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拉绳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68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软质拉绳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软质拉绳扣,是于本体所具的中空弯弧状基座内部为形成有一通道,并于通道二侧上方开口处形成有穿孔,且基座底侧处剖设有连通于通道处的透孔,再于通道内部形成有容置槽,该容置槽二侧的前后方壁面处朝透孔方向分别设有复数阻挡部,且各二相邻的阻挡部间形成有具预定间隙的置入口,可将绳带二端的尾部为分别由本体的穿孔处穿入并沿着通道穿出于透孔而延伸至外部,再打一平结形成挡止结构,使绳带的力量传递不需通过本体,即可拉动于绳带使尾部为由阻挡部的置入口处迫入至定位,而挡止结构的平结则由透孔处进入并收容于容置槽内部隐藏而不会外露,同时由阻挡部的倒勾状结构设计可防止挡止结构的平结滑出于容置槽之外。
【专利说明】软质拉绳扣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质拉绳扣,尤其指可将绳带二端的尾部为由本体的穿孔处穿入并沿着通道穿出于透孔打一平结后,再拉动于绳带使平结收容于容置槽内,且可通过容置槽二侧处的倒勾状阻挡部结构设计防止平结滑出。

【背景技术】
[0002]现今扣具的使用非常的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有不同的扣合方式,便可将扣具应用于背包、鞋体、成衣等物品上使用,然而,扣具通常是利用绳带穿设于其内,并将绳带二端头部穿出,再由另一扣具由二头部套入,使扣具可沿着绳带表面滑动位移以供调整背包、鞋体或成衣等物品上的开口大小使用。
[0003]再者,一般物品上的拉链所具的拉链头片或绳带结尾使用的绳尾扣,大多会利用绳带结合一中空的塑料件固定使用,其是将绳带二端尾部为穿出于塑料件内的中空通道,并打一绳结作为挡止的结构,即可防止绳带脱出,不过此种作法绳结部分仍会外露于物品表面而显得相当突兀且不甚美观,使用者拉动时也容易因压到绳结产生不舒适感。
[0004]为此,便有业者采用将绳带二端尾部为直接利用绳尾扣来予以扣合,并利用齿部咬合的方式进行固定,其虽可方便绳尾扣与绳带作组装结合,并使绳带二端尾部不会外露,不过当使用者用力拉动于绳带或绳带受到外力的拉扯作用时,便会因齿部的咬合力量不足而造成绳带容易脱出于绳尾扣之外;另,亦有业者采用将绳带二端的尾部穿入于绳尾扣的本体内部,并打一绳结作为挡止的结构而具有防脱的效果,公知绳尾扣是由公扣及母扣二个部品组合使用,而公扣材质为硬料、母扣为软料,并将绳带二端的尾部穿入于公扣的穿孔内,再各打一个绳结固定于公扣内部使绳带不易脱出,但此种绳带力量的传递需要通过公扣,并于公扣上需要组合一母扣使用,整体构件较为复杂且增加组装工序使生产成本无法降低,当使用者拉动于母扣时,若是手指较滑便不能确实的拉住母扣而轻易造成有滑脱的情况发生,且因公扣为硬料并无软质的手感,若是施加较大力量按压于母扣时,仍会导致使用者的不舒适性,即为有待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质拉绳扣,以改进公知绳尾扣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质拉绳扣,在于该本体所具的中空弯弧状基座内部为形成有一通道,并于通道二侧上方开口处形成有穿孔,且基座底侧处剖设有连通于通道处的透孔,再于通道内部形成有容置槽,该容置槽二侧的前后方壁面处朝透孔方向分别设有复数阻挡部,且各二相邻的阻挡部间形成有具预定间隙的置入口,便可将绳带二端的尾部为分别由本体的穿孔处穿入并沿着通道穿出于透孔而延伸至外部,再打一平结形成挡止结构,使绳带的力量传递不需通过本体,即可拉动于绳带使尾部为由阻挡部的置入口处迫入至定位,而挡止结构的平结则由透孔处进入并收容于容置槽内部隐藏而不会外露,同时由阻挡部的倒勾状结构设计可防止挡止结构的平结滑出于容置槽之外。
[0007]本实用新型的软质拉绳扣,当使用者将绳带的尾部为由本体的穿孔处穿入,并沿着通道穿出透孔打一平结形成挡止结构后,便可拉动于绳带与本体形成上下相对向外拉扯的状态,并使绳带的尾部为由阻挡部的置入口处沿着导引面迫入,由于置入口的预定间隙为小于绳带的外径,所以抵持凸块受到尾部推挤的作用便会产生向外弹性变形,且待绳带拉到底可使尾部越过抵持凸块处,而挡止结构则由透孔开口处进入并抵持于容置槽内壁面处,便可由阻挡部的抵持凸块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抵持于尾部上形成挡止定位。
