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40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它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内侧面与外侧面,内侧面与外侧面间形成有容置腔,主体一端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形成有与容置腔相通的开口,所述主体的一端与另一端对应设有相适配的接扣与扣座;所述主体另一端上设置的扣座/接扣包括至少两个,两个扣座/接扣沿着主体一端至另一端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包上设置至少两个扣接位,配合端部的接扣,从而使得包可支持至少两种折叠位置,进而实现了对应不同折叠位置包内部的容置腔体积可变的应用需求。
【专利说明】包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类生活日常用品,尤其是指一种包。
【背景技术】
[0002]包作为一种容纳装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特别是作为包类的诸如背包、书包等多承担的是人们短途外出装载的任务。因此此类包除了外形设计的多样化外,其功能设计也一直追求更人性化和使用更便捷。其中,包使用者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即:在对同一个包使用过程因情况改变而对包的容积会有不同需求,然而,由于包设计出场后外形即固定,因此其所能容纳物体的空间也就固定了,因此现有包大多数其装载容积是不能变化的,即使少量可以通过折叠、收纳改变使用容积的,其包的整体结构设计往往也缺乏合理导致其外观无法满足日益高需求的人群需要。再者,现有包的设计对于消费者的使用考虑还存在不合理,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容积可变且涉及更为人性化的包。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它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内侧面与外侧面,内侧面与外侧面间形成有容置腔,主体一端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形成有与容置腔相通的开口,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主体的一端与另一端对应设有相适配的接扣与扣座;所述主体另一端上设置的扣座/接扣包括至少两个,两个扣座/接扣沿着主体一端至另一端方向间隔设置;
[0005]上述结构中,所述接扣与扣座设置于主体右部于内侧面的外表面上,主体左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内表面对应设有扣接机构;
[0006]上述结构中,所述扣接结构为魔术贴或磁铁;
[0007]上述结构中,它还包括背带,对应的于主体上设置有背带连接机构;所述背带连接机构包括斜拉带、连接带及连接扣;所述连接带一端连接于主体内侧面,另一端与连接扣相连;所述斜拉带一端连接于主体内侧面且高于连接带的连接位,另一端与连接带相连;所述连接带及斜拉带均与主体内侧面呈锐角设置;所述背带连接于连接扣上;
[0008]上述结构中,所述斜拉带另一端设有套接部,所述连接带穿套通过该套接部;
[0009]上述结构中,所述主体内侧面上还倾斜设置有拉链,所述拉链可将主体内侧面分成可展开与其内容置腔相通的左、右两部分;
[0010]上述结构中,所述主体外侧面的内表面设有口袋,对应的与外侧面上设有双头拉链。
[0011]相比于常见的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包上设置至少两个扣接位,配合端部的接扣,从而使得包可支持至少两种折叠位置,进而实现了对应不同折叠位置包内部的容置腔体积可变的应用需求。【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折叠状态下的正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折叠状态下的正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折叠状态下的后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折叠状态下背负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折叠状态下的背负示意图。
[0018]1-主体;2-接扣;3-背带;11_扣座;12-连接带;13-连接扣;14-斜拉带;15_拉链;16-双头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0]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它包括主体1,主体I包括内侧面与外侧面,内侧面与外侧面间形成有容置腔,主体I 一端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形成有与容置腔相通的开口。本专利的特点在于:在主体I的一端与另一端对应设有相适配的接扣2与扣座11,在主体I的哪一段设置接扣2或扣座11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只要在两端设置的接扣2与扣座11是对应即可,由此使得包体折叠后,通过接扣2与扣座11的结合形成固定。进一步的,本专利中在主体I另一端上设置的扣座/接扣包括至少两个,且两个扣座/接扣沿着主体一端至另一端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本专利包上实则设置了至少两个折叠后的扣接位,由此包也获得两个不同的折叠位,从而使得其内部通向底部的容置腔体积可根据需要改变。如图1、2所示就是一种实施例的变化,可见改附图中主体I被设计为长条形,主体另一端上设置的是两个不同高度的扣座11,其中下部的扣座11可使得包体折叠扣接后形成对折的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减小体积。而另一个扣座11则较高,对折扣接后会形成一个更高内部空间更大的包。由此,本专利的包结构支持多种容积变化的应用需求。
