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13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衣,属于生活用品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前头帽、后头帽、防水拉链Ⅰ、防水拉链Ⅱ、防水拉链Ⅲ、防水拉链Ⅳ、防水兜盖、挡雨片、尼龙钩带、尼龙绒带;其中防水拉链Ⅰ位于前头帽的下方,防水拉链Ⅱ位于前头帽与后头帽之间,防水拉链Ⅲ位于雨衣的侧面,防水拉链Ⅳ位于后头帽的下方,防水兜盖位于防水拉链Ⅲ的上方靠近前头帽一侧,挡雨片分别位于前头帽和后头帽的前端,尼龙钩带位于后头帽后侧的底端,尼龙绒带位于防水兜盖的下方,后头帽能通过防水拉链Ⅲ放置在雨衣内部,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紧密贴合且为相互替换结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安全系数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控制雨衣的单、双人模式。
【专利说明】—种雨衣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衣,属于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雨衣中有各种自行车、摩托车的单人雨衣和双人雨衣,但考虑到有时有两个人,却只有一件单人雨衣;有时有一个人,却带出去的是一件双人雨衣,此时该双人雨衣就显得累赘笨重;很多时候都没满足人们需求,由此对于雨衣具有可变换使用模式的功能就显示非常必要。再者,我们都希望花最少的钱,买得最大的实惠,买两件雨衣不如买一件雨衣,不仅经济实惠,而且使用方便。
[0003]另外,在风雨交加的天气或是在夜间行驶时安全性不高,一是风可能把雨衣从前面或侧面掀起,这对驾驶者极不安全;二是来往车辆也降低了驾驶者的安全系数。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衣,以用于解决现有雨衣不可变换使用模式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衣,包括前头帽1、后头帽2、防水拉链I 3、防水拉链II 6、防水拉链III 7、防水拉链IV 8、防水兜盖11、挡雨片12、尼龙钩带13、尼龙绒带14 ;其中防水拉链I 3位于前头帽I的下方,防水拉链II 6位于前头帽I与后头帽2之间,防水拉链III 7位于雨衣的侧面,防水拉链IV 8位于后头帽2的下方,防水兜盖11位于防水拉链
III7的上方靠近前头帽I 一侧,挡雨片12分别位于前头帽I和后头帽2的前端,尼龙钩带13位于雨衣体后侧的底端,尼龙绒带14位于防水兜盖11的下方,后头帽2能通过防水拉链
III7放置在雨衣内部,尼龙钩带13与尼龙绒带14紧密贴合且为相互替换结构。
[0006]还包括衣袖4、防水手套5、透明塑料10、防水套袋15、反光镜开口 16 ;其中衣袖4、防水手套5能通过尼龙搭扣或者防水拉链连成一体,透明塑料10位于车体上车灯的对应位置,车体扶手通过防水套袋15套入,反光镜通过反光镜开口 16伸出至雨衣外部。
[0007]还包括位于雨衣本体上的反光带9。
[0008]当单人使用时,就把后头帽2放进雨衣内部,将防水拉链III 7拉起闭合,再将防水拉链II 6拉起闭合成一条拉链,最后将防水兜盖11上的尼龙钩带13和雨衣衣体上的尼龙绒带14粘在一起(其中尼龙钩带13与尼龙绒带14为相互替换结构,即尼龙钩带13替换为尼龙绒带时,尼龙绒带14替换为尼龙钩带),便阻止了雨水进入雨衣内部而浸湿坐垫和驾驶者衣服,这样便解决了单人使用时雨衣体积大、繁琐、结构混乱、不便操作的问题,进而大大提高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0009]当双人使用时,分别将尼龙钩带13、尼龙绒带14、防水兜盖11、防水拉链II 6、防水拉链III 7打开,再将后头帽2升起,通过防水拉链IV 8的闭合与拉开来自由控制后头帽2的大小和高度(前边的驾驶者可拉开防水拉链I 3而轻松地穿上雨衣;将防水拉链I 3拉起闭合,可以使雨衣更紧的贴紧驾驶员,防止雨水下漏),以适应不同后座者的要求;同时可通过尼龙钩带13、尼龙绒带14将防水兜盖11覆盖在防水拉链III7之间,以让雨水更好的从雨衣上泄落下去。
[0010]另外,衣袖4、防水手套5能通过尼龙搭扣或者防水拉链连成一体,防水手套5、衣袖4和摩托车扶手的防水套袋15 —起协同工作,防止雨衣被风吹起而发生危险事故;反光镜开口 14可让反光镜伸出来,驾驶员通过反光镜来观察后面的情况,提高安全系数;雨衣主体前面的圆形区域的透明塑料10依据摩托车车灯的位置而设计,以保证摩托车的灯光能正常通过;雨衣衣体表面设有反光带9,以提高行驶时的安全系数;位于前头帽I和后头帽2前端的挡雨片12可通过起到挡雨的作用。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安全系数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控制雨衣的单、双人模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单人使用时的示意图;
