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405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下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下装。



背景技术:

职业性疾病中,腰痛是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容易患上的疾病之一,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发生。作为发生腰痛的风险高的职业,可例举从事重物搬运和/或长距离驾驶的运输业、需要帮助住院患者和/或应对急救患者的医疗从业者。最近,在高龄者护理等社会福利机构中,腰痛的发生件数大幅地增加。另外,近年来,计算机在工作场所和家庭中普及,一边注视画面一边长时间操作鼠标和/或键盘的工作也成为了发生腰痛的新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腰痛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倾向。但是,特别是在初期的时候采取对策的人少、症状恶化之前什么都不做的人也不少。日本正在少子化高龄化,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问题,因此在支撑社会的这方面,65岁以上的劳动老年人和劳动女性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维持和增进宝贵的劳动者的健康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职业服装中,在以往以来的安全性、活动自如性以及识别性这些功能的基础上,更积极地维持劳动者的健康的观点变得很重要。

以往,在腰痛的预防中,通过腰部保护带等在腰部的周围尤其是包括骨盆上部的位置系紧来提高腹压的方法很有效。这是为了使腹腔成为橄榄球那样的柱状来减轻腰的负担。但是,这样的腰部保护带必须在脱掉衣服之后才能戴到身上,因此穿戴麻烦,而且在将腰部保护带戴到身上后对腰部的系紧状态进行调节时,也必须在脱掉或者解松衣服后才能对系紧状态进行调节,因此存在这样的操作很麻烦的问题。另外,存在有效的位置作为用腰部保护带系紧的位置,推荐在包括骨盆上部的位置用腰部保护带系紧。但是,在戴着腰部保护带时,即使在适当的位置系紧了腰部保护带,仍存在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动作时腰部保护带上滑的问题。该问题在腰围与臀围的差较大的女性身上尤其显著。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带腰部保护用具的运动用衣服。关于该带腰部保护用具的运动用衣服,用于保护腰的保护用具被衣服主体缝合并且该保护用具在人体的腰部的周围系紧,从而能够减轻腰部负担且容易调整该保护用具的系紧状态,另外,腰部保护用具被衣服主体缝合而成为一体,因此能够抑制腰部保护用具上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4640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腰部保护用具的运动用衣服中,腰部保护用具被衣服主体直接缝合,因此腰部保护用具相对于人体的位置被唯一确定。因此,难以与因人而异的腰宽和骨盆配合而在最合适的腰的位置系紧。另外,关于带腰部保护用具的运动用衣服,腰部保护用具由硬质的金属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形成,衣服主体由柔软的纤维材料形成。即,带腰部保护用具的运动用衣服为硬度不同的多个材料的组合,因此在反复洗涤时,衣服主体的腰部保护用具的周边的布料劣化。另外,若在干燥该运动用衣服时使用了滚筒干衣机,则腰部保护用具变形,其结果,衣服主体的寿命缩短。因此,若为了防止伴随洗涤的布料的劣化和/或腰部保护用具的变形,以手洗的方式进行带腰部保护用具的运动用衣服的洗涤,则洗涤费工夫,欠缺实用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因人而异的腰部系紧位置调整的容易性、洗涤等维护方便的实用性以及能够简单地在腰部系紧或解松的腹压调整的容易性的下装。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下装至少具有腰围部,所述腰围部至少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

在此,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下装进一步具有腰痛保护带,该腰痛保护带具备腰部保护部,

所述腰部保护部配置于所述腰围部的后内侧,

所述腰痛保护带的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孔而配置于所述腰围部的外侧面,

所述腰痛保护带的另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孔而配置于所述腰围部的外侧面,

所述腰痛保护带的一端部与所述腰痛保护带的另一端部能够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

另外,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在所述腰围部的后内侧具有将所述腰部保护部装卸自如地固定的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所述进行固定的单元具有对所述腰部保护部的固定位置进行调整的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在所述腰围部具有至少一个袢带。

另外,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所述袢带的腰围方向上的宽度为1~5cm,所述袢带的与腰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为2.5~20.5cm。

另外,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在所述腰围部具有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相比配置于所述腰围部的更靠近背部侧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所述腰痛保护带的第一面与所述腰围部的内侧面相面对,

所述腰痛保护带具有:朝向所述腰痛保护带的第一面而配置于所述腰部保护部的左侧的第一带部;朝向所述腰痛保护带的第一面而配置于所述腰部保护部的右侧的第二带部;以及处在所述腰痛保护带的第一面的第一辅助带和第二辅助带,

