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57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防滑鞋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防滑鞋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的生活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鞋类用品所衰减的冲击力对于不同人而言差别是相当大的,因为不同人所从事的活动种类及活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是不同的,对鞋类的要求,也从最初的简单保护功能,演变成如今的舒适、持久、美观、适合个体不同场合的需要的等多种功能。

众多功能中,鞋类的防滑功能和减震功能是大部分设计者所必须考虑的。因为人在行走或运动中,脚触底的一霎那,人体会受到一个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在跑步的时候,脚触地的瞬间人体受到的地面冲击力将达到人体体重的三倍,如此大的冲击力无疑对人体骨骼、关节及大脑等部位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鞋底在行走或跑步过程中与地面之间的防滑作用力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鞋底穿着的安全性。

另外,跑步时脚会大量出汗,因此需要鞋子的透气性好,这样才能避免鞋子发臭或脚臭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防滑鞋底,具有良好的减震功能和防滑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减震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及减震片,所述减震片由连接片体及承压片体相互间隔并一体成型,所述连接片体与鞋底本体底面连接在一起,所述承压片体相对连接片体向下凸出并与鞋底本体底面之间留有缓冲空间,且所述承压片体顶面及鞋底本体底面对应位置处上设有相互配合并分别前后延伸设置的防滑齿条,防滑齿条所在的鞋底本体区域内还设有向上凹陷的容置孔及纵向适配连接在容置孔内的压簧,所述压簧的最小压缩长度小于容置孔的凹陷深度。

优选地,所述防滑齿条的齿形为三角形。

优选地,鞋底本体包括与前脚掌位置对应的鞋底前掌部及与后脚跟位置对应的鞋底后跟部,鞋底前掌部的内外侧边缘分别连接有所述减震片,所述鞋底后跟部的内外侧边缘分别连接有所述减震片,且所述鞋底前掌部的所述缓冲空间高度小于鞋底后跟部的所述缓冲空间高度。

优选地,所述减震片为橡胶材质。

优选地,各容置孔的上方还同轴连通设置有透气小孔,所述透气小孔上通至鞋底本体的顶面,且所述透气小孔的孔径小于压簧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减震片由连接片体和承压片体相互间隔并一体成型,承压片体与鞋底本体底面之间留有缓冲空间,在触地受力期间承压片体会在该缓冲空间内发生适应性变形,吸收分散部分地面冲击力,实现减震功能;又由于在承压片体顶面和鞋底本体底面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防滑齿条,当在触地受力状态下承压片体朝向鞋底本体变形后防滑齿条啮合连接在一起,由此可产生制动力,避免因为惯性而产生的滑动,有效的提高了跑步的安全性。而且,由于在防滑齿条所在的鞋底本体底面上设有容置孔及压簧,压簧的最小压缩长度小于容置孔的凹陷深度,通过压簧使得在去力后相应位置处的承压片体能够脱离鞋底本体并复位,便于下一次的缓冲减震动作,保证减震片的持久减震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底本体与减震片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鞋底本体;11、容置孔;12、压簧;13、透气小孔;20、减震片;21、连接片体;22、承压片体;30、防滑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0及减震片20。所述减震片20为橡胶材质,由连接片体21及承压片体22相互间隔并一体成型,所述连接片体21与鞋底本体10底面连接在一起,所述承压片体22相对连接片体21向下凸出并与鞋底本体10底面之间留有缓冲空间,且所述承压片体22顶面及鞋底本体10底面对应位置处上设有相互配合并分别前后延伸设置的防滑齿条30,所述防滑齿条30的齿形为三角形。

在本实施例中,鞋底本体10包括与前脚掌位置对应的鞋底前掌部及与后脚跟位置对应的鞋底后跟部,鞋底前掌部的内外侧边缘分别连接有所述减震片20,所述鞋底后跟部的内外侧边缘分别连接有所述减震片20,且所述鞋底前掌部的所述缓冲空间高度小于鞋底后跟部的所述缓冲空间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防滑齿条30所在的鞋底本体10区域内还设有向上凹陷的容置孔11及纵向适配连接在容置孔11内的压簧12,所述压簧12的最小压缩长度小于容置孔11的凹陷深度,如此保证受压状态下承压片体22和鞋底本体10上的防滑齿条30能够啮合连接在一起,增强防滑效果,同时利用压簧12的回弹性使去力后的承压片体22脱离鞋底本体10,避免承压片体22与鞋底本体10连接在一起而失去所述缓冲空间。各容置孔11的上方还同轴连通设置有透气小孔13,孔径为1mm~2mm,所述透气小孔13上通至鞋底本体10的顶面,且所述透气小孔13的孔径小于压簧12的外径,如此一方面保证压簧12在容置孔11内的位置稳固,另一方面在减震片20上下动作循环过程中将缓冲空间内的新鲜空气压向透气小孔13,从而实现良好的鞋底透气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