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行李箱物品的可扩展拉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831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用于行李箱物品的可扩展拉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具有相对部分(102,104)的行李箱物品(100)的双封闭机构,包括:第一拉链机构(164),其可操作地接合相对部分(102,104)的每一个的周边(138,140)、第二拉链机构(164,166),其可操作地接合相对部分(102,104)的每一个的周边(138,140)。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以共同延伸或交叠或覆盖或重叠构造布置,并构造成独立于彼此选择地拉上和拉开。第二拉链机构(166)包括衬料(156),它连接第二拉链机构(166)和相对部分(102,104)的周边(138,140)的其中一个,从而可操作地接合相对部分(102,104)的周边(138,140)。当拉上第一拉链机构(164)时,相对部分(102,104)保持在闭合未扩展构造中,当拉上第二拉链机构(166)时,相对部分(102,104)保持在闭合扩展构造中。
【专利说明】用于行李箱物品的可扩展拉链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一般地涉及行李箱。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可扩展行李箱的拉链构造。【背景技术】
[0002]诸如手提箱、背包、行李袋、公文包、电脑包等行李箱物品通常包括主开启/闭合拉链以便允许使用者接近行李箱物品的内部腔室。所述行李箱物品还可以包括扩展拉链和衬料,用于增加行李箱物品的储藏空间。扩展拉链的拉链半部的每一个附接至衬料的相对侦lK当拉上(zip)扩展拉链时,衬料在其内部保持在扩展拉链的下面。当拉开(unzip)扩展拉链时,连接在扩展拉链的拉链半部之间的衬料扩展并且形成行李箱物品的一部分,从而增加了行李箱物品的储藏空间。
[0003]行李箱物品的扩展拉链通常沿着行李箱物品的侧面板和/或顶面板或一部分布置,并且通常构造成沿着行李箱物品的侧面板和/或顶面板与主开启/闭合拉链并排定位。这种构造对于使用者而言可能是容易混淆的,尤其是当拉上扩展拉链时。使用者可能会错把主开启/闭合拉链当作扩展拉链,反之亦然。而且,扩展拉链沿着行李箱物品的深度尺寸占有额外空间。因此,用来制造符合航空公司规定尺寸限制的非扩展行李箱的面板或外壳不能用来制造可扩展行李箱,原因是由扩展拉链所增加的额外深度。所涉及的任何尺寸调节可能导致行李箱设计和制造的附加成本。
[0004]因为包括关于行李箱拉链构造的各种途径而与本公开相关的文件包括:EP1638427、EP1689263、FR2951915 (W02010122247)、GB2173393、TWM339233、US2002148743、US2007267262, US6609598, US7255145 和 W02011093984。然而可以改进这些方案。
[0005]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改进的行李箱封闭装置,其解决了上述问题和/或更一般地提供了对于现有装置的改进或替代。
实用新型内容
[0006]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附属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0007]在这里特别描述的是用在可扩展行李箱物品(诸如软侧手提箱、硬侧手提箱、混合手提箱、背包、行李袋、公文包、电脑包等等)中的拉链构造。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相对部分和用于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
[0008]在一些例子中,所述拉链构造可以包括第一拉链机构和第二拉链机构。所述第一拉链机构可以可操作地接合行李箱物品的相对部分的每一个的周边,并且可以构造成选择性地拉上和拉开。第二拉链机构可以可操作地接合行李箱物品的相对部分的每一个的周边,并且可以构造成选择性地拉上和拉开。所述第一拉链机构和第二拉链机构可以以交叠或重叠或覆盖或共同延伸的构造布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可以构造成彼此独立地拉上和拉开。第二拉链机构可以包括衬料。所述衬料可以连接第二拉链机构和相对部分的周边的其中一个,从而可操作地接合所述相对部分的周边。当拉上第一拉链机构时,所述行李箱物品的相对部分可以被保持在闭合且未扩展构造中。当拉上第二拉链机构时,所述相对部分可以被保持在闭合且扩展构造中。
[0009]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拉链机构可以包括相对的纵向边,并且第二拉链机构可以包括相对的纵向边。所述第一拉链机构的相对的纵向边的其中一个和所述第二拉链机构的相对的纵向边的其中一个可以与所述相对部分的周边的其中一个可操作地接合。所述第一拉链机构的相对的纵向边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二拉链机构的相对的纵向边的另一个可以与所述相对部分的周边的另一个可操作地接合。
[0010]在一些例子中,衬料和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机构的其中一个可以以对准构造布置。
[0011]在一些例子中,衬料可以至少部分地限定楔形形状。
[0012]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机构的其中一个可以被构造成位于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机构的另一个的外部。
[0013]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拉链机构可以限定一排啮合的第一拉链齿,所述第二拉链机构可以限定一排哨合的第二拉链齿。
[0014]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拉链齿和所述第二拉链齿可以纵向地和/或竖直地对准。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拉链齿和第二拉链齿可以纵向地或竖直地不对准。
[0015]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拉链机构还可以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拉链齿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拉链滑块。第二拉链机构还可以包括可沿着所述第二拉链齿移动的第二拉链滑块。