所述第一带部具有第五接合止动部,

所述第二带部具有第六接合止动部,

所述第一辅助带的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腰部保护部,第二端部穿过所述第三孔而配置于所述腰围部的外侧面,

所述第二辅助带的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腰部保护部,第二端部穿过所述第四孔而配置于所述腰围部的外侧面,

所述第一辅助带的第二端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五接合止动部或所述第六接合止动部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的第七接合止动部,

所述第二辅助带的第二端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五接合止动部或所述第六接合止动部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的第八接合止动部。

另外,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在所述腰围部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具有褶部。

另外,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所述褶部的腰围方向的宽度为2cm以上。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因人而异的腰部系紧位置的调整的容易性、洗涤等维护方便的实用性以及能够简单地在腰部系紧或解松的腹压的调整的容易性的下装。

附图说明

图1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本发明的下装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1的下装的腰围部附近部分所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3是从配置于腰围部一侧的面观察腰痛保护带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4是从配置于穿着者一侧的面观察图3所示的腰痛保护带所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5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将腰部保护部固定于腰围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高的位置的下装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6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将腰部保护部固定于腰围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低的位置的下装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7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6所示的下装的腰围部的周边部所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8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本发明的下装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9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8所示的下装的腰围部的周边部所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10是从在将具有辅助带的腰痛保护带装设于下装时朝向腰围部的内侧面的面观察该腰痛保护带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11是从在将图10所示的腰痛保护带装设于下装时配置于穿着者一侧的面观察该腰痛保护带所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12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10所示的腰痛保护带装设于图8所示的下装后的腰围部的周边部分所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13是从第一侧部观察本发明的下装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腰围部附近部分所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14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10所示的腰痛保护带安装于图13所示的下装后的腰围部的周边部分所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15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本发明的下装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下装中,至少具有腰围部,所述腰围部至少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

在此,腰围部是位于从穿着者的脊柱的下部到骨盆为止的所谓腰围的下装的衣服部分。即,是像从穿着者的右侧腹到腹、左侧腹、腰这样沿着腰部周围接触的下装的衣服部分整体。另外,在腰围部包括袢带、侧口袋、后口袋以及包括前后拉链的腰部部分等。而且,在裤子中,除了上述部分之外还包括上裆部分等。

另外,下装是指所有下半身穿着的衣服,包括例如裙子、或者宽松长裤(slacks)、牛仔裤(jeans)、斜纹布裤(chino pants)或工装裤等裤子。

另外,在此,孔是指贯通衣服的穿着者的身体侧的面和所述身体侧的面的反面即外侧面的孔,没有特别限制其形状,如后所述,在经由该孔将带从腰围部的内侧向外侧拉出的情况下,为了流畅地进行带的拉出操作,优选,该孔为竖缝状的切口。

图1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本发明的下装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下装的腰围部附近部分1具备腰围部2,该腰围部2在第一侧部具有第一孔3,在第二侧部具有第二孔4。

另外,图2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1的下装的腰围部附近部分所观察到的侧视图。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市面上出售的通常的腰痛保护带等像后述的图6那样配置并调整对穿着者腰部的穿着压力。在该情况下,腰痛保护带等腰部保护部配置在腰围部的穿着者侧的面,但是因为并没有如缝合等而被直接固定,因此穿着者能够容易地调整腰部系紧位置使得对于各个人而言对最合适的部位给予最合适的穿着压力。

另外,装设于本发明的下装的腰痛保护带的两个端部,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而在腰围部的穿着者一侧的面的反面即外侧面(以下,称为外侧面)互相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由此,穿着者在调整对自身腰部的穿着压力时无需脱掉下装,是腹压调整的容易性优异的下装。

而且,腰痛保护带等没有通过缝合等而被直接固定于下装,因此在洗涤下装时,能够从下装摘下腰痛保护带等。因此,即使在用洗衣机等进行洗涤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下装与腰痛保护带等分开来洗涤,因此也能够抑制对下装的损伤。由此,本发明的下装是洗涤等维护方便的实用性优异的下装。另外,腰痛保护带等与下装是分开的部件,因此,易脏但是对于洗涤具有高耐久性的下装可以频繁地洗涤,而与下装相比对于洗涤的耐久性不高但是也不容易脏的腰痛保护带等不频繁地洗涤即可。而且,可以对下装和腰痛保护带等分别采用合适的洗涤方式,因此,具有腰部保护带和腰部保护功能的下装,其耐久性极其优异。

另外,随着穿着的期间变长,容易发生下装的磨损或下装的破损,或者容易发生腰痛保护带的带部的橡胶的松弛。即,存在在某一部件产生这样的不良状况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将该产生不良状况的部件替换成新的即可,因此本发明的下装经济且维护方便。

