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跑步鞋,属于运动鞋领域。该跑步鞋的鞋底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全掌缓震中底(3)、全掌碳纤维板(4)和外底(1);所述的全掌缓震中底(3)为前掌厚后掌薄的结构;并且在前掌部位:全掌碳纤维板(4)上、下表面分别与全掌缓震中底(3)、外底(1)相连;并且在后掌部位:全掌碳纤维板(4)与全掌缓震中底(3)不接触,形成缓冲空层;所述的缓冲空层内安装有可拆卸缓冲层(5)。本实用新型利于穿着者以正确方式跑步并能兼顾日常穿着用。
【专利说明】跑步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够兼顾跑步和日常穿着的跑步鞋设计。
【背景技术】
[0002]研究表面,正确的中长跑跑步方式应为前脚掌先着地。这种跑步方式可以减轻脚掌着地时地面的反作用力,从而降低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然而目前的慢跑鞋均采用前脚掌部位薄底、后脚掌部位厚底的鞋底设计。较厚的后脚掌鞋底虽然有助于日常穿着时的缓震和舒适性,但不利于穿着者以上述正确方式跑步。目前的专业跑鞋虽然采用全掌薄底的设计,虽利于跑步但并不适用于日常穿着。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跑步鞋设计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利于穿着者以正确方式跑步并能兼顾日常穿着的跑步鞋。
[0004]本实用新型实现其功能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跑步鞋的鞋底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全掌缓震中底、全掌碳纤维板和外底;所述的全掌缓震中底为前掌厚后掌薄的结构;并且在前掌部位:全掌碳纤维板上、下表面分别与全掌缓震中底、外底相连;并且在后掌部位:全掌碳纤维板与全掌缓震中底不接触,形成缓冲空层;所述的缓冲空层内安装有可拆卸缓冲层。
[0005]全掌碳纤维板是一种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复合材料,因此在其受力变形后,能够提供较大的恢复力以恢复到受力前的形状。日常行走时,装上可拆卸缓冲层。全掌缓震中底和可拆卸缓冲层共同组成前脚掌薄后脚掌厚的中底,从而提供良好的缓震性与舒适性。此时,由于全掌缓震中底和可拆卸缓冲层的缓冲作用,全掌缓震中底变形较小,不会产生较大的恢复力。跑步时,取下可拆卸缓冲层,跑步鞋后掌部位的全掌碳纤维板和外底为悬空结构。若穿着者的跑步方式是后脚掌先着地,即后掌部位的全掌碳纤维板和外底先着地,由于没有全掌缓震中底和可拆卸缓冲层的缓冲作用,全掌碳纤维板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从而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和弯矩,该反作用力和弯矩既提供缓冲又能使全掌碳纤维板快速恢复形状,从而使其前掌部分加速着地,即辅助穿着者以正确的跑步姿势跑步。
[0006]所述的可拆卸缓冲层的上、下面均为弧形结构。由于其双弧形造型,因此可以偏于固定在全掌缓震中底和全掌碳纤维板之间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可拆卸缓冲层后,可以提供良好的缓震性和舒适性;取下可拆卸缓冲层后,后脚掌悬空结构的全掌碳纤维板可以提供很好的恢复力矩,力口速前脚掌着地,辅助穿着者以正确的跑步姿势跑步。
[0008]【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新型跑步鞋实施例的不意图;
[0010]图1中:1.外底,2.鞋面,3.全掌缓震中底,4.全掌碳纤维板,5.可拆卸缓冲层。【具体实施方式】
[0011]全掌缓震中底3采用前掌厚后掌薄的设计。全掌碳纤维板4贯穿全掌,在前掌部位与全掌缓震中底3和外底丨连接,在后脚掌部分与外底I连接。后掌部位全掌缓震中底3和全掌碳纤维板4之间为双弧形的可拆卸缓冲层5。外底1、缓冲中底3、全掌碳纤维板4和可拆卸缓冲层5构成新型跑步鞋的鞋底部分,鞋底部分与鞋面2连接。
[0012]日常穿着时,安装可拆卸缓冲层5,由于其双弧形造型,因此可以固定在全掌缓震中底3和全掌碳纤维板4之间。可拆卸缓冲层5和全掌缓震中底3组成前掌薄后掌厚的常规中底,可以提供良好的缓震性和舒适性。
[0013]跑步时,取下可拆卸缓冲层5,则后掌部位的外底I和全掌碳纤维板4悬空。若后脚掌部位先着地,全掌碳纤维板4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缓冲并将扭矩向前传递,加速前脚掌着地。因此可以在缓冲中底3的后掌部位受力之前,使前脚掌部位先着地。从而实现正确的跑步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跑步鞋,其特征在于: 该跑步鞋的鞋底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全掌缓震中底(3)、全掌碳纤维板(4)和外底(I); 所述的全掌缓震中底(3)为前掌厚后掌薄的结构; 并且在前掌部位:全掌碳纤维板(4)上、下表面分别与全掌缓震中底(3)、外底(I)相连; 并且在后掌部位:全掌碳纤维板(4)与全掌缓震中底(3)不接触,形成缓冲空层;所述的缓冲空层内安装有可拆卸缓冲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缓冲层(5)的上、下面均为弧形结构。
【文档编号】A43B13/20GK203748747SQ201320786495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刘雪松 申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