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5232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面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功能性面料是指具有某种特殊性能和用途的面料,比如透湿、保暖、防油、易去污、防菌除臭、防紫外线、防静电、防辐射、防阻燃、耐高温、耐酸碱等功能。市场上的功能性面料以服装面料为主。

目前市面上的功能性面料,只能具有简单的一两项功能,比如:单独抗菌、单独吸湿排汗、或者单独发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带有功能性面料制成的衣服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具有吸湿、抗菌和发热功能的内衣或者袜子等等,而由于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材质,因此如果想同时实现这些功能只能将几种单一功能的面料叠加起来。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无形中增加了衣服的厚度和手感效果,最终将影响人们的穿着。因此提供一种具有吸湿、抗菌、发热、手感柔软且亲肤的新型吸湿抗菌发热面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8-16份,竹浆纤维15-25份,发热腈纶25-36份,莫代尔纤维35-42份。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0-14份,竹浆纤维18-24份,发热腈纶28-32份,莫代尔纤维36-40份。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0份,竹浆纤维20份,发热腈纶30份,莫代尔纤维40份。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5份,竹浆纤维25份,发热腈纶25份,莫代尔纤维35份。

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由纳米铜聚酯纤维、竹浆纤维、发热腈纶和莫代尔纤维混纺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吸湿抗菌发热面料,添加了纳米铜聚酯纤维,所述的纳米铜聚酯纤维是将具有抗菌性的铜离子,用纳米技术注入到具有抗起球特性的聚酯纤维里面,可以使面料的抗菌性大幅提高,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可达到91%以上。同时添加了发热功能的抗起球腈纶,使面料的最高升温值可达到9.1℃,30min内的平均升温值可达到3.8℃,同时还添加了吸湿速干功能的竹浆纤维和柔软亲肤的莫代尔纤维。最终实现了一种柔软、亲肤、吸湿、抗菌和发热的新型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其原料按重量份可以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8-16份,竹浆纤维15-25份,发热腈纶25-36份,莫代尔纤维35-42份。

优选原料按重量份可以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0-14份,竹浆纤维18-24份,发热腈纶28-32份,莫代尔纤维36-40份。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吸湿抗菌发热的面料及其效果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8份,竹浆纤维15份,发热腈纶25份,莫代尔纤维35份。

按标准fz/t73036-2010检测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按标准gb/t21655.1-2008检测面料的吸湿性,最高升温值可达到6.3℃,吸湿率365%。

实施例二:

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5份,竹浆纤维25份,发热腈纶35份,莫代尔纤维42份。

按标准fz/t73036-2010检测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按标准gb/t21655.1-2008检测面料的吸湿性,最高升温值可达到9.1℃,吸湿率421%。

实施例三:

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0份,竹浆纤维20份,发热腈纶30份,莫代尔纤维40份。

按标准fz/t73036-2010检测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按标准gb/t21655.1-2008检测面料的吸湿性,最高升温值可达到8.8℃,吸湿率399%。

实施例四:

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0份,竹浆纤维18份,发热腈纶28份,莫代尔纤维36份。

按标准fz/t73036-2010检测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按标准gb/t21655.1-2008检测面料的吸湿性,最高升温值可达到6.3℃,吸湿率410%。

实施例五:

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0份,竹浆纤维18份,发热腈纶28份,莫代尔纤维36份。

按标准fz/t73036-2010检测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按标准gb/t21655.1-2008检测面料的吸湿性,最高升温值可达到8.6℃,吸湿率378%。

实施例六:

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4份,竹浆纤维24份,发热腈纶32份,莫代尔纤维40份。

按标准fz/t73036-2010检测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按标准gb/t21655.1-2008检测面料的吸湿性,最高升温值可达到8.9℃,吸湿率397%。

实施例七:

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15份,竹浆纤维25份,发热腈纶25份,莫代尔纤维35份。

按标准fz/t73036-2010检测面料的吸湿发热升温值,按标准gb/t21655.1-2008检测面料的吸湿性,最高升温值可达到6.7℃,吸湿率377%。

吸湿抗菌发热面料,添加了纳米铜聚酯纤维,所述的纳米铜聚酯纤维是将具有抗菌性的铜离子,用纳米技术注入到具有抗起球特性的聚酯纤维里面,可以使面料的抗菌性大幅提高,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可达到91%以上。对于上述实施例同时添加了发热功能的抗起球腈纶,使面料的最高升温值可达到9.1℃,30min内的平均升温值可达到3.8℃,同时还添加了吸湿速干功能的竹浆纤维和柔软亲肤的莫代尔纤维。最终实现了一种柔软、亲肤、吸湿、抗菌和发热的新型面料。

上述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个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湿抗菌发热面料,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纳米铜聚酯纤维8‑16份,竹浆纤维15‑25份,发热腈纶25‑36份,莫代尔纤维35‑42份。本发明的吸湿抗菌发热面料,添加了纳米铜聚酯纤维,所述的纳米铜聚酯纤维是将具有抗菌性的铜离子,用纳米技术注入到具有抗起球特性的聚酯纤维里面,可以使面料的抗菌性大幅提高,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可达到91%以上。同时添加了发热功能的抗起球腈纶,使面料的最高升温值可达到9.1℃,30min内的平均升温值可达到3.8℃,同时还添加了吸湿速干功能的竹浆纤维和柔软亲肤的莫代尔纤维。最终实现了一种柔软、亲肤、吸湿、抗菌和发热的新型面料。

技术研发人员:周长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长江
技术研发日:2017.08.29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