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79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多用途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包,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简单地操作第一扩张单元及第二扩张单元可扩大或缩小容纳空间,由此,使用者可根据要容纳的物品的大小或物量扩大容纳空间来包装送货用品,这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方便,而且,在使用送货用品之后,可作为普通的物品保管包来使用,因此,不仅防止资源的浪费,在携带时,可以缩小容纳空间来提高携带性的多用途包。



背景技术:

今日,随着家庭购物、网上购物的发展,通过网上/线下订货的商品销售量也增加。

一般,通过网上/线下订货的商品利用快递从销售员递送至客户。

如此,利用快递递送订货商品时,为了保护订货商品,将商品放到规定的快递包装用包进行送货。

由于现有的多用途包的规格与包装箱几乎相同,因此,在销售员用包装用包封装包装箱或消费者从包装用包分离包装箱时,存在不易将包装箱插入至包装用包或不易从包装用包分离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包装用包存在消费者从包装用包分离包装箱之后,将包装礼物的包分类为垃圾扔掉,这不仅浪费资源,还导致商品的制造费用上升的问题。

尤其,现有包装用包,由于其规格固定,因此,在容纳的物品多时,不能使用多用途包而需要制作各种大小的包,由此导致包的制造费用及制造时间增加的问题。

进一步,现有的多用途包,由于消费者难以携带体积大的包,因此存在使用者的不满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包,上述包通过简单地操作第一扩张单元及第二扩张单元可扩大或缩小容纳空间,由此,使用者可根据要容纳的物品的大小或物量扩大容纳空间来包装送货用品,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方便,而且,在使用送货用品之后,可作为普通的物品保管包来使用,因此,不仅防止资源的浪费,在携带时,可以缩小容纳空间来提高携带性,而且,不需要按照大小制造多样的包,因此,可以节省制造费用。

技术方案

为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多用途包,其中,包括:底座部;第一底板部,在上述底座部的左侧沿纵向长度方向延长形成;第二底板部,以与上述第一底板部平行的方式在上述底座部的右侧沿纵向长度方向延长形成;第一侧面部,在上述底座部的两端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第二侧面部,以与上述第一侧面部平行的方式在上述第一底板部的两端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第三侧面部,以与上述第一侧面部及上述第二侧面部平行的方式在上述第二底板部的两端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第一隔绝部,在上述第二侧面部的左侧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第二隔绝部,以与上述第一隔绝部平行的方式在上述第三侧面部的右侧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第一扩张单元,用于使上述底座部与上述第一底板部以及上述第一侧面部与上述第二侧面部可拆装;以及第二扩张单元,用于使上述底座部与上述第二底板部以及上述第一侧面部与上述第三侧面部可拆装,容纳空间可通过上述第一扩张单元及上述第二扩张单元扩张或缩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的优选的其他一实施例,多用途包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把手部,结合形成于上述第一隔绝部;以及第二把手部,结合形成于上述第二隔绝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的优选的其他一实施例,多用途包的上述第一把手部与上述第一隔绝部的下部结合,上述第一隔绝部进一步包括第一辅助容纳部,上述第一辅助容纳部由第一把手部和上述第一隔绝部的外侧面而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的优选的其他一实施例,多用途包的上述第二把手部与上述第二隔绝部的下部结合,上述第二隔绝部进一步包括第二辅助容纳部,上述第二辅助容纳部由第二把手部和上述第二隔绝部的外侧面而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的优选的其他一实施例,多用途包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加强部件,在上述第一隔绝部的外侧面的局部沿上述底座部的纵向长度方向形成;以及第二加强部件,以与上述第一加强部件相对平行的方式在上述第二隔绝部的外侧面的局部沿上述底座部的纵向长度方向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的优选的其他一实施例,多用途包的上述第一扩张单元及上述第二扩张单元可由拉链而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的优选的其他一实施例,多用途包的上述底座部、上述第一底板部、上述第二底板部、上述第一侧面部、上述第二侧面部、上述第三侧面部、上述第一隔绝部及上述第二隔绝部可由织物而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的优选的其他一实施例,多用途包的上述第一辅助容纳部及上述第二辅助容纳部可由织物而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的优选的其他一实施例,多用途包的上述第一辅助容纳部的上端部及上述第二辅助容纳部的上端部可由弹性材料而形成。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通过简单地操作第一扩张单元及第二扩张单元可扩大或缩小容纳空间,由此,使用者可根据要容纳的物品的大小或物量容易扩大容纳空间来包装送货用品,从而,可以更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在使用送货用品之后,可作为普通的物品保管包来使用,从而,不仅防止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在携带时,可以缩小容纳空间来提高携带性,从而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由于可以缩小或扩张,因此,不需要按照大小制造多样的包,可以节省制造费用,其结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低消费者的购买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缩小状态的左侧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缩小状态的右侧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扩张状态的左侧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扩张状态的右侧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缩小状态的左侧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缩小状态的右侧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扩张状态的左侧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扩张状态的右侧立体图。

