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071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紧身褡、紧身衣裤等具有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涉及内置或复合了构成该屁股部的部件的包含连裤内衣衣料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具有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紧身褡例如通过以将多个二维形状面料接合的二维方式将预先被裁剪为规定的形状的前身片、后身片等相互缝接,将位于左右的臀部一体地覆盖,位于下方的大腿部分别构成为开口的筒状体。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者关于具有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已经提出了在特开2003-336106号公报、特开2004-19011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

有关上述特开2003-336106号公报的紧身内衣等衣服在由至少包含热收缩性纤维的伸缩性布料构成的紧身内衣等服装中,构成为,将与乳房部、腹部、腰围部、臀部、腿肚部等在美容上及医疗上应限制身体的鼓起的部分对应的部分的全部或各一部分热设置。

此外,有关上述特开2004-19011号公报的女性用内衣构成为,使用以至少使一端部为宽幅、中间部或另一端部为细幅的方式以平滑的弯曲部编织的编织物,使前述编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该两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相比伸缩性或刚性相对变高。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361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1901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技术的情况下,有以下这样的技术课题。即,在上述以往的具有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情况下,通过构成为,将主要由具有伸缩性的布料或织物推压的臀部、腿肚部等部分的全部或各一部分热设置,或者使编织物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该两边缘部以外的部分相比伸缩性或刚性相对变高,能抑制臀部的鼓起、或实现臀部向上方的移动即提臀而构成,不是将人体的臀部与胸部同样作为形成人体美的鼓起部掌握设计的。人体的胸部是在人体骨骼的外表面上鼓起的唯一独立的组织,而臀部是以与坐骨大腿部相连的大臀部为基础形成的,根据穿用者的年龄、生活习惯等而发生差异,同时附着在臀部上的脂肪的位置及量也不同。

作为原则,臀部的隆起与胸部的隆起在生理学且运动学上也较大地不同,能够强制地使覆盖该臀部的大臀肌的脂肪层移动的量与胸部相比大幅变少。此外,臀部的形状在日本人的体型中,有臀部向下方垂下的趋向,呈逐渐变宽而平坦的形状的情况较多。相对于此,在欧美人的体型中,可看到紧绷的凸起的形状较多,在日本人与欧美人的体型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但是目前,与胸部同样,臀部也在日本人与欧美人的体型之间差异减少,正在逐渐向欧美人的体型接近。此外,臀部和胸部在随着年龄而该鼓起部下垂化这一点上类似。

这样,以往的具有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不是将人体的臀部与胸部同样作为形成人体美的鼓起部掌握设计的,具有下述技术性课题:不具有与臀部本来的形状适合的形状,在塑造臀部形状的美感上是不够的,并且在穿用感这一点上没有充分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所以,本发明是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课题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将人体的臀部与胸部同样作为形成人体美的鼓起部掌握设计、能够塑造臀部形状的美感并且穿用感良好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紧身褡等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以下这样的技术手段。即,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是通过将多个二维形状面料接合而形成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臀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前述多个二维形状面料被有意地设计了三维形成,前述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的特征在于,将u字状线条部作为前述形成臀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主干面料体,使前述形成臀部的女性用衣料三维地与人体对应,前述u字状线条部一边对用腰区域的周围长防止前述女性用衣料的穿用时的滑下这一作用进行补充,一边在包括尾椎及荐椎的腰部区域中,形成遍及人体的前后的股上前后长,前述腰区域为前述三维化构造体的基本构造,前述尾椎及荐椎在作为人体中枢骨骼的脊椎的最下端部。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主干面料体其位于人体的前后的两端部沿着以人体的头部为上方的情况下的上下方向被固定在人体上,以该固定在人体上的端部的保持力保持前后身片体,前述前后身片体与人体的包括臀沟部的三维的臀部形状适合。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主干面料体具有沿着以人体的头部为上方的情况下的上下方向发挥力的伸缩性,前述主干面料体的尺寸设定得比人体身长尺寸短10%~20%以上。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将臀部覆盖的前后身片体与前述主干面料不同,具有沿着腰部周围长发挥力的伸缩性,将前述前后身片体的腰部周围长设定得比人体尺寸短20%~30%,并且在人体身长方向上设定为从与人体尺寸相同到短10%的范围内。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2~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前述主干面料体及前述前后身片体相互连接,使形成前面料部、裆部、屁股部、t字部和大腿体部的女性用衣料三维地与人体对应,前述前面料部构成人体腹部区域,前述裆部构成人体股部区域,前述屁股部构成人体臀部区域,前述t字部构成从人体臀裂区域到该人体臀裂区域的上部的区域,前述大腿体部构成从人体股关节到大腿部的区域。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前面料部中,将前述主干面料体的压缩比设定为前述下腹部高且朝向前述腰而逐渐变低,以使用来推压腹部的压力从下腹部朝向腰作用。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裆部通过以曲线状与形成步行时的股关节部鼠径沟的部分连接,来缓和向人体的阻力,并且,对于前述主干面料体的裆部与前述前后身片体的连接,通过将前述主干面料体的裆部的压缩比从中央部朝向肛门部提高而防止向阴部的咬入,还使功能与前述屁股部的区域联动。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裆部、前述屁股部及前述t字部中,与前述主干面料体接合的前述前后身片体部被压缩40%~50%。

