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脚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37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瑜伽脚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瑜伽脚套,其包括脚套本体,脚套本体包括一体连接的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前脚掌部具有供脚趾裸露其外的开口,开口处设有防止瑜伽脚套后滑的定位带;进一步的,定位带将上述开口分割成分别供大脚趾以及其他四趾穿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述脚套本体包括耐磨防滑大底,大底上设有吸湿透气帮面,帮面包括内侧帮、外侧帮、后侧帮和上侧帮,上侧帮具有鞋口,内侧帮靠近脚部脚窝处固设有绑带,绑带端部绕过脚背跗骨突点朝外侧帮靠近脚部脚窝处延伸且绑带端部可拆卸式固定在外侧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穿着舒适、活动轻便的优点。
【专利说明】瑜伽脚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鞋袜,尤其是一种适合瑜伽运动者穿着的瑜伽脚套。
【背景技术】
[0002]瑜伽运动具有加速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力量和肌体弹性帮助形体修复,消除烦恼减压的优点,在现代人们的休闲生活中越来越流行。在瑜伽的练习过程中,教练往往不提倡穿瑜伽鞋子或瑜伽袜子,在瑜伽运动中,有些动作需要脚部对瑜伽垫有很好的抓牢力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而现有技术中的瑜伽袜或瑜伽鞋通常是全包式结构,练习者穿着后,在瑜伽练习过程中时容易出现滑脚现象;而且瑜伽动作中有涉及局部脚趾的练习,穿着全包式的瑜伽鞋或瑜伽袜后,练习不便;而如果在练习的过程中裸脚练习,则又存在不卫生的问题,由于在练习过程中,难免会出汗,这样在公共地板或公共瑜伽垫上练习就难免让人不放心。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穿着舒适且便于瑜伽运动的瑜伽脚套。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脚套本体,脚套本体包括一体连接的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所述前脚掌部具有供脚趾裸露其外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防止瑜伽脚套后滑的定位带。
[0005]上述结构中,脚套本体在前脚掌部设了供脚趾裸露于外部的开口,使得脚趾部在瑜伽运动的练习中可以与地面或瑜伽垫直接接触,增大脚部与地面或瑜伽垫的抓牢力,便于瑜伽运动的练习;该脚套为局部裸露设计,其结构简单;除脚趾部外的脚部均包裹在脚套中,使得练习者在运动过程中有一定的卫生保证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穿着瑜伽袜或瑜伽鞋而出现的滑脚现象;上述开口处还设置了定位带起到固定脚部防止瑜伽脚套后滑的作用,改善了穿着舒适性。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带将所述开口分割成分别供大脚趾以及其他四趾穿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0007]上述结构中,该定位带将上述开口分隔成独立的两个开口腔,分别供大脚趾以及其他四趾穿过,为了加强定位效果,可以在其他四趾之间也设置定位带,但为了穿着舒适性考虑,只在大脚趾和其他四趾之间设置一个定位带为优选设计。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脚套本体包括耐磨防滑大底,大底上设有吸湿透气帮面,所述帮面包括内侧帮、外侧帮、后侧帮和上侧帮,所述上侧帮具有鞋口,所述内侧帮靠近脚部脚窝处固设有绑带,绑带端部绕过脚背跗骨突点朝外侧帮靠近脚部脚窝处延伸且绑带端部可拆卸式固定在外侧帮。
[0009]上述结构中,耐磨防滑大底可以由热塑性弹性体TPR橡胶模塑成型,吸湿透气帮面可以由具有吸湿透气特性的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或其混纺经编织形成平纹结构的帮面;为了加强透气性,还可以在内外侧帮开设微型透气孔;绑带的设置进一步加强瑜伽脚套的定位效果,绑带的端部可以通过魔术扣等粘扣结构固设在外侧帮,便于穿脱。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绑带为弹性织物编织而成的弹性绑带。
[0011 ] 上述结构中,绑带可以由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等与具有弹性的氨纶混纺编织形成具有弹性的绑带,提高穿着贴合性以及运动的自由性。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鞋口由所述后脚跟部朝所述前脚掌部延伸至脚趾根部,所述上侧帮由鞋口靠近脚趾根部边缘朝脚趾前部延伸至大脚趾指甲盖根部,所述大底由所述后脚跟部朝所述前脚掌部延伸至脚趾根部,所述内、外侧帮分别由上侧帮的大脚趾指甲盖根部处通过弯弧曲线朝大底的大脚趾根部过渡连接。
