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70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透气鞋底,鞋底上表面上设有平底凹槽,凹槽侧壁在与鞋底上表面相接触端上设置有侧沿部,平底凹槽的凹槽底壁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孔,还包括分别垂直设置于定位孔内的弹簧,弹簧的靠近侧沿部一端上连接有形状与凹槽底壁相适配的盖片,平底凹槽的纵向深度是盖片的高度的2~3倍;平底凹槽的凹槽侧壁上设有与鞋底侧面相通的透气孔,透气孔与凹槽底壁的垂直距离大于盖片的高度。本实用新型当受力后盖片及弹簧下压,使透气孔可与平底凹槽相通,实现外界空气与鞋内空气的互换;当不受力时盖片及弹簧向上复位并限定在侧沿部下端,盖片内外侧两端封堵住透气孔,可防止外界泥土杂质或水分经透气进入鞋内,影响鞋底的穿着舒适度。
【专利说明】一种透气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气鞋底。
【背景技术】
[0002]一双鞋子是否受消费者喜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鞋子的穿着舒适度,而鞋子的穿着舒适度又包括鞋子的透气性,尤其是夏天炎热天气。现有的透气鞋子一般是采用透气面料比如网布或开孔合成革,而这种透气鞋子虽然可以起到透气效果,但是同时也带来外界水分或泥土等杂质容易通过面料上的透气孔进入鞋内进而影响鞋子的穿着舒适度。鞋子的透气性除了可在鞋子面料上下功夫,也可以在鞋底的结构上做透气功能,但是一般的透气鞋底也存在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鞋底,具备良好的透气性能,同时可防止外界水分或泥土等杂质轻易进入鞋内,具有很好的穿着舒适度。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透气鞋底,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鞋底下表面、鞋底上表面和连接所述鞋底下表面和鞋底上表面的鞋底侧面,所述鞋底上表面上设有向所述鞋底下表面方向凹陷的平底凹槽,所述平底凹槽由凹槽底壁及与所述凹槽底壁相垂直的凹槽侧壁组成,所述凹槽侧壁在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相接触端上横向设置有侧沿部,所述平底凹槽的凹槽底壁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侧沿部的正下方;还包括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靠近所述侧沿部一端上连接有形状与所述凹槽底壁相适配的盖片,所述盖片上端与所述侧沿部相接触,下端与所述弹簧相接触,所述平底凹槽的纵向深度是所述盖片的高度的2?3倍;所述平底凹槽的凹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鞋底侧面相通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凹槽底壁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盖片的高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纵向是指沿自所述鞋底下表面至所述鞋底上表面间的垂直方向,即所属【技术领域】普通人员公知的鞋底高度方向,所述的平底凹槽纵向深度是指沿鞋底高度方向自平底凹槽的凹槽底壁至鞋底上表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的盖片上端是指沿鞋底高度方向靠近所述鞋底上表面的盖片侧面,也是鞋底用于穿用时与脚部相接触的侧面;所述的盖片下端是指沿鞋底高度方向远离所述鞋底上表面的盖片侧面,也是与所述盖片上端相对置的侧面。
[0006]优选地,所述平底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截面是指沿平行于所述鞋底上表面的平面将所述鞋底或鞋底部件切后的断面。
[0007]优选地,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4个,两两一对,每对定位孔沿所述凹槽底壁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的前后方向是指平行于人足在直线前进或后退时鞋底指向。
[0008]优选地,所述侧沿部相对所述凹槽侧壁凸出10?15mm。
[0009]优选地,所述盖片的高度为2?3mm,平底凹槽的纵向深度为5?8mm。所述的盖片高度是指沿鞋底高度方向自盖片上端至盖片下端间的垂直距离。[0010]优选地,所述盖片上端在与所述侧沿部的互不对应位置上还固设有盖片顶部,所述盖片顶部的高度与所述侧沿部的高度相同,使得当盖片所在鞋底位置不受力时,弹簧复位将盖片顶至与所述侧沿部相抵触,盖片顶部与所述侧沿部的上表面相平齐,也就是所述盖片顶部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相平齐,这样可提升鞋底穿着舒适度。
[0011]优选地,所述盖片顶部内设有贯穿所述盖片顶部内外侧方向的横向通孔,在所述横向通孔的内外侧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与所述横向通孔相通。盖片顶部上设置相互连通的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有助于当盖片受力下压时,外界空气经透气孔流进平底凹槽内,一方面可沿平底凹槽的直口处进入鞋内,另一方面可通过盖片顶部上的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进入鞋内,提升外界空气进入鞋内的流通能力,提升鞋底透气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外侧方向是指与上述所述的前后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也是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共知的鞋底的宽度方向,所述的内侧即靠近双足中心的一侧,所述的外侧即远离双足中心的一侧。