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主干面料体形成为从前述人体臀裂区域向左右的臀部区域转化的楔状,在形成人体的最深的臀部臀裂后,实现形成遍及腰部的区域的沿着人体的纵向的伸展,前述主干面料体具有构成从前述人体臀裂区域到该人体臀裂区域的上部的区域的t字部,前述腰部在服装工学上移动量最大。

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主干面料体具备前面部、裆部和周圈部,前述前面部形成人体的腹部,前述裆部形成人体的阴部,前述周圈部形成人体的臀部。

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主干面料体其前面部和周圈部的上端部与腰部连结,前述前面部形成人体的腹部,前述周圈部形成人体的臀部,前述腰部形成为伸缩性高的带状。

技术方案12所记载的发明,是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前述三维化构造体由不具有脚部的短型、具有脚部的长型或连裤袜型、具有躯体部的高腰型或身体线条型的某种构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将人体的臀部与胸部同样作为形成人体美的鼓起部掌握设计、能够塑造臀部形状的美感并且穿用感良好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紧身褡等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作为下半身衣料的紧身褡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作为下半身衣料的紧身褡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作为下半身衣料的紧身褡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表示人体的臀部骨骼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人体的臀部形状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紧身褡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紧身褡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紧身褡的背面部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紧身褡的中央部前后身片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作为下半身衣料的紧身褡的立体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作为下半身衣料的紧身褡的立体结构图。

图12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作为下半身衣料的紧身褡的立体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作为下半身衣料的紧身褡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及图2是应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作为下半身衣料的紧身褡的前面立体图及背面立体图。

该紧身褡1借助将多个二维形状面料接合的二维方式,包括作为鼓起部的屁股部,形成为与人体的臀部的形状对应的三维形状。紧身褡1如图3所示,具备:作为主体构造体的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其背面侧与位于女性的腰部的下方的左右的臀部(鼓起部)对应而分别分割而形成,将左右的臀部覆盖;作为主体构造体(主干面料体)的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在人体的背面侧中央部借助缝接等手段与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接合,经由(经过)股部达到人体的前面侧的腹部而一体地配设;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与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及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接合,从人体的大腿部经由体侧部达到腹部而配设。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及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形成了构成三维化构造的主体构造体。这些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及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例如由伸缩率相等或伸缩率不同的弹力针织物等具有伸缩性的布料形成。在它们之中,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例如伸缩率被设定得最高(大),以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顺序伸缩率被设定得较低(小)。但是,这些前后身片体也可以构成为,即使是使用由伸缩率被设定为相同程度的编织物或织物等构成的布料的情况,通过同时使用后述的带体、衬里部件等而伸展率不同。

人体(女性)的臀部30如图4所示,上方被呈弓形走向的髂骨棱32(髂骨31的上方的边沿)而与腰部划分,下方是指被在大腿之间水平地走向的臀沟的沟划分的部分。此外,将在左右的臀部之间沿着上下方向取位的较深的沟称作臀裂,臀裂随着向下方行进而逐渐变深。人体的臀部隆起,一个是因为处于其内部的大臀肌发达,另一个是因为臀部的皮下组织(特别是皮下脂肪)非常厚。另外,在图4中,附图标记33表示荐骨,34表示荐髂关节,35表示尾骨,36表示髋臼,37表示耻骨,38表示坐骨,39表示大腿骨。

这样,人体的臀部30是以与坐骨大腿部相连的大臀部为基础而形成的,根据年龄、生活习惯等而在形状上存在差异,同时在附着于臀部上的大臀肌及中臀肌、或者脂肪的位置及量上也有个人差异。