[0013]上述结构中,大底部分的裸露面积较上侧帮大,增加了脚趾部与地面或瑜伽垫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脚趾部与地面或瑜伽垫之间的静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脚趾部的运动灵活性。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带将所述开口分割成分别供大脚趾以及其他四趾穿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定位带的一端固设于上侧帮,定位带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大底上,所述定位带的宽度与所述上侧帮宽度匹配。
[0015]上述结构中,定位带的上下端分别通过缝制方式固设于上侧帮和大底上,定位带的宽度与上侧帮宽度适配,可以增强定位带的强度,延长定位带的使用寿命。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鞋口靠近所述前脚掌部的前边缘具有水平设置的半椭圆形结构的轮廓,所述鞋口靠近所述后脚跟部的后边缘具有锥形轮廓,所述前边缘两侧分别通过内凹曲线朝所述后脚掌部延伸至所述后边缘的两侧形成封闭边缘。
[0017]上述结构中,鞋口的前边缘的半椭圆形结构的轮廓,可以增大脚面与空气的接触面,改善脚套内部的空气流通性,提高透气性,前边缘两侧通过内凹曲线过渡与脚部形状配合,可以改善该内外侧帮与脚部的贴合性,后边缘的锥形轮廓可以起到收紧防滑脱的作用。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若干防滑颗粒。
[0019]上述结构中,防滑颗粒呈等腰三角形或正三角形结构排列,防滑颗粒的设置加强大底的防滑性能。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滑颗粒与所述大底一体模塑成型或防滑颗粒通过防滑布条固设于所述大底上。
[0021]上述结构中,防滑颗粒通过一体模塑成型可以便于加工制造,防滑颗粒通过防滑布条固设与大底上则可以进一步加强防滑效果。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后侧帮设有后跟防滑片,所述防滑片由所述鞋口边缘朝上延伸且所述防滑片的两侧分别为与所述内、外侧帮光滑过渡连接的楔形面结构。
[0023]上述结构中,后跟的防滑片可以由防滑橡胶材料制成增强后跟处的吸附性防止脚套从后跟处滑脱,防滑片上可以开设透气孔;上述防滑片两侧的楔形面结构设计将后跟包裹其中起到防滑作用的同时可以尽量减少布料用量,减少成本,使得脚面最大面积地裸露于空气中,改善透气性,提高穿着舒适性。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防滑颗粒与大底一体成型的鞋底结构透视图;
[0027]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防滑颗粒通过防滑布条与大底连接的鞋底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为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是瑜伽脚套,包括脚套本体,脚套本体包括一体连接的前脚掌部11和后脚跟部12,前脚掌部11具有供脚趾裸露其外的开口,开口处设有防止瑜伽脚套后滑的定位带11。该定位带11将开口分隔成分别供大脚趾以及其他四趾穿过的第一开口 112和第二开口 113。上述定位带111将开口分隔成独立的两个开口腔,分别供大脚趾以及其他四趾穿过,为了加强定位效果,可以在其他四趾之间也设置定位带111,但为了穿着舒适性考虑,只在大脚趾和其他四趾之间设置一个定位带111为优选设计。
[0031]如图1所示,上述脚套本体包括耐磨防滑大底13,大底13上设有吸湿透气帮面14,帮面14包括内侧帮141、外侧帮142、后侧帮143和上侧帮144,上侧帮144具有鞋口 15,内侧帮141靠近脚部脚窝处固设有绑带16,绑带16端部绕过脚背跗骨突点朝外侧帮142靠近脚部脚窝处延伸且绑带16端部可拆卸式固定在外侧帮142。耐磨防滑大底13可以由热塑性弹性体TPR橡胶模塑成型,吸湿透气帮面14可以是由具有吸湿透气特性的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或其混纺经编织形成平纹结构的帮面14 ;为了加强透气性,还可以在内外侧帮142开设微型透气孔;绑带16的设置进一步加强瑜伽脚套的定位效果,绑带16的端部可以通过魔术扣等粘扣结构固设在外侧帮142,便于穿脱。
[0032]为了提高穿着贴合性以及运动的自由性,上述绑带16可以由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等透气织物与具有弹性的氨纶混纺编织成弹性绑带16。
[0033]如图1所示,上述鞋口 15由后脚跟部12朝前脚掌部11延伸至脚趾根部,上侧帮144由鞋口 15靠近脚趾根部边缘朝脚趾前部延伸至大脚趾指甲盖根部,大底13由后脚跟部12朝前脚掌部11延伸至脚趾根部,内侧帮141、外侧帮142分别由上侧帮144的大脚趾指甲盖根部处通过弯弧曲线145朝大底13的大脚趾根部过渡连接。大底13部分的裸露面积较上侧帮144大,增加了脚趾部与地面或瑜伽垫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脚趾部与地面或瑜伽垫之间的静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脚趾部的运动自由性。上述上侧帮144的宽度可以通过定制,根据定制人的具体情况定制,或者也可以将上侧帮144的宽度限制在I?2cm之间进行统一制作,如果上侧帮144宽度太宽将覆盖到脚面较大面积,降低脚套的透气性能,如果上侧帮144宽度过窄则容易降低帮面14的强度,易磨损断裂,降低使用寿命,故以1.5cm为优选。
[0034]如图1、4所示,上述定位带111将开口分割成分别供大脚趾以及其他四趾穿过的第一开口 112和第二开口 113,定位带111的一端固设于上侧帮144,定位带111的另一端固设于大底13上,定位带111的宽度与上侧帮144宽度匹配。定位带111的上下端分别通过缝制方式固设于上侧帮144和大底13上,定位带111的宽度与上侧帮144宽度适配,可以增强定位带111的强度,延长定位带111的使用寿命。
