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脚开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641阅读:936来源:国知局
衣脚开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衣脚开叉结构,所述衣脚开叉结构包括衣脚开叉部,所述衣脚开叉部具有左开叉部和右开叉部,所述左、右开叉部的顶端连接在一起,左、右开叉部自顶端往下呈叉开设置;其中,所述衣脚开叉结构还包括开叉压条,所述开叉压条具有翻折部,左压条和右压条,所述左压条是通过开叉压条的左侧向中间部分45度翻折而形成,右压条是通过开叉压条的右侧向中间部分45度翻折而形成,所述翻折部呈三角形,翻折部设置在左、右压条的顶部,所述左、右压条分别缝制在所述左、右开叉部,所述翻折部缝制在所述左、右开叉部的顶端上方。
【专利说明】衣脚开叉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衣脚开叉结构,其位于衣服两侧的下边,具有衣脚的缝制线不易开线的优点。
【背景技术】
[0002]衣服两侧的衣脚设有衣脚开叉结构,现有的衣脚开叉结构包括衣脚开叉部,衣脚开叉部具有左开叉部和右开叉部,所述左、右开叉部的顶端连接在一起,左、右开叉部自顶端往下呈叉开设置。其中,左、右开叉部分别通过缝制线将各自的边缘缝制,这种结构的衣脚开叉结构很容易外翘,而且缝制线容易开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衣脚开叉结构,其具有衣脚开叉部不易外翘和缝制线不容易开线的优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衣脚开叉结构,所述衣脚开叉结构包括衣脚开叉部,所述衣脚开叉部具有左开叉部和右开叉部,所述左、右开叉部的顶端连接在一起,左、右开叉部自顶端往下呈叉开设置;其中,所述衣脚开叉结构还包括开叉压条,所述开叉压条具有翻折部,左压条和右压条,所述左压条是通过开叉压条的左侧向中间部分45度翻折而形成,右压条是通过开叉压条的右侧向中间部分45度翻折而形成,所述翻折部呈三角形,翻折部设置在左、右压条的顶部,所述左、右压条分别缝制在所述左、右开叉部,所述翻折部缝制在所述左、右开叉部的顶端上方。
[0006]优选地,所述开叉压条的顶部通过形成三角形的三条缝制线与所述衣脚开叉部连接,第一、二条缝制线分别对应所述翻折部的两侧的呈45度角的斜边,第三条缝制线对应所述左、右开叉部的顶端位置。
[0007]优选地,所述左压条的左、右边缘和下边缘均通过缝制线与所述左开叉部连接,所述右压条的左、右边缘和下边缘均通过缝制线与所述右开叉部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的衣脚开叉结构的特点和优点是:
[0009]1、开叉压条的翻折部,左、右压条对应通过缝制线对应地缝制在衣脚开叉部的左、右开叉部的位置,即衣脚开叉部通过开叉压条的压置,使得衣脚开叉部不易外翘,提高了衣角的平整度;而且,开叉压条的翻折部,左、右压条上均有缝制线,使得缝制线不容易开线。
[0010]2、开叉压条的顶部的三条缝制线形成三角形的形状,使得开叉压条的顶部与左、右开叉部的连接非常牢靠,不会出现开线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衣脚开叉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开叉压条缝制在衣脚开叉部;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衣脚开叉部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叉压条的形成过程图,其中的开叉压条显示为正面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叉压条的反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衣脚开叉结构,其包括衣脚开叉部I和开叉压条2。所述衣脚开叉部I具有左开叉部Ia和右开叉部lb,所述左、右开叉部la、lb的顶端Ic连接在一起,左、右开叉部la、lb自顶端Ic往下呈叉开设置。所述开叉压条2具有翻折部2a,左压条2b和右压条2c,所述左压条2b是通过开叉压条2的左侧向中间部分45度翻折而形成,右压条2c是通过开叉压条2的右侧向中间部分45度翻折而形成,所述翻折部2a呈三角形,翻折部2a设置在左、右压条2b、2c的顶部,所述左、右压条2b、2c分别缝制在所述左、右开叉部la、lb,所述翻折部2a缝制在所述左、右开叉部la、lb的顶端上方。
