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056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方案涉及一种伞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伞作为一种雨具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在使用过程中,伞存在两个不便之处:一、置放不便,人们通常把伞靠在墙角,但伞经常在自重力作用下滑倒,基于此,有些家庭购买了伞架,但伞架闲置时会占据一定空间,二、遇到下雨天,伞上积聚的雨水会流到地面上,引起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置放,能收集残余雨水的伞。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伞,包括伞本体,还包括一伸缩结构,一驱动单元;伸缩结构设置在伞本体顶部,伸缩结构展开后可实现两个功能:一、支撑功能,用以支撑倒立的伞本体,二、容纳功能,用以收集从伞本体上流下的水;驱动单元既可以驱动伸缩结构以使其停留在展开状态,也可以驱动伸缩结构以使其停留在收缩状态。本发明方案的伞在使用完毕后,用户可通过驱动单元使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展开后的伸缩结构即可以支撑倒立的伞本体,也可以收集从伞本体上流下的水,在伞的携带过程中,可使伸缩结构停留在收缩状态,不影响携带的便利性。

伸缩结构和驱动单元对本发明方案来说尤为重要,应尽量使它们结构简单、合理。

优选的,伸缩结构包括一防水布,一立柱,若干主杆,与主杆一一对应的副杆;全部主杆的首端间隔地设置在立柱上端的周侧,主杆首端转动连接在立柱上端,立柱下端连接伞本体顶部,副杆首端转动连接在与其对应的主杆的尾端,防水布与立柱上端、主杆、副杆相结合;当伸缩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主杆依附于立柱,副杆依附于主杆内侧;当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主杆与立柱之间形成第一角度,副杆与主杆之间形成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不小于九十度,第二角度大于十五度而小于一百五十度。在本技术方案中,当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主杆及与其相结合的防水布构成一个用以支撑伞本体的底面,副杆及与其相结合的防水布围在底面周侧,如此收集的雨水不会外溢。

显然,可以驱动上述伸缩结构的驱动单元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优选方案。

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一插杆,一圆柱,与主杆一一对应的插片,与主杆一一对应的弧形片,与主杆一一对应的拉线;立柱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形孔洞,圆柱为中空结构,插杆穿过中空结构,插杆插接在孔洞中,圆柱周侧设置有一圈凹槽;插片一端与主杆首端连接,另一端插接在凹槽中;插杆与孔洞之间设置有按钮结构,如此当插杆被奇数次按动时插杆被按下,当插杆被偶数次按动时插杆向上弹起;插杆与圆柱之间设置有插杆弹簧;弧形片滑动连接在主杆上,在主杆上设定一点作为绕线点;拉线一端固定在立柱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绕线点、主杆尾端后连接在弧形片上,弧形片与主杆之间设置有主杆弹簧,副杆首端与主杆尾端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用手握住伞柄,并使插杆上端顶接地面,用力往下按,插杆被按下,与插杆相连的圆柱与插杆一起运动,插片被带动,由于插片与主杆相连,主杆与立柱之间相互展开,随着主杆与立柱之间距离增加,绕线点也逐渐远离立柱,在拉线的拉动下,弧形片向主杆尾端运动,弧形片顶开副杆,副杆与主杆之间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再次按动插杆,插杆弹起并带动主杆。在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中,主杆弹簧促使弧形片恢复到初始位置。设置扭力弹簧是为了副杆能恢复依附于主杆内侧的初始状态。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按钮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如市面上一种普通的按钮,按第一次,按钮被按下,按第二次,按钮弹起,按第三次,按钮又被按下,如此循环不断,由于按钮结构涉及已有技术,下面不一一赘述。在本技术方案中,插杆与圆柱之间设置有插杆弹簧,是基于以下考虑:当插杆的运动带动主杆展开时,主杆尾端触及地面而不能继续运动,这时用户继续下按直至插杆被按压到位,这一部分按压的能量保存在插杆弹簧中,当用户松手后,这部分能量得到释放,伞本体向上弹起,主杆继续展开动作。在实际制造中,还可以使拉线处于松弛状态,这样一来,在主杆展开的初期,弧形片并不运动,只有当主杆展开一定角度后,拉线才拉动弧形片。