[0008]本实用新型的软质拉绳扣,在于本体的容置槽位于透孔开口相对内侧处为凸设有连接至二阻挡部上的挡块,并由挡块处朝外形成有扩张状的顶推面,当绳带的挡止结构进入容置槽内的过程中,亦可将平结沿着顶推面迫入,并使平结越过挡块进入至容置槽内后,便可由挡块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抵持于平结上形成挡止定位,更能够有效防止绳带的挡止结构脱出。
[0009]本实用新型的软质拉绳扣,在于本体为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出单件式成品,并使绳带的挡止结构限制在本体的容置槽内而不会任意滑动,且因挡止结构收容于容置槽内部,可避免使用者拉动于本体时不慎压到挡止结构产生的不舒适感,让使用者拉动于本体外部的按压部时呈现弹性、软质触摸手感,并利用按压部的防滑凸条、第一止滑块及第二止滑块提升其整体握持牢靠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拉动时的前视剖面图。
[0015]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拉动后的前视剖面图。
[0016]附图中符号说明:
[0017]1本体,11基座,12通道,121穿孔,122齿部,13透孔,14容置槽,141挡块,142顶推面,15阻挡部,150置入口,151抵持凸块,152导引面,16按压部,161防滑凸条,162第一止滑块,163第二止滑块;
[0018]2绳带,21尾部,22挡止结构,221平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0020]请参阅图1、2、3、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前视剖面图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本体1,该本体1为具有一中空的弯弧状基座11,其中空内部形成有二侧开口处向上的通道12,并于通道12 二侧上方开口处形成有穿孔121,且二穿孔121内壁面处形成有至少一个向内转折的齿部122,而基座11底侧处为朝穿孔121下方一距离位置剖设有连通于通道12处的透孔13,并于通道12内部中段位置形成有对应于透孔13处的容置槽14,该容置槽14 二侧的前后方壁面处朝透孔13方向分别设有倒勾状的复数阻挡部15,并于各二相邻的阻挡部15相对内侧处分别形成有抵持凸块151,且二相邻抵持凸块151之间形成有具预定间隙的渐缩状置入口 150,再由置入口 150处为朝外形成有扩张状的导引面152,又容置槽14位于透孔13开口相对内侧处为凸设有连接至二阻挡部15上的挡块141,并由挡块141处朝外形成有扩张状的顶推面142 ;另,基座11外部为设有复数按压部16,并于按压部16在基座11的上表面、前后二侧表面与左右二侧边处形成有防滑凸条161、第一止滑块162及第二止滑块163,亦可在按压部16上设有各种纹路、图案、沟槽、镂空部位等,用以作为装饰或止滑效果的使用。
[0021]再者,本体1的基座11为由软质塑料以埋入射出方式所一体成型,并具有弹性、良好的增韧效果且触摸手感、防滑性俱佳,不易因拉扯产生有裂痕或结构破坏,而基座11外部也可具有红色、橘色或黄色等各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形式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的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0022]请结合图5、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拉动时的前视剖面图及拉动后的前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1为可应用于衣物(如成衣、夕卜套等)、袋体(如背包、手提袋等)、鞋体或其它可利用绳带2固定的结合物上,但于实际应用时,亦可将绳带2配合拉链上的拉链头片来调整结合物的开口大小,并作为一绳带配件或拉绳扣使用。