附图标记:

1:多用途包,A:容纳空间,100:底座部,110:第一底板部,120:第二底板部,130:第一侧面部,140:第二侧面部,150:第三侧面部,160:第一隔绝部,161:外侧面,170:第二隔绝部,171:外侧面,180:第一扩张单元,190:第二扩张单元,200:第一把手部,210:第二把手部,220:第一加强构件,230:第二加强构件,240:第一辅助容纳部,241:上端部,250:第二辅助容纳部,251:上端部,260:加强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首先,在对各图的组成要素标注符号时,对相同的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缩小状态的左侧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缩小状态的右侧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扩张状态的左侧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扩张状态的右侧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缩小状态的左侧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缩小状态的右侧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扩张状态的左侧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的容纳空间被扩张状态的右侧立体图。

下面所使用的术语的定义为如下。“纵向长度方向”是指在同一部件上长度更长的一侧的纵向,即图3及图7中的纵向,“横向长度方向”是指与纵向长度方向相交,平行于同一部件的方向,即图3及图7中横向。而且,“垂直上方”是指在同一部件上朝向垂直方向的上部的方向,“垂直下方”是指在同一部件上朝向垂直方向的下部的方向,即与垂直上方相反的方向。并且“左侧”是在同一部件上图中的左侧,“右侧”是与左侧相对的面,即在同一部件上图中右侧。

参照图1至图8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包括:底座部100、第一底板部110、第二底板部120、第一侧面部130、第二侧面部140、第三侧面部150、第一隔绝部160、第二隔绝部170、第一扩张单元180及第二扩张单元190。

底座部100形成为四边形。但并不局限于此,可根据需要形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一底板部110在底座部100的左侧朝纵向长度方向延长形成。即,第一底板部110在底座部100的左侧沿纵向长度方向对应底座部100的形状形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优选地,第一底板部110通过裁缝结合于底座部100。

第二底板部120在底座部100的右侧朝纵向长度方向延长形成。即第二底板部120以与第一底板部110相对平行的方式在底座部100的右侧沿纵向长度方向对应底座部100的形状形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第二底板部120通过裁缝结合于底座部100。

第一侧面部130在底座部100的两端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即第一底板部110与第二底板部120朝底座部100的纵向长度方向形成,第一侧面部130在底座部100的两端沿着横向长度方向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

第二侧面部140以与第一侧面部130平行的方式在第一底板部110的两端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即第二侧面部140在第一底板部110的两端沿着横向长度方向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

第三侧面部150以与第一侧面部130及第二侧面部140平行的方式在第二底板部120的两端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即第三侧面部150在第二底板部120的两端沿横向长度方向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

但是,并非局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一实施例,底座部100和第一侧面部130形成为一体,第一底板部110与第二侧面部140形成为一体,第二底板部120与第三侧面部150形成为一体。由此,可以减少多用途包1的制造工艺,节俭多用途包1的生产费用,提高多用途包1的耐久性,在容纳空间A保管物品的状态下搬运时,可以防止多用途包1被破损或损坏。

第一隔绝部160在第二侧面部140的左侧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优选地,第一隔绝部160通过裁缝结合于第二侧面部140。

第二隔绝部170以与第一隔绝部160相对平行的方式在第三侧面部150的右侧朝垂直上方延长形成。优选地,第二隔绝部170通过裁缝结合于第三侧面部150。

第一扩张单元180使底座部100与第一底板部110以及第一侧面部130与第二侧面部140可拆装,执行一次性地扩张或缩小多用途包1的容纳空间A的功能。

第二扩张单元190使底座部100与第二底板部120以及第一侧面部130与第三侧面部150可拆装,执行二次性地扩张或缩小多用途包1的容纳空间A的功能。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包通过单纯地操作第一扩张单元及第二扩张单元,可双重扩大或缩小容纳空间A,由此,可根据要容纳物品的大小或量容易扩大容纳空间A来包装送货用品,可以谋求使用者的方便,使用多用途包之后还可以作为一般的物品保管用包来回收使用,从而,不仅防止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防止环境污染。

