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式针织裙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08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女式针织裙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作简单、美观性强、防走光的女式针织裙子,它包括裙身上部、裙身下部及裙摆,裙身上部开有V型领口及无袖袖口,裙身上部设有蕾丝区,蕾丝区自领口两侧肩带顶端向下延伸至女性乳房上方位置,蕾丝区底部为开口向下的弧形状;裙摆单独拼接在裙身上,将裙身分隔为裙身上部及裙身下部,裙身下部底端周向上设置弱弹性边。本实用新型的裙身分为上、下两部分,裙身本身为一体剪裁制作,裙摆单独拼接在裙身上,工艺简单、制作方便;裙身上部还设置有蕾丝区,可以增强衣服的散热性,增加美感。本实用新型的裙身下部底端周向上设置弱弹性区,在穿着时如若遇到风吹或其他情况时可以避免弹性过大裙身撑开走光的风险。
【专利说明】 女式针织裙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特别涉及女式针织裙子。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着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人们在挑选服装时,不仅要考虑到服装的面料、款式,更会考虑其舒适性以及在该服装穿着时节与环境的适应性,通常还会考虑成本。同时,如今的服装企业日趋增多,如何在保证成本的同时又将服装的性能提高已经成为各服装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0003]女式针织裙子是夏季女性穿着较多的服装,其清凉性及美观性较强,女式针织裙子一般会考虑设置裙摆或其他花边,制作时先将裙身的上下部分及裙摆为分别缝纫并连接,制作较繁琐。此外,女式针织裙子在穿着时如果较为宽大,容易产生走光现象,影响穿着的美观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美观性强、防走光的女式针织裙子。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裙身上部、裙身下部及裙摆,裙身上部开有V型领口及无袖袖口,所述裙身上部设有蕾丝区,所述蕾丝区自领口两侧肩带顶端向下延伸至女性乳房上方位置,蕾丝区底部为开口向下的弧形状;
[0005]所述裙摆单独拼接在裙身上,将裙身分隔为裙身上部及裙身下部;
[0006]所述裙身下部底端周向上设置弱弹性边。
[0007]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方案:
[0008]所述裙摆为褶皱状。
[0009]所述裙身上部及裙身下部为同一面料制成,其弹性相同。
[0010]所述弱弹性边的弹性较裙身小,在不穿着或使用时,弱弹性边的周长与裙身下部底端的周长相同。
[0011]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裙身分为上、下两部分,裙身本身为一体剪裁制作,裙摆单独拼接在裙身上,工艺简单、制作方便;裙身上部还设置有蕾丝区,可以增强衣服的散热性,同时增加美感。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裙身下部底端周向上设置弱弹性区,其在穿着时如若遇到风吹或其他情况时可以避免弹性过大裙身撑开走光的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4]参考附图。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女式针织裙子为针织而成,其包括裙身上部1、裙身下部2及裙摆3,裙身上部I开有V型领口 4及无袖袖口 5,所述裙身上部I设有蕾丝区6,所述蕾丝区6自领口 4两侧肩带顶端向下延伸至女性乳房上方位置,蕾丝区6底部为开口向下的弧形状,蕾丝区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女式针织裙子的美感,另一方面更增强了女式针织裙子的透气性能,且贴合女性胸部位置,弹性适中,保证了穿着舒适度。
[0016]所述裙摆3单独拼接在裙身上将裙身分隔为裙身上部I及裙身下部2,所述裙摆3为褶皱状。在女式针织裙子的制作过程中,先将裙身一体设计及剪裁制作完毕,再将裙摆3拼接到裙身上,工艺简单,成本也降低,另外,裙摆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美观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遮挡身体,且褶皱状的裙摆也不会增加女式针织裙子穿着的热感,保证了舒适度,实用性较强。
[0017]所述裙身下部2底端周向上设置弱弹性边7。所述弱弹性边7的弹性较裙身小,在不穿着或使用时,弱弹性边7的周长与裙身下部底端的周长相同。弱弹性边7的设置,保证了在裙身在突发情况下及坐姿状态时能收紧裙身下部2,避免走光,安全性更好。
[0018]所述裙身上部I及裙身下部2为同一面料制成,其弹性相同。
【权利要求】
1.女式针织裙子,它包括裙身上部、裙身下部及裙摆,裙身上部开有V型领口及无袖袖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身上部设有蕾丝区,所述蕾丝区自领口两侧肩带顶端向下延伸至女性乳房上方位置,蕾丝区底部为开口向下的弧形状; 所述裙摆单独拼接在裙身上,将裙身分隔为裙身上部及裙身下部; 所述裙身下部底端周向上设置弱弹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女式针织裙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裙摆为褶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女式针织裙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身上部及裙身下部为同一面料制成,其弹性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女式针织裙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弹性边的弹性较裙身小,在不穿着或使用时,弱弹性边的周长与裙身下部底端的周长相同。
【文档编号】A41D1/14GK203618814SQ201320619434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9日
【发明者】潘文安 申请人:义乌市博杰针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