[0023]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先将至少一条绳带2的尾部21为由穿孔121处穿设于本体1的通道12内,其较佳实施是利用绳带2 二端的尾部21穿入于穿孔121内,但于实际应用时,亦可利用二条绳带2 —端的尾部21分别穿入于穿孔121内,并使绳带2的尾部21沿着通道12内壁面处向下穿出于透孔13处而延伸至基座11外部后,再将绳带2 二端的尾部21或以二条绳带2 —端的尾部21打一平结221后形成挡止结构22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也可利用铜扣、铆钉、套环、串珠等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将尾部21结合固定,或者是利用车缝的方式结合固定形成一挡止结构22,使绳带2绕设形成一环状,且绳带2的力量传递不需通过本体1,以利于使用者拉动于绳带2。
[0024]而后便可向上拉动于绳带2与本体1形成上下相对向外拉扯的状态,并使绳带2的尾部21为由阻挡部15的置入口 150处沿着导引面152迫入至定位后,由于阻挡部15的置入口 150预定间隙为小于绳带2的外径,所以抵持凸块151受到尾部21推挤的作用便会产生相对向外的弹性变形,且待绳带2拉到底后可使尾部21越过抵持凸块151处,而挡止结构22的平结221则由透孔13开口处进入并抵持于容置槽14内壁面处,便可由阻挡部15的抵持凸块151经由弹性变形与复位的过程后抵持于尾部21上形成挡止定位。
[0025]又挡止结构22进入于容置槽14内的过程中,亦可将平结221沿着顶推面142迫入,并使平结221越过挡块141进入至容置槽14内,便可由挡块141抵持于平结221上形成挡止定位,也可通过穿孔121内壁面处向内转折的齿部122咬合于绳带2上更能有效防止脱出,此种本体1为由软质塑料所一体成型出单件式成品,让使用者拉动于本体1的按压部16上时呈现弹性、软质触摸手感,并利用按压部16的防滑凸条161、第一止滑块162及第二止滑块163提升其整体握持牢靠的效果,亦可由阻挡部15为呈一倒勾状的结构设计,可防止绳带2的挡止结构22滑出于容置槽14之外,并将挡止结构22的平结221限制在容置槽14内不会任意滑动,使挡止结构22收容于容置槽14内部隐藏而不会外露,以避免使用者拉动于本体1时不慎压到挡止结构22所产生的不舒适感。
[0026]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软质拉绳扣,其特征是,包括有本体,该本体为具有中空的弯弧状基座,其中空内部形成有可供预设绳带穿设的通道,并于通道二侧上方开口处形成有可供预设绳带穿入于通道内的穿孔,且基座底侧处剖设有连通于通道处的透孔,再于通道内部形成有对应于透孔处用以收容预设绳带尾部上所形成的挡止结构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二侧的前后方壁面处朝透孔方向分别设有复数阻挡部,且各二相邻的阻挡部间形成有具预定间隙而可供预设绳带尾部迫入的置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拉绳扣,其特征是,该本体的二穿孔内壁面处为向内转折形成有至少一个咬合于预设绳带上的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拉绳扣,其特征是,该本体各二相邻的阻挡部相对内侧处为分别形成有抵持于预设绳带尾部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抵持凸块,且二相邻抵持凸块间所形成渐缩状的置入口预定间隙为小于预设绳带的外径,再由置入口处朝外形成有扩张状的导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拉绳扣,其特征是,该本体的容置槽位于透孔开口相对内侧处为凸设有连接至二阻挡部上的挡块,并由挡块处朝外形成有扩张状的顶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拉绳扣,其特征是,该本体的基座外部为设有具防滑凸条、第一止滑块及第二止滑块的复数按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拉绳扣,其特征是,该本体的基座为由软质塑料所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A44B11/25GK204132570SQ20142050109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萧勋名 申请人: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