[0021]作为一实施例,接扣2与扣座11设置于主体I右部于内侧面的外表面上,主体I左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内表面对应设有扣接机构。作为常规设计,接扣2与扣座11可直接放置于主体I的中部。而本实施例则与此不同,考虑到美观且背包多需要单边操作的需求,因此将锁固用的接扣2与扣座11设置在包的一边,而另一边为了确保包的封口,在内部设置一个扣接机构加强开口连接,可确保更好的造型与使用安全性。该扣接结构可采用常见的扣接结构,作为一实施例,最佳可采用魔术贴或磁铁,分别设置在主体I的内侧面、外侧面的内表面上,那么当开口一闭合,两者就会配合形成连接,而需要打开时,也无需额外操作,只需要轻轻一扯即可确保开口的打开。
[0022]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的包配备有背带3,对应的于主体I上设置有背带连接机构。该背带连接机构包括有连接带12、连接扣13及斜拉带14。其中连接带12 —端连接于主体I内侧面,另一端与连接扣13相连。而斜拉带14 一端连接于主体I内侧面且高于连接带12的连接位,另一端与连接带12相连。此外,上述的连接带12及斜拉带14均与主体I内侧面呈锐角设置,背带3连接于连接扣13上从而与主体I实现连接。[0023]本实施例中背带的连接方式与寻常包特别是单肩包不同,不采用直拉的方式,而是创新性的采用了斜拉,斜拉的好处是使得单肩包在背负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贴敷身体,可有效减小背负压力,同时提高包的背负美观性。进一步的,上述中斜拉带14的另一端设有套接部,所述连接带12穿套通过该套接部。该实施例的好处是不讲连接带12与斜拉带14进行死固定连接,由于单肩包在背负过程中由于使用者身高、背带长短、背负方式(单肩/跨肩)会有不同,因此该斜拉的夹角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两者做套接的方式可以使得该机构能根据不同背负情况自适应调节,确保使用效果。
[0024]在一实施例中,在主体I内侧面上还倾斜设置有拉链15,该拉链15可将主体内侧面分成可展开与其内容置腔相通的左、右两部分。本实施例在内侧面设置拉链15的目的在于考虑到多折的包往往会设计的较长,因此仅仅靠一端的开口操作内部容置腔的取放不够方便,因此在其折叠的内侧面上增加与容置腔相同的拉链可提供一种内部物体快取的出入口。此外采用倾斜设置拉链15不仅美观,还可最大程度利用包体的宽度空间,使得内侧面开度较大,方便对内物体的取放操作。
[00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I外侧面的内表面设有口袋,对应的与外侧面上设有双头拉链16。在包外部通常都会设置一个口袋,且配备有拉链。特别是在包的内侧可便于存放一些要经常取放的诸如钱包、车卡等物件。然而以往的此类口袋拉链均为单头的,即只能从一个方向拉开。然而对于单肩包来说,背负者会存在左键背和右肩背的区别,而横向设计的单头拉链势必会带来在其中一个肩好拉(拉链头距离胳膊较近),而另一个肩膀较难拉(拉链头距离胳膊较远)的问题。因此本专利中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采用了双头拉链。从而平时拉链头可放置在中部,那么不论哪个肩膀背均可以快速方便的进行拉链操作。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包,它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内侧面与外侧面,内侧面与外侧面间形成有容置腔,主体一端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形成有与容置腔相通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一端与另一端对应设有相适配的接扣与扣座;所述主体另一端上设置的扣座/接扣包括至少两个,两个扣座/接扣沿着主体一端至另一端方向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扣与扣座设置于主体右部于内侧面的外表面上,主体左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内表面对应设有扣接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结构为魔术贴或磁铁。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背带,对应的于主体上设置有背带连接机构;所述背带连接机构包括斜拉带、连接带及连接扣;所述连接带一端连接于主体内侧面,另一端与连接扣相连;所述斜拉带一端连接于主体内侧面且高于连接带的连接位,另一端与连接带相连;所述连接带及斜拉带均与主体内侧面呈锐角设置;所述背带连接于连接扣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带另一端设有套接部,所述连接带穿套通过该套接部。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侧面上还倾斜设置有拉链,所述拉链可将主体内侧面分成可展开与其内容置腔相通的左、右两部分。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侧面的内表面设有口袋,对应的与外侧面上设有双头拉链。
【文档编号】A45C13/00GK203646671SQ201320891679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周超然 申请人:深圳市乐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