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18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帽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帽结构,包括帽体和下颏带,帽体的内侧依次设置有防火层、缓冲层和内衬层,缓冲层由橡胶垫和与设置在橡胶垫上凸起的橡胶柱组成,橡胶柱分别设置在橡胶垫的两个侧面上,橡胶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橡胶柱与橡胶垫一体成型,内衬层为正六边形边框构成的网状结构,防火层、缓冲层和内衬层与帽体的内侧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提高安全帽抵抗冲击的性能,降低头部遭受损伤的几率。
【专利说明】一种安全帽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帽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帽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一般由帽体、帽衬、下颊带等组成,帽体呈半球形硬质壳体,打击物的冲击主要由帽体承受,在帽体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但是现有安全帽的缓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安全帽中起缓冲作用的主要是帽衬,由于大量使用塑料等较硬的材料,并且与外壳多采用刚性连接方式,使得帽衬的缓冲作用小,而且现在的帽衬多使用条带结构,与头部的接触面积小,接触应力大,所以对头部的损伤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帽机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提高安全帽抵抗冲击的性能,降低头部遭受损伤的几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和用于与头部进行固定的下颏带,所述帽体的内侧设置有防火层、缓冲层和内衬层,所述防火层位于帽体的内侧与缓冲层之间,所述缓冲层位于防火层和内衬层之间,所述缓冲层由橡胶垫和与设置在橡胶垫上凸起的橡胶柱组成,所述橡胶柱分别设置在橡胶垫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橡胶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橡胶柱与橡胶垫一体成型,所述内衬层为正六边形边框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防火层、缓冲层和内衬层与帽体的内侧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6]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07]2、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层能够提高安全帽抵抗冲击的性能,降低头部遭受损伤的几率。
[000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
[0012]I—帽体; 2—下颏带; 3—防火层;
[0013]4一缓冲层; 4-1 一橡月父塾; 4-2—橡月父柱;
[0014]5—内衬层。【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帽体I和用于与头部进行固定的下颏带2,所述帽体I的内侧设置有防火层3、缓冲层4和内衬层5,所述防火层3位于帽体I的内侧与缓冲层4之间,所述缓冲层4位于防火层(3)和内衬层5之间,所述缓冲层4由橡胶垫4-1和与设置在橡胶垫4-1上凸起的橡胶柱4-2组成,所述橡胶柱4-2分别设置在橡胶垫4-1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橡胶柱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橡胶柱4-2与橡胶垫4-1 一体成型,所述内衬层5为正六边形边框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防火层3、缓冲层4和内衬层5与帽体I的内侧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使用者遭遇火灾起火等情况时,防火层3能够起到有效的防火隔热作用,当使用者头部受到外来冲击力的时候,缓冲层4通过橡胶垫4-1和橡胶柱4-2,既能够提供顶部方向上的弹性缓冲,又能够将冲击载荷分散到更大面积的内衬层5上,而内衬层5为正六边形边框构成的网状结构,不仅进一步分散了冲击力还使得内衬层5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有效的缓减了的头部受到的冲击力,降低头部受伤的几率。
[001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I)和用于与头部进行固定的下颏带(2),所述帽体(I)的内侧设置有防火层(3)、缓冲层(4)和内衬层(5),所述防火层(3)位于帽体(I)的内侧与缓冲层(4)之间,所述缓冲层(4)位于防火层(3 )和内衬层(5 )之间,所述缓冲层(4)由橡胶垫(4-1)和与设置在橡胶垫(4-1)上凸起的橡胶柱(4-2)组成,所述橡胶柱(4-2)分别设置在橡胶垫(4-1)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橡胶柱(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橡胶柱(4-2)与橡胶垫(4-1) 一体成型,所述内衬层(5)为正六边形边框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防火层(3)、缓冲层(4)和内衬层(5)与帽体(I)的内侧固定连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A42B3/12GK203633567SQ201320735940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李卫红 申请人:西安奥赛福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