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式健身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572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峰式健身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峰式健身鞋底,由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鞋底中部由后腰部、峰顶部和前腰部复合为一圆滑过渡的倒山脊状鞋底,且峰顶位于整个鞋的中部或中部两侧附近,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的一体式鞋底的上底面的形状为与人体脚部曲线相一致的形状。改变鞋底的构造,使前掌部位高于后跟部位,这样能达到负跟的效果,对人体下肢相关经络达到锻炼作用,弥补普通鞋子的不足,尤其是长期使用高跟鞋对身体下肢、脚踝部及相应经络和肌肉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专利说明】峰式健身鞋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用品,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合健身的鞋底。

【背景技术】
[0002]鞋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目前普通的鞋子,都是鞋掌部位的厚度远小于后跟部位的鞋底的厚度,尤其是高跟鞋,其后跟的厚度远大于前掌厚度的好多倍。长期使用,对身体下肢、脚踝部及相应的经络、肌肉等都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校正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具有针对性的峰式健身鞋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峰式健身鞋底,由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鞋底中部由后腰部、峰顶部和前腰部复合为一圆滑过渡的倒山脊状鞋底,且峰顶位于整个鞋的中部或中部两侧附近,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的一体式鞋底的上底面的形状为与人体脚部曲线相一致的形状。
[0006]所述复合为一体的鞋底的最上层为防滑层,防滑层是均匀分布的柱状凸起或者横向或竖向分布的条状凸起。
[0007]在复合为一体的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的一体式鞋底上面还粘合有与一体式鞋底相配合的大底层。
[0008]大底层的上表面为防滑层,防滑层是均匀分布的柱状凸起或者横向或竖向分布的条状凸起。
[0009]所述后跟部位和前掌部位均为耐磨材料制成的,鞋底中部为轻质材料制成的,鞋底中部的峰顶底部底面上设置耐磨层。
[0010]在复合为一体的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的一体式鞋底上面还粘合有与一体式鞋底相配合的大底层。
[0011]所述后跟部位鞋底的厚度均匀一致,前掌部位鞋底的厚度均匀一致。
[0012]所述后跟部位鞋底的底面和前掌部位鞋底的底面均是斜面或弧面。
[0013]所述鞋底部位的鞋底内横向或竖向嵌设有至少一行孔洞。
[0014]所述孔洞的形状是矩形、梯形、三角形、圆形或菱形中的任一种。
[0015]所述后腰部和前腰部为弧形面或斜面,后腰部弧形面的弧度和前极好部弧形面的弧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是斜面时,后腰部斜面和前腰部斜面的坡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0017]1.改变鞋底的构造,使前掌部位高于后跟部位,这样能达到负跟的效果,对人体下肢相关经络达到锻炼作用,弥补普通鞋子的不足,尤其是长期使用高跟鞋对身体下肢、脚踝部及相应经络和肌肉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0018]2.站立或原地踏步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下肢及足部不同部位的锻炼;双足锻炼的形式和重点可以相同或不同。行走时,在峰顶的自然作用下,身体重心会呈:中一后一中一前的不断变化中,对下肢及足部的大部分经络、关节、肌肉等进行积极有效的锻炼。
[0019]3.本实用新型在站立或行走的过程中,对脚部各关节以及脚踝、膝部关节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对下肢尤其是日常缺乏活动的膀胱、肾、肝、胆等经络组织能起到积极有效的舒展和放松的作用。
[0020]4.可以缓解身心疲劳,放松紧张情绪。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3、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鞋底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后跟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和图9是本实用新型前掌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 一图9所示的一种峰式健身鞋底,由后跟部位1、鞋底中部2和前掌部位3构成,鞋底中部由后腰部12、峰顶部13和前腰部14复合为一圆滑过渡的倒山脊状鞋底,且峰顶位于整个鞋的中部或中部两侧附近。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为三部分,且后跟部位、鞋底部位和前掌部位复合为一体,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的一体式鞋底的上底面的形状为与人体脚部曲线相一致的形状。后跟部位和前掌部位均为耐磨材料制成的,鞋底中部为轻质材料制成的,鞋底中部的峰顶部底面上设置耐磨层,或者峰顶为耐磨材料制作而成。
[00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为由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为三部分构成,且后跟部位、鞋底部位和前掌部位复合为一体。
[0028]如图2所示,在图1的基础上,在复合为一体的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的一体式鞋底上面还粘合有与一体式鞋底相配合的大底层4。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后跟部位鞋底的厚度均匀一致,前掌部位鞋底的厚度均匀—致。
[0030]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后跟部位鞋底的底面和前掌部位鞋底的底面均是斜面或弧面7、8。
[0031]本实用新型的鞋底中部的底面为一弧面。为了防滑,可以在鞋底底面上设置防滑纹。鞋底中部可以为一整体的实心底。为了减轻鞋底的整体重量,也可以在鞋底中部的鞋底内横向或者竖向嵌设孔洞9、10、11,如图3、4、5所示,鞋底内横向或竖向嵌设的孔洞为一行或多行。孔洞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三角形、圆形或菱形中的任一种。孔洞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
[0032]本实用新型的后腰部和前腰部为弧形面或斜面。是弧形面时,后腰部弧形面的弧度和前极好部弧形面的弧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是斜面时,后腰部斜面和前腰部斜面的坡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3]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复合为一体的鞋底的最上层为防滑层,防滑层是均匀分布的柱状凸起或者横向或竖向分布的条状凸起,一方面有防滑作用,同时也具有按摩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峰式健身鞋底,由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其特征是:鞋底中部由后腰部、峰顶部和前腰部复合为一圆滑过渡的倒山脊状鞋底,且峰顶位于整个鞋的中部或中部两侧附近,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的一体式鞋底的上底面的形状为与人体脚部曲线相一致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式健身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复合为一体的鞋底的最上层为防滑层,防滑层是均匀分布的柱状凸起或者横向或竖向分布的条状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式健身鞋底,其特征是:在复合为一体的后跟部位、鞋底中部和前掌部位构成的一体式鞋底上面还粘合有与一体式鞋底相配合的大底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艺术品的峰式健身鞋底,其特征是:大底层的上表面为防滑层,防滑层是均匀分布的柱状凸起或者横向或竖向分布的条状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式健身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后跟部位和前掌部位均为耐磨材料制成的,鞋底中部为轻质材料制成的,鞋底中部的峰顶底部底面上设置耐磨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式健身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后跟部位鞋底的厚度均匀一致,前掌部位鞋底的厚度均匀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峰式健身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后跟部位鞋底的底面和前掌部位鞋底的底面均是斜面或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一 7中任一项所述的峰式健身鞋底,其特征是:所述鞋底部位的鞋底内横向或竖向嵌设有至少一行孔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峰式健身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孔洞的形状是矩形、梯形、三角形、圆形或菱形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峰式健身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后腰部和 前腰部为弧形面或斜面。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3934740SQ201420354872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李兴超 申请人:李兴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