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跟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039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坡跟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坡跟鞋,解决了坡跟鞋鞋底高度不能自由升降的问题,其技术方要点是,包括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所述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均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上层鞋底的后跟部与下层鞋底的后跟部之间呈中空分离设置,上层鞋底的前掌部和下层鞋底的前掌部粘合于一体,上层鞋底的后跟部与下层鞋底的后跟部之间设置有可调高度组件,可调高度组件包括有丝杆、调节套筒、铰链、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固定在上层鞋底上,滑块与滑轨滑移配合,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丝杆对应滑块的另一端与调节套筒螺纹配合,调节套筒可转动穿设于下层鞋底上。这样的设置能够使穿坡跟鞋的人因高跟问题走累了,可以降低鞋后跟高度,有利于增加脚的舒适度。
【专利说明】一种坡跟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跟鞋,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脚后跟能自由升降的坡跟鞋。
技术背景
[0002]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鞋子有很多,而在这么多鞋子中,高跟鞋深受广大女性群体的偏爱,因为高跟鞋除了美观外,还有增高、凸显身材的效果,主流的高跟鞋鞋跟大致分为方形高跟鞋、马蹄形高跟鞋、坡跟高跟鞋等,然而高跟鞋虽然美观大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其中最大的缺点便是,高跟鞋穿久了,会使脚感到非常的疲惫,甚至有些人会忍耐不住酸痛,将鞋子脱下来,光着脚走路,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第一次穿高跟鞋的女性中相对较为普遍,然而,在很多场合中,高跟鞋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使得很多平时不喜欢穿高跟鞋的人很困扰,她们不得不带上另外的平底鞋,等到离开了那种场合,在换上自己带来的平底鞋,因此便有很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不断的对该现象提出了对现有技术的改进。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不少人提出了改进方案,如在高跟鞋鞋跟与脚后跟的接触部分安装有缓冲部分,虽然这种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脚酸痛的问题,但是还是有欠缺的,因为高跟鞋的鞋跟是有坡度的,脚穿在鞋子里面时,脚呈踮起状态,前脚掌承受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并且踮起并不是脚的正常体态,这才是脚出现酸痛的根本原因,所以上述技术方案仅仅是缓解了脚后跟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脚的整体舒适度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将高跟鞋的鞋跟高度进行自由调节的产品,该方法虽然有效,但针对的大部分是杯脚高跟鞋和马蹄形高跟鞋等等,其中并没有包含坡度高跟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脚常时间穿坡跟鞋引起脚出现酸痛现象的技术,将坡跟鞋的后跟自由升降,增加舒适度的坡跟鞋。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坡跟鞋,包括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均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上层鞋底的后跟部与下层鞋底的后跟部之间呈中空分离设置,上层鞋底的前掌部和下层鞋底的前掌部粘合于一体,后跟部设置有可调高度组件,可调高度组件包括有丝杆、调节套筒、滑轨和滑块,滑轨固定在上层鞋底上,滑块与滑轨滑移配合,丝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丝杆对应滑块的另一端与调节套筒螺纹配合,调节套筒可转动设于下层鞋底上。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后跟部进行可升降的设计,有利于缓解由于长期穿坡跟鞋引起的脚酸痛现象,当有些人因为一些必要的场所而穿上该坡跟鞋后,不用再自带另外的平底鞋来换穿鞋子,因为可以通过降低该坡跟鞋的后跟高度,将该坡跟高跟鞋变为平常的平底鞋,来增加脚的舒适度。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调节套筒对应下层鞋底位置固定设置有卡环,所述下层鞋底相对应设置有环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环和环槽,卡环可稳定的安置在下层鞋底的环槽内,避免套筒轴向攒动,使套筒只能周向转动,有利于增加鞋子的稳定性。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层鞋底的后跟部和下层鞋底均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上层鞋底的前掌部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层鞋底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不但能增强鞋底的耐磨性,而且下层鞋底在连接可调高度组件部位需要硬质要求,以加强该连接部位的耐压性,防止鞋子穿久了,卡环与环槽的连接处发生变形现象,从而增强鞋子的耐用性,上层鞋底的后跟采用相同的硬质材料也是出于该原因的考虑,所以该两处部位都是要承受相对较大的作用力,需要硬质材料,由于考虑到后跟升降时上层鞋底需要弯曲动作,所以上层鞋底需要有一定的柔润度,以适应后跟实现升降的功能。