[0016]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拉链滑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拉链滑块可以构造成沿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拉上和拉开。
[0017]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的至少一个还可以包括附加的相反引导的拉链滑块。
[0018]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行李箱物品还可以包括行李箱锁。所述行李箱锁可以构造成选择性地限制至少一个第一拉链滑块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拉链滑块的至少其中之一沿着相应拉链齿的运动。
[0019]在一些例子中,行李箱物品可以进一步包括优选具有宽度尺寸的铰链元件。
[0020]在一些例子中,铰链元件的宽度尺寸可以优选构造成与衬料的宽度尺寸类似。在一些例子中,铰链元件的宽度尺寸可以优选地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机构的其中一个的宽度尺寸类似。
[0021]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部分,其至少部分地由相对刚性的外壳限定。
[0022]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部分,其至少部分地由相对柔性的结构限定。
[0023]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进一步包括附加的衬料。所述第二拉链机构可以限定两个拉链半部。所述衬料的每一个可以定位在所述第二拉链机构的两个拉链半部的其中一个与行李箱物品的相应的相对部分之间。
[0024]在一些例子中,所述行李箱物品是手提箱或背包或公文包或行李袋或电脑包。
[0025]在一些例子中,行李箱物品的相对部分可以限定手提箱的相对外壳部分,或者背包或公文包或行李袋或电脑包的相对顶部开口。
[0026]本公开的概述是为了帮助理解,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和特征的每一个可以在一些情况下单独地有利地使用,或者在其它情况下可以与本公开的其它方面和特征结合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下面将仅仅参照以下附图借助例子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0028]图1是处于未扩展状态的行李箱的透视图,其中行李箱结合了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
[0029]图2是处于扩展状态的图1所示行李箱的透视图。
[0030]图3是处于打开状态的图1所示行李箱的透视图。
[0031]图4A是沿着图1的线4-4所示的图1中未扩展行李箱的顶部部分的典型横截面视图,其中外部拉链拉上,内部拉链拉开。
[0032]图4B是与图4A类似的典型横截面视图,其中外部拉链拉上,内部拉链拉上。
[0033]图5是沿着图1的线5-5所示的侧部的典型横截面视图,所述侧部结合了图1中未扩展行李箱的铰链元件。
[0034]图6是沿着图2中线6-6所示的图2中扩展行李箱的顶部的典型横截面视图,显示了内部拉链被拉上,而外部拉链被拉开。
[0035]图7是沿着图2中线7-7所示的侧部的典型横截面视图,其结合了图2中扩展行李箱的铰链元件。
[0036]图8A是处于扩展状态的行李箱的透视图,其结合了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
第二例子。
[0037]图SB是处于扩展状态的行李箱的透视图,其结合了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
第三例子。
[0038]图9是与处于扩展状态的行李箱的图6所示部分相类似的部分的典型横截面视图,其结合了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第四例子。
[0039]图10是与图4A类似的处于未扩展状态的行李箱的部分的典型横截面视图,其结合了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第五例子。
[0040]图11是与处于扩展状态的行李箱的图6和图9所示部分相类似的部分的典型横截面视图,其结合了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第六例子。
[0041]图12是处于扩展状态的行李箱的一部分的平面视图,其结合了行李箱锁和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第一例子。
[0042]图13是处于扩展状态的行李箱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其结合了行李箱锁和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第七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43]这里所描述的是用于可扩展行李箱物品(诸如软侧手提箱、硬侧手提箱、混合手提箱、背包、行李袋、公文包、电脑包或者期望可扩展性的任何行李箱物品)的双封闭机构。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相对壳体部分包围的壳体腔室,所述相对壳体部分可以部分地由诸如拉链机构等封闭机构分开。这里所使用的相对壳体部分可以指的是前面板和后面板(诸如用于软侧手提箱的相对柔性或柔软的面板),或者前外壳和后外壳(诸如用于硬侧手提箱的相对刚性的外壳),或者共同限定行李箱物品的本体的相对柔性结构和相对刚性结构的组合,或者可以是由封闭机构(诸如背包、行李袋、电脑包等的被拉上的顶部开口)分开的行李箱物品本体的任何两个部分。
[0044]借助例子并且不是限制,图1显示了行李箱100,其结合允许在闭合未扩展构造中的可扩展性的双封闭机构。图2显示了行李箱100,其结合允许在扩展状态中的可扩展性的双封闭机构。行李箱100可以包括主壳体腔室,其具有两个相对的壳体部分,例如没有限制的,这两个相对的壳体部分是前外壳102和后外壳104,它们大体形成限定用于接纳物品的内部腔室的平行六面体形状。行李箱100的内部腔室可以包括内部衬里106、108、内部口袋110、可以将内部腔室分成多个子腔室的分隔物112、夹子114、钩、挂耳、衣服带116等等。
[0045]继续参照图1和图2,前外壳102和后外壳104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主面板118、120,顶面板122、124,底面板126、128,左面板130、132,以及右面板134、136。顶面板、底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122、124、126、128、130、132、134和136的每一个分别限定周边或边缘138、140,铰链元件142和封闭机构可操作地构造至所述周边或边缘138、140。在图1所示例子中,前外壳102和后外壳104沿着它们各自的左面板130、132的周边部分138、140通过织物铰链142彼此枢转地连接。可设想其它类型的铰链元件,诸如但不限制于连续钢琴铰链,或者一对间隔开的分立铰链。