[0035]如图1所示,上述鞋口 15靠近前脚掌部11的前边缘151具有水平设置的半椭圆形结构的轮廓,鞋口 15靠近后脚跟部12的后边缘152具有锥形轮廓,前边缘151两侧分别通过内凹曲线153朝后脚掌部12延伸至后边缘152的两侧形成封闭边缘。鞋口 15的前边缘151的半椭圆形结构的轮廓,可以增大脚面与空气的接触面,改善脚套内部的空气流通性,提高透气性,前边缘151两侧通过内凹曲线153过渡与脚部形状配合,可以改善该内侧帮141、外侧帮142与脚部的贴合性,后边缘152的锥形轮廓可以起到收紧防滑脱的作用。
[0036]如图2-3所示,上述大底13的前脚掌部11和后脚跟部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若干防滑颗粒17。防滑颗粒17呈等腰三角形或正三角形结构排列,防滑颗粒17的设置加强大底的防滑性能。
[0037]如图2-3所示,上述防滑颗粒17与大底13 —体模塑成型或防滑颗粒17通过防滑布条171固设于大底13上。防滑颗粒17通过一体模塑成型可以便于加工制造,防滑颗粒17通过防滑布条171固设与大底13上则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底13的防滑效果。上述大底13中还可以嵌设医疗磁石,通过磁石形成的磁场可以对足部起到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等保健作用。
[0038]如图5所示,上述后侧帮143设有后跟防滑片18,防滑片18由鞋口 15边缘朝上延伸且防滑片18的两侧181分别为与内侧帮141、外侧帮142光滑过渡连接的楔形面结构。后跟的防滑片18可以由防滑橡胶材料制成以增强后跟处的吸附性,防止脚套从后跟处滑脱,防滑片18上可以开设透气孔;上述防滑片18两侧181的楔形面结构设计将后跟包裹其中起到防滑作用的同时可以尽量减少布料用量,减少成本,使得脚面最大面积地裸露于空气中,改善透气性,提高穿着舒适性。
[0039]本实用新型的脚套本体在前脚掌部11设了供脚趾裸露于外部的开口,使得脚趾部在瑜伽运动的练习中可以与地面或瑜伽垫直接接触,增大脚部与地面或瑜伽垫的抓牢力,便于瑜伽运动的练习;该脚套为局部裸露设计,其结构简单;除脚趾部外的脚部均包裹在脚套中,使得练习者在运动过程中有一定的卫生保证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穿着瑜伽袜或瑜伽鞋而出现的滑脚现象;上述开口处还设置了定位带111起到固定脚部防止瑜伽脚套后滑的作用,改善了穿着舒适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穿着舒适、活动轻便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脚套本体,脚套本体包括一体连接的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所述前脚掌部具有供脚趾裸露其外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防止瑜伽脚套后滑的定位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带将所述开口分割成分别供大脚趾以及其他四趾穿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套本体包括耐磨防滑大底,大底上设有吸湿透气帮面,所述帮面包括内侧帮、外侧帮、后侧帮和上侧帮,所述上侧帮具有鞋口,所述内侧帮靠近脚部脚窝处固设有绑带,绑带端部绕过脚背跗骨突点朝外侧帮靠近脚部脚窝处延伸且绑带端部可拆卸式固定在外侧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为弹性织物编织而成的弹性绑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口由所述后脚跟部朝所述前脚掌部延伸至脚趾根部,所述上侧帮由鞋口靠近脚趾根部边缘朝脚趾前部延伸至大脚趾指甲盖根部,所述大底由所述后脚跟部朝所述前脚掌部延伸至脚趾根部,所述内、外侧帮分别由上侧帮的大脚趾指甲盖根部处通过弯弧曲线朝大底的大脚趾根部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带将所述开口分割成分别供大脚趾以及其他四趾穿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定位带的一端固设于上侧帮,定位带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大底上,所述定位带的宽度与所述上侧帮宽度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口靠近所述前脚掌部的前边缘具有水平设置的半椭圆形结构的轮廓,所述鞋口靠近所述后脚跟部的后边缘具有锥形轮廓,所述前边缘两侧分别通过内凹曲线朝所述后脚掌部延伸至所述后边缘的两侧形成封闭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若干防滑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颗粒与所述大底一体模塑成型或防滑颗粒通过防滑布条固设于所述大底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瑜伽脚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帮设有后跟防滑片,所述防滑片由所述鞋口边缘朝上延伸且所述防滑片的两侧分别为与所述内、外侧帮光滑过渡连接的楔形面结构。
【文档编号】A41B11/00GK203590937SQ201320763639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石娜, 步月宾 申请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