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透气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49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透气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使得气体在脚底下全面扩散,提高脚底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透气性的减震透气鞋底,包括大底和与大底连接配合的沿条,所述大底的前掌区上沿着大底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横向凸条,相邻的横向凸条之间形成横向透气凹槽,所述大底的后掌区上设有由横向栅栏和纵向栅栏交错而成的格状凹槽,所述大底与沿条连接的侧缘上设有多个直通大底外侧的通气槽,且位于前掌区的通气槽还与横向透气凹槽相连通,位于后掌区的通气槽与格状凹槽相连通,所述大底上还设有连通各个横向透气凹槽和格状凹槽的纵向透气凹槽。
【专利说明】一种减震透气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鞋,特别涉及一种减震透气鞋底。

【背景技术】
[0002]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的必须品,承担着保暖、保护、美观等功能。鞋子的透气性是目前消费者考虑的首要选择,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鞋子的透气性,大多鞋子采用的是在鞋面上设置若干孔,通过孔来实现鞋子的透气,但是,将孔设置在鞋面上经常会影响到鞋子的美观性,并且孔设置在鞋面上,主要是实现了脚背上的空气流通,而主要的脚底与鞋子的接触位置上的空气流通依然较差,而人脚底与鞋子的接触处是脚热气最大处,因此现有技术的鞋子透气性能不够好。


【发明内容】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使得气体在脚底下全面扩散,提高脚底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透气性的减震透气鞋底。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减震透气鞋底,包括大底和与大底连接配合的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前掌区上沿着大底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横向凸条,相邻的横向凸条之间形成横向透气凹槽,所述大底的后掌区上设有由横向栅栏和纵向栅栏交错而成的格状凹槽,所述大底与沿条连接的侧缘上设有多个直通大底外侧的通气槽,且位于前掌区的通气槽还与横向透气凹槽相连通,位于后掌区的通气槽与格状凹槽相连通,所述大底上还设有连通各个横向透气凹槽和格状凹槽的纵向透气凹槽。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横向凸条的高度为3-5mm,宽度为7_3mm,相邻的横向凸条之间间距为2-3.5mm。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纵向透气凹槽的宽度为1.5-3mm,深度为1.5_3mm。
[0007]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如上所述设计的减震透气鞋底,在脚踩踏在大底上时,脚的作用力变成对鞋内的气体的挤压力,鞋内的气体便会借着横向透气凹槽和格状凹槽的导向作用向大底的两侧扩散,最终会通过大底侧缘上的通气槽排挤出,而脚抬起的时候,由于之前气体的排出,为了保持鞋内压强平衡,根据压强原理,鞋外的气体就会由通气槽压入鞋内,达到鞋内气体交换流动的作用,同时,由于大底上还设置了连通各个横向透气凹槽和格状凹槽的纵向透气凹槽,则鞋内的气体在被排出或被压入鞋内时,鞋内的气体会借由纵向透气凹槽的连通导流作用,在各个横向透气凹槽和格状凹槽内流通,能够使得气体在脚底下全面扩散,提高脚底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提高了透气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凸条的高度为3-5mm,宽度为7_3mm,相邻的横向凸条之间间距为2-3.5_,此尺寸下的横向凸条具有的稳固性和弹性形变能力,两者性能间都能得到极大的表现,能够在具有较大的弹性形变力对脚底提供较大减震效果和提升鞋内空气的交换率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稳固性能够提高大底与鞋底之间大底与脚底之间的空气流动的通畅和效率,则间接进一步的提高了所述减震透气鞋底的减震透气效果,提高了实用性,舒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0]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是,一种减震透气鞋底,包括大底I和与大底I连接配合的沿条2,所述大底I的前掌区上沿着大底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横向凸条11,所述横向凸条11的高度为3mm,宽度为5mm,相邻的横向凸条11之间间距为3mm,且相邻的横向凸条11之间形成横向透气凹槽12,所述大底I的后掌区上设有由横向栅栏和纵向栅栏交错而成的格状凹槽13,所述大底I与沿条2连接的侧缘上设有多个直通大底外侧的通气槽14,且位于前掌区的通气槽14还与横向透气凹槽12相连通,位于后掌区的通气槽14与格状凹槽13相连通,所述大底I上还设有连通各个横向透气凹槽12和格状凹槽13的纵向透气凹槽15,所述纵向透气凹槽15的宽度为3mm,深度为3mm。