[0046]行李箱100可以包括四个轮组件144,诸如回转脚轮或固定轴轮子,它们毗邻前外壳和后外壳102、104的底面板126、128的角部附接至主壳体腔室,以便协助使用者沿着支撑表面移动行李箱100。在一些例子中,行李箱100可以包括少于四个轮组件144。行李箱100可以包括轮组件144与腿部或其他支撑件的组合。腿部145还可以定位在行李箱100的一个或多个侧面上以便允许行李箱100支撑在诸如地面等支撑表面上面但是与其间隔开。行李箱100可以包括伸缩把手146,以便拉动或推动行李箱100。行李箱10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携带把手148,以便举起或者以其他方式移动行李箱100。
[0047]行李箱100可以包括安全锁150,在一个例子中,安全锁150位于行李箱100的前侧顶面板122处。其他位置可以是合适的。安全锁150可以选择性地与拉链拉片152、154接合,拉链拉片152、154与行李箱100的封闭机构的拉链滑块关联,从而限制拉链滑块沿着封闭机构的拉链轨道的运动。因此,通过将封闭机构的拉链拉片152、154紧固至安全锁150,使用者可以使用安全锁150以限制其他人进入行李箱100的封闭内部腔室。
[0048]参照图4A,行李箱100可以包括衬料156。当行李箱100处于闭合未扩展构造时(见图1),衬料156可以在行李箱100内折叠。当行李箱100处于闭合扩展构造时(见图2),衬料156扩展并且形成行李箱100的外部的一部分,从而根据衬料156的宽度增加行李箱100的内部腔室的整体容积。衬料156可以是单层构造或者多层构造。在一些例子中,衬料156可以包括外层158和内层160。衬料156的外层158或者如果是单层构造的话,可以由与形成软侧行李箱100的外罩的材料类似的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天然或人造织造或非织造织物,或者天然材料,诸如皮革。衬料156的内层160可以由与那些用于形成行李箱100的内衬里的材料类似的材料形成,诸如聚酯或其它天然或合成织物。在一些例子中,衬料156可以大体限定直线形形状,沿着该形状的长度尺寸具有恒定宽度(图2和图3)。在一些例子中,衬料156’和156”可以部分地限定楔形形状,其具有两个锥形端162、163 (图 8A 和 8B)。[0049]参照图1、2、3、4A、4B和6,允许行李箱100的可扩展性的双封闭机构将被更详细地描述。双封闭机构与前外壳102的周边或边缘部分138以及后外壳104的周边或边缘部分140可操作地关联。双封闭机构可以选择性地将前外壳102的周缘138紧固至后外壳104的周缘140。双封闭机构可操作地位于完全打开构造(图3)、第一闭合未扩展构造(图1)和第二闭合扩展构造(图2)之间。当完全打开时(图3),通过关于铰链142相对于彼此枢转前外壳102和后外壳104,双封闭机构允许使用者接近行李箱100的内部腔室。
[0050]参照图4A,在一个例子中,双封闭机构可以包括两个分离的拉链机构164、166,其构造成允许使用者以限定第一内部容积的第一闭合未扩展构造闭合行李箱100。图6显示了双封闭机构,其在一个例子中构造成允许使用者以限定第二内部容积的第二闭合扩展构造闭合行李箱100,第二内部容积大于第一内部容积。
[0051]参照图1和4A,利用第一拉链机构164以允许使用者打开和闭合行李箱100,并且在闭合构造中保持行李箱100处于未扩展状态。第一拉链机构164可以从毗邻铰链元件142的一端到毗邻铰链元件142的另一端沿着前外壳和后外壳102、104每一个的周边延伸。第一拉链机构164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边的第一拉链带、至少一个拉链滑块174以及与拉链滑块174关联的至少一个拉链拉片152,第一拉链带可以由拉链轨道168分成第一半部170和第二半部172,拉链滑块174与拉链轨道168关联以便接合或者拆开拉链轨道168。第一拉链机构164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的相反导向的拉链滑块174。第一拉链带的第一纵向边或者第一半部170被固定至前外壳102并且定位成毗邻前外壳102的周边138。第一拉链带的第二纵向边或者第二半部172被固定至后外壳104并且被定位成毗邻后外壳104的周边140。
[0052]现在参照图2和图6,第二拉链机构166可以从毗邻铰链元件142的一端到毗邻铰链元件142的另一端沿着前外壳和后外壳102、104的每一个的周边138、140延伸。第二拉链机构166可以包括具有第三和第四纵向边的第二拉链带、至少一个拉链滑块182以及与拉链滑块182关联的至少一个拉链拉片154,第二拉链带可以由拉链轨道176分成第三半部178和第四半部180,拉链滑块182与拉链轨道176关联以便接合和拆开拉链轨道176。第二拉链机构166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的相反导向的拉链滑块182。第二拉链带的第三纵向边或者第三半部178被固定至前外壳102并且定位成毗邻前外壳102的周边138。第二拉链带的第四纵向边或者第四半部180沿着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至衬料156的外纵向边184。衬料156的内纵向边186毗邻周边140紧固至后行李箱外壳104。衬料156允许前外壳102选择性地远离后外壳104移动直至预定的距离,从而增加由前外壳和后外壳102、104包围的内部空间。注意,在至少一个例子中,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的每一个的至少一个拉链滑块174、182彼此独立地移动,从而允许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独立于彼此拉上和拉开。第一拉链机构164的至少一个拉链滑块174和第二拉链机构166的至少一个拉链滑块182可以沿着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拉上和拉开。
[0053]在图4A、4B和6中,装配到前和后行李箱外壳102、104上的第一拉链机构164的两个拉链半部170、172被显示为向外定位,或位于外侧、第二拉链机构166和用于可扩展性的关联的衬垫156上。设想其它构造,它们将在下面详细地讨论。
[0054]图4A、4B、5和6显示了将双封闭机构的两个拉链带固定至前和后外壳102、104的相应周边138、140上的一个例子。一般而言,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的共同延伸的第一和第三半部170、178接近前外壳102的周边138被一起固定。第一拉链机构164的相对的纵向第二半部172在外部位置固定至后外壳104的周边140。第二拉链机构166的拉链带的相对纵向第四半部180被固定至衬料156的外纵向边184,然后衬料156的相对纵向边186在第一拉链机构164的拉链带的第二半部172的内部固定至另一外壳104的周边140。可以设想许多种将拉链带或衬料156固定至外壳102、104的相应周边138、140的固定或附接模式,诸如缝纫、粘结、用钉钉住等等。