如果将日本人女性的臀部基于其形状大体划分,则如图5所示,分类为:(a)圆臀,是向上方上升带有自然的圆度的理想的形状;(b)平臀,在日本人中较多,整体上脂肪较少,在屁股上没有圆度而为平坦的形状;(c)垂臀,没什么皮下脂肪,以年龄增长、运动不足等肌肉的衰老为主要原因,是垂下的屁股线条;(d)平面的四方臀,从腰周围到屁股的下部带有肌肉和皮下脂肪,屁股横向扩展;(e)青椒臀,屁股的上部带棱角,下部整体上带有脂肪而垂下,是青椒那样的形状的屁股线条;(f)突臀,臀部向后方突出的屁股线条;等。

此外,人体的臀部也根据荷尔蒙、人体的运动内容等而其形状不同。特别是,人体的臀部的运动内容是以腰部为基础的,所述腰部与在人体中运动量最大的下肢连动,并且在作为人的特性的休息时等就座时及弯折动作时作为其基轴,并且作为支承上半身的轴承。因此,人体的臀部在将其形状通过将二维形状面料接合而形成方面需要精心设计,同时,希望将人体的臀部覆盖的紧身褡1能够动态地对应于下肢(大腿部)等的运动。

因此,有关该实施方式的紧身褡1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形成屁股部(臀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主体构造体的一部分,具备对应于人体的左右的臀部而分割的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例如对应于穿用的女性的体型、年龄等而形成为多个不同的样式形状,或形成为共同的样式形状。此外,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位于体侧部侧的下端部2b、3b在对应于髂骨棱32(参照图4)的位置形成为朝上以凸状弯曲的形状,构成为,不妨碍或促进人体的下肢(大腿部)的运动。

此外,该实施方式的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将女性的左右的臀部的大致整个区域分别覆盖,并且从左右的臀部到人体的腰部的体侧部上端一体地形成。作为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例如使用根据体型、年龄等而形成为不同的多个样式形状的结构。上述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位于背面侧的下端部2a、3a如图3所示,具有以规定的第1曲率半径r1弯曲的形状,以沿着人体的臀沟部朝下成为凸形状。此外,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位于体侧部的下端部2b、3b形成为以比第1曲率半径r1小的规定的第2曲率半径r2朝上以凸状弯曲的形状,以位于人体的大腿部(髂骨)的上方。进而,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位于人体背面侧的中央部的中央部侧端部2c、3c如图3(b)所示,形成为沿着左右的臀部的凸起(臀裂部)以比第1曲率半径r1大的规定的第3曲率半径r3弯曲、并且从臀部的上端朝向体侧部以更大的规定的第4曲率半径r4弯曲的形状。如果进一步说明,则中央部侧端部2c、3c在以头部为上方的情况下形成为朝向沿着人体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以凸状弯曲的形状,该中央部侧端部2c、3c的上部相对于下部将曲率半径r4设定得较大。此外,中央部侧端部2c、3c的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央部43形成为与人体的中心线接近的宽度较细的带状。

此外,上述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如图3(b)所示,其臀围后弧长区域(背面部)41在人体的背面侧配置在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之间,从人体的腰部到臀部的下端部,背面形状形成为大致t字形状。如果进一步说明,则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具备形成人体的腹部的髂棱围前弧长区域(前面部)44、形成人体的阴部的裆部45、和形成人体的臀部的周圈部43。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背面侧的下端部42位于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下端部,其背面形状形成为大致菱形状。此外,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位于臀围后弧长区域41与下端部42之间的中间部43配置在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之间,形成为宽度较窄的带状。进而,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臀围后弧长区域41的上端缘41a在人体的腰部的背面侧遍及大致全宽而设置。

另一方面,上述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髂棱围前弧长区域(前面部)44如图3(a)及图6所示,例如形成为将上端部切口以将人体的腹部的大致整面覆盖的大致菱形状。该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经由股部45与臀围后弧长区域41一体地形成。即,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其臀围后弧长区域41、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及股部45由一片有伸缩性的布状部件一体地构成。

顺便说一下,上述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如图9所示,成为形成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及臀围后弧长区域41的前后股弧长体。成为该前后股弧长体的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设定得比从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到臀棱围前弧长区域41的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人体周围长短。如果进一步说明,则该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其臀围后弧长区域41和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的沿着人体周围的长度a被设定为比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沿着人体周围的长度a’短(小)的值。进一步讲,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具有沿着以人体的头部为上方的情况下的上下方向发挥力的伸缩性,该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沿着人体周围的长度被设定为比人体身长尺寸短10%~20%以上。