[0018]如图3所示,开叉压条2在初始状态(未加工时)为条带形压条2’,将条带形压条2’的左侧向其中间位置的上端点2d’进行45度翻折而形成左压条2b,条带形压条2’的右侧向其中间位置的上端点2d’进行45度翻折而形成右压条2c,从而形成开叉压条2,条带形压条2’的上端点2d’则为开叉压条2的顶点2d,也是翻折部2a的顶点。翻折部2a呈现三角形(如图4所示),其顶角Θ为90度左右。
[0019]本实施例中,开叉压条2的翻折部2a,左、右压条2b、2c对应通过缝制线对应地缝制在衣脚开叉部I的左、右开叉部la、lb的位置,即衣脚开叉部I通过开叉压条2的压置,使得衣脚开叉部I不易外翘,提高了衣角的平整度;而且,开叉压条2的翻折部2a,左、右压条2b、2c上均有缝制线,使得缝制线不容易开线。
[0020]所述开叉压条2的顶部通过形成三角形的三条缝制线3a、3b、3c与衣脚开叉部I连接,第一、二条缝制线3a、3b分别对应所述翻折部2a的左、右侧的呈45度角的斜边,第三条缝制线3c对应所述左、右开叉部la、lb的顶端位置lc。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条缝制线3a位于左侧斜边的内边缘位置,其与左侧斜边大致平行,同样地,第二条缝制线3b位于右侧斜边的内边缘位置,其与右侧斜边大致平行。第三条缝制线3c对应于左、右开叉部的顶端位置lc,即第三条缝制线3c呈水平地设置,其可位于顶端位置Ic处,也可位于顶端位置Ic的上方或下方附近的位置。
[0021]本实施例的开叉压条2的顶部的三条缝制线3a_3c形成三角形的形状,使得开叉压条2的顶部与左、右开叉部la、lb的连接非常牢靠,不会出现开线的问题。
[0022]所述左压条2b的左、右边缘和下边缘分别通过缝制线3d、3e、3f与所述左开叉部Ia连接,所述右压条2c的左、右边缘和下边缘也分别通过缝制线与所述右开叉部Ib连接。
[0023]具体来说,对应于左、右边缘的缝制线3d、3e的上端一般位于第三缝制线3c的位置,缝制线3d、3e的下端位于衣脚的底端,对应于下边缘的缝制线3f的左、右两端可位于两个缝制线3d、3e上,也可越过两个缝制线3d、3e而位于压条的左、右边缘处。此外,右压条2c的关于缝制线的描述与左压条2b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0024]本实施例中,左、右压条2b、2c中的每个压条,其左、右、下边缘均缝制有缝制线,使得衣脚开叉部I更加不易开线。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衣脚开叉结构,所述衣脚开叉结构包括衣脚开叉部,所述衣脚开叉部具有左开叉部和右开叉部,所述左、右开叉部的顶端连接在一起,左、右开叉部自顶端往下呈叉开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脚开叉结构还包括开叉压条,所述开叉压条具有翻折部,左压条和右压条,所述左压条是通过开叉压条的左侧向中间部分45度翻折而形成,右压条是通过开叉压条的右侧向中间部分45度翻折而形成,所述翻折部呈三角形,翻折部设置在左、右压条的顶部,所述左、右压条分别缝制在所述左、右开叉部,所述翻折部缝制在所述左、右开叉部的顶端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脚开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叉压条的顶部通过形成三角形的三条缝制线与所述衣脚开叉部连接,第一、二条缝制线分别对应所述翻折部的两侧的呈45度角的斜边,第三条缝制线对应所述左、右开叉部的顶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脚开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条的左、右边缘和下边缘均通过缝制线与所述左开叉部连接,所述右压条的左、右边缘和下边缘均通过缝制线与所述右开叉部连接。
【文档编号】A41D27/00GK203782370SQ201420201820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发明者】杜春柏 申请人:杜春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