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537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该晴雨伞包括遮盖组件、支撑组件、风扇组件和电源组件,遮盖组件和支撑组件固定连接,风扇组件固定在支撑组件的顶部且靠近遮盖组件,电源组件固定在支撑组件的底部,电源组件与风扇组件电连接;支撑组件是可折叠的多段支撑结构,电源组件是可反复充电的电芯复合结构。本案不改变传统晴雨伞的基本结构,折叠后携带方便,风力供给顺畅且强劲,散热降温效果好。本案的电源组件内可取出移动电源,在该移动电源上配有接口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支撑组件内部是中空腔体结构,连接导线位于该中空腔体内,呈螺旋形,方便伞的折叠和展开;风扇组件的微型风扇可调节扇面角度,给人不同方位的清凉感受。
【专利说明】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晴雨伞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

【背景技术】
[0002]晴天用来遮阳光,雨天用来遮雨的伞叫做晴雨伞。一般是浅颜色的伞。晴雨伞是晴天雨天都可以用的,既可以遮阳也可以遮雨的伞,有防晒功能,而雨伞基本没有防紫外线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出行往往撑着一把伞遮阳,但这些伞虽然能够遮挡一部分阳光,但却造成伞面下方的温度提升、闷热等。
[0003]为了克服伞下方闷热的技术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220490250.4”专利名称为:“太阳伞”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双层伞面的装置,该装置的外层伞面和内层伞面之间具有间隙,内层伞面上具有多个风孔,通过手柄部设置的微型风扇和马达进行风力供给。但是,这种供风方式需要通过支撑杆来作为风道,在实际的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
[0004]1、支撑杆中部中空,当做风道来使用时,务必会增大支撑杆的直径,造成支撑杆体积过于庞大,结构臃肿;
[0005]2、供电部为太阳能电池阵,文件中并没有给出电池阵的安装位置和实现为电机提供电能的具体结构,难以实现;
[0006]3、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转化效率较低,带来充电能力弱,根本无法满足动力部件微型马达的长时间运转;
[0007]4、通过多个风孔的供风方式存在缺陷,由于微型马达产生的气流本来小,再在支撑杆和上下伞面间隙中远距离行进而损耗后,无法得到较好的散热降温效果;
[0008]5、支撑杆不可折叠,导致该太阳伞的携带不方便,不能满足放入皮包的需求。
[0009]另外, 申请人:还通过检索还发现一些另类的方案。如有在伞的顶部加装风扇,或者在伞骨上设置风扇等,这些设想在实际使用中均会影响晴雨伞的基本结构,导致晴雨伞基本功能的丧失,因而不可取。
实用新型内容
[0010]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不改变传统晴雨伞的基本结构,折叠后携带方便,风力供给顺畅且强劲,散热降温效果好。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包括遮盖组件、支撑组件、风扇组件和电源组件,所述遮盖组件和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在支撑组件的顶部且靠近遮盖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固定在支撑组件的底部,所述电源组件与风扇组件电连接;所述支撑组件是可折叠的多段支撑结构,所述电源组件是可反复充电的复合电芯结构。
[0012]其中,所述遮盖组件包括伞面和伞骨,所述伞面和伞骨连接成可以撑开收拢的结构,所述伞骨为可以折叠的多段式伞骨。
[0013]其中,所述晴雨伞还包括螺旋式电连接导线,所述风扇组件通过该导线与电源组件电连接,该螺旋式电连接导线容置在支撑组件的中空腔体内。
[0014]其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和出风罩,所述电机和风扇容置在风扇罩内,所述风扇罩上开有出风口,风扇的出风面朝向该出风口 ;所述风扇的出风面可垂直于伞面,也可与伞面呈30度夹角。
[0015]其中,所述风扇罩上的出风口可以设置在风扇罩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风扇罩的侧面。
[0016]其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用于导通或切断电源并调节风量大小的控制开关、移动电源和伞把,所述移动电源和控制开关容置在伞把内,移动电源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机电连接。
[0017]其中,所述伞把上还设有用于取出移动电源的后盖,所述后盖上设有开口,该移动电源的充放电USB接口透过该开口露出。
[0018]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出风罩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电源组件固定连接。
[0019]其中,所述电连接导线包括顺次电连接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线与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容置在第一支撑杆内,第二导线容置在第二支撑杆内,第三导线容置在第三支撑杆内,第四导线容置在第四支撑杆内。