结果,紧身褡1在穿用时,以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后股弧长体侧41和前股弧长体侧44的沿着人体周围的长度被比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沿着人体周围的长度伸展的状态穿用。即,穿用时的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臀围后弧长区域41和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的沿着人体周围的伸展量被设定为比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沿着人体周围的伸展量大。如果进一步说明,则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与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不同,具有沿着腰部周围长发挥力的伸缩性,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腰部周围长被设定得比人体尺寸短20%~30%,并且在人体身长方向上设定为与人体尺寸相同到在10%的范围内较短。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其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腰部周围长被设定得比人体尺寸短20%~30%,相对于此,腰部周围长被设定为比人体尺寸短40%~50%。通过这样,构成为进一步促进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凹状化。

此时,紧身褡1其臀围后弧长区域41和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包括股部45向相互离开的方向伸展,而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臀围后弧长区域41及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被接合在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及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上,所以在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作为伴随着要使后股弧长体侧41和前股弧长体侧44的沿着人体周围的长度与本来的沿着人体周围的长度一致而伸展的反作用力的收缩力(压迫力),由与人体的腹部接触的面积相对较大的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向人体的腹部作用。

此外,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将人体的大腿部的周围遍及整周覆盖,并且从大腿部到相当于髂骨31的髂骨棱32(上端部)的体侧部而配设。上述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位于体侧部的上端部5a、6a形成为与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体侧部下端部2b、3b对应而朝上以凸状弯曲的形状,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体侧部下端部2b、3b由于位于大腿部39(参照图4)的上方,所以为能够避免在步行时、就座时等妨碍向前后较大地移动的大腿部的运动的形状。对于该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除了赋予将大腿部紧绷的效果的情况以外,不怎么要求较高的伸展率。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形成得相对较长的长型的紧身褡,但当然也可以是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较短的短型、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仅设在大腿部的根部的类型的紧身褡。

此外,上述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如图3(a)及图6所示,具有比臀围后弧长区域41相对大的面积而配置在与人体的腹部对应的位置,遍及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和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借助缝接等手段接合。该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为了抑制穿用者的腹部的鼓起,优选的是用伸缩率被设定得最高的弹力针织物等伸缩性布料构成。

此外,上述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股部45如图3(b)所示,借助缝接等手段与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接合。

此外,上述紧身褡1的腰部46为使用高弹力氨纶的带状的腰结构,构成为可靠地保持在女性的腰部上。如果进一步说明,则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其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及臀围后弧长区域41的上端部连结在使用作为伸缩性较高的带状体的高弹力氨纶的腰部46上。

上述紧身褡1的屁股部的轮廓线构成为,在与左右鼓起部的相关关系中向三维且美观的位置引导。即,紧身褡1的屁股部的形成轮廓线的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如上述那样,形成为具有规定的第1曲率半径r1的圆弧状,以人体的臀沟部的大致中央部为中心沿着人体的臀沟部朝下成为凸形状,以使其下端部2a、3a向作为理想的形状的圆臀接近。此外,紧身褡1设计了将屁股部的轮廓线中的屁股容量向强调美观且年轻的有张力的作为丘陵的球体状化引导的构造。

通常,难以由作为左右各一片布料的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形成为球体状。

所以,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与位于前述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与前述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的边界的臀沟部、或前述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的臀沟部对应的区域中,设置将该臀沟部的内周及外周的相互以弯曲的形状切口的缺口部,将前述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及前述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或前述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用伸缩性材料构成,通过在使该前后身片体的长度的不足量伸展的状态下将前述缺口部的对置的端缘彼此接合,将对应于前述臀沟部的区域形成为对应于人体的臀部下端的三维形状。

即,上述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下端部2a、3a如图8所示,没有形成与人体的臀沟部的二维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该下端部2a、3a,形成有以比该臀沟部更向内周侧弯曲的月牙形状切口的缺口部51、52。另一方面,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位于背面侧的上端部5a、6a没有形成为与人体的臀沟部的二维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该上端部5a、6a,形成有以比该臀沟部更向外周侧弯曲的月牙形状切口的缺口部53、54。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缺口部53、54设定为,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曲率比臀沟部的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曲率大。这是因为,通过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设置缺口部51、52,将曲率设定得比人体的臀沟部大,而且由于是将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伸展率抵补的底边,所以该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上端部5a、6a的曲率优选的是较大。因此,当借助缝接等手段将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形成缺口部53、54后的上端部5a’、6a’与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形成缺口部51、52后的下端部2a’、3a’接合时,该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上端部5a’、6a’的曲率变得比平面上(二维)的臀沟部的轮廓小,与位于三维地弯曲的人体的臀部的下端部的臀沟部适合。

