黏贴时,便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具有耐用、容易拉开、质轻、可轻洗等优点,并于使用者在雪地或寒冷潮湿的天候环境下配戴保暖手套或防滑手套时,亦可方便直接拉扯于黏扣带来调整其松紧度而不需将手套脱下,以有效防止手部外露造成冻伤的情况发生,故,黏扣带被广泛应用于特殊需求或使用环境来取代一般按式钮扣、扣钩、钮扣和绳索。
[0004]惟该公知黏扣带黏贴时,使用者当下只能凭着感觉拉动于公知黏扣带来调整其松紧度,无法确实得知是否已调整至适当松紧位置,而需要再次进行拉开作黏贴的动作,并于经由多次的反复拉开、黏贴后,其绒毛小环孔容易被剥离而黏住在小勾环上,或是在小勾环上沾黏有衣物的棉絮或异物,因而影响整体黏贴效果,并造成公知黏扣带使用久了便会失去原有的黏扣性,若欲清除公知黏扣带上的绒毛、棉絮或异物等则需花费好一番功夫才能清理干净,且清理后黏扣性恢复的效果相当有限,使用没多久又逐渐失去原有的黏扣性,亦有使用者将衣物送回成衣厂商或坊间车缝的工作室进行更换,并使公知黏扣带上的缝线去除后,便可将公知黏扣带换掉,再将新的黏扣带来车缝于衣物上,但此种更换黏扣带方式不仅相当的耗费工时与成本,其整体使用上的方便性也将大打折扣,而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0005]故,本实用新型 申请人:有鉴于公知黏扣带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调节扣的新型诞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扣,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扣,主要在于本体所具的接合部二侧底面处为设有间隔排列的复数定位部,并于滑块所具的对接部二侧处设有卡持臂,且二卡持臂之间形成有可供接合部穿设于其内滑动抵持位移的滑移空间,再于卡持臂侧边处沿着滑移空间滑移路径方向设有顶推部,便可将本体的接合部与滑块的对接部为分别结合于结合物开口处的对接面及调整带上,当使用者扳动于滑块时,其顶推部便会沿着定位部作滑动抵持位移,亦可反向拉动于调整带带动滑块使顶推部越过定位部,即可通过滑块的顶推部位于本体的定位部上作多次预定间距的活动卡持定位,以利于调整结合物上的开口处呈现束紧或松开状态,并具有便于单手操作的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扣,在于当使用者手动扳动于滑块或对接部于绳带孔处穿设的绳带时,其顶推部的推移面便会沿着本体定位部上对应的抵持面作滑动抵持位移,并使顶推部顶推部的推移面越过于定位部的抵持面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便可将顶推部的推移面依序卡持于另一定位部的止挡面上呈一定位,即可通过调整滑块使结合物的开口处变小而呈现束紧状态,并由滑块的顶推部配合本体的定位部作多次活动卡持定位,让使用者调整时产生一定段落手感,以确实得知已完成调整到位,同时改善有如黏扣带因多次反复拉开、黏贴后便会失去原有的黏扣性且不易清理所产生的问题与缺失,整体使用上更为方便且顺手。
[0009]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扣,在于当使用者欲松开结合物时,仅需反向拉动于调整带带动滑块位移,由于本体为呈一薄片状,并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即可作挠曲的动作,所以滑块的顶推部推顶于本体的定位部上时便会产生弹性变形位移,且待顶推部越过定位部,便可将顶推部的推移面依序卡持于另一定位部的止挡面上呈一定位,即可通过调整带使结合物的开口处变大而呈现松开状态,亦可由卡持臂末端处的导轨位于接合部底面处的轨槽内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使滑块易于滑动位移且较不费力,便可可依各种用途及使用场所调整结合物的开口大小与松紧度。
[0010]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扣,在于本体的接合部表面处为设有可供车缝线车缝于结合物的对接面上的凹部,并于接合部上下二侧处亦可进一步分别朝外延伸有可供车缝线车缝于结合物的对接面上的第一车缝片及第二车缝片,且滑块的对接部上相对于绳带孔的另侧处朝滑移空间滑移路径方向延伸有可供车缝线车缝于结合物的调整带上的第三车缝片,此种车缝方式可增加调节扣结合于结合物上的便性性,并使本体与滑块完全服贴于结合物表面上整体外表更为平整,且于车缝后可达到结构稳定、定位确实以及缩短工时而降低成本的效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图。
[0016]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束紧时的立体外观图。
[0017]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束紧后的立体外观图。
[0018]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松开前的立体外观图。
[0019]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滑块松开时的动作示意图。[0020]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松开后的立体外观图。