[0055]继续参照图4A、4B、5和6,可以通过使用S形护套188、190将拉链带附接至行李箱100的外壳。第一和第二 S形护套188、190是细长的并且可以分别沿着前和后外壳102、104的周边138、140延伸,以便方便将拉链带半部170、172、178、180附接至其上。第一和第二 S形护套188、190的每一个可以由柔性塑料材料制造,并且可以例如通过挤压模塑形成。每个S形护套188、190可以包括形成S形状的外区段192、198、中区段194、200和内区段196,202o第一和第二护套188、190的每一个的外区段192、198和中区段194,200可以限定朝着双封闭机构敞开的外部槽或凹陷。第一和第二护套188、190的每一个的内区段196、202和中区段194、200可以限定内部槽或凹陷,其与外部凹陷具有公共的壁。内部凹陷朝着外部凹陷的相反方向敞开,并且在一个例子中朝着S形护套188、190所附接的外壳102、104的主表面118、120敞开。内部和外部凹陷的宽度按照需要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如图4Α所示,内部凹陷具有比外部凹陷更大的宽度尺寸。
[0056]特别参照图4Α,前外壳102的周边138和前外壳102的内衬里106的边缘部分可以形成两层叠层并且可以被接纳在第一护套188的内部凹陷中。第一拉链机构164的第一拉链半部170的纵向第一边和第二拉链机构166的第三拉链半部178的第三纵向边形成两层叠层,并且共同被接纳在第一 S形护套188的外部凹陷中。通过叠层固定针脚线,所述叠层由以下的层形成:第一拉链半部170、第三拉链半部178、护套194的中区段、前外壳102的周边138的毗邻本体、前外壳102的衬里106的边缘以及护套188的内区段196。通过远离中区段194弯曲护套188的外区段192以暴露第一拉链机构164的第一半部170的顶层,而实现该例子中的以上叠层的缝合。可以设想其它类型的紧固件或者紧固技术,诸如U形钉、粘合剂等等。
[0057]继续参照图4Α,衬料156的内边缘186和第一拉链机构164的第一拉链带的第二半部172可以共同接纳在第二 S形护套的外部凹陷中。后外壳104的周边140和后外壳104的衬里108的边缘被接纳在第二护套190的内部凹陷中,其接纳方式与以上针对第一护套188的内部凹陷所描述的相同或类似。通过如以上关于第一 S形护套188所描述的缝合(或其它紧固技术)进行叠层的固定,所述叠层由以下形成:第一拉链带的第二半部172、护套190的中区段200、衬套156的内边缘186、后外壳104的周边140、后外壳104的衬里108的边缘以及第二护套190的内区段202。每个护套188、190的外区段192、198可以不通过这种连接机构连接并且可以用作保护套以防止特别由划擦或磨损引起的对这种连接机构的破坏。注意,只有在期望附接拉链带的区域中S形护套188、190才沿着行李箱外壳102、104的周边138、140的一部分延伸。可以设想,在上述例子中衬里106、108可以由多于一层组成,这取决于行李箱100的构造。而且,附加的结构可以缝合到S形护套中用于锚固诸如内部紧固带106或类似物,所述内部紧固带可以仅仅沿着周边138、140的长度的一小部分延伸。[0058]继续参照图4A,为了将这个例子的行李箱100构造在闭合未扩展位置,拉上第一拉链机构164,并且拉开第二拉链机构166。替换地,如图4B所示,为了将行李箱100构造在闭合未扩展位置,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两者均被拉上。在未扩展构造中,第二拉链机构166和关联的衬料156被保持在由前和后外壳102、104以及拉上的第一拉链机构164所包围的内部腔室中。可以以交叠或重叠或覆盖或共同延伸构造来构造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6的拉链带。因此,第一拉链机构164的第一拉链半部170定位在第二拉链机构166的第三拉链半部178的外侧或外部。第一拉链半部170的宽度等于或大致等于第三拉链半部178的宽度,从而用于每个的拉链齿204、208竖直地对准。图4A显示第一和第三拉链半部170、178的拉链齿204、208彼此接触,但是可以设想它们不接触,而是分隔开。拉链带的第一和第三半部170、178可以由柔性材料制造,因此拉链带可以分离。
[0059]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的拉链带可以构造成沿着它们的纵向(长度)方向和/或横向(宽度)方向共同延伸和/或交叠或覆盖。图4A和4B显示了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的第一拉链半部170和第三拉链半部178,它们构造成相对于彼此大致竖直地对准(相对于拉链带的宽度方向)。可以设想第一和第二拉链带之间的宽度可以不同,从而拉链轨道168、176没有竖直对准,或者只有在拉上构造时才竖直对准。例如,在图4A中,当没有固定至匹配的第三拉链半部178时,第四拉链半部180的拉链齿210向下垂到行李箱100的内部凹陷中,与第三拉链半部178的拉链齿208有一个距离。在这个构造中,第四拉链半部180上的拉链齿210不与第二拉链半部172的拉链齿206竖直对准,并且相应拉链机构164、166的啮合的拉链齿204、206、208、210也不竖直对准。对照图4B中的第一和第二拉链带的拉链机构164、166的竖直对准。在这里所示的拉上构造中,第一和第二拉链带中的拉链齿204、206、208、210啮合并竖直对准,以及纵向对准,衬料156聚拢并且从拉链带向内及远离拉链带延伸。可以设想,如果这样设计拉链带半部的宽度,拉链机构164、166的拉链齿204、206、208、210可以不是竖直对准或者可以不是纵向对准,因此拉链齿204、206、208、210可以彼此横向偏离。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尺寸的拉链带,或者在第二拉链机构166或第一拉链机构164的任一或两个纵向边上结合选择尺寸和不同尺寸的衬料,用于附加的可扩展性,而引入宽度上的这种偏离。
[0060]参照图6,为了将行李箱100构造在闭合扩展状态,拉开第一拉链机构164,拉上第二拉链机构166。这允许通过衬料156在周边138、140之间扩展到其整个宽度而将内部空间扩展。第一拉链机构164的拉链带的第一和第二纵向半部170、172在宽度上是相对较窄的。这种窄的宽度降低了在搬运扩展后的箱子时第一拉链机构164的未使用的拉链带将缠结和/或破坏的可能性。同样,第一拉链机构164的拉链带可以由相对刚性的材料(诸如涂覆I3U或者浸溃塑料的织物)形成,以防止第一拉链机构164的拉链半部170、172摇摆或弯曲。因此,当拉开第一拉链机构164时。其拉链半部170、172可以保持相对平直或者与行李箱100的前和后外壳102、104的周边138、140的延伸部齐平,从而降低使用期间可能造成的破坏。