将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做成框架结构部(主体构造体)的意义是,通过相比人体的弯曲度进一步提高曲率而能够形成更高的能力,并且该弯曲部基本上由人体骨骼形成,基本上还可以采用非伸缩性的材料等,所以相反通过在该框架结构部中形成最要求防御的生殖器,因为对该生殖器施加所需以上的压迫会在健康、卫生上成为问题,所以优选的是做成实现该生殖器部的保护的进一步的三维构造体。

如果进一步说明,则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尤其其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臀围后弧长区域41及股下部42基本上由伸缩性原材料构成并在伸展的状态下穿用,所以为了避免对生殖器部施加所需以上的压迫,优选的是将股下部42用双拉舍尔经编组织等构成而设定为伸缩性相对较低,将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及臀围后弧长区域41设定为伸缩性相对较高。

在以上的结构中,应用了有关该实施方式的形成屁股部的女性用衣料的三维化构造的紧身褡如以下这样将人体的臀部与胸部同样作为形成人体美的鼓起部掌握设计,能够塑造臀部形状的美感,并且能够形成穿用感良好的借助二维方式的屁股部。

即,有关该实施方式的紧身褡1如图1至图3所示,由于具备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和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所以能够将女性的臀部三维地形成为与作为理想的形状的圆臀接近的球体形状,作为形成人体美的鼓起部能够塑造臀部形状的美感。

此外,紧身褡1如图8所示,设置将臀沟部的内周及外周的相互以弯曲的形状切口的缺口部51、52及53、54,构成为,在使前后身片体的长度的不足量伸展的状态下将缺口部51、52及53、54的对置的端缘彼此接合,所以能够将对应于臀沟部的区域形成为对应于人体的从大腿部的上端到臀部下端的三维形状,不会不必要地将对应于臀沟部的区域压迫,成为穿用感良好的结构。

进而,紧身褡1的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如图9所示,由于臀围后弧长区域41和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的沿着人体周围的长度a被设定为比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沿着人体周围的长度a’短(小)的值,所以在紧身褡1的穿用时,通过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臀围后弧长区域41和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沿着人体周围伸展,能够使收缩力作用在臀围后弧长区域41与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之间,结果能够将对应于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的腹部推压,作为紧身褡1能够发挥良好的修正功能。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如果对与前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说明,则该实施方式2构成为,前述中央部前后身片体的背面部将沿着人体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对应的前述人体的背面部的长度短,前述中央部前后身片体通过在使长度的不足量伸展的状态下与前述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的中央部侧端缘接合,作用将前述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向上方拉起的拉起力。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2中,构成三维构造的主构造体构成为,在位于人体的体侧部的体侧部区域具备具有使左右的臀部向上方移动的功能及抑制人体腹部的鼓起的功能的衬里结构。

即,在该实施方式2中,如图10(a)所示,在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背面侧或表面侧,以实现穿用者的提臀并使左右的臀部分离保持的目的,优选的是,借助缝接或粘接等手段,设置从臀沟部的人体中央部侧的下端部经过屁股顶点(最高的部分)的附近、朝向人体的体侧部上方且具有伸缩性的带体10。另外,在图10(a)中,为了方便而仅在左侧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上图示了带体10,但在右侧的臀部前后身片体3上也同样可设置带体10。

此外,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后股弧长体侧41如图10(a)所示,例如沿着人体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对应的人体的背面部的长度短。并且,上述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后股弧长体侧41通过在使该前后身片体4的长度的不足量伸展的状态下借助缝接等手段与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中央部侧端缘2c、3c接合,作用将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向上方拉起的拉起力f1。此外,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也可以构成为,设定为相当于人体的背面侧的长度的长度,如图10(a)所示,将使拉起力f1作用于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背面侧的由伸缩率较高的原材料构成的带体11在伸展的状态下设置。

