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毛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087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透气毛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气毛衣。



背景技术:

毛衣是一种编织的保暖型衣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穿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纯的保暖型向轻、软、薄的方向发展,而且更加时尚美观。与此相适用的编织机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用横机也进入家用编织机的行列,从原来单纯的粗机型向更细的针型发展,克服了原家用编织机无法编织细线的弊病。

目前,穿着毛衣的群体其中一块为青少年,大多处于学生阶段,在校园中,因为男生相对于女生的活动量要大点,课间休息的时候,会去打球或跑动等适当运动,由于毛衣较为保暖,男生运动后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尤其是胸部和腋下的部位,产生的热量大,导致胸口位置过于闷热,脱掉衣服容易着凉,穿着的舒适感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气毛衣,其具有适用于青少年、透气性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透气毛衣,包括前片、后片和袖子,前片、后片和袖子均由经纱纬纱编织而成,所述前片或前片和后片以衣长的中点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包括形成间隙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的相对面上设有若干相互抵触的弹性球,所述上部位于胸口上下两侧位置均设有连通至间隙内的导气通道。

如此设置,通过毛衣胸前位置处具有的内层和外层,利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间隙配合导气通道,导气通道与间隙连通至外界,体内的温度通过内层传递至间隙内,因为内层和外层具有弹性球,弹性球在相互作用时能导通间隙,使间隙与导气通道的空气流通,将热量散去,达到降温将热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球的球面上设置若干凹槽。

如此设置,弹性球的表面具有凹槽在相互抵触的时候能供气流通过,不会完全封闭内层和外层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设置:所述凹槽为球状或条状。

如此设置,凹槽为球状和条状均可以形成细小通气的通道。

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球沿内层和外层表面均呈线性阵列分布。

如此设置,弹性球均匀分布使内层和外层之间的弹性作用更强烈,一方面能提升舒适感,另一方面在运动时,弹性球相互作用效果更佳。

进一步设置:所述前片的下部设有若干透气网孔。

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气网孔的密度为20~30%。

如此设置,前片的下部具有透气网孔能少量的排气散热,提升整体舒适感。

进一步设置:所述袖子以关节以上为上袖,以关节以下为下袖,上袖与上部的结构相同,下袖与下部的结构相同。

如此设置,袖子的结构与前片的结构相同,具有相同的作用和效果,达到相同的散热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球位于内层或外层表面的密度高于80%。

如此设置,弹性球相互作用才能起到导通内层和外层的间隙,密度在80%以上效果最佳。

进一步设置:所述前片、后片和袖子的底部均设有罗纹收紧条。

如此设置,罗纹收紧条便于袖口和衣口的收缩,毛衣不会很松垮。

进一步设置:所述经纱纬纱密度为245~265根/10厘米。

如此设置,使毛衣整体的透气性和保暖性达到较为平衡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透气毛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透气毛衣的内层和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片;2、袖子;3、上部;4、下部;5、透气网孔;6、罗纹收紧条;7、内层;8、外层;9、导气通道;10、弹性球;11、凹槽;21、上袖;22、下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透气毛衣,如图1所示,包括前片1、后片和袖子2,前片1、后片和袖子2均由经纱纬纱编织而成,经纱纬纱密度为245~265根/10厘米。

前片1或前片1和后片以衣长的中点分为上部3和下部4,前片1的下部4设有若干透气网孔5,透气网孔5的密度为20~30%,下部4通过透气网孔5局部散热,前片1、后片和袖子2的底部均设有罗纹收紧条6,罗纹收紧条6用于收紧袖口和衣口。

如图2所示,上部3包括形成间隙的内层7和外层8,上部3位于胸口上下两侧位置均设有连通至间隙内的导气通道9。

内层7和外层8的相对面上设有若干弹性球10,弹性球10沿内层7和外层8表面均呈线性阵列分布且弹性球10位于内层7或外层8表面的密度高于80%。内层7一侧的弹性球10与外层8一侧的弹性球10相互抵触,毛衣在静止的时候,弹性球10与弹性球10之间始终保持抵触,弹性球10封闭内层7和外之间的间隙。

弹性球10的球面上设置若干凹槽11,凹槽11可以是球状,也可以是条状,通过凹槽11的设置,在毛衣静止的时候,弹性球10接触的表面具有凹槽11,凹槽11理由细小的通气通道,即使在毛衣静止时,可以通过凹槽11形成的通气通道进行空气流通,使穿着人员在静止的状态也不过于闷热。

毛衣穿着在人体身上在运动状态时,内层7根据皮肤的运动而运动,内层7运动时,外层8相对处于静止状态,内层7带动本体上的弹性球10与外层8的弹性球10挤压形变,使内层7和外层8之间的弹性球10相互形成的通气通道更大,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中,通气通道进行空气流通的效率更高,皮肤上的热量通过内层7传递至间隙内,再进行排出,散热效果高。

如图1所示,袖子2以关节以上为上袖21,以关节以下为下袖22,上袖21与上部3的结构相同,下袖22与下部4的结构相同。使袖子2具有与前片1相同的作用和效果,达到相同的散热目的。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