另外,下装的腰围部2在其穿着者侧的一面具有第一接合止动部5。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第一接合止动部5与后述的图3所示的腰痛保护带的腰部保护部所具有的第二接合止动部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腰部保护部固定于下装的腰围部。由此,能够抑制穿着者进行各种各样的动作时腰部保护部上滑。

另外,优选,下装的腰围部2具有至少一个袢带。袢带作为对腰部保护部的固定位置进行调整的单元,既可以设置于与身体接触的腰围部的内侧,也可以设置于腰围部的外侧,特别是优选设置于腰围部的外侧。通过将腰痛保护带的带部穿过袢带而固定于身体侧,由此能够避免例如上述的带部钩挂在门把手等突起物上而导致穿着者跌倒这样的事故。袢带特别是在将下装作为工作服而使用的情况下,为了使下装兼顾安全性和减轻穿着者的腰痛而变得很重要。

在此,优选,袢带的腰围方向上的宽度为1~5cm,优选,袢带的与腰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为2.5~20.5cm。将袢带的腰围方向上的宽度设为1cm以上,从而能够抑制由于袢带受到的冲击而使袢带从下装脱落。将袢带的腰围方向上的宽度设为5cm以下,从而能够使腰围部的柔软性更优异,能够成为工作性更优异的下装。另外,将袢带的与腰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设为2.5cm以上,从而带部更容易穿过袢带。将袢带的与腰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设为20.5cm以下,从而能够使腰围部的柔软性更优异,能够成为工作性更优异的下装。

接着,对腰痛保护带进行说明。图3是从配置于腰围部一侧的面观察腰痛保护带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主视图。腰痛保护带7具有:腰部保护部8;配置于该腰部保护部8的左右的带部9;配置于腰痛保护带的一端部的第三接合止动部10;配置于腰部保护部8的第二接合止动部11;以及配置于腰部保护部8的骨部(bone)12。另外,图4是从配置于穿着者侧的一面观察图3所示的腰痛保护带所观察到的主视图。腰痛保护带7具有:腰部保护部8;配置于该腰部保护部8的左右的带部9;配置于第三接合止动部10所配置的一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的第四接合止动部13;以及配置于腰部保护部8的骨部。

在此,腰部保护部是宽幅的带,既可以使用与带部相同的原材料,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原材料。另外,腰部保护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宽度即背宽优选为5~20cm。将背宽设为5cm以上,从而能够抑制穿着者的腰部的系紧压力集中于窄幅部分、压力相对地变高、过度地压迫血管等,另外,在配置腰部保护部时的定位中,能够减轻为了使腰部保护部穿戴于骨盆的上部的负担。将背宽设为20cm以下,从而能够进一步减轻长时间穿着时的闷热。鉴于这一点,为了将活动限制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确保长时间的穿着和工作性,优选,将腰部保护部的背宽设为所述范围。另外,根据上述的观点,进一步优选背宽的下限为8cm以上,进一步优选背宽的上限为15cm以下。

另外,优选,腰部保护部具备骨部以使脊柱的位置稳定。在此,骨部的原材料可以是金属和树脂等中的任一种,其形状也可以是螺旋状和条状骨部等中的任一种。

另外,腰部保护部进一步优选为,在腰部保护部的穿着者一侧的面具备防滑带以保持腰部保护部的合适的位置。在此,防滑带例示有,例如具有防滑效果的线状弹性体以沿着带的长边方向取向地突出的方式附设。

另外,本发明的下装优选为,在腰围部的后内侧具有将腰部保护部装卸自如地固定的单元。在此,将腰部保护部装卸自如地固定的单元,可例举配置于下装的腰围部的后内侧的第一接合止动部等。第一接合止动部与腰部保护部所具有的第二接合止动部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而将腰部保护部固定于下装的腰围部,从而可抑制腰部保护部由于穿着者的各种各样的动作而上滑。在此,作为第一接合止动部和第二接合止动部,可以例示一对粘扣件、一对按扣等一对纽扣类、一对挂钩类或用于穿过腰部保护部而将其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下装的腰围部的环扣等。既可以单独地使用这些单元,也可以从这些单元中选出多个单元组合使用。

进一步优选,上述的固定单元具有对腰部保护部的固定位置进行调整的单元。在此,图5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将腰部保护部固定于腰围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高的位置的下装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在该下装中,腰部保护部14固定于腰围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高的位置。另外,图6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将腰部保护部固定于腰围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低的位置的下装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在该下装中,腰部保护部14固定于腰围部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低的位置。即,在这些下装中,能够进行调整使得腰痛保护带的腰部保护部固定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的所期望的位置。