[0061]相比较传统构造的可扩展行李箱,诸如EP1638427、EP1689263、GB2173393、丁丽339233、旧6609598、旧2002148743、旧2007267262、102011093984,这里所描述的构造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和衬料156的优点是许多的。例如,在传统购置的可扩展行李箱中,无论在扩展状态还是非扩展状态,开启/闭合拉链和扩展拉链通常是并排构造。这可能引起使用者的混淆,因为使用者可能把开启/闭合拉链当做扩展拉链,反之亦然,尤其当行李箱100处于未扩展状态时。与传统的并排构造相比,这里所述的双封闭机构构造有两个拉链机构164、166,它们以共同延伸和/或交叠或覆盖方式一个位于另一个下方或下面(见图4B)。可以设想,在这里的上下文中,术语共同延伸、交叠或覆盖一般指的是相同或类似的相对方位并且定位在两个拉链带之间,诸如图4B所示。然而,这些术语的每一个也可以具有不同意义,诸如“覆盖”也包含在拉上时相应拉链齿不是必须在两个拉链机构之间纵向对准(诸如图10)。或者,例如,“交叠”还可以包含相对齿仅仅部分地纵向对准的相对定位。通过这里的附加描述和附图,这些词语之间的其它区别变得明显。
[0062]返回来参照图4B,这个构造不太可能造成这种混淆,因为当行李箱100不在未扩展状态时,仅仅有用于开启和闭合行李箱100的第一拉链机构164暴露给使用者。同样,当行李箱100处于闭合扩展构造时,仅仅有用来打开箱子的第二拉链机构166暴露给使用者。传统扩展拉链的并排方位还允许前和后外壳在使用期间更容易相对于彼此移动(无论扩展与否),这是难看的并且影响行李箱的拖曳。这种并排构造还在未扩展构造中在前和后外壳之间占据空间。因此,为了容纳扩展拉链,用于制造传统可扩展行李箱的前和后外壳可以以与非扩展行李箱不同的尺寸设计和制造,这导致额外的设计和制造成本。比较而言,这里所描述的双封闭机构的叠置或交叠或覆盖或共同延伸构造不用必须沿着行李箱100的深度方向占据多余空间,并且在处于未扩展构造时保持外壳102、104之间的单拉链宽度。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用于可扩展性的交叠或叠置或覆盖或共同延伸构造提供了与现有行李箱设计的增加的兼容性。
[0063]另外,与传统的并排拉链构造相比,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的交叠或覆盖或叠置或共同延伸构造可以允许使用者方便地操作。特别地,如果使用者期望使用传统构造的可扩展行李箱,则使用者不得不在包装行李箱时进行两个拉链操作:i)扩展拉链(在以上描述中的第二拉链机构166)的拉开操作以便增加行李箱的整体容积;以及ii)行李箱的开启/闭合拉链(在以上描述中的第一拉链机构164)的拉上操作以便闭合行李箱,用于运输。比较而言,当包装具有这里所述的双封闭构造的行李箱100时,使用者简单地选择相应的拉链机构164、166用于未扩展或扩展构造。不需要致动另一个拉链机构164、166 (见4A用于未扩展,图6用于扩展)。换言之,第二拉链机构166可以用作双功能拉链,其可以允许使用者通过第二拉链机构166的单个拉上操作而实现两个目的,即:闭合行李箱100和扩展行李箱100的整体容积。
[0064]这里所述的双封闭拉链构造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可以提供附加的安全性。该附加的安全性在拉上第一和第二拉链闭合机构164、166两者时提供,其提供了在接近内部腔室之前要穿透拉链的双层(见图4B)。另外,如果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不彼此对准,诸如图10,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述的交叠或叠置或覆盖或共同延伸拉链构造的更多优点。
[0065]参照图1、2、3、5和7,行李箱100的铰链元件142的一个例子是柔性材料,并且具有直线形形状,其具有限定长度尺寸的相对纵向边212和限定宽度尺寸的相对短边214。可以设想铰链元件142的其它纵横比。行李箱100的铰链元件142可以包括外层216和内层218。外层216可以由较耐用材料形成以作为柔性铰链抵抗,所述材料诸如塑料、金属、天然或人造织造或非织造织物、天然材料(诸如皮革等)。内层218可以由与用于形成行李箱100的内衬里106、108的材料类似的材料形成,诸如聚酯或其它天然或合成织物。在一些例子中,内层和外层216、218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连接在一起,包括但不限于缝合、粘结、附接、用钉钉住等等。在一些例子中,行李箱100的铰链元件142可以包括仅仅一层。
[0066]铰链元件142的两个相对纵向边212可以连接到周边138、140的一部分上,期望前和后外壳102、104关于所述部分枢转打开和关闭。关于图1、2和3,该部分位于前和后外壳102、104的每一个的左面板130、132上。在图5和7所示的一些例子中,铰链元件142的纵向边212可以通过以上针对拉链机构164、166所述的S形护套188、190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连接方法固定至周边138、140。特别地,铰链元件142的纵向边212可以接纳在第一和第二 S形护套188、190的外部凹陷中,并且相应行李箱外壳102、104的周边138、140如上所述位于内部凹陷中。每个凹陷中的层然后通过许多附接机构(诸如缝合、粘结、用钉钉住等等)的任一个附接至前和后外壳102、104的护套188、190和周边138、140。护套188、190的外区段192、198在一些例子中没有被缝合以便允许保护附接机构,如上所述。在一些例子中,铰链元件142的纵向边212可以与周边138、140和衬里106、108 —起接纳在第一和第二护套188、190的相应内部凹陷中。通过如此附接铰链元件142的纵向边212,当行李箱100未扩展时,铰链元件142自然向内弯曲或者朝着行李箱100的内部腔室突出。这种自然向内弯曲有利地防止了铰链元件142在使用期间被拉动或者缠结。
[0067]关于衬料156附接至行李箱外壳104和第二拉链机构166,继续参照图1、2和3,衬料156可以终止于铰链元件142处并且通过缝合、粘结、附接、用钉钉住或任何合适的附接方法而连接至铰链元件142的横向边缘214。在一些例子中,衬料156可以终止于铰链元件142下方、终止于铰链元件142上方,或者铰链元件142的相对的短端214可以夹在铰链元件142的内层218和外层216之间。第二拉链机构166也可以以类似方式连接至铰链元件142的横向边缘214。第二拉链机构166的拉链带可以终止于铰链元件142上方或下方。第二拉链机构166的第二拉链的端部可以夹在铰链元件142的内层216与外层218之间并且通过缝合、粘结、附接、用钉钉住或者任何合适的连接方法而连接至其上。在第二拉链机构166的拉链带的每一端处,可以提供保持件以便防止关联的拉链滑块从拉链轨道168上掉下。
[0068]在第一拉链机构164上,与第二拉链机构166不同,第一拉链机构164的拉链带的纵向边的端部220可以不附接至行李箱外壳102、104或者铰链元件142的横向边214,如图1和2清楚地表示的。这种构造将允许在第一拉链机构164的端部处的拉链半部170、172移动并且调节以适应当在扩展状态中使用行李箱100时由衬料156所增加的附加宽度。当行李箱未扩展时,为了防止在运输期间第一拉链机构164的端部220被拉动或者缠结,可以将第一拉链机构164的端部220藏到第一拉链机构164与第二拉链机构166之间的空间中。在一些例子中,第一拉链机构164的拉链带的端部220可以设有Ve I c r O?带、按扣或其它合适的紧固件以便可释放地将第一拉链机构164的拉链带的端部220附接至铰链元件142的外表面或者行李箱100的任何合适的部分上。