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平底凹槽内设置弹簧,在弹簧上连接有盖片,盖片与平底凹槽的侧沿部相接触并通过侧沿部将其限定在平底凹槽内,当平底凹槽所在的鞋底位置受力后,盖片及弹簧下压,使透气孔可与平底凹槽相通,并可同时借助盖片顶部上的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实现外界空气与鞋内空气的互换和透气;当平底凹槽所在的鞋底位置不受力时,盖片及弹簧向上复位并限定在所述侧沿部下端,盖片内外侧两端封堵住透气孔,可防止外界泥土杂质或水分经透气进入鞋内,影响鞋底的穿着舒适度;当平底凹槽所在的鞋底位置再次受力后,盖片及弹簧下压,同时对平底凹槽内的空气产生一定的压力,率先迫使原先储存在平底凹槽内的空气经透气孔排出鞋底,在排气过程中可带走透气孔内的泥土杂质或水分,保证透气孔及鞋底的清洁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受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受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凹槽底壁结构示意图。
[0016]图1:1.平底凹槽;11.凹槽底壁;12.凹槽侧壁;13.侧沿部;14.定位孔;2.弹簧;
3.盖片;31.盖片顶部;311.横向通孔;312.纵向通孔;4.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0018]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鞋底,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鞋底下表面、鞋底上表面100和连接所述鞋底下表面和鞋底上表面的鞋底侧面200,所述鞋底上表面100上设有向所述鞋底下表面方向凹陷的平底凹槽I,所述平底凹槽I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平底凹槽I由凹槽底壁11及与所述凹槽底壁11相垂直的凹槽侧壁12组成,所述凹槽侧壁12在与所述鞋底上表面100相接触端上横向设置有侧沿部13,所述侧沿部13相对所述凹槽侧壁12凸出10?15mm,所述平底凹槽I的凹槽底壁11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定位孔14,所述定位孔14设于所述侧沿部13的正下方,所述定位孔14的数量为四个,两两一对,每对定位孔14沿所述凹槽底壁11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还包括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定位孔14内的弹簧2,所述弹簧2的靠近所述侧沿部13 —端上连接有形状与所述凹槽底壁11相适配的盖片3,所述盖片3的高度为2?3mm,平底凹槽的纵向深度为5?8mm。所述盖片3上端与所述侧沿部13相接触,下端与所述弹簧2相接触,所述平底凹槽I的纵向深度是所述盖片3的高度的2?3倍,所述盖片3上端在与所述侧沿部13的互不对应位置上还固设有盖片顶部31,所述盖片顶部31的高度与所述侧沿部13的高度相同;所述平底凹槽I的凹槽侧壁12上设有与所述鞋底侧面200相通的透气孔4,所述透气孔4与所述凹槽底壁11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盖片3的高度。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盖片顶部31内设有贯穿所述盖片顶部31内外侧方向的横向通孔311,在所述横向通孔311的内外侧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纵向通孔312,所述纵向通孔312与所述横向通孔311相通。
[002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气鞋底,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鞋底下表面、鞋底上表面和连接所述鞋底下表面和鞋底上表面的鞋底侧面,所述鞋底上表面上设有向所述鞋底下表面方向凹陷的平底凹槽,所述平底凹槽由凹槽底壁及与所述凹槽底壁相垂直的凹槽侧壁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侧壁在与所述鞋底上表面相接触端上横向设置有侧沿部,所述平底凹槽的凹槽底壁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侧沿部的正下方;还包括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靠近所述侧沿部一端上连接有形状与所述凹槽底壁相适配的盖片,所述盖片上端与所述侧沿部相接触,下端与所述弹簧相接触,所述平底凹槽的纵向深度是所述盖片的高度的2?3倍;所述平底凹槽的凹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鞋底侧面相通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凹槽底壁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盖片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4个,两两一对,每对定位孔沿所述凹槽底壁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沿部相对所述凹槽侧壁凸出1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的高度为2?3mm,平底凹槽的纵向深度为5?8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上端在与所述侧沿部的互不对应位置上还固设有盖片顶部,所述盖片顶部的高度与所述侧沿部的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顶部内设有贯穿所述盖片顶部内外侧方向的横向通孔,在所述横向通孔的内外侧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与所述横向通孔相通。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3776240SQ20142020856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8日
【发明者】肖顽强 申请人:肖顽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