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撑雨伞的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61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撑雨伞的背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包,具体为一种可撑雨伞的背包,属于文具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背包是人们在行军或外出时背在背上的衣被包裹。材质多样化,真皮、塑料材质、涤纶、帆布、尼龙,棉麻等质地箱包引领时尚潮流。现有的背包只有装物的作用,在背包外出时,往往会遇到下雨天气或阳光薄曝晒的情况,这时可以举伞来减轻这些情况带来的不舒适感,但伞在使用时需要手持,不仅极为不便,举伞时间长还会出现手酸的情况,这使人们更具有烦躁感,这时背包起的作用就微乎其微,而且对人们来说还是一种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撑雨伞的背包。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撑雨伞的背包,包括主包1、背带11和备用包6,所述主包1顶部设置有开口13,且所述主包1顶部设置有拉链16,所述拉链16上设置有拉扣5,所述主包1内侧设置固定钮14,所述固定钮14通过松紧扣18和限距带19构成,所述松紧扣18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条17,所述固定钮14下方设置底套15,所述主包1一侧设置有备用包6,所述备用包6一侧设置有侧实兜4,且所述备用包6一侧设置侧网兜3,所述主包1背侧顶部设置提手8,且所述主包1背侧设置背带11,所述背带11一端设置有通过缝合布12连接的卡带扣10,且所述背带11连接腰带7,所述腰带7一端设置连接片9。

优选的,为了使伞能在背包内保持平稳状态,所述开口13与固定钮14之间距离与固定钮14和底套15之间距离相同。

优选的,为了使背带11和腰带7连接更紧固,所述缝合布12呈首尾连接结构,且所述缝合布12的首尾两端均缝合连接于背带11底部。

优选的,为了使各包和兜使用方便,所述主包1、备用包6、侧实兜4、开口13和侧网兜3均设置有拉链。

优选的,为了使整体造型美观,所述侧实兜4和侧网兜3关于主包1对称分布。

优选的,为了使固定钮14便于调节的同时保持结构稳定,所述松紧扣18分别通过定位条17和限距带19连接于主包1内侧。

优选的,为了使腰部受力更分散,所述连接片9为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为了使腰带7适应各种腰围的使用者,所述腰带7通过卡带扣10连接于背带11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主包的背侧设置有开口,开口处可通过拉链开合,打开后能将雨伞的伞柄插从开口处插入,插入伞柄后还能稍微拉紧拉链,起到部分固定作用;固定钮通过限距带和松紧扣构成,可通过松紧扣卡住和松开限距带,以调整伞柄和背包的角度,即调整伞和背包使用者的位置;底套和固定钮的间距与固定钮和开口的间距相同,确保雨伞在风吹和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不会倾倒或飞出背包,适应于多种天气环境;背带两侧分别设置有腰带和主包连接,背包更稳定的背在使用者背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包背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包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包;2、主包口;3、侧网兜;4、侧实兜;5、拉扣;6、备用包;7、腰带;8、提手;9、连接片;10、卡带扣;11、背带;12、缝合布;13、开口;14、固定钮;15、底套;16、拉链;17、定位条;18、松紧扣;19、限距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可撑雨伞的背包,包括主包1、背带11和备用包6,主包1顶部设置有开口13,且主包1顶部设置有拉链16,拉链16上设置有拉扣5,主包1内侧设置固定钮14,固定钮14通过松紧扣18和限距带19构成,松紧扣18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条17,固定钮14下方设置底套15,主包1一侧设置有备用包6,备用包6一侧设置有侧实兜4,且备用包6一侧设置侧网兜3,主包1背侧顶部设置提手8,且主包1背侧设置背带11,背带11一端设置有通过缝合布12连接的卡带扣10,且背带11连接腰带7,腰带7一端设置连接片9。

开口13与固定钮14之间距离与固定钮14和底套15之间距离相同,伞能在背包内保持平稳状态。

缝合布12呈首尾连接结构,且缝合布12的首尾两端均缝合连接于背带11底部,背带11和腰带7连接更紧固。

主包1、备用包6、侧实兜4、开口13和侧网兜3均设置有拉链,各包和兜使用方便。

侧实兜4和侧网兜3关于主包1对称分布,整体造型美观。

松紧扣18分别通过定位条17和限距带19连接于主包1内侧,固定钮14便于调节的同时保持结构稳定,以调节伞额角度以及伞和使用者的位置。

连接片9为三角形结构,腰部受力更分散。

腰带7通过卡带扣10连接于背带11底部,腰带7适应各种腰围的使用者。

使用时,首先,拉开开口13的拉链16打开开口13,再将伞打开,打开后将伞柄穿过开口13和固定钮14,使伞柄底部刚好落入底套15中,最后再关闭开口13,使开口13起到一定的固定伞杆的作用;然后,将手臂穿过背带11,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和雨水阳光的角度,取下背包,调整固定钮14上的限距带19长度,使伞达到预期的合理位置,并可适当开合开口13,使伞的角度复合当时的天气环境情况;最后,将背包背上即可,此时腰带7和背带11同时承受天气环境的冲击力,冲击力更分散,伞也能够保持稳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撑雨伞的背包,包括主包、主包口、侧网兜、侧实兜、拉扣、备用包、腰带、提手、连接片、卡带扣、背带、缝合布、开口、固定钮、底套、拉链、定位条、松紧扣和限距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主包的背侧设置有开口,开口处可通过拉链开合,打开后能将雨伞的伞柄插从开口处插入,插入伞柄后还能稍微拉紧拉链,起到部分固定作用;固定钮通过限距带和松紧扣构成,可通过松紧扣卡住和松开限距带,以调整伞柄和背包的角度,即调整伞和背包使用者的位置;底套和固定钮的间距与固定钮和开口的间距相同,确保雨伞在风吹和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不会倾倒或飞出背包,适应于多种天气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富阳浩然箱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02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