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的真空搅拌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4269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的真空搅拌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的真空搅拌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榨汁机配备的都是普通的榨汁杯,只能和榨汁机主机配合使用,在榨完汁后需要将果汁倒出到另外的器皿中,而这些盛放果汁的器皿通常又是普通的玻璃杯或者果汁杯,鲜榨的果蔬汁放在这类器皿中不能存放太长时间,需要短时间内喝完,而普通器皿内因为不是真空状态,果汁放入后保鲜时间不长,存放时间一长就容易变质,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前市场上出现便携式果汁搅拌机,但多无真空保鲜功能,处理好的果汁同样容易氧化变质,而部分具有抽真空保鲜功能的搅拌机,其抽真空功能需接入市电驱动,对于需经常在户外使用的便携式搅拌杯,无法实现抽真空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在户外即时对搅拌杯进行抽真空功能的一种便携式的真空搅拌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的真空搅拌杯,包括有杯体和可拆式安装在杯体上的杯盖,所述杯盖内安装有电池组和真空泵,真空泵的抽气端与杯体的内腔接通,真空泵的排气端与外界大气接通,电池组与真空泵电性连接;且杯盖上还设有与杯体的内腔连通的释放气阀装置,该结构的搅拌杯体积细小,容易携带,满足经常在户外使用的用户,用户饮用完后能即时实现抽真空功能,使杯体内的食物减少氧化,延长保鲜效果。

所述真空泵还可以有其他抽真空的装置代替,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泵只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所述杯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可拆式旋接在杯体上,下盖的顶部边缘设有连接轴,上盖通过连接轴呈开合式安装在下盖上方,杯盖分设上盖和下盖便于分隔电池盒,使电池组独立安装在一个腔体,便于更换电池组,避免电池组的有害金属物质与食物接触,危害人身安全,同时下盖采用可拆式旋接在杯体上防止下盖由于杯体内腔真空状态压紧在杯体开口上,旋转安装便于拆卸杯盖。

所述下盖设有下盖内腔,下盖内腔内安装有真空泵,真空泵抽气端连接有抽气管,真空泵排气端连接有排气管,抽气管与杯体的内腔接通,排气管上连接有排气连接管,下盖顶部延伸有与排气连接管连接的单向排气通道,真空泵通过单向排气通道与外界大气接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方便真空泵与配件装配连接,而且能减少搅拌杯体积。

所述下盖底部延伸有抽气套筒,抽气套筒底部开设有抽气口,抽气套筒内安装有泵密封圈,抽气管穿过泵密封圈通过抽气口与杯体内腔接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保护抽气管的形状,避免抽气管变形,同时提高抽气端的密封性。

所述下盖设置有电池盒,电池盒内安装有电池组,电池组与真空泵电性连接,采用可拆式电池组解决搅拌杯需要入市电驱动,使搅拌杯能在户外随时对杯体进行抽真空功能,减少食物接触氧气的时间,避免氧化,提高食物的品质和口感。

所述释放气阀装置包括安装在上盖的按钮组件和安装在下盖的阀体组件,按钮组件包括释放按钮,上盖上设有适于释放按钮安装的释放安装腔,释放按钮通过开关弹簧弹性按压式安装在释放安装腔内,阀体组件与杯体的内腔连通,释放按钮内还延伸有将阀体组件打开的按压凸柱。

所述阀体组件包括安装在下盖顶部的释放阀,下盖顶部对应释放阀的位置向下延伸有进气套筒,进气套筒内安装有进气密封圈,下盖底部的一侧延伸有单向进气通道,单向进气通道的延伸末端与进气密封圈密封连接,释放阀与按压凸柱相抵,通过按压凸柱打开释放阀,使大气与杯体内腔连接。

释放气阀装置结构紧凑,装配快捷,阀体组件安装在下盖内,避免杯盖在进行更换电池组时打开杯盖造成真空处理失败,使气路单向流动,确保空气不会回流造成抽真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所述下盖底部的边缘上设置有旋接槽,旋接槽内安装有杯盖密封圈,当下盖旋接在杯体上时,杯盖密封圈压紧在杯体的开口上,防止搅拌杯在放置在背包或携带到户外时,搅拌杯由于倾侧导致流质食物从杯体开口的接缝处渗漏出杯体,造成浪费食物,而且会弄脏背包等周围环境。

所述下盖还安装有开关和开关按钮,下盖的侧壁设有适于开关按钮安装的开关安装腔,开关按钮通过开关密封圈弹性按压式安装在开关安装腔内,开关按钮内还延伸有与开关按压配合的开关凸柱,通过开关按钮控制电池组与真空泵的电性通断,控制简单,方便用户快速与杯体进行真空处理。