另外,在采用环扣、纽扣类或挂钩类(以下,称为环扣等)作为上述的固定单元的情况下,对固定腰部保护部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单元可例示以下的形态。例如可例举如下形态:在第一接合止动部配置一个纽扣,在第二接合止动部配置多个纽扣孔,多个纽扣孔在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排列配置。在该形态中,为了将腰部保护部固定在所期望的位置,穿着者从多个纽扣孔中选择一个纽扣孔供一个纽扣穿过。另外,该调整单元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既可以是纽扣为多个而纽扣孔为一个的形态,也可以是纽扣和纽扣孔均为多个的形态,另外,还可以是在第一接合止动部配置纽扣孔,在第二接合止动部配置纽扣的形态。

另外,在采用粘扣件作为上述的固定单元的情况下,调整腰部保护部的固定位置的单元可例举以下的形态。例如可例举如下形态:在第一接合止动部配置一对粘扣件中的一方,在第二接合止动部配置一对粘扣件中的另一方,第一接合止动部例的粘扣件的宽度在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短,第二接合止动部例的粘扣件的宽度在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长。在该形态中,为了将腰部保护部固定在所期望的位置,穿着者将第一接合止动部例的粘扣件固定于第二接合止动部例的粘扣件的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另外,该调整单元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既可以是第一接合止动部例的粘扣件的宽度在身高方向上长,第二接合止动部例的粘扣件的宽度在身高方向上短的形态,也可以是第一接合止动部例与第二接合止动部例的粘扣件的两方的宽度均在身高方向上长的形态。

在对固定配置腰部保护部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单元中,从能够对腰部保护部的配置位置进行微调并将其固定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粘扣件。

另外,图7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6所示的下装的腰围部的周边部所观察到的侧视图。在下装的腰围部的周边部的第一侧部中,腰痛保护带的带部15穿过第一孔,其一部分向下装的外侧面伸出,并且腰痛保护带的一端部与腰痛保护带的另一端部在下装的腰围部的前方的面接合止动。

图8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本发明的下装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该下装适合装设后述的具有两个辅助带的腰痛保护带,除了第一孔3和第二孔4之外,从第一孔3和第二孔4观察在腰围部的更靠近背部侧的位置具有第三孔16和第四孔17。

图9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8所示的下装的腰围部的周边部所观察到的侧视图。该下装除了第一孔3之外,从第一孔3观察在腰围部的更靠近背部侧的位置具有第三孔16。

优选,装设于本发明的下装的腰痛保护带具有至少一个辅助带。辅助带的一端部固定于腰部保护部,在另一端部具有能够与配置于腰痛保护带的穿着者侧的面的反面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的接合止动部。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调整对穿着者腰部的穿着压力的单元增加,能够更细微地调整对穿着者腰部的穿着压力。

图10是从在将具有辅助带的腰痛保护带装设于下装时朝向腰围部的内侧面的面观察该腰痛保护带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主视图。在此,腰围部的内侧面是指,在穿着下装时配置于穿着者一侧的腰围部的面。腰痛保护带18具有:腰部保护部;配置于该腰部保护部的左右的带部(第一带部28和第二带部29);配置于腰痛保护带的第一带部的第五接合止动部19;配置于腰痛保护带的第二带部的第六接合止动部20;配置于腰部保护部的第二接合止动部21;以及两个辅助带(第一辅助带22和第二辅助带23)。另外,第一辅助带22的第一端部固定于腰部保护部的中央部,第一辅助带22的第二端部在其腰痛保护带一侧的面具有第七接合止动部24。另外,第二辅助带23的第一端部固定于腰部保护部的中央部,第二辅助带23的第二端部在其腰痛保护带一侧的面具有第八接合止动部25。另外,图11是从在将图10所示的腰痛保护带装设于下装时配置于穿着者一侧的面观察该腰痛保护带所观察到的主视图。腰痛保护带18具有:腰部保护部;配置于该腰部保护部的左右的带部(第一带部和第二带部);配置于第二带部的第九接合止动部26;以及配置于腰部保护部的骨部。此外,在该形态的腰痛保护带中,在第二带部的一面设置有第六接合止动部,在第二带部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九接合止动部。

在此,能够使第五接合止动部19与上述的第九接合止动部26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另外,能够使第五接合止动部19与第七接合止动部24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而且,能够使第六接合止动部20与第八接合止动部25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