进而,上述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为了进一步产生使腹部凹状化的力,优选的是构成为,从下腹部的中心朝向体侧部或体侧部的上方作用拉伸力f2。该拉伸力f2例如如图10(b)所示,也可以通过使遍及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及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背面侧具有较高的伸缩率的多条带体12在从下腹部朝向体侧部的上方倾斜的状态下缝接或粘接来作用。

进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0(a)、图10(b)所示,借助缝接或粘接等手段,在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及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背面侧设置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构成的衬里部件22、23。这些衬里部件22、23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衬里部件22、23在与人体的体侧部对应的位置处,从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到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形成为宽幅的带形状,并且配置为,作用夹着臀沟部将人体的臀部朝向人体的中央部向斜上方拉起的拉起力f3。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有关该实施方式2的紧身褡中,如以下这样,将人体的臀部与胸部同样作为形成人体美的鼓起部,能够塑造臀部形状的美感,并且形成穿用感良好的借助二维方式的鼓起部。

即,在有关该实施方式2的紧身褡1中,如图10所示,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将沿着人体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对应的人体的背面部的长度短,该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在使前后身片体的长度的不足量伸展的状态下与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中央部侧端缘接合,能够作用将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向上方拉起的拉起力f1。结果,通过穿用上述紧身褡1,能够使穿用者的臀部向上方移动而实现提臀。

进而,在上述紧身褡1中,如图10所示,通过使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和遍及人体的背面侧中央部的下端部的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为不同部件,塑造人体的臀部的形状的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和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成为独立的。因此,能够塑造穿用者的臀部形状的美感,能够提供穿用感良好的紧身褡1。

此外,在上述紧身褡1中,通过具备多条带体12及衬里部件22、23,能够使推压腹部的作用及将屁股部朝向人体中央的上部拉起的力作用,修正效果变得更高。

实施方式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图,如果对与前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说明,则该实施方式3中前述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的下端缘具有从臀沟部的人体中央部侧朝向体侧部的上部弯曲的形状。此外,该实施方式3构成为,在前述体侧部前后身片体的臀沟部设置将该臀沟部的内周及外周的相互以弯曲的形状切口的缺口部,前述体侧部前后身片体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构成,在使该前后身片体的长度的不足量伸展的状态下,将前述缺口部的对置的端缘彼此接合,将前述臀沟部的下端部附近形成为与前述人体的臀部基底部的弯曲对应的三维形状。

如果进一步说明,则该实施方式3实现以理想的比例为前提的屁股顶点的抬升化。作为理想的比例,例如可以举出与八头身接近的体型。穿用者的体型本身难以借助紧身褡等下半身衣服而较大地变化,但借助在如文字那样为人体的要部的腰部上穿用的紧身褡等下半身衣服对屁股部赋予张弛,通过调整沿着人体的上下方向的平衡,能够使从正面或侧面观察的穿用者的体型接近于理想的比例。

即,有关该实施方式3的紧身褡1如图11至图13所示,设定穿过人体的臀部的屁股顶点(最高的位置)的曲线30、31,将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体侧部侧的端缘2d、3d形成为与该曲线30、31一致的形状。如果进一步说明,则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体侧部侧的端缘2d、3d具有与经过人体的臀部的屁股顶点、从臀沟部的人体中央部侧朝向体侧部的上部弯曲的曲线30、31对应的形状。

此外,在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上,如图13所示,在与其臀沟部对应的位置处,从人体的中央部朝向体侧部设有沿着该臀沟部的缺口部32、33。并且,通过在使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的前后身片体的长度的不足量伸展的状态下将缺口部的对置的端缘彼此接合,将臀沟部的下端部附近形成为与人体的臀部基底部的弯曲对应的三维形状。

在该实施方式3中,设定经过人体的屁股部的屁股顶点(最高的位置)的曲线30、31,将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的下端缘形成为与该曲线30、31一致的形状。因此,与将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做成与人体的臀部对应的一片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紧身褡1的左右的屁股部对应于人体的臀部而更立体地形成,能够强调屁股部的鼓起。

此外,左右的体侧部前后身片体5、6构成为,从左右的大腿部到人体的体侧部的上端部而位于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2、3与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的髂棱围前弧长区域44之间。

结果,能够由紧身褡1等下半身衣服对穿用者的屁股部赋予张弛,通过调整沿着人体的上下方向的平衡,能够接近于理想的比例。

附图标记说明

1:紧身褡;2、3:左右的臀部前后身片体;4:中央部前后身片体;41:臀围后弧长区域;44:髂棱围前弧长区域;5、6:体侧部前后身片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