[0020]其中,所述的风扇组件包括电机和无叶风扇,所述电机驱动无叶风扇出风。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不改变传统晴雨伞的基本结构,折叠后携带方便,风力供给顺畅且强劲,散热降温效果好。进一步地,本案的电源组件内可取出移动电源,在该移动电源上配有接口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支撑组件内部是中空腔体结构,连接导线位于该中空腔体内,呈螺旋形,方便伞的折叠和展开;风扇组件的微型风扇可调节扇面角度,从而控制出风角度,给人不同方位的清凉感受。通过在伞面内侧设置微型风扇,使普通的晴雨伞具备了可吹风的功能,在炎热的夏天为人们带来阵阵清凉。伞选用质量轻的型材,结构轻巧携带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的结构示意图。
[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4]1、遮盖组件2、支撑组件
[0025]3、风扇组件4、电源组件
[0026]11、伞骨12、伞面
[0027]21、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
[0028]23、第三支撑杆24、第四支撑杆
[0029]31、电机32、风扇
[0030]33、出风罩41、移动电源
[0031]42、控制开关43、伞把
[0032]5、电连接导线51、第一导线
[0033]52、第二导线53、第三导线
[0034]54、第四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36]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包括遮盖组件1、支撑组件2、风扇组件3和电源组件4,遮盖组件I和支撑组件2固定连接,风扇组件3固定在支撑组件2的顶部且靠近遮盖组件1,电源组件4固定在支撑组件2的底部,电源组件4与风扇组件3电连接;支撑组件2是可折叠的多段支撑结构,电源组件4是可反复充电的复合电芯结构。
[0037]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不改变传统晴雨伞的基本结构,折叠后携带方便,风力供给顺畅且强劲,散热降温效果好。进一步地,本案的电源组件内可取出移动电源,在该移动电源上配有接口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支撑组件内部是中空腔体结构,连接导线位于该中空腔体内,呈螺旋形,方便伞的折叠和展开;风扇组件的微型风扇可调节扇面角度,从而控制出风角度,给人不同方位的清凉感受。通过在伞面内侧设置微型风扇,使普通的晴雨伞具备了可吹风的功能,在炎热的夏天为人们带来阵阵清凉。伞选用质量轻的型材,结构轻巧携带方便。
[0038]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遮盖组件I包括伞面12和伞骨11,伞面12和伞骨11连接成可以撑开收拢的结构,伞骨11为可以折叠的多段式伞骨。当然,本案的遮盖组件可以根据风扇组件3的具体安装位置来合理设计伞骨的形状和折叠段数量,只要是利用在伞面的内部设置微型风扇,并不影响晴雨伞折叠的结构,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0039]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晴雨伞还包括螺旋式电连接导线5,风扇组件3通过该导线5与电源组件4电连接,该螺旋式电连接导线5容置在支撑组件2的中空腔体内。当然,本案并不局限于连接导线的具体材质,也不局限于螺旋圈数,只要是利用螺旋式方式或者接触式滑轨导电方式实现电连接的技术方案,均落入到本案的保护范围。
[004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风扇组件3包括电机31、风扇32和出风罩33,电机31和风扇32容置在风扇罩33内,风扇罩33上开有出风口,风扇32的出风面朝向该出风口。当然,为了美观或者增大风量的需要,也可以取消风扇罩33,直接利用固定支架结构或者旋转支架结构来固定电机31和风扇32,这样的结构是属于对本案的简单变形,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0041]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风扇32的出风面可垂直于伞面12,也可与伞面12呈30度左右的夹角。当然,本案并不局限于垂直和30度左右夹角两种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一直摇头或者自然风的方式来固定风扇或者调节风扇的运行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是利用常规的风扇设计,来达成在晴雨伞上的细微变化,均属于对本案的简单变形,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上述风扇罩33上的出风口可以设置在风扇罩33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风扇罩33的侧面。
[004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源组件4包括用于导通或切断电源并调节风量大小的控制开关42、移动电源41和伞把43,移动电源41和控制开关42容置在伞把43内,移动电源41通过控制开关42与电机31电连接。伞把43上还设有用于取出移动电源41的后盖(图未示),后盖上设有开口,该移动电源41的充放电USB接口透过该开口露出。