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一铁杆,与主杆一一对应的插片,与主杆一一对应的弧形片,与主杆一一对应的拉线;立柱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形孔洞,铁杆插接在孔洞中,铁杆周侧设置有一圈凹槽;插片一端与主杆首端连接,另一端插接在凹槽中;铁杆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洞的洞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互匹配;弧形片滑动连接在主杆上,在主杆上设定一点作为绕线点;拉线一端固定在立柱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绕线点、主杆尾端后连接在弧形片上,弧形片与主杆之间设置有主杆弹簧,副杆首端与主杆尾端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用手转动铁杆,铁杆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洞的洞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互匹配,铁杆向孔洞底部方 向旋进,插片被带动,由于插片与主杆相连,主杆与立柱之间相互展开,随着主杆与立柱之间距离增加,绕线点也逐渐远离立柱,在拉线的拉动下,弧形片向主杆尾端运动,弧形片顶开副杆,副杆与主杆之间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反方向转动铁杆即可。

优选的,伸缩结构包括一防水布,一立柱,若干主杆,与主杆一一对应的副杆;全部主杆的首端间隔地设置在立柱上端的周侧,主杆首端转动连接在立柱上端,立柱下端连接伞本体顶部,副杆首端转动连接在与其对应的主杆的尾端,防水布与立柱上端、主杆、副杆相结合;当伸缩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主杆依附于立柱,副杆依附于主杆外侧;当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主杆与立柱之间形成第一展开角,副杆与主杆之间形成第二展开角,第一展开角大于三十度而小于八十度,第二展开角与第一展开角的差值小于五度。在本技术方案中,当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主杆及与其相结合的防水布构成一个锥形容器用以收集雨水,全部副杆构成一个支撑体系。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伸缩结构,列举一些比较好的驱动单元。

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一铁杆,与主杆一一对应的插片,与主杆一一对应的尼龙线,与副杆一一对应的塑料片;立柱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形孔洞,铁杆插接在孔洞中,铁杆周侧设置有一圈凹槽;插片一端与主杆首端连接,另一端插接在凹槽中;铁杆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洞的洞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互匹配;塑料片首端连接在副杆首端,在主杆上设定一点作为绕线点;尼龙线一端固定在立柱上,另一端绕过绕线点后连接在塑料片尾端;副杆与主杆之间设置有一橡皮筋。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用手转动铁杆,铁杆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洞的洞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互匹配,铁杆向孔洞底部方向旋进,插片被带动,由于插片与主杆相连,主杆与立柱之间相互展开,随着主杆与立柱之间距离增加,绕线点也逐渐远离立柱,在尼龙线的拉动下,塑料片转动,塑料片带动副杆,副杆与主杆之间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反方向转动铁杆即可。设置橡皮筋是为了副杆能恢复依附于主杆外侧的初始状态。

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一塑料环,一塑料杆,与主杆一一对应的连杆,与主杆一一对应的尼龙线,与副杆一一对应的塑料片;立柱穿过塑料环,连杆首端转动连接在主杆上,连杆尾端转动连接在塑料环上,塑料环与立柱之间设置有一立柱弹簧,塑料环外侧设置有一凸起结构,塑料杆中部转动连接在凸起结构上,塑料杆与塑料环之间设置有一拉簧,拉簧促使塑 料杆首端弹压在立柱上,立柱上方设置有一扣口;塑料片首端连接在副杆首端,在主杆上设定一点作为绕线点;尼龙线一端固定在立柱上,另一端绕过绕线点后连接在塑料片尾端;副杆与主杆之间设置有一橡皮筋。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用手推动塑料环向上运动,塑料环带动连杆,连杆带动主杆,主杆与立柱之间相互展开,随着主杆与立柱之间距离增加,绕线点也逐渐远离立柱,在尼龙线的拉动下,塑料片转动,塑料片带动副杆,副杆与主杆之间相互展开,当塑料环运动到位后,塑料杆首端弹扣在扣口处,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按压一下塑料杆尾端,塑料杆首端脱离扣口,在立柱弹簧的作用下,塑料环向下运动,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收缩状态。设置橡皮筋是为了副杆能恢复依附于主杆外侧的初始状态。