[0069]如图2、3、5和7清楚所示,衬料156可以沿着其长度具有恒定的宽度。铰链元件142的宽度可以与衬料156的宽度或者与第二拉链机构166和衬料156的组合宽度类似。可以设想衬料156和铰链元件142的其它宽度尺寸。例如,参照图8A和8B,衬料156’、156”可以部分形成楔形形状,衬料156’、156”的两个相对的纵向边184’、186’、184”、186”朝着铰链元件142’、142”的短的相对端214’、214”会聚。在一些例子中,铰链元件142’可以沿着行李箱100’的前外壳左面板130’和后外壳左面板132’的大致整个周边延伸(见图8A)。衬料156’可以具有两个锥形端162,它们沿着前和后外壳的顶面板122’、124’和底面板(未示出)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一些例子中,铰链元件142”可以沿着行李箱100”的前和后外壳的左面板130”、132”的周边的一部分延伸(见图SB)。衬料156”可以具有两个锥形端163,它们沿着左面板130”、132”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行李箱100”的前和后外壳的顶面板122”、124”和底面板的周边的一部分形成。图8A和8B所不例子的铰链元件142’、142”的宽度可以相对较窄,并且可以与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164、166的宽度类似。当行李箱100、100’、100”处于闭合扩展构造时,衬料156、156’、156”扩展并且形成行李箱100、100’、100”的外部的一部分以便增加行李箱100、100’、100”的内部腔室的整体容积。具有恒定宽度的衬料156允许沿着行李箱外壳102、104的整个周边138、140的大致相等的扩展。相反,具有锥形端162、163的衬料156’、156”可以允许行李箱100’、100”从铰链元件142’、142”的任意端部214’、214”上的小的扩展变化成与铰链元件142’、142”相对的最大扩展。
[0070]参照图9,显示了处于扩展构造的行李箱300的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其结合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第四例子。在该例子中,行李箱300可以包括主要用于开启/闭合行李箱300的第一拉链机构364、第二拉链机构366以及与第二拉链机构366关联的用于可扩展性的衬料356,第二拉链机构366和衬料356被布置在第一拉链机构364的外侧或外部的上方或位于其上。拉开第一拉链机构364,拉上第二拉链机构366,衬料356扩展以便将行李箱300构造为扩展状态。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364、366和衬料356可以应用上述S形护套388、390附接至行李箱300的前和后外壳302、304的周边338、340。为了将行李箱300构造为未扩展,拉上第一拉链机构364并且可以拉上或拉开第二拉链机构366。当行李箱300处于未扩展构造时优选拉上第二拉链机构366,使得衬料356形成环路并且不会乱跳,从而限制对于第二拉链机构366的拉链齿的破坏。
[0071]图10显示处于未扩展状态的行李箱400的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其结合了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第五例子。该例子中的行李箱400包括主要用于开启/闭合行李箱400的第一拉链机构464、第二拉链机构466以及与第二拉链机构466关联的用于扩展性的衬料456,其被布置在第一拉链机构464的外侧或外部的上方或上面。与上述双封闭机构相比较,该例子中的行李箱4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五拉链半部468。第二拉链机构466的第四拉链半部476可以连接至衬料456的纵向边484。衬料456的相对的纵向边486可以应用上述S形护套490连接至前或后外壳404的其中一个的周边440上。第二拉链机构466的第三拉链半部474可以应用上述S形护套488连接至前或后外壳402的另一个的周边438上。第二拉链机构466的第四拉链半部476可以根据行李箱400的构造选择性地接合第二拉链机构466的第三拉链半部474或者第五拉链半部468。为了将行李箱400构造为扩展状态,拉开第一拉链机构464,第二拉链机构466的第四拉链半部476与第二拉链机构466的第三拉链半部474卩齿合,从而允许前外壳402远离后外壳404移动一个距离,即:衬料456的宽度,以增加行李箱400的内部空间。当处于扩展状态时,该例子的行李箱400与图9类似地构造。继续参照图10,为了构造该例子的行李箱400处于未扩展状态,拉上第一拉链机构464,第二拉链机构466的第四拉链半部476与第五拉链半部468啮合,从而将衬料456紧固地附接至行李箱400,并且当行李箱400处于未扩展状态时使衬料456保持得相对较平直。替换地,第二拉链机构466的第四拉链半部476可以与第三拉链半部474啮合并且形成防止衬料456乱跳的环路,同时减小对第二拉链机构466的拉链齿的破坏。
[0072]图11显示了处于扩展状态的行李箱500的一部分的典型横截面视图,其结合允许可扩展性的拉链构造的第六例子。在该例子中,行李箱500包括第一拉链机构564、第二拉链机构566、第一衬料556和第二衬料557。第一和/或第二拉链机构564、566可以沿着前和后外壳502、504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第一拉链机构564可以包括第一拉链带,其具有可以由拉链轨道分成第一半部570和第二半部572的第一和第二纵向边。第一拉链机构564的第一纵向边或者第一半部570可以连接至前外壳502并且毗邻前外壳502的周边538定位。第一拉链机构564的第二纵向边或第二半部572可以连接至后外壳504并且定位成毗邻后外壳504的周边540。第二拉链机构566可以包括第二拉链带,其具有可由拉链轨道分隔成第三半部578和第四半部580的第三和第四相对的纵向边。第二拉链机构566的第三纵向边或第三半部578可以连接至第一衬料556的相对的纵向边584的其中一个,第一衬料556的相对的纵向边585的另一个可以连接至前外壳502的周边。第二拉链机构的第四纵向边或第四半部580可以连接至第二衬料557的相对的纵向边586的其中一个,第二衬料557的相对的纵向边587的另一个可以连接至后外壳504的周边540。第二拉链机构566和关联的第一和第二衬料556、557可以定位在第一拉链机构564的内部。可以设想第二拉链机构566和关联的第一和第二衬料556、557可以定位在第一拉链机构564的外部。