[002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2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23]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4]I本体,11接合部,111凹部,112轨槽,1121开口,1122阻挡部,12定位部,121抵持面,122止挡面,123隔板,13第一车缝片,131颈缩部,132缺槽,14第二车缝片,141挡块,2滑块,20滑移空间,21对接部,211绳带孔,212绳带,22卡持臂,220通道,221勾状部,222导轨,23顶推部,231推移面,24第三车缝片,3结合物,30开口,31对接面,32调整带,4车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0026]请参阅图1、2、3、4和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图及立体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本体I及至少一个滑块2,故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0027]该本体I为具有薄片状的接合部11,并于接合部11 二侧底面处沿着长边方向皆设有间隔排列的齿状复数定位部12,且各定位部12侧边处依序形成有向下斜伸的抵持面121及由抵持面121处向内转折的止挡面122,再于定位部12内侧相邻于抵持面121与止挡面122处沿着长边方向分别形成有隔板123,而本体I的接合部11表面中央处沿着长边方向为设有至少一个凹部111,并于接合部11底面相邻于二定位部12的隔板123相对内侧处沿着长边方向设有凹陷状的轨槽112,其轨槽112相邻于定位部12的另侧下方处分别朝外形成有向外扩张状的开口 1121,且轨槽112相对于开口 1121的另侧上方处形成有阻挡部1122。
[0028]再者,本体I的接合部11相邻于定位部12的另侧下方处为朝外延伸有第一车缝片13,并于第一车缝片13相邻于接合部11处形成有宽度相较于接合部11为窄的颈缩部131,且位于颈缩部131左右二侧处为相对向内形成有连通至轨槽112的开口 1121处的缺槽132,而本体I的接合部11相对于第一车缝片13的另侧上方处为朝外延伸有第二车缝片14,并于第二车缝片14相邻于接合部11表面处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一凸出的挡块141 ;另,本体I较佳实施为由软质塑料利用埋入射出方式所一体成型,并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不易因拉扯产生裂痕或结构破坏,且该本体I表面上也可分别具有各种颜色、纹路、图案或镂空部位设计。
[0029]该滑块2为具有对接部21,并于对接部21 二侧处设有相对的卡持臂22,其卡持臂22下方处形成有向内转折的倒L形状勾状部221,且各勾状部221末端处形成有纵向的导轨222,再于勾状部221与导轨222之间形成有中空的通道220,而滑块2上位于二卡持臂22之间为形成有贯通状的滑移空间20,并于卡持臂22的勾状部221侧边处沿着滑移空间20滑移路径方向皆设有顶推部23,且各顶推部23内侧处朝卡持臂22的通道220方向形成有向上斜伸的推移面231。
[0030]然而,上述滑块2的对接部21上为设有绳带孔211,且对接部21相对于绳带孔211的另侧下方处朝滑移空间20滑移路径方向延伸有第三车缝片24,而滑块2较佳实施为由软质塑料利用埋入射出方式所一体成型,并相较于本体I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形式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的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0031]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先将滑块2的卡持臂22为以勾状部221由本体I第一车缝片13相邻于接合部11处的颈缩部131穿入于缺槽132内,其勾状部221末端处的导轨222便会沿着接合部11底面处的轨槽112开口 1121处作滑动抵持位移,并使顶推部23受到定位部12的推顶作用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依序卡持于定位部12上对应的止挡面122上呈一定位,便可将本体I的接合部11穿设于滑块2上位于二卡持臂间所形成的滑移空间20内,且二定位部12分别伸入且位于勾状部221与导轨222间所形成的通道220内,以防止滑块2的顶推部23受到外力的影响时松开或脱出于本体I的定位部12外,便可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装。
[0032]请结合参阅图6、7、8、9和图10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束紧时的立体外观图、束紧后的立体外观图、松开前的立体外观图、滑块松开时的动作示意图及松开后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扣为可应用于成衣、袋体(如背包、手提包或收纳袋等)、鞋体或其它结合物3上的开口 30处使用,然,若是以应用于成衣的袖口处为说明时,即先将本体I接合部11中央处的凹部111、第一车缝片13与第二车缝片14为分别利用车缝线4以车缝的方式车缝于结合物3开口 30外围处的对接面31上结合成为一体,并使滑块2的第三车缝片24亦可利用车缝线4以车缝的方式车缝于调整带32上结合成为一体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也可利用铆接、螺丝锁固、化学黏着剂、高周波热熔接或其它等效结合方式实施,但此种车缝方式具有可增加调节扣结合于结合物3上的便性性,并使本体I与滑块2可完全服贴于结合物3表面上,整体的外表更为美观与平整,且于车缝后可达到结构稳定、定位确实以及缩短工时而降低成本的效用。
[0033]再者,滑块2对接部21的绳带孔211内为可进一步穿设有可为绳索或织带的绳带212,并将绳带212 —端缠绕于对接部21上后反折穿出于绳带孔211处,便可利用车缝线4以车缝的方式将绳带212 —端车缝于绳带212表面上结合成为一体,使绳带212不易松开或脱出于对接部21的绳带孔211外,以利于使用者朝第三车缝片24相反方向拉动于绳带212上作调整位移的动作。