优选的,伸缩结构包括一防水布,一直杆,一滑块,若干第一撑杆,与第一撑杆一一对应的第二撑杆,与第一撑杆一一对应的支杆,与第一撑杆一一对应的钢丝;滑块滑动连接在直杆上,第一撑杆的首端转动连接在滑块上,第二撑杆的首端转动连接在与其对应的第一撑杆尾端,支杆首端转动连接在直杆上端,支杆尾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撑杆上,第二撑杆首端设置有一翘头,钢丝的首端转动连接在支杆上,钢丝的尾端转动连接在翘头上,防水布与直杆上端和第二撑杆尾端相结合,直杆下端连接伞本体顶部;当伸缩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撑杆依附于直杆,第二撑杆依附于第一撑杆外侧;当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撑杆与直杆相互展开,第二撑杆与所述第一撑杆相互展开。在本技术方案中,当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防水布、直杆、第一撑杆、第二撑杆、支杆、钢丝构成一个容器,该容器既能实现支撑功能,又能收集雨水。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伸缩结构,列举一些比较好的驱动单元。

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一铜杆,一细绳;直杆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孔,铜杆插接在圆孔中,铜杆下端设置有铜杆螺纹,圆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圆孔螺纹,铜杆螺纹与圆孔螺纹相互匹配;细绳一端连接铜杆中部,另一端绕过直杆上端后连接在滑块上;滑块与直杆之间设置有直杆弹簧。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用手转动铜杆,铜杆向圆孔底部方向运动,铜杆带动细绳,细绳拉动滑块向上运动,第一撑杆与直杆相互展开,在钢丝的带动下,第二撑杆与第一撑杆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反方向转动铜杆,滑块在直杆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第一撑杆与直杆相互靠拢,在钢丝的带动下,第二撑杆与第一撑杆相互靠拢,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收缩状态。

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一铁环,直杆穿过铁环,铁环顶接滑块,铁环内侧设置有铁环螺纹,直杆外侧设置有直杆螺纹,铁环螺纹与直杆螺纹相互匹配,滑块与直杆之间设置有直杆弹簧。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用手转动铁环,铁环带动滑块向上运动,第一撑杆与直杆相互展开,在钢丝的带动下,第二撑杆与第一撑杆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反方向转动铁环,铁环向下运动,滑块在直杆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第一撑杆与直杆相互靠拢,在钢丝的带动下,第二撑杆与第一撑杆相互靠拢,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收缩状态。

优选的,伸缩结构包括一防水布,一直柱,若干第一管道,与第一管道一一对应的第二管道,与第二管道一一对应的第三管道,与第三管道一一对应的转杆;第一管道首端连接所述直柱上端,第一管道尾端的位置高于其首端的位置,如此使第一管道呈现斜向上的姿态,第二管道套接在第一管道中,第三管道套接在第二管道中,第三管道朝向直柱的一端为其首端,转杆的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三管道尾端,防水布与直柱上端、第三管道尾端、转杆尾端相结合,直柱下端连接伞本体顶部;当伸缩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管道依附于第一管道,第三管道依附于第二管道,转杆依附于第一管道;当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相互展开,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相互展开,转杆与第三管道相互展开。在本技术方案中,当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相互展开,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相互展开,转杆与第三管道相互展开。防水布、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构成一个用以支撑伞本体的底面,转杆及与其相结合的防水布围在底面周侧,如此收集的雨水不会外溢。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伸缩结构,列举一些比较好的驱动单元。

