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18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包括中棒,所述中棒至少由三折管组成,包括外管、中管及内管,所述外管、中管及内管依次套接在一起,所述外管下端设置有外管束口,所述中管下端设置有中管束口,所述外管束口及所述中管束口的长度为8-12mm。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能在全自动开收伞在开收伞动作时,减小开收伞声音,减小噪音,并且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开收伞将整只伞完全扣住中棒的力量在45牛顿以下。
【专利说明】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背景技术】
[0002]伞,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一种遮阳或者防雨工具,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一种产品,近年来,因气候变化无常,使得每个人身上皆有携带雨伞的习惯,以防止突如其来的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但是,早期的雨伞需用手将伞骨架往上推至一定位置方能将雨伞撑开,一旦骤雨急下时往往来不及将雨伞撑开便已淋湿了。因此,有人便设计出一种雨伞,在握柄处设有一按钮,按下该按钮即可自动将雨伞打开而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在欲乘车时仍需要两手并用将雨伞收折才能进入车内,而在此短暂时间内仍易遭雨水淋湿,如此便失去雨伞本身的方便性。因此市场上研发出一种自动开收伞。
[0003]对于需要自动开收的伞具来说,其伞中棒由于需要进行伸缩状态的切换,一般包括有外管、中管和内管,该外管、中管和内管可伸缩套接相连,该伞具的上巢设置在外管的顶部,该伞具的伞头设于内管的底部。目前,为了避免中管脱离于外管,该外管在靠近中管的一端设置有外管束口结构,同样地,为了避免内管脱离于中管,该中管在靠近内管的一端设置有中管束口结构。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外管束口结构及中管束口结构的长度较长,为20-30mm,使得开收伞声音大,在安静的容易造成噪音,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使得全自动开收伞在开收伞动作时,减低开收伞的声音,减小噪音污染。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包括中棒,所述中棒至少由三折管组成,包括外管、中管及内管,所述外管、中管及内管依次套接在一起,所述外管下端设置有外管束口,所述中管下端设置有中管束口,所述外管束口及所述中管束口的长度为8_12mm。
[0006]优选的,所述中棒内设置有开伞弹簧,所述开伞弹簧贯穿展开的中棒。
[0007]优选的,所述外管中设置有助推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助推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开伞弹簧的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外管束口为正六角形。
[0010]优选的,所述中管为圆柱形。
[0011]优选的,所述外管束口及所述中管束口的长度为8mm、9iim1、10mm、11mm或12mm。
[0012]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束口结构的长度减小为8-12mm,使得全自动开收伞在开收伞动作时,减小开收伞声音,减小噪音,并且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开收伞将整只伞完全扣住中棒的力量在45牛顿以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开收伞的中棒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开收伞的中棒结构A部位局部放大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管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管结构示意图。
[0017]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8]外管I外管束口 11
[0019]中管2拓管部21
[0020]内套22中管束口 23
[0021]内管3上巢4
[0022]伞柄5开伞弹簧6
[0023]助推弹簧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开收伞的中棒结构,包括中棒,所述中棒至少由三折管组成,开伞弹簧6设置在所述中棒内,贯穿展开的中棒,所述中棒包括外管1、中管2及内管3,即外管1、中管2及内管3依次套接在一起,所述外管I上端与上巢4相连,下端设置有外管束口 11,所述外管I`中还设置有助推弹簧7,所述助推弹簧7的直径大于所述开伞弹簧6的直径;所述中管2包括拓管部21及中管束口 22,所述拓管部21形成在所述中管2的端部,所述拓管部21活动套设在所述外管I中,所述外管束口 11用于防止所述拓管部21滑脱,所述拓管部21的外径等于所述外管I的内径,所述拓管部21内设置有内套23,所述内管3上端活动套设在所述中管2中,下端与所述手柄5相连,所述中管束口 22用于防止所述内管3滑脱。所述内套23的内径大于所述开伞弹簧6的外径,所述内套23为POM材料(塑钢材料)制成,所述外管束口 11与所述中管束口 22的长度为8-12mm,所述外管束口 11为正六角形,所述中管束口 22为圆柱型。
[0026]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束口结构的长度减小为8-12mm,使得全自动开收伞在开收伞动作时,减小开收伞声音,减小噪音,并且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开收伞将整只伞完全扣住中棒的力量在45牛顿以下。
[0027]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包括中棒,所述中棒至少由三折管组成,包括外管、中管及内管,所述外管、中管及内管依次套接在一起,所述外管下端设置有外管束口,所述中管下端设置有中管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束口及所述中管束口的长度为8-1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内设置有开伞弹簧,所述开伞弹簧贯穿展开的中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中设置有助推弹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开伞弹簧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束口为正六角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为圆柱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束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束口及所述中管束口的长度为8_、9_、IOmrn.1 Imm或12_。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3597504SQ201320631983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李伟杰 申请人:福建省南安市华兴雨具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