[0073]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564、566以及第一和第二衬料556、557可以允许使用者根据需要将行李箱500构造为闭合和完全扩展位置、闭合和半扩展位置或者闭合和未扩展位置。继续参照图11,为了将行李箱500构造为闭合和完全扩展构造,拉开第一拉链机构564,拉上第二拉链机构566。第一和第二衬料556、557扩展,从而根据第一和第二衬料556、557的组合衬料宽度增加行李箱500的整体内部空间。为了将行李箱500构造为闭合和半扩展位置,第一拉链机构564的第一拉链半部570可以与第二拉链机构566的第四拉链半部580接合。在该构造中,第二衬料557可以扩展并且形成行李箱500的外部的一部分,从而根据第二衬料557的衬料宽度增加行李箱500的内部容积,并且第一衬料556被保持在内部腔室中,所述内部腔室由前和后外壳502、504、第一拉链机构564的接合的第一拉链半部570和第二拉链机构566的接合的第四拉链半部580所包围。替换地,为了将行李箱500构造在闭合且半扩展位置,第一拉链机构564的第二拉链半部572可以接合第二拉链机构566的第三拉链半部578。因此,第一衬料556可以扩展并且形成行李箱500的外部的一部分,从而根据第一衬料556的衬料宽度增加行李箱500的内部容积,并且第二衬料557被保持在内部腔室中,所述内部腔室由前和后外壳502、504、第一拉链机构564的接合的第二拉链半部572以及第二拉链机构566的接合的第三拉链半部578所包围。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和第二衬料556、557可以形成为相同的宽度尺寸,共同限定行李箱的扩展量。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和第二衬料556、557可以形成有不同的宽度尺寸,从而允许使用者以具有两个不同内部容积的两种不同的闭合、半扩展构造使用行李箱。可以设想,第一和第二衬料556、557可以沿着其相应的纵向维度形成有恒定或变化的宽度。第一和/或第二衬料556、557可以限定至少一个锥形端或楔形形状。[0074]为了将行李箱500构造为闭合、未扩展位置,拉上第一拉链机构564。第二拉链机构566和关联的第一和第二衬料556、557被保持在内部腔室中,所述内部腔室由拉上的第一拉链机构564和行李箱500的接合的前、后外壳502、504限定。在该构造中,可以拉上第二拉链机构566。可以以覆盖或叠置或交叠或共同延伸方式构造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564、566。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564、566的拉链齿可以竖直和/或纵向地对准。可以设想,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564、566的拉链齿可以不竖直对准或纵向对准,因此可以横向地彼此偏离。
[0075]虽然安全锁150在图1、2和3中显示为定位在行李箱100的前外壳102的顶面板处,但是应当理解,安全锁150可以位于行李箱100的前和后外壳102、104的任何面板上。在一些例子中,安全锁150可以位于与衬料156所连接的外壳不同的外壳上,如图12所不。在其它例子中,安全锁150可以位于与衬料156所连接的外壳相同的外壳上,如图13所不。两种构造均允许使用者以扩展和未扩展状态锁定行李箱100。在图13所示的构造中,对于第二拉链机构166可以使用更长的拉链拉片222以便在行李箱100在扩展状态操作时接合安全锁150。
[0076]虽然这里作为例子描述了硬侧行李箱,其结合用于可扩展性的各种拉链构造,但是这里描述的双封闭机构可以结合到软侧行李箱、硬侧行李箱、混合行李箱或者期望扩展性的任何行李箱上。在软侧行李箱的例子中,软侧行李箱的面板可以应用相对较软或非刚性或柔性材料(共同称为“较软材料”)形成,诸如天然或人造织造或非织造织物,或天然材料,诸如皮革,等等。可以在软侧行李箱的外罩和内衬里之间设置支撑或加强结构,诸如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片材。具有金属线的滚边可以沿着行李箱的一个或多个面板的周边形成以便提供附加的形状和结构支撑。软侧行李箱可以进一步构造有前/后面板口袋以及用于附加储藏空间的类似结构。在硬侧行李箱的例子中,可以应用相对刚性、半刚性、硬质或半硬质材料(共同称为“较硬材料”),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塑料、聚碳酸酯塑料、ABS/聚碳酸酯混合物等等,来将硬侧行李箱的前和后外壳形成为整体件。在混合行李箱的例子中,应用较硬材料形成后外壳,应用较软材料形成前外壳,反之亦然。以较软材料形成的外壳可以进一步包括与包括在软侧行李箱中的那些类似的口袋和/或结构。
[0077]应当理解,虽然这里行李箱作为例子被描述,但是这里所述的用于扩展性的拉链构造可以结合在任何行李箱中,诸如手提箱、行李袋、背包、公文包、电脑包等等。
[0078]还应当理解,虽然显示衬料沿着行李箱四侧的整体或部分延伸,但是衬料可以沿着行李箱的少于四侧延伸。例如,当拉链构造结合在顶部打开的电脑包中时,衬料可以仅仅沿着电脑包的顶部开口侧和/或左右侧的一部分延伸。衬料可以形成为任何合适的形状,诸如具有恒定或变化宽度的带、楔形等等。衬料可以形成为整体件或作为多个区段。根据特定的行李箱及其构造可以使用其它衬料构造。
[0079]还应当理解,衬料可以构造为单层结构,或者外层、内层和/或附加层的组合。或者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衬料还可以包括附加的结构元件。加强结构(诸如PE或PP面板或金属线)可以包含在由衬料的外层和内层所形成的口袋中以便在行李箱处于扩展状态下操作时提供附加的结构支撑并且增强形状整体性。在一些例子中,衬料可以形成为面部结构,诸如PE、PP、ABS或聚碳酸酯塑料片材或板材,具有或不具有附加的织物层。衬料可以连接至行李箱的后外壳(如图3所示)上或者前外壳上。
[0080] 应当注意,虽然以上显示第一主拉链机构的拉链带与第二拉链机构的拉链带大致竖直对准(相对于拉链机构的宽度方向),但是可以考虑第一主拉链机构的拉链带覆盖或交叠或叠置在第二拉链机构的拉链带上面或者与第二拉链机构的拉链带共同延伸,即使在它们之间有偏移。替换地,第二主拉链机构的拉链带可以叠置或覆盖或交叠在第一拉链机构的拉链带之上或者与其共同延伸,并且在两者之间具有或没有偏移。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的拉链带可以构造为沿着其纵向(长度)方向和/或横向(宽度)方向共同延伸。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可以沿着行李箱的前和后外壳的周边的一部分或整体共同延伸。
[0081 ] 虽然第一拉链机构的纵向边和第二拉链机构的纵向边以及关联的衬料都显示为接纳在第一和第二 S形护套的相应外部凹陷中,但是纵向边可以都接纳在第一和第二 S形护套的内部凹陷中。应当理解,第一拉链机构的纵向边可以接纳在第一和第二护套的外部凹陷中,而第二拉链机构的纵向边和关联的衬料可以接纳在第一和第二护套的内部凹陷中,反之亦然。类似地,铰链元件的纵向边可以接纳在第一和第二护套的内部或外部凹陷中。
[0082]应当注意,所有方向和/或维度参照(例如,上部、下部、向上、向下、左、右、向左、向右、顶部、底部、上面、下面、前、后、后部、向前、向后、后面的、内部、外部、向内、向外、竖直、水平、顺时针、逆时针、长度、宽度、高度、深度和相对方位)仅仅用作识别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所公开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用于限制目的,特别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方位、使用相对尺寸和几何形状,除非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
