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扇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5325阅读:39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刺绣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刺绣扇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扇子发源地属于中国,不过经历几千年发展与传播,扇子文化不只是在中国,靠近中国的,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有了是扇子文化的发展,甚至欧洲皇室的贵夫人,视扇子为身份的象征,尤其以西班牙,法国,最为重视扇子文化。

目前市场上的扇子大多为纸扇子,也有一部分刺绣扇子,但是觉得部分均为机器刺绣的,现在急需一种刺绣扇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刺绣扇子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刺绣扇子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在一块尺寸为45x45cm的纱质底部,将底布用针线缝制在扇骨上,在底布与扇骨的连接处使用条布进行包边;

(2)包边以后用手对包边处进行整合,如有不平整处,用胶水进行粘合;

(3)等到扇骨晾干以后,在纱质底部上用彩色大头针进行位置标注;

(4)在绣制之前先将绣线使用鲜花瓣水进行浸泡,以保持香气,常温晾干标注以后对底布采用深色线先绣,浅色线后绣的顺序进行绣制;

(5)绣制完成以后,使用蒸汽进行熨烫。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1)中的扇骨为白玉扇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1)的扇骨底部设置有流苏。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1)中的条布为小羊皮布。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4)中的浅色线绣完以后用浅色布覆盖在表面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3)中的大头针尺寸为0.2-0.3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刺绣扇子的制作方法,此刺绣方法包含部分扇子的制作工艺,在刺绣之前先将绣线进行浸泡保证香气,在刺绣时先绣深色的线再绣浅色线可以保证绣线不脏,且白玉的扇柄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种刺绣扇子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在一块尺寸为45x45cm的纱质底部,将底布用针线缝制在扇骨上,在底布与扇骨的连接处使用条布进行包边;

(2)包边以后用手对包边处进行整合,如有不平整处,用胶水进行粘合;

(3)等到扇骨晾干以后,在纱质底部上用彩色大头针进行位置标注;

(4)在绣制之前先将绣线使用鲜花瓣水进行浸泡,以保持香气,常温晾干标注以后对底布采用深色线先绣,浅色线后绣的顺序进行绣制;

(5)绣制完成以后,使用蒸汽进行熨烫。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的扇骨为白玉扇骨。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的扇骨底部设置有流苏。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1)中的条布为小羊皮布。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4)中的浅色线绣完以后用浅色布覆盖在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3)中的大头针尺寸为0.2-0.3mm。

本发明刺绣扇子的制作方法,解决了技术方案里的缺陷,此刺绣方法包含部分扇子的制作工艺,在刺绣之前先将绣线进行浸泡保证香气,在刺绣时先绣深色的线再绣浅色线可以保证绣线不脏,且白玉的扇柄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绣扇子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在一块尺寸为45x45cm的纱质底部,将底布用针线缝制在扇骨上,在底布与扇骨的连接处使用条布进行包边;(2)包边以后用手对包边处进行整合,如有不平整处,用胶水进行粘合;(3)等到扇骨晾干以后,在纱质底部上用彩色大头针进行位置标注;(4)在绣制之前先将绣线使用鲜花瓣水进行浸泡,以保持香气,常温晾干标注以后对底布采用深色线先绣,浅色线后绣进行绣制;(5)绣制完成以后,使用蒸汽进行熨烫。此刺绣方法包含部分扇子的制作工艺,在刺绣之前先将绣线进行浸泡保证香气,在刺绣时先绣深色的线再绣浅色线可以保证绣线不脏,且白玉的扇柄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郑叶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叶绣工艺厂
技术研发日:2017.10.27
技术公布日:2018.0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