图12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10所示的腰痛保护带装设于图8所示的下装后的腰围部的周边部分所观察到的侧视图。在该下装中,第一辅助带的一部分穿过第三孔16而向下装的外周面伸出。而且,向下装的外周面伸出的第一辅助带的端部,通过第一辅助带所具备的第七接合止动部24而与腰痛保护带的第一带部所具有的第五接合止动部19装卸自如地接合止动。

在图10中,图示出了第一辅助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辅助带的第一端部固定于腰部保护部的中央部的形态。第一辅助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辅助带的第一端部的固定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调整对穿着者腰部的穿着压力即可。从对穿着者腰部的穿着压力的调整幅度优异的观点来看,优选,第一辅助带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辅助带的第一端部固定于腰部保护部,尤其是进一步优选,如图10所示固定于腰部保护部的中央部。

另外,在图10中,第一辅助带与第二辅助带以腰部保护部的中央部为中心而左右配置,但是这也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调整对穿着者腰部的穿着压力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如下形态:长度为腰围部周长的四分之一的第一辅助带和长度为腰围部周长的四分之七的第二辅助带的各自的第一端部固定于腰部保护部的同一位置,以腰部保护部的中央部为中心第一辅助带与第二辅助带均配置于左侧。在该情况下,第一辅助带的第二端部接合止动于第五接合止动部,第二辅助带的第二端部接合止动于第六接合止动部。尤其是从设为简单的结构并且对腰部的穿着压力的调整容易性优异的观点来看,优选第一辅助带与第二辅助带以腰部保护部的中央部为中心而左右配置。

图12所示的下装,第一辅助带的第二端部接合止动于腰痛保护带的第一带部所具有的第五接合止动部。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也可以是如下的形态:辅助带设为具有高伸长性的原材料等,向腰围方向进一步拉伸第一辅助带的第二端部而使辅助带伸长,第一辅助带的端部接合止动于腰痛保护带的第二带部所具有的第六接合止动部。

在此,图8所示的下装适合装设如图10所示的具有辅助带的腰痛保护带。如图12所示,使第一辅助带的一部分穿过第三孔而向腰围部的外侧面伸出,从而与使第一辅助带的一部分从图2所示的下装的第一孔向腰围部的外侧面伸出的情况相比,在通过辅助带来调节对腰部的穿着压力时,穿着者能够抓住的辅助带的部分变多,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穿着压力的调整。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对于第二辅助带,也使第二辅助带的一部分穿过第四孔而向腰围部的外侧面伸出,从而与使第二辅助带的一部分从图2所示的下装的第二孔向腰围部的外侧面伸出的情况相比,在通过辅助带来调节对腰部的穿着压力时,穿着者能够抓住的辅助带的部分变多,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穿着压力的调整。

另外,腰痛保护带具备辅助带,从而能够调整对穿着者腰部的穿着压力的单元从一处增加至三处,因此能够更细微地调整对穿着者腰部的穿着压力。

图13是从第一侧部观察本发明的下装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腰围部附近部分所观察到的侧视图。该下装与图1所示的下装相比,腰围部所具备的第一孔3设置于穿着者的身高方向上的更低的位置。

另外,图14是从第一侧部观察图10所示的腰痛保护带装设于图13所示的下装后的腰围部的周边部分的侧视图。腰痛保护带的带部的一部分和辅助带的一部分穿过腰围部所具备的第一孔3而向腰围部的外侧面伸出。

本发明的下装也可以在其腰围部的一部分的全部或局部具有褶裥部。腰围部具有褶裥部,从而布鼓起而变得立体,因此能够沿着穿着者身体的线条而提高对腰部的合身性。在此,从通过褶裥部得到立体感来看,优选褶裥部在腰围方向上的宽度为2cm以上。另外,也优选,腰围部全部具有褶裥部的形态,对褶裥部的腰围方向上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制上限。

图15是以腰围部附近部分为正面来观察本发明的下装的其他的实施方式所观察到的立体图。该下装在其腰围部的背部侧具有褶裥部27。

附图标记说明

1:腰围部附近部分

2:腰围部

3:第一孔

4:第二孔

5:第一接合止动部

6:袢带

7:腰痛保护带

8:腰部保护部

9:带部

10:第三接合止动部

11:第二接合止动部

12:骨部

13:第四接合止动部

14:腰部保护部

15:带部

16:第三孔

17:第四孔

18:腰痛保护带

19:第五接合止动部

20:第六接合止动部

21:第二接合止动部

22:第一辅助带

23:第二辅助带

24:第七接合止动部

25:第八接合止动部

26:第九接合止动部

27:褶裥部

28:第一带部

29:第二带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