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一木杆,一第一气囊,与第一管道一一对应的第二气囊;直柱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洞,第一气囊设置在圆洞底部,木杆插接在圆洞中,木杆底部顶接第一气囊,第二气囊首端连接第一管道首端,第二气囊尾端连接转杆首端,第二气囊首、尾两端之间设置有一条弹性线,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木杆与圆洞之间设置有按钮结构,如此当木杆被奇数次按动时木杆被按下,当木杆被偶数次按动时木杆向上弹起。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把木杆按下,木杆压迫第一气囊,第一气囊中的气体通过气管充入第二气囊,第二气囊膨胀,使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相互展开,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相互展开,同时,在第二气囊尾端的推动下,转杆与第三管道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再次按动木杆,木杆向上弹起,在弹性线的作用下,第二气囊收缩,气体从第二气囊回流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收缩使伸缩结构处于收缩状态。

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一木柱,与第一管道一一对应的连接线,与第一管道一一对应的管道弹簧;直柱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洞,木柱插接在圆洞中,木柱下端设置有木柱螺纹,圆洞的洞壁上设置有圆洞螺纹,木柱螺纹与圆洞螺纹相互匹配,管道弹簧首端连接第一管道首端,管道弹簧尾端连接转杆首端;连接线一端连接转杆,另一端穿过第三管道、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后连接在木柱上。在管道弹簧的作用下,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相互展开,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相互展开,转杆与第三管道相互展开,伸缩结构处于展开状态,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用户只需转动木柱,连接线圈绕在木柱上,在连接线的拉动下,第三管道向第二管道方向缩进,第二管道向第一管道方向缩进,转杆向第三管道方向靠拢,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收缩状态。

显然,伸缩结构和驱动单元还可有更多的技术方案,这里不一一赘述。

当然,把伸缩结构设置在伞柄下端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一种伞,包括伞柄,伞面;还包括一伸缩结构,一驱动单元;伸缩结构设置在伞柄下端,伸缩结构展开后可实现两个功能:一、支撑功能,用以支撑伞柄,二、容纳功能,用以收集从伞面上流下的水;驱动单元既可以驱动伸缩结构以使其停留在展开状态,也可以驱动伸缩结构以使其停留在收缩状态。本发明方案的伞在使用完毕后,用户可通过驱动单元使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展开后的伸缩结构即可以支撑伞柄,也可以收集从伞面上流下的水,在伞的携带过程中,可使伸缩结构停留在收缩状态,不影响携带的便利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案为一种伞,包括伞本体,还包括一伸缩结构,一驱动单元;伸缩结构设置在伞本体顶部,伸缩结构展开后可实现两个功能:一、支撑功能,用以支撑倒立的伞本体,二、容纳功能,用以收集从伞本体上流下的水;驱动单元既可以驱动伸缩结构以使其停留在展开状态,也可以驱动伸缩结构以使其停留在收缩状态。本发明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简单合理,便于置放,能收集残余雨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伸缩结构和驱动单元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伸缩结构和驱动单元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伸缩结构和驱动单元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伸缩结构和驱动单元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伸缩结构和驱动单元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伞,包括伞本体1,还包括一伸缩结构s,一驱动单元q;伸缩结构s设置在伞本体1顶部,伸缩结构s展开后可实现两个功能:一、支撑功能,用以支撑倒立的伞本体1,二、容纳功能,用以收集从伞本体1上流下的水;驱动单元q既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展开状态,也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收缩状态。

其中,伸缩结构s包括一防水布a1,一立柱a2,若干主杆a3,与主杆a3一一对应的副杆a4;全部主杆a3的首端间隔地设置在立柱a2上端的周侧,主杆a3首端转动连接在立柱a2上端,立柱a2下端连接伞本体1顶部,副杆a4首端转动连接在与其对应的主杆a3的尾端,防水布a1与立柱a2上端、主杆a3、副杆a4相结合;当伸缩结构s处于收缩状态时,主杆a3依附于立柱a2,副杆a4依附于主杆a3内侧;当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时,主杆a3与立柱a2之间形成第一角度,副杆a4与主杆a3之间形成第二角度,第一角度不小于九十度,第二角度大于十五度而小于一百五十度。