[0034]当本实用新型于束紧时,先扳动于滑块2对接部21 二侧处的卡持臂22或绳带孔211处的绳带212上为朝第三车缝片24相反方向位移,其顶推部23的推移面231便会沿着本体I的定位部12上对应的抵持面121作滑动抵持位移的动作,并使顶推部23受到定位部12的推顶作用产生向外偏摆位移,由此可将顶推部23的推移面231越过于定位部12的抵持面121,且待顶推部23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便可将顶推部23的推移面231依序卡持于另一定位部12的止挡面122上呈一定位,同时亦使本体I的接合部11位于滑块2 二卡持臂间的滑移空间20内作滑动抵持位移,亦可由滑块2侧边处抵持于第二车缝片14的挡块141上,或者是卡持臂22的导轨222抵持于接合部11的轨槽112的阻挡部1122上形成挡止定位,即可通过调整滑块2使结合物3的开口 30处变小而呈现束紧状态,并由滑块2的顶推部23配合本体I的定位部12作多次活动卡持定位,让使用者调整时产生一定的段落手感,以确实得知已完成调整到位,同时改善有如黏扣带因多次反复拉开、黏贴后便会失去原有的黏扣性且不易清理所产生的问题与缺失,整体使用上更为方便且顺手。
[0035]然而,当使用者欲松开结合物3的开口 30时,仅需反向拉动于调整带32带动滑块2的第三车缝片24,由于本体I为呈一薄片状并由软质塑料所一体成型,即可作挠曲的动作,所以滑块2的顶推部23推顶于本体I的定位部12上时便会产生弹性变形位移,且待顶推部23越过定位部12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便可将顶推部23的推移面231依序卡持于另一定位部12的止挡面122上呈一定位,即可通过调整带32使结合物3的开口 30处变大而呈现松开状态,亦可由卡持臂22的导轨222位于接合部11底面处的轨槽112内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使滑块2可易于滑动位移且较不费力,并可针对滑块2的顶推部23位于本体I的定位部12上作多次预定间距的活动卡持定位,也可依各种用途及使用场所来调整结合物3上的开口 30大小与松紧度,以改善使用上的不便性,并具有便于单手操作的效果O
[0036]请同时参阅图2、3、11和图1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及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本体I的接合部11表面中央处沿着长边方向为设有至少一个可供车缝线4车缝于结合物3的对接面31上的凹部111,且该凹部111较佳实施为呈一沟槽状,但于实际应用时,亦可依使用需求或结构设计不同变更凹部111形状(如矩形、菱形、椭圆形等)、大小与数量,其仅只需提供接合部11的凹部111为利用车缝线4车缝于结合物3的对接面31上后,可使接合部11 二侧处作挠曲的动作,以利于滑块2的顶推部23位于本体I的定位部12上作多次预定间距的卡持定位调整。
[0037]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调节扣,其特征是,包括有本体及至少一个滑块,其中: 该本体为具有结合于预设结合物开口外围处对接面上的接合部,并于接合部二侧底面处皆设有间隔排列的复数定位部; 该滑块为具有结合于预设结合物开口外围处调整带上的对接部,并于对接部二侧处设有相对的卡持臂,而滑块上位于二卡持臂之间为形成有可供本体的接合部穿设于其内滑动抵持位移的滑移空间,并于卡持臂侧边处沿着滑移空间滑移路径方向设有滑动抵持于定位部上来调整预设结合物开口处呈现束紧或松开状态的顶推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本体的接合部表面处沿着长边方向为设有至少一个可供车缝线车缝于预设结合物对接面上结合成为一体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本体的接合部底面相邻于二定位部相对内侧处沿着长边方向为设有轨槽,而滑块的卡持臂下方处为形成有向内转折的勾状部,并于勾状部末端处形成有沿着轨槽作滑动抵持位移的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滑块的卡持臂上位于勾状部与导轨之间为形成有可供本体的定位部伸入且位于其内的通道,并于卡持臂的勾状部侧边处的顶推部内侧处朝通道方向皆形成有向上斜伸的推移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本体的定位部侧边处为依序形成有向下斜伸的抵持面及由抵持面处向内转折的止挡面,而滑块的顶推部侧边处为形成有向上斜伸并沿着抵持面作滑动抵持位移或推顶于止挡面上产生弹性变形而越过定位部的推移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本体的定位部内侧相邻于抵持面与止挡面处为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本体的接合部相邻于定位部另侧处为朝外延伸有可供车缝线车缝于预设结合物对接面上结合成为一体的第一车缝片,并于第一车缝片相邻于接合部处形成有宽度相较于接合部为窄的颈缩部,且接合部相对于第一车缝片的另侧处为朝外延伸有可供车缝线车缝于预设结合物对接面上结合成为一体的第二车缝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本体的第一车缝片位于颈缩部二侧处为相对向内形成有缺槽,并于第二车缝片相邻于接合部表面处形成有一凸出的挡块。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本体的接合部为呈一薄片状,并由软质塑料所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滑块的对接部上为设有可供绳带穿设的绳带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滑块的对接部上相对于绳带孔的另侧处为朝滑移空间滑移路径方向延伸有可供车缝线车缝于预设结合物调整带上结合成为一体的第三车缝片。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是,其中该滑块为由软质塑料所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A44B11/00GK203523963SQ201320574446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石井大阳, 江文境 申请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