所述上盖顶部一体式延伸有提手,结构紧凑,方便携带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的真空搅拌杯,该结构的搅拌杯体积细小,容易携带,满足经常在户外使用的用户,用户饮用完后能即时实现抽真空功能,解决搅拌杯需要入市电驱动,使搅拌杯能在户外随时对杯体进行抽真空功能,减少食物接触氧气的时间,避免氧化,提高食物的品质和口感,延长保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四。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便携式的真空搅拌杯,包括有杯体1和可拆式安装在杯体1上的杯盖2,所述杯盖2内安装有电池组3和真空泵4,真空泵4的抽气端5与杯体1的内腔6接通,真空泵4的排气端7与外界大气接通,电池组3与真空泵4电性连接;且杯盖2上还设有与杯体1的内腔6连通的释放气阀装置8,该结构的搅拌杯体积细小,容易携带,满足经常在户外使用的用户,用户饮用完后能即时实现抽真空功能,使杯体1内的食物减少氧化,延长保鲜效果。

所述真空泵4还可以有其他抽真空的装置代替,本实用新型采用真空泵4只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

所述杯盖2包括上盖9和下盖10,下盖10可拆式旋接在杯体1上,下盖10的顶部边缘设有连接轴11,上盖9通过连接轴11呈开合式安装在下盖10上方,杯盖2分设上盖9和下盖10便于分隔电池盒20,使电池组3独立安装在一个腔体,便于更换电池组,避免电池组的有害金属物质与食物接触,危害人身安全,同时下盖10采用可拆式旋接在杯体1上防止下盖10由于杯体1内腔6真空状态压紧在杯体1开口上,旋转安装便于拆卸杯盖2。

所述下盖10设有下盖内腔12,下盖内腔12内安装有真空泵4,真空泵4抽气端5连接有抽气管13,真空泵4排气端7连接有排气管14,抽气管13与杯体1的内腔6接通,排气管14上连接有排气连接管15,下盖10顶部延伸有与排气连接管15连接的单向排气通道16,真空泵4通过单向排气通道16与外界大气接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方便真空泵4与配件装配连接,而且能减少搅拌杯体积。

所述下盖10底部延伸有抽气套筒17,抽气套筒17底部开设有抽气口18,抽气套筒17内安装有泵密封圈19,抽气管13穿过泵密封圈19通过抽气口18与杯体1内腔6接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保护抽气管13的形状,避免抽气管13变形,同时提高抽气端5的密封性。

所述下盖10设置有电池盒20,电池盒20内安装有电池组3,电池组3与真空泵4电性连接,采用可拆式电池组3解决搅拌杯需要入市电驱动,使搅拌杯能在户外随时对杯体1进行抽真空功能,减少食物接触氧气的时间,避免氧化,提高食物的品质和口感。

所述释放气阀装置8包括安装在上盖9的按钮组件21和安装在下盖10的阀体组件22,按钮组件21包括释放按钮23,上盖9上设有适于释放按钮23安装的释放安装腔24,释放按钮23通过开关弹簧25弹性按压式安装在释放安装腔24内,阀体组件22与杯体1的内腔6连通,释放按钮23内还延伸有将阀体组件22打开的按压凸柱26。

所述阀体组件22包括安装在下盖10顶部的释放阀27,下盖10顶部对应释放阀27的位置向下延伸有进气套筒28,进气套筒28内安装有进气密封圈29,下盖10底部的一侧延伸有单向进气通道30,单向进气通道30的延伸末端与进气密封圈密封29连接,释放阀27与按压凸柱26相抵,通过按压凸柱26打开释放阀27,使大气与杯体1内腔6连接。

释放气阀装置8结构紧凑,装配快捷,阀体组件22安装在下盖10内,避免杯盖2在进行更换电池组3时打开杯盖2造成真空处理失败,使气路单向流动,确保空气不会回流造成抽真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所述下盖10底部的边缘上设置有旋接槽31,旋接槽31内安装有杯盖密封圈32,当下盖10旋接在杯体1上时,杯盖密封圈32压紧在杯体1的开口上,防止搅拌杯在放置在背包或携带到户外时,搅拌杯由于倾侧导致流质食物从杯体1开口的接缝处渗漏出杯体1,造成浪费食物,而且会弄脏背包等周围环境。

所述下盖还安装有开关33和开关按钮34,下盖10的侧壁设有适于开关按钮34安装的开关安装腔35,开关按钮34通过开关密封圈36弹性按压式安装在开关安装腔35内,开关按钮34内还延伸有与开关33按压配合的开关凸柱37,通过开关按钮34控制电池组3与真空泵4的电性通断,控制简单,方便用户快速与杯体1进行真空处理。

所述上盖9顶部一体式延伸有提手38,结构紧凑,方便携带使用。

抽真空原理:上盖9翻折扣合于下盖10上,下盖10旋转扣合于杯体1的开口上,启动搅拌杯进行搅拌果汁,搅拌好果汁后,按下下盖10侧面的按钮开关34启动真空泵4,此时真空泵4启动,杯体1内腔6的空气通过真空泵4下部的抽气管13进入真空泵4,气体通过真空泵4,依次通过真空泵4侧壁的排气管14、排气连接管15和单向排气通道16进入上盖9内腔,最后通过上盖9侧壁的放气缺口和大气连通,实现持续抽真空。

释放真空步骤:按下上盖9顶部的释放按钮23,以释放按钮23下方的按压凸柱26挤压下盖10上部的释放阀27,使杯体1内腔6与大气连通,从而释放杯体1内腔6压力。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