其中,驱动单元q包括一插杆k1,一圆柱k2,与主杆a3一一对应的插片k5,与主杆a3一一对应的弧形片k8,与主杆a3一一对应的拉线k9;立柱a2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形孔洞k3,圆柱k2为中空结构,插杆k1穿过中空结构,插杆k1插接在孔洞k3中,圆柱k2周侧设置有一圈凹槽k4;插片k5一端与主杆a3首端连接,另一端插接在凹槽k4中;插杆k1与孔洞k3之间设置有按钮结构k6,如此当插杆k1被奇数次按动时插杆k1被按下,当插杆k1被偶数次按动时插杆k1向上弹起;插杆k1与圆柱k2之间设置有插杆弹簧k7;弧形片k8滑动连接在主杆a3上,在主杆a3上设定一点作为绕线点k10;拉线k9一端固定在立柱a2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绕线点k10、主杆a3尾端后连接在弧形片k8上,弧形片k8与主杆a3之间设置有主杆弹簧k11,副杆a4首端与主杆a3尾端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k12。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用手握住伞柄,并使插杆k1上端顶接地面,用力往下按,插杆k1被按下,与插杆k1相连的圆柱k2与插杆一起运动,插片k5被带动,由于插片k5与主杆a3相连,主杆a3与立柱a2之间相互展 开,随着主杆a3与立柱a2之间距离增加,绕线点k10也逐渐远离立柱,在拉线k9的拉动下,弧形片k8向主杆a3尾端运动,弧形片k8顶开副杆a4,副杆a4与主杆a3之间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s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再次按动插杆k1,插杆k1弹起并带动主杆a3。在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中,主杆弹簧k11促使弧形片k8恢复到初始位置。设置扭力弹簧k12是为了副杆a4能恢复依附于主杆a3内侧的初始状态。

实施例2

一种伞,包括伞本体1,还包括一伸缩结构s,一驱动单元q;伸缩结构s设置在伞本体1顶部,伸缩结构s展开后可实现两个功能:一、支撑功能,用以支撑倒立的伞本体1,二、容纳功能,用以收集从伞本体1上流下的水;驱动单元q既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展开状态,也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收缩状态。

其中,伸缩结构s包括一防水布a1,一立柱a2,若干主杆a3,与主杆a3一一对应的副杆a4;全部主杆a3的首端间隔地设置在立柱a2上端的周侧,主杆a3首端转动连接在立柱a2上端,立柱a2下端连接伞本体1顶部,副杆a4首端转动连接在与其对应的主杆a3的尾端,防水布a1与立柱a2上端、主杆a3、副杆a4相结合;当伸缩结构s处于收缩状态时,主杆a3依附于立柱a2,副杆a4依附于主杆a3外侧;当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时,主杆a3与立柱a2之间形成第一展开角,副杆a4与主杆a3之间形成第二展开角,第一展开角大于三十度而小于八十度,第二展开角与第一展开角的差值小于五度。

其中,驱动单元q包括一铁杆k20,与主杆a3一一对应的插片k5,与主杆a3一一对应的尼龙线k30,与副杆a4一一对应的塑料片k31;立柱a2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形孔洞k3,铁杆k20插接在孔洞k3中,铁杆k20周侧设置有一圈凹槽k4;插片k5一端与主杆a3首端连接,另一端插接在凹槽k4中;铁杆k20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k21,孔洞k3的洞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k22,第一螺纹k21与第二螺纹k22相互匹配;塑料片k31首端连接在副杆a4首端,在主杆a3上设定一点作为绕线点k10;尼龙线k30端固定在立柱a2上,另一端绕过绕线点k10后连接在塑料片k31尾端;副杆a4与主杆a3之间设置有一橡皮筋k32。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用手转动铁杆k20,铁杆k20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k21,孔洞k3的洞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k22,第一螺纹k21与第二螺纹k22相互匹配,铁杆k20向孔洞k3底部方向旋进,插片k5被带动,由于 插片k5与主杆a3相连,主杆a3与立柱a2之间相互展开,随着主杆a3与立柱a2之间距离增加,绕线点k10也逐渐远离立柱a2,在尼龙线k30的拉动下,塑料片k31转动,塑料片k31带动副杆a4,副杆a4与主杆a3之间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反方向转动铁杆k20即可。设置橡皮筋k32是为了副杆a4能恢复依附于主杆a3外侧的初始状态。

