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袋状面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44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双层袋状面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层袋状面料结构,包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分别由四根纬纱和十六根经纱沉浮交织构成,由第一至第十二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所述羽绒容置空间内填满羽绒材料,第十三至第十六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形成缝合处。该双层袋状面料结构具有双层面料,并且具有袋状结构,中空能够填充一些羽绒等保暖物料,该面料特别适用于羽绒服、棉服面料,无需像传统制作羽绒服面料先将两层面料叠合然后进行缝合,大大减少车缝工艺,节省人工成本,并且不易出现跑绒、钻绒情况,外观平整,美观,有助于提高羽绒服的市场竞争力。
【专利说明】双层袋状面料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衣服面料结构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双层袋状面料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冬天到来,人们会穿上保暖衣服来防风防冻,近几年来市场上特别流行羽绒服,羽绒服(down coat)为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羽绒服保暖性较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由于羽绒服面料中层填充油羽绒等保暖材料,将身体与冰冷的外界隔离,热量是不易散失,保暖效果好,因此在冬天,羽绒服就特别畅销。
[0003]为了能够填充羽绒材料,羽绒服面料要求具有双层结构,目前羽绒服面料还是按照传统制作方法,先将分别编织好的两层面料上下叠合,然后利用车裁将两层面料进行车工针织,使之缝合在一起,在中空结构中填充羽绒材料,上述传统制作方式,需要大量的车缝师傅,并且要求车缝师傅技术高超,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走线,导致面料报废,车缝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工人成本居高不下,按照要求缝合好后进行填充羽绒进行,由于车缝中走线有空隙,穿着羽绒运动时,容易发生跑绒,导致外观不平整,影响衣服外观档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袋状面料结构,该双层袋状面料结构具有双层面料,并且具有袋状结构,中空能够填充一些羽绒等保暖物料,该面料特别适用于羽绒月艮、棉服面料,无需像传统制作羽绒服面料先将两层面料叠合然后进行缝合,大大减少车缝工艺,节省人工成本,并且不易出现跑绒、钻绒情况,外观平整,美观,有助于提高羽绒服的市场竞争力。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双层袋状面料结构,包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分别由四根纬纱和十六根经纱沉浮交织构成,相对于四根纬纱而言:第一、五、九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一沉一浮一沉;第二、六、十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一沉一浮一浮;第三、七、十一、十四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一沉一沉一沉;第四、八、十二、十五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一浮一浮一沉;其中上层面料中第十三、十六根经纱和下层面料的第十三、十六根经纱合并为一股,并与四根纬纱沉浮交织形成缝合处,第十三、十六根经纱相对于四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一浮一沉一浮;由第一至第十二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所述羽绒容置空间内填满羽绒材料,第十三至第十六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形成缝合处。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是该双层袋状面料结构具有双层面料,并且具有袋状结构,中空能够填充一些羽绒等保暖物料,该面料特别适用于羽绒服、棉服面料;二是无需像传统制作羽绒服面料先将两层面料叠合然后进行缝合,大大减少车缝工艺,节省人工成本;三是不易出现跑绒、钻绒情况,外观平整,美观,有助于提高羽绒服的市场竞争力;四是针织面料一步完成,无需缝合,并且能够自动化生产,羽绒服面料生产工艺大大缩减,能够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实施例中的双层袋状面料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实施例中的双层袋状面料组织结构示意图。
[0009]标号说明:100—上层面料200 —羽绒容置空间 300 —缝合处400 —下层面料 500 —羽绒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0011]参考图例f 2,一种双层袋状面料结构,包括上层面料100和下层面料400,所述上层面料100与下层面料400分别由四根纬纱和十六根经纱沉浮交织构成,相对于四根纬纱而言:第一、五、九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一沉一浮一沉;第二、六、十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一沉一浮一浮;第三、七、十一、十四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一沉一沉一沉;第四、八、十二、十五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一浮一浮一沉;其中上层面料中第十三、十六根经纱和下层面料的第十三、十六根经纱合并为一股,并与四根纬纱沉浮交织形成缝合处,第十三、十六根经纱相对于四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一浮一沉一浮;由第一至第十二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200,所述羽绒容置空间200内填满羽绒材料500,第十三至第十六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形成缝合处。该双层袋状面料结构具有双层面料,并且具有袋状结构,中空能够填充一些羽绒等保暖物料,该面料特别适用于羽绒服、棉服面料。
[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层袋状面料结构,包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分别由四根纬纱和十六根经纱沉浮交织构成,相对于四根纬纱而言:第一、五、九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一沉一浮一沉;第二、六、十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一沉一浮一浮;第三、七、十一、十四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一沉一沉一沉;第四、八、十二、十五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一浮一浮一沉;其中上层面料中第十三、十六根经纱和下层面料的第十三、十六根经纱合并为一股,并与四根纬纱沉浮交织形成缝合处,第十三、十六根经纱相对于四根纬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一浮一沉一浮;由第一至第十二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所述羽绒容置空间内填满羽绒材料,第十三至第十六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形成缝合处。
【文档编号】A41D31/00GK204039617SQ20142047870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赵德新 申请人:赵德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