[0043]在典型的应用中,支撑组件2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第三支撑杆23和第四支撑杆24,第一支撑杆21的一端与出风罩33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二支撑杆22、第三支撑杆23和第四支撑杆2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杆24的另一端与伞把43固定连接。电连接导线5包括顺次电连接的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第三导线53和第四导线54,第一导线51与电机31电连接,第四导线54与控制开关42电连接;第一导线51容置在第一支撑杆21内,第二导线52容置在第二支撑杆22内,第三导线53容置在第三支撑杆23内,第四导线54容置在第四支撑杆24内。
[0044]在典型的应用中,上述的风扇组件并不局限于采用有叶风扇,也可以采用无叶风扇的形式,由电机直接驱动无叶风扇出风。当然本案并不局限于无叶风扇的结构和供电方式,只要是将移动电源装在伞把内,并将风扇组件固定在伞面和支撑杆之间,实现散热降温效果的技术方案,均落入到本案的保护范围。
[0045]由上可知,本案的移动电源和开关装置设置在晴雨伞的伞把内,并附有防水保护膜,移动电源可取出更好并配有接口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连接导线位于伞柄内侧,呈螺旋形,方便伞的折叠和展开;微型风扇位于伞头内侧并配有防水保护膜,微型风扇可调节扇面角度,伞柄与伞架在顶部与伞头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伞头内侧设置微型风扇,使普通的晴雨伞具备了可吹风的功能,在炎热的夏天为人们带来阵阵清凉;同时伞柄处的移动电源可以为电子设备充电。伞整体可折叠,选用质量轻的型材,方便携带。
[0046]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0047]1、支撑杆中部中空,仅需容置螺旋状的电连接线通过,并采用多段结构,结构简单,折叠后可以放置在手提包或者皮包内,携带方便;
[0048]2、采用移动电源作为供电部件,随着移动电源技术的发展,移动电源的容量不断增大,在为电机风扇提供电能的同时,还可以做为移动终端设备的电源供给源,实现一物多用;
[0049]3、移动电源容量大,充电能力强,可以长时间为微型马达的提供运转所需能量;
[0050]4、通过风扇罩上的出风口来出风,供风方式合理,产生的气流直接送至用户,没有远距离行进产生的损耗,可以得到很好的散热降温效果;
[0051]5、支撑杆可以折叠,携带方便,满足各种用伞需求。
[0052]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遮盖组件、支撑组件、风扇组件和电源组件,所述遮盖组件和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在支撑组件的顶部且靠近遮盖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固定在支撑组件的底部,所述电源组件与风扇组件电连接;所述支撑组件是可折叠的多段支撑结构,所述电源组件是可反复充电的复合电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组件包括伞面和伞骨,所述伞面和伞骨连接成可以撑开收拢的结构,所述伞骨为可以折叠的多段式伞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晴雨伞还包括螺旋式电连接导线,所述风扇组件通过该导线与电源组件电连接,该螺旋式电连接导线容置在支撑组件的中空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和出风罩,所述电机和风扇容置在风扇罩内,所述风扇罩上开有出风口,风扇的出风面朝向该出风口 ;所述风扇的出风面可垂直于伞面,也可与伞面呈30度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上的出风口可以设置在风扇罩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风扇罩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用于导通或切断电源并调节风量大小的控制开关、移动电源和伞把,所述移动电源和控制开关容置在伞把内,移动电源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把上还设有用于取出移动电源的后盖,所述后盖上设有开口,该移动电源的充放电USB接口透过该开口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出风罩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电源组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导线包括顺次电连接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线与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容置在第一支撑杆内,第二导线容置在第二支撑杆内,第三导线容置在第三支撑杆内,第四导线容置在第四支撑杆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带风扇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组件包括电机和无叶风扇,所述电机驱动无叶风扇出风。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4015359SQ20142033520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发明者】安英硕 申请人:安英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