实施例3

一种伞,包括伞本体1,还包括一伸缩结构s,一驱动单元q;伸缩结构s设置在伞本体1顶部,伸缩结构s展开后可实现两个功能:一、支撑功能,用以支撑倒立的伞本体1,二、容纳功能,用以收集从伞本体1上流下的水;驱动单元q既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展开状态,也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收缩状态。

其中,伸缩结构s包括一防水布a1,一直杆b2,一滑块b3,若干第一撑杆b4,与第一撑杆b4一一对应的第二撑杆b5,与第一撑杆b4一一对应的支杆b6,与第一撑杆b4一一对应的钢丝b7;滑块b3滑动连接在直杆b2上,第一撑杆b4的首端转动连接在滑块b3上,第二撑杆b5的首端转动连接在与其对应的第一撑杆b4尾端,支杆b6首端转动连接在直杆b2上端,支杆b6尾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撑杆b4上,第二撑杆b5首端设置有一翘头b8,钢丝b7的首端转动连接在支杆b6上,钢丝b7的尾端转动连接在翘头b8上,防水布a1与直杆b2上端和第二撑杆b5尾端相结合,直杆b2下端连接伞本体1顶部;当伸缩结构s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撑杆b4依附于直杆b2,第二撑杆b5依附于第一撑杆b4外侧;当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撑杆b4与直杆b2相互展开,第二撑杆b5与第一撑杆b4相互展开。

其中,驱动单元q包括一铜杆n1,一细绳n5;直杆b2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孔n2,铜杆n1插接在圆孔n2中,铜杆n1下端设置有铜杆螺纹n3,圆孔n2的孔壁上设置有圆孔螺纹n4,铜杆螺纹n3与圆孔螺纹n4相互匹配;细绳n5一端连接铜杆n1中部,另一端绕过直杆b2上端后连接在滑块b3上;滑块b3与直杆b2之间设置有直杆弹簧n6。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用手转动铜杆n1,铜杆n1向圆孔n2底部方向运动,铜杆n1带动细绳n5,细绳n5拉动滑块b3向上运动,第一撑杆b4与直杆b2相互展开,在钢丝b7的带动下,第二撑杆b5与第一撑杆b4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s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s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反方向转动铜杆n1,滑块b3在直杆弹簧n6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第一撑杆b4与直杆 b2相互靠拢,在钢丝b7的带动下,第二撑杆b5与第一撑杆b4相互靠拢,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收缩状态。

实施例4

一种伞,包括伞本体1,还包括一伸缩结构s,一驱动单元q;伸缩结构s设置在伞本体1顶部,伸缩结构s展开后可实现两个功能:一、支撑功能,用以支撑倒立的伞本体1,二、容纳功能,用以收集从伞本体1上流下的水;驱动单元q既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展开状态,也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收缩状态。

其中,伸缩结构s包括一防水布a1,一直柱d2,若干第一管道d3,与第一管道d3一一对应的第二管道d4,与第二管道d4一一对应的第三管道d5,与第三管道d5一一对应的转杆d6;第一管道d3首端连接直柱d2上端,第一管道d3尾端的位置高于其首端的位置,如此使第一管道d3呈现斜向上的姿态,第二管道d4套接在第一管道d3中,第三管道d5套接在第二管道d4中,第三管道d5朝向直柱d2的一端为其首端,转杆d6的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三管道d5尾端,防水布a1与直柱d2上端、第三管道d5尾端、转杆d6尾端相结合,直柱d2下端连接伞本体1顶部;当伸缩结构s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管道d4依附于第一管道d3,第三管道d5依附于第二管道d4,转杆d6依附于第一管道d3;当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管道d4与第一管道d3相互展开,第三管道d5与第二管道d4相互展开,转杆d6与第三管道d5相互展开。

