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36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防滑鞋底,包括鞋底触地面,鞋底触地面上设有防滑单元,防滑单元包括内侧部、外侧部及中间部;内侧部上设有多个分别沿鞋底触地面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一防滑纹且形成阶梯状结构,阶梯状结构的水平高度自鞋底内侧边缘至中间部方向依次升高;外侧部上设有多个分别沿鞋底触地面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二防滑纹;中间部上设有多个分别沿鞋底触地面内外两侧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三防滑纹,且每个第三防滑纹的纵截面形状为倒立三角形,多个第三防滑触地线与第二防滑纹触地面以及最靠近鞋底内侧边缘的第一防滑纹触地面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防滑纹、第二防滑纹和第三防滑纹增强鞋底的防滑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防滑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滑鞋底。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鞋底的防滑性能对于运动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若鞋底的防滑性能不能达到要求,穿着者在运动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脚步动作,影响运动心情和运动成绩,甚至可能摔倒受伤,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损伤。而鞋底的防滑性能一般是在鞋底的外底上设置各种防滑花纹,经典的是波浪纹,这些花纹确实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但是却很少有能够起到鞋底前后左右方向上的防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时在多个方向上具有防滑效果的防滑鞋底。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防滑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鞋底触地面,所述鞋底触地面上设有防滑单元,所述防滑单元包括靠近所述鞋底内侧边缘的内侧部、靠近所述鞋底外侧边缘的外侧部、以及设在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之间的中间部;
[0006]所述内侧部上设有多个分别沿所述鞋底触地面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一防滑纹,且多个所述第一防滑纹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的水平高度自所述鞋底内侧边缘至所述中间部方向依次升高;
[0007]所述外侧部上设有多个分别沿所述鞋底触地面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二防滑纹,且多个所述第二防滑纹触地面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8]所述中间部上设有多个分别沿所述鞋底触地面内外两侧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三防滑纹,且每个所述第三防滑纹的纵截面形状为倒立三角形,多个所述第三防滑纹触地线与所述第二防滑纹触地面以及最靠近所述鞋底内侧边缘的所述第一防滑纹触地面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0009]优选地,所述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鞋底触地面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滑纹为相对所述鞋底触地面向上凹陷的“一”字纹。
[0011]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三防滑纹前后相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滑纹设有3个或4个。
[0013]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滑纹触地面的水平高度差为1.0mm?2.0mm。
[0014]优选地,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滑纹之间设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呈向所述鞋底内侧边缘方向弯曲的弧面。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在保证防滑单元尤其是内侧部的防滑性能前提下,同时赋予鞋底内侧部良好的缓冲减震能力,使得鞋底的穿着舒适度更佳。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防滑单元内侧部的第一防滑纹由于采用了阶梯状结构,并且在相邻两第一防滑纹之间设置弧面状的连接面,使得内侧部同时具有鞋底内外侧方向上的良好防滑力以及不错的缓冲减震能力;本实用新型防滑单元外侧部的第二防滑纹可进一步提升鞋底在内外侧方向上的防滑作用力;本实用新型防滑单元中间部的第三防滑纹由于采用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结构,使得中间部在前进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助力和防滑力,在后退或停止动作中具有良好的防滑力和控制力。本实用新型利用防滑单元的第一防滑纹、第二防滑纹和第三防滑纹大大增强鞋底在多个方向上的防滑性能,提高鞋底的穿着舒适度和良好脚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沿图1所示A-A处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沿图1所述B-B处的剖面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0.防滑单元;11.内侧部;12.外侧部;13.中间部;110.第一防滑纹;120.第二防滑纹;130.第三防滑纹;111.连接面;20.鞋底触地面;21.鞋底内侧边缘;22.鞋底外侧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在本文中,所述的“内侧”是指单只鞋底靠近双足中心的一侧,若是左脚鞋的内侧则是该左脚鞋的右侧,若是右脚鞋的内侧则是该右脚鞋的左侧;所述的“外侧”是指单只鞋底远离双足中心的一侧,若是左脚鞋的外侧则是该左脚鞋的左侧,若是右脚鞋的外侧则是该右脚鞋的右侧。
[0023]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滑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鞋底触地面20,所述鞋底触地面20上设有防滑单元10,所述防滑单元10包括靠近所述鞋底内侧边缘21的内侧部11、靠近所述鞋底外侧边缘22的外侧部12、以及设在所述内侧部11和所述外侧部12之间的中间部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单元10设置在所述鞋底触地面20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
[0024]所述内侧部11上设有多个分别沿所述鞋底触地面20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一防滑纹110,且多个所述第一防滑纹110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的水平高度自所述鞋底内侧边缘21至所述中间部13方向依次升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纹110设有3个或4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滑纹110的触地面的水平高度差为1.0mm?2.0mm0本实施例还可对所述第一防滑纹110作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滑纹110之间设有连接面111,所述连接面111呈向所述鞋底内侧边缘21方向弯曲的弧面,一方面增强所述第一防滑纹110在运动过程中受力耐变形能力,保证所述第一防滑纹110多次受力后仍具有原有的结构形状,另一方面根据拱形减震原理可增强鞋底内侧部区域的缓震能力,保证内侧部的穿着舒适性。
[0025]所述外侧部12上设有多个分别沿所述鞋底触地面20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二防滑纹120,且多个所述第二防滑纹触地面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防滑纹120可为相对所述鞋底触地面20向上凹陷的“一”字纹,赋予鞋底在侧向上的防滑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发生过度翻转的不良情况。
[0026]所述中间部13上设有多个分别沿所述鞋底触地面20内外两侧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三防滑纹130,且每个所述第三防滑纹130的纵截面形状为倒立三角形,每个所述第三防滑纹130与地面相接触的为触地线,相邻两个所述第三防滑纹130前后相接。本实施例利用中间部13上的第三防滑纹130结构设计,提高防滑单元10在中间部13的前后方向上的防滑性能,为前进提供助力,为止步提供阻力,大大提升鞋底对脚步动作的控制能力。
[0027]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三防滑纹触地线与所述第二防滑纹触地面以及最靠近所述鞋底内侧边缘21的所述第一防滑纹触地面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保持本实用新型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002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滑鞋底,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鞋底触地面,所述鞋底触地面上设有防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单元包括靠近所述鞋底内侧边缘的内侧部、靠近所述鞋底外侧边缘的外侧部、以及设在所述内侧部和所述外侧部之间的中间部; 所述内侧部上设有多个分别沿所述鞋底触地面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一防滑纹,且多个所述第一防滑纹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的水平高度自所述鞋底内侧边缘至所述中间部方向依次升高; 所述外侧部上设有多个分别沿所述鞋底触地面前后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二防滑纹,且多个所述第二防滑纹触地面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中间部上设有多个分别沿所述鞋底触地面内外两侧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第三防滑纹,且每个所述第三防滑纹的纵截面形状为倒立三角形,多个所述第三防滑纹触地线与所述第二防滑纹触地面以及最靠近所述鞋底内侧边缘的所述第一防滑纹触地面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单元设置在所述鞋底触地面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滑纹为相对所述鞋底触地面向上凹陷的“一”字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三防滑纹前后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纹设有3个或4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滑纹触地面的水平高度差为1.0mm?2.0_。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滑纹之间设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呈向所述鞋底内侧边缘方向弯曲的弧面。
【文档编号】A43B13/26GK204048276SQ201420547478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张金进 申请人:张金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