[0011]所述减震透气鞋底,在脚踩踏在大底上时,脚的作用力变成对鞋内的气体的挤压力,鞋内的气体便会借着横向透气凹槽12和格状凹槽13的导向作用向大底I的两侧扩散,最终会通过大底I侧缘上的通气槽14排挤出,而脚抬起的时候,由于之前气体的排出,为了保持鞋内压强平衡,根据压强原理,鞋外的气体就会由通气槽14压入鞋内,达到鞋内气体交换流动的作用,同时,由于大底I上还设置了连通各个横向透气凹槽12和格状凹槽13的纵向透气凹槽15,则鞋内的气体在被排出或被压入鞋内时,鞋内的气体会借由纵向透气凹槽15的连通导流作用,在各个横向透气凹槽12和格状凹槽13内流通,能够使得气体在脚底下全面扩散,提高脚底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即借助纵向透气凹槽15的结构设计,鞋内气体是在脚底下先全面的进行流动循环再由通气槽14排出鞋外,能够提高鞋内的不良空气、湿气等排出的效率,同时新鲜气体通过通气槽14进入鞋内后,新鲜的气体也是在脚底进行全面的流动扩散,提高新鲜空气在脚底的流通面积,提高鞋内的透气舒适性,保证了整个脚底下的良好空气环境,如此的循环反复下,明显进一步的提高了透气效果,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只是单纯的依靠凹槽和通气槽结构简单直接的将气体排出,鞋内气体、湿气排出不充分,新鲜空气没有全面扩散造成的透气舒适性低的问题;进一步的,横向凸条11的弹性形变力大不仅能够在脚底踩踏的时候提供给脚底极大的减震效果,横向凸条11弹性形变力大,大底I与脚底之间的空间变化也越大,即鞋内的不良空气等排出的更加完全,同时在无脚底施力时,横向凸条11的弹性形变恢复力也相应的很大,则新鲜的空气被压入的量也越大,即提升了空气的交换率,提高了透气性,而横向凸条11也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固性,才能给脚底提供适当的支撑稳固性,保证大底与脚底之间的空气流动的通畅和效率,在这两种性能中,横向凸条11的尺寸小其弹性形变力就大稳固性就低,横向凸条11的尺寸大其弹性形变力就小而稳固性就高,因此,在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计算研究过程中,发明人得出当所述横向凸条11的高度为3-5mm,宽度为7_3mm,相邻的横向凸条11之间间距为2-3.5mm,此尺寸下的横向凸条11具有的稳固性和弹性形变能力,两者性能间都能得到极大的表现,则间接进一步的提高了所述减震透气鞋底的减震透气效果,提高了实用性,舒适性。
[0012]综上所述设计的减震透气鞋底,结构简单,能够使得气体在脚底下全面扩散,提高脚底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透气性高,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0013]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透气鞋底,包括大底和与大底连接配合的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前掌区上沿着大底长度方向均勻分布有多个横向凸条,相邻的横向凸条之间形成横向透气凹槽,所述大底的后掌区上设有由横向栅栏和纵向栅栏交错而成的格状凹槽,所述大底与沿条连接的侧缘上设有多个直通大底外侧的通气槽,且位于前掌区的通气槽还与横向透气凹槽相连通,位于后掌区的通气槽与格状凹槽相连通,所述大底上还设有连通各个横向透气凹槽和格状凹槽的纵向透气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透气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凸条的高度为3-5mm,宽度为7-3mm,相邻的横向凸条之间间距为2_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透气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透气凹槽的宽度为.1.5_3mm,深度为 1.5_3mm。
【文档编号】A43B13/18GK104273789SQ201410220752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丁思恩, 丁思博, 郑荣大, 黄雪琼, 郑艺文 申请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