其中,驱动单元q包括一木杆h1,一第一气囊h2,与第一管道d3一一对应的第二气囊h3;直柱d2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圆洞h4,第一气囊h2设置在圆洞h4底部,木杆h1插接在圆洞h4中,木杆h1底部顶接第一气囊h2,第二气囊h3首端连接第一管道d3首端,第二气囊h3尾端连接转杆d6首端,第二气囊h3首、尾两端之间设置有一条弹性线h5,第二气囊h3与第一气囊h2之间通过气管h6连通,木杆h1与圆洞h4之间设置有按钮结构k6,如此当木杆h1被奇数次按动时木杆h1被按下,当木杆h1被偶数次按动时木杆h1向上弹起。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把木杆h1按下,木杆h1压迫第一气囊h2,第一气囊h2中的气体通过气管h6充入第二气囊h3,第二气囊h3膨胀,使第二管道d4与第一管道d3相互展开,第三管道d5与第二管道d4相互展开,同时,在第二气囊h3尾端的推动下,转杆d6与第三管d5道相互展开,最终伸缩结构停留在展开状态。伸缩结构的收缩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用户只要再次按动木杆h1,木 杆h1向上弹起,在弹性线h5的作用下,第二气囊h3收缩,气体从第二气囊h3回流到第一气囊h2,第二气囊h3的收缩使伸缩结构s处于收缩状态。

实施例5

一种伞,包括伞柄60,伞面61;还包括一伸缩结构s,一驱动单元q;伸缩结构s设置在伞柄60下端,伸缩结构s展开后可实现两个功能:一、支撑功能,用以支撑伞柄60,二、容纳功能,用以收集从伞面61上流下的水;驱动单元q既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展开状态,也可以驱动伸缩结构s以使其停留在收缩状态。

其中,伸缩结构s包括一防水布a1,一直柱d2,若干第一管道d3,与第一管道d3一一对应的第二管道d4,与第二管道d4一一对应的第三管道d5,与第三管道d5一一对应的转杆d6;第一管道d3首端连接直柱d2下端,第一管道d3尾端的位置低于其首端的位置,如此使第一管道d3呈现斜向下的姿态,第二管道d4套接在第一管道d3中,第三管道d5套接在第二管道d4中,第三管道d5朝向直柱d2的一端为其首端,转杆d6的首端转动连接在第三管道d5尾端,防水布a1与直柱d2下端、第三管道d5尾端、转杆d6尾端相结合,直柱d2上端连接伞柄60下端;当伸缩结构s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管道d4依附于第一管道d3,第三管道d5依附于第二管道d4,转杆d6依附于第一管道d3;当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管道d4与第一管道d3相互展开,第三管道d5与第二管道d4相互展开,转杆d6与第三管道d5相互展开。

其中,驱动单元q包括一木柱g1,与第一管道d3一一对应的连接线g2,与第一管道d3一一对应的管道弹簧g3;直柱d2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下的圆洞h4,木柱g1插接在圆洞h4中,木柱g1上端设置有木柱螺纹g4,圆洞h4的洞壁上设置有圆洞螺纹g5,木柱螺纹g4与圆洞螺纹g5相互匹配,管道弹簧g3首端连接第一管道d3首端,管道弹簧g3尾端连接转杆d6首端;连接线g2一端连接转杆d6,另一端穿过第三管道d5、第二管道d4、第一管道d3后连接在木柱g1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管道弹簧g3的作用下,第二管道d4与第一管道d3相互展开,第三管道d5与第二管道d4相互展开,转杆d6与第三管道d5相互展开,伸缩结构s处于展开状态,当用户需要伸缩结构s处于收缩状态时,用户只需转动木柱g1,连接线g2圈绕在木柱g1上,在连接线g2的拉动下,第三管道d5向第二管道d4方向缩进,第二管道d4向第一管道d3方向缩进,转杆d6向第三管道d5方向靠拢,最终伸缩结构s停留在收缩状态。

虽然本发明方案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