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1的底座部100、第一底板部110、第二底板部120、第一侧面部130、第二侧面部140、第三侧面部150、第一隔绝部160及第二隔绝部170由织物形成,优选地,可由聚酯材料或聚丙烯材料的不织布形成。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1进一步包括第一把手部200及第二把手部210。

第一把手部200结合于第一隔绝部160,第二把手部210结合于第二隔绝部170。但并非局限于此,第一把手部200通过裁缝结合于第一隔绝部160,第二把手部210通过裁缝结合于第二隔绝部170。并且,根据需要,第一把手部200与第一隔绝部160可形成为一体,第二把手部210与第二隔绝170可形成为一体。由此,减少多用途包1的制造工艺而节俭多用途包的销售价,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但并非局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1的第一把手部200与第二把手部210由织物形成,优选地,可由聚酯材料或聚丙烯材料的不织布形成。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1的第一把手部200通过裁缝结合于第一隔绝部160的下部,第一隔绝部160可进一步包括由第一把手部200和第一隔绝部的外侧面161而形成的第一辅助容纳部240。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1的第二把手部210通过裁缝结合于第二隔绝部170的下部,第二隔绝部170可进一步包括由第二把手部210和第二隔绝部的外侧面171而形成的第二辅助容纳部250。

第一辅助容纳部240和第二辅助容纳部250形成于第一隔绝部160和第二隔绝部170,使用者能附加保管没有容纳于容纳空间A的物品,从而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方便性。

但是,并非局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多用途包1的第一辅助容纳部240及第二辅助容纳部250由织物形成,优选地,可由聚酯材料或聚丙烯材料的不织布形成。

并且,根据需要,第一隔绝部160与第一把手部200及第一辅助容纳部240可形成为一体,第二隔绝部170与第二把手部210及第二辅助容纳部250可形成为一体。由此,通过简化多用途包1的制造工艺减少多用途包的销售价,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并可以提高多用途包1的耐久性。

而且,第一辅助容纳部的上端部241与第二辅助容纳部的上端部251可由弹性材料形成。即由橡胶带等高弹性布料材料形成。由此,使用者可以将物品保管在第一辅助容纳部240及第二辅助容纳部250,或容易取出保管在第一辅助容纳部240及第二辅助容纳部250的物品,从而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方便性。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1的第一扩张单元180及第二扩张单元190可由拉链形成。

由此,使用者通过开闭第一扩张单元180的拉链的单纯的动作一次性地扩张或减小多用途包1的容纳空间A。并且,使用者通过开闭第二扩张单元190的拉链的单纯的动作二次性地扩张或减小多用途包1的容纳空间A,从而,可容易保管很多物品,使用多用途包1之后可以减小体积来提高多用途包的携带性。

根据需要,第一扩张单元和第二扩张单元可由纽扣形成。

如图5至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1进一步包括第一加强构件220及第二加强构件230。

第一加强构件220在第一隔绝部的外侧面161的局部沿底座部100的纵向长度方向形成。即第一加强构件200沿底座部100的纵向长度方向通过裁缝结合于第一隔绝部的外侧面161的上部。

第二加强构件230以与第一加强构件220相对平行的方式在第二隔绝部的外侧面171的局部沿底座部100的纵向长度方向形成。即第二加强构件230以与第一加强构件220相对平行的方式沿底座部100的纵向长度方向通过裁缝结合于第二隔绝部的外侧面171的上部。

如此,通过第一加强构件220和第二加强构件230,在多用途包1的容纳空间A容纳物品的状态下,保持多用途包1的强度而可以防止多用途包被破损。

而且,如图1至图8所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包1的裁缝结合面或各组成部分的前端形成有通过裁缝而结合的加强构件260。即多用途包1,由于由不织布形成,因此会被磨损,可通过上述加强构件260来防止多用途包1被磨损而损坏或破损。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图示变形例及上述的实施例,可扩张实施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其他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