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套筒上开设有供丝杆螺纹穿设的螺纹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用螺纹配合结构,能够简单实用的实现对后跟升降的控制,而且坚固耐用,增加该鞋子的实用性。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的外部周向可见部位均有规律的绕制有麻绳,且在中空部分的外围也绕制有一层麻绳,并将中空部分包覆。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绕制麻绳,不但起到了麻编鞋的外观效果,而且还美观大方、环保,在中空部分的外围也绕制有一层麻绳,并将中空部分包覆,增加了鞋子的美观度,而且在后跟呈中空绕制麻绳,大大的减轻了鞋子的整体重量,减少了生产的成本和材料的损耗,也增强了脚穿在鞋子中的舒适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能缓解由于常时间穿坡跟鞋导致的脚出现酸痛现象的问题,将坡跟鞋的后跟自由升降,增加脚穿在坡跟鞋中的舒适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坡跟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滑轨;2、滑块;3、销杆;4、丝杆;5、调节套筒;6、金属层;7、木屑层;
8、上层鞋底;9、下层鞋底。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一种坡跟鞋,包括上层鞋底8和下层鞋底9,所述上层鞋底8和下层鞋底9均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上层鞋底8的后跟部与下层鞋底9的后跟部之间呈中空分离设置,并且在该部位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组件,呈中空设置,能够方便对可调高度组件的设置,为该组件提供了一个升降的空间,同时减轻了鞋子本身的重量,上层鞋底8的前掌部和下层鞋底9的前掌部粘合于一体,前掌部粘合在一起,为该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保证了上层鞋底8和下层鞋底9的稳定性,上述可调节高度组件包括有丝杆4、调节套筒5、销杆3、滑轨I和滑块2,调节套筒5上开设有供丝杆4螺纹穿设的螺纹孔滑轨I固定在上层鞋底8上,所述滑块2与滑轨I滑移配合,丝杆4的一端与滑块2通过销杆3铰接在一起,铰接增强了滑块2与丝杆4之间的灵活性,丝杆4对应滑块2的另一端与调节套筒5螺纹配合,利用丝杆4与调节套筒5的螺纹配合来实现坡跟鞋后跟的升降,既简单又实用可靠,滑轨I安装固定在上层鞋底8的后跟部,为了实现该设计,对上层鞋底8的后跟部有相应的硬度要求,因为人体的很大一部分重量由鞋后跟来承受,而该坡跟鞋后跟是由可调节高度组件来支撑的,支撑点是滑轨I与后跟的接触部分,支撑点很小导致了该接触面受力很大,易造成该鞋后跟的破裂,实际运用中,可以是由木屑直接锻造成型的后跟部,木屑既环保,生产成本又低,同理可调高度组件另一端接触的下层鞋底9,由于下层鞋底9起固定可调高度组件作用,所以硬度要求相对更高,下层鞋底9中设置有金属层6和木屑层7在后跟部设置一通孔,通孔贯穿金属层6和木屑层7,在金属层6通孔壁上设置有一环形卡槽,配合设置在调节套筒5外周上的环形卡环,因此,调节套筒5可以稳定在下层鞋底9上,同时又能通过通孔对调节套筒5自由转动,对调节套筒5自由转动的同时,丝杆4与调节套筒5之间的螺纹配合使丝杆4上下移动,产生后跟部升降的效果,上层鞋底8的前脚掌部分没有跟可调高度组件直接连接,所以对该部分的硬度没有要求,在后跟部升降时,会是上层鞋底8发生弯曲现象,所以上层鞋底8的前脚掌部和后跟部的连接具有弯曲性,同时出于舒适度的考虑,上层鞋底8的前掌部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比如可以材料海波丽材料,在上层鞋底8和下层鞋底9的外部周向可见部位均有规律的绕制有扁平状麻绳,扁平状麻绳由圆形麻绳经机器碾压制成,在中空部分的外围也绕制有一层扁平状麻绳,并将中空部分包覆,在鞋底的外周围均绕制上扁平状麻绳,是鞋子在整体上较为美观,因为扁平状麻绳本身具有可折叠性,所以在中空部分外围绕制扁平状麻绳,不会影响后跟的升降效果。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坡跟鞋,包括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所述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均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鞋底的后跟部与下层鞋底的后跟部之间呈中空分离设置,所述上层鞋底的前掌部和下层鞋底的前掌部粘合于一体,所述上层鞋底的后跟部与下层鞋底的后跟部之间设置有可调高度组件,所述可调高度组件包括有丝杆、调节套筒、铰链、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固定在上层鞋底上,所述滑块与滑轨滑移配合,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丝杆对应滑块的另一端与调节套筒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套筒可转动穿设于下层鞋底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跟鞋,其特征是:所述调节套筒对应下层鞋底位置固定设置有卡环,所述下层鞋底相对应设置有环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跟鞋,其特征是:所述上层鞋底的后部和下层鞋底均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上层鞋底的前掌部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跟鞋,其特征是:所述调节套筒上开设有供丝杆螺纹穿设的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跟鞋,其特征是:所述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的外部周向可见部位均有规律的绕制有麻绳,且在中空部分的外围也绕制有一层麻绳,并将中空部分包覆。
【文档编号】A43B7/16GK203952592SQ201420380960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0日
【发明者】汪岗林 申请人:杭州杉友鞋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