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保护套、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保护套、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手机作为个人远程交流及信息获取的终端,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由于各种使用场所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手机都适合在一些非常规环境下使用,由此催生了一个品类三防手机,也即普遍意义上的防水、防尘、防摔,即要求手机外形不能留接口,外壳可以足够抗一定高度的落体而不至于使手机功能损坏,因此当普通手机用户在更换该需求时需要重新选购三防手机,带来一定的金钱上的浪费,而使用普通的外壳可以做到一定的三防,但是对外的数据交换只能依靠蓝牙、WIFI等实现,数据传输慢效率低,从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保护套,该保护套可以使普通的移动终端实现专业的三防功能,又能够使移动终端通过壳体中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4]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
[0005]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传输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包括: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移动终端;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内置于所述壳体中;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的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置于所述壳体中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000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通过在壳体内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当移动终端置于壳体中时,移动终端通过壳体内侧的接口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那么当移动终端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该保护套既可以使普通的移动终端实现专业的三防功能,又能够使移动终端通过壳体中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毫米波无线传输模块。
[000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数据接口,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数据接口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的接口对接。
[00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数据接口,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数据接口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的接口对接。
[001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部具有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相对应的凸起。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保护套。
[00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由于具有了该保护套,可以实现专业的三防功能,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保护套中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大大提升了移动终端的使用体验。
[001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
[001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无线通信功能按键,当所述无线通信功能按键被触发时,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开启。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和外部设备,其中,所述外部设备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
[001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为毫米波无线传输模块。
[001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移动终端通过内置于保护套中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大数据高速无线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的方框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0023]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100,包括:壳体10、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和设置在壳体10内侧的接口 30。
[0024]其中,壳体10用于容纳移动终端。
[0025]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内置于壳体10中。
[0026]接口30设置在壳体10内侧,接口 30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电连接。
[002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为毫米波无线传输模块。
[0028]当移动终端置于壳体10中时,移动终端通过接口30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电连接,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002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数据接口,移动终端通过数据接口与设置在壳体1内侧的接口 30对接。
[0030]具体地,壳体10中内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例如,毫米波无线传输模块),且壳体10内侧设置有接口 30,接口 30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电连接,且接口 30的设置位置与将移动终端置于壳体10中时移动终端的数据接口相对应。也就是说,将移动终端置于壳体10中(也就是将保护套100套在移动终端上)时,移动终端通过自身的数据接口与壳体10内侧设置的接口 30相对接,从而使得移动终端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电连接。对接完成后,当移动终端需要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移动终端便可以通过毫米波无线传输模块实现与外部设备的大数据高速无线传输。
[003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底部和侧部,底部和侧部均为全密封结构。
[0032]具体地,壳体10可以是无缝隙全密封的,即整体外观实现无数据接口,以实现防水、防尘功能。另外,壳体10的材料采用高强度材料,以实现防摔功能。
[003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侧部具有与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相对应的凸起。
[0034]例如,移动终端的侧边一般会设置有开机按键、音量按键等,当移动终端置于壳体10中时,为了方便操作这些按键,可以在壳体10侧部与开机按键、音量按键相对应位置设置与开机按键、音量按键形状对应的凸起结构,以方便用户辨识移动终端的按键,并方便操作。
[0035]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通过在壳体内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当移动终端置于壳体中时,移动终端通过壳体内侧的接口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那么当移动终端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该保护套既可以使普通的移动终端实现专业的三防功能,又能够使移动终端通过壳体中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0036]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200 ο该移动终端200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套100。
[003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为手机。
[0038]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等。
[003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包括无线通信功能按键,当无线通信功能按键被触发时,移动终端200控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开启。
[0040]其中,无线通信功能按键可以是移动终端200通过触摸屏提供的虚拟按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200的实体按键。
[0041 ]具体地,当移动终端200置于保护套中时,移动终端200的数据接口与保护套内侧的接口 30对接,从而移动终端200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电连接。当移动终端200需要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时,用户触发无线通信功能按键,以开启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的无线通信功能。
[0042]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也可以不设置无线通信功能按键,当移动终端200置于保护套中并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连接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为常开状态,以随时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0043]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由于具有了该保护套,可以实现专业的三防功能,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保护套中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大大提升了移动终端的使用体验。
[0044]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
[0045]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如图2所示,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200和外部设备300。
[0046]其中,外部设备300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10,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10用于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20进行无线通信。
[004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310为毫米波无线传输模块。
[0048]具体地,保护套100中内置有毫米波无线传输模块,移动终端200置于保护套100中,使得移动终端具有毫米波无线通信功能,可以与外部设备300进行大数据高速无线传输。
[0049]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移动终端通过内置于保护套中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大数据高速无线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
[00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5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移动终端;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内置于所述壳体中;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的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 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置于所述壳体中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毫米波无线传输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数据接口,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数据接口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的接口对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和所述侧部均为全密封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具有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相对应的凸起。6.—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套。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无线通信功能按键,当所述无线通信功能按键被触发时,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开启。9.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 外部设备,其中,所述外部设备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无线通信。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为毫米波无线传输模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保护套、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系统,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包括:壳体,用于容纳移动终端;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内置于壳体中;设置在壳体内侧的接口,接口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其中,当移动终端置于壳体中时,移动终端通过接口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可以使普通的移动终端实现专业的三防功能,又能够使移动终端通过壳体中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IPC分类】A45C13/00, H05K5/06, A45C11/00
【公开号】CN105708084
【申请号】CN201610029161
【发明人】邱勇, 万世铭
【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