[0014]图中各标号:1为前头帽、2为后头帽、3为防水拉链1、4为衣袖、5为防水手套、6为防水拉链I1、7为防水拉链111、8为防水拉链IV、9为反光带、10为透明塑料、11为防水兜盖、12为挡雨片、13为尼龙钩带、14为尼龙绒带、15为防水套袋、16为反光镜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0016]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雨衣,包括前头帽1、后头帽2、防水拉链I 3、防水拉链II 6、防水拉链III 7、防水拉链IV 8、防水兜盖11、挡雨片12、尼龙钩带13、尼龙绒带14 ;其中防水拉链I 3位于前头帽I的下方,防水拉链II 6位于前头帽I与后头帽2之间,防水拉链III 7位于雨衣的侧面,防水拉链IV 8位于后头帽2的下方,防水兜盖11位于防水拉链III7的上方靠近前头帽I 一侧,挡雨片12分别位于前头帽I和后头帽2的前端,尼龙钩带13位于雨衣体后侧的底端,尼龙绒带14位于防水兜盖11的下方,后头帽2能通过防水拉链III 7放置在雨衣内部,尼龙钩带13与尼龙绒带14紧密贴合且为相互替换结构。
[0017]还包括衣袖4、防水手套5、透明塑料10、防水套袋15、反光镜开口 16 ;其中衣袖4、防水手套5能通过尼龙搭扣或者防水拉链连成一体,透明塑料10位于车体上车灯的对应位置,车体扶手通过防水套袋15套入,反光镜通过反光镜开口 16伸出至雨衣外部。
[0018]还包括位于雨衣本体上的反光带9。
[0019]实施例2:如图1-2所示,一种雨衣,包括前头帽1、后头帽2、防水拉链I 3、防水拉链II 6、防水拉链III 7、防水拉链IV 8、防水兜盖11、挡雨片12、尼龙钩带13、尼龙绒带14 ;其中防水拉链I 3位于前头帽I的下方,防水拉链II 6位于前头帽I与后头帽2之间,防水拉链III 7位于雨衣的侧面,防水拉链IV 8位于后头帽2的下方,防水兜盖11位于防水拉链III7的上方靠近前头帽I 一侧,挡雨片12分别位于前头帽I和后头帽2的前端,尼龙钩带13位于雨衣体后侧的底端,尼龙绒带14位于防水兜盖11的下方,后头帽2能通过防水拉链III 7放置在雨衣内部,尼龙钩带13与尼龙绒带14紧密贴合且为相互替换结构。
[0020]还包括衣袖4、防水手套5、透明塑料10、防水套袋15、反光镜开口 16 ;其中衣袖4、防水手套5能通过尼龙搭扣连成一体,透明塑料10位于车体上车灯的对应位置,车体扶手通过防水套袋15套入,反光镜通过反光镜开口 16伸出至雨衣外部。
[0021]实施例3:如图1-2所示,一种雨衣,包括前头帽1、后头帽2、防水拉链I 3、防水拉链II 6、防水拉链III 7、防水拉链IV 8、防水兜盖11、挡雨片12、尼龙钩带13、尼龙绒带14 ;其中防水拉链I 3位于前头帽I的下方,防水拉链II 6位于前头帽I与后头帽2之间,防水拉链III 7位于雨衣的侧面,防水拉链IV 8位于后头帽2的下方,防水兜盖11位于防水拉链III7的上方靠近前头帽I 一侧,挡雨片12分别位于前头帽I和后头帽2的前端,尼龙钩带13位于雨衣体后侧的底端,尼龙绒带14位于防水兜盖11的下方,后头帽2能通过防水拉链III 7放置在雨衣内部,尼龙钩带13与尼龙绒带14紧密贴合且为相互替换结构。
[0022]还包括衣袖4、防水手套5、透明塑料10、防水套袋15、反光镜开口 16 ;其中衣袖4、防水手套5能通过防水拉链连成一体,透明塑料10位于车体上车灯的对应位置,车体扶手通过防水套袋15套入,反光镜通过反光镜开口 16伸出至雨衣外部。
[0023]实施例4:如图1-2所示,一种雨衣,包括前头帽1、后头帽2、防水拉链I 3、防水拉链II 6、防水拉链III 7、防水拉链IV 8、防水兜盖11、挡雨片12、尼龙钩带13、尼龙绒带14 ;其中防水拉链I 3位于前头帽I的下方,防水拉链II 6位于前头帽I与后头帽2之间,防水拉链III 7位于雨衣的侧面,防水拉链IV 8位于后头帽2的下方,防水兜盖11位于防水拉链III7的上方靠近前头帽I 一侧,挡雨片12分别位于前头帽I和后头帽2的前端,尼龙钩带13位于雨衣体后侧的底端,尼龙绒带14位于防水兜盖11的下方,后头帽2能通过防水拉链III 7放置在雨衣内部,尼龙钩带13与尼龙绒带14紧密贴合且为相互替换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雨衣,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头帽(I)、后头帽(2)、防水拉链I (3)、防水拉链II(6)、防水拉链111(7)、防水拉链IV (8)、防水兜盖(11)、挡雨片(12)、尼龙钩带(13)、尼龙绒带(14);其中防水拉链I (3)位于前头帽(I)的下方,防水拉链II (6)位于前头帽(I)与后头帽(2)之间,防水拉链111(7)位于雨衣的侧面,防水拉链IV(S)位于后头帽(2)的下方,防水兜盖(11)位于防水拉链111(7)的上方靠近前头帽(I) 一侧,挡雨片(12)分别位于前头帽(I)和后头帽(2)的前端,尼龙钩带(13)位于雨衣体后侧的底端,尼龙绒带(14)位于防水兜盖(11)的下方,后头帽(2)能通过防水拉链111(7)放置在雨衣内部,尼龙钩带(13)与尼龙绒带(14)紧密贴合且为相互替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衣袖(4)、防水手套(5)、透明塑料(10)、防水套袋(15)、反光镜开口(16);其中衣袖(4)、防水手套(5)能通过尼龙搭扣或者防水拉链连成一体,透明塑料(10)位于车体上车灯的对应位置,车体扶手通过防水套袋(15)套入,反光镜通过反光镜开口( 16)伸出至雨衣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雨衣本体上的反光带(9)。
【文档编号】A41D3/04GK203676181SQ20132072991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马天福, 闫毅志, 邓名民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