[0083]连接参照(例如,附接,耦接,连接,接合等等)应当被宽泛地解释,并且可以包括在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元件和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连接参照不是必然推断出两个元件是直接相连的以及彼此处于固定关系的。
[0084]在一些例子中,参照具有特定特征的“端部”描述部件,和/或部件被描述为与另一个零件连接。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所公开的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超过它们与其它部件的连接点立即终止的部件。因此,术语“端部”应当宽泛地解释,其解释方式包括与特定元件、链接、部件、零件、元件或类似物的终点毗邻、在该终点后方、前方或以其它方式接近该终点的区域。在这里直接或间接描述的方法中,以一种可能的操作顺序描述了各个步骤和操作,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重新布置、更换或消除这些步骤和操作,而不必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以上描述所包含的和附图所显示的所有内容旨在仅仅解释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可以在附属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细节或结构方面的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相对部分并包括拉链构造的行李箱物品,所述拉链构造包括: 第一拉链机构,其可操作地接合所述相对部分的每一个的周边并且构造成选择性地拉上和拉开; 第二拉链机构,其可操作地接合所述相对部分的每一个的周边并且构造成选择性地拉上和拉开; 所述第一拉链机构和所述第二拉链机构以交叠、共同延伸或覆盖构造布置; 所述第一拉链机构和第二拉链机构构造成彼此独立地拉上和拉开;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链机构包括衬料,所述衬料连接第二拉链机构和所述相对部分的周边的其中一个,从而可操作地接合所述相对部分的所述周边; 所述第二拉链机构包括具有相对纵向边的拉链带,所述纵向边可以由拉链轨道分离,并且所述相对纵向边的其中一个被紧固至所述相对部分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相对纵向边的另一个被紧固至所述衬料,并且所述衬料被紧固至另一个相对部分;以及 当拉上所述第一拉链机构时,所述相对部分被保持在闭合未扩展构造中,当拉上所述第二拉链机构并且拉开所述第一拉链机构时,所述相对部分被保持在闭合扩展构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拉链机构包括相对纵向边; 所述第一拉链机构的相对纵向边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相对部分的周边的其中一个可操作地接合;以及 所述第一拉链机构的相对纵向边的另一个与所述相对部分的周边的另一个可操作地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料和所述第二拉链机构以对准构造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料至少部分地包括楔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链机构被构造成位于所述第二拉链机构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拉链机构限定一排接合的第一拉链齿; 所述第二拉链机构限定一排接合的第二拉链齿;以及 所述第一拉链齿和所述第二拉链齿纵向地和/或竖直地对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拉链机构限定一排接合的第一拉链齿; 所述第二拉链机构限定一排接合的第二拉链齿;以及 所述第一拉链齿和所述第二拉链齿没有纵向地或竖直地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拉链机构还包括可沿着所述第一拉链齿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一拉链滑块;所述第二拉链机构还包括可沿着所述第二拉链齿移动的第二拉链滑块;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拉链滑块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拉链滑块构造成沿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拉上和拉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拉链机构的至少一个还包括附加的相反引导的拉链滑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物品还包括行李箱锁,其构造成选择性地限制至少一个第一拉链滑块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拉链滑块的至少其中之一沿着相应拉链齿的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具有宽度尺寸的铰链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元件的宽度尺寸构造成与所述衬料的宽度尺寸类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元件的宽度尺寸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或第二拉链机构的宽度尺寸类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物品包括至少一个部分,其至少部分地由相对刚性的外壳限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物品包括至少一个部分,其至少部分地由相对柔性的结构限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物品是手提箱、背包、公文包、行李袋或电脑 包。
17.根据前面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行李箱物品,其特征在于,当拉上所述第二拉链机构时,所述拉链轨道相比较另一个相对部分更靠近一个相对部分。
【文档编号】A45C13/20GK203692786SQ20132058751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E·赛蒙斯 申请人:新秀丽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