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0588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采用毛竹叶制成的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制作鞋底大部分都以机械化生产,传统的制鞋工艺只有在农村部分延续。采用毛竹叶作为制鞋原材料之一是必不可少的,当毛竹笋长至2-4米的时候,长在毛竹根部的毛竹叶,撑开页面大、经路粗,是制作鞋底的优质材料,具有清凉、去除异味、透气等作用。但传统的制作鞋底由于采用纳底方法和材料的组合以及毛竹叶纹路的搭配极易造成纳底松散,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底紧密牢固、使用寿命长,同时具有清凉、去除异味、透气等作用的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包括有老棉布、毛竹叶、麻线,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鞋底材料组成:从上至下共有七层分别为老棉布层、横纹毛竹叶层、老棉布层、竖纹毛竹叶层、老棉布层、横纹毛竹叶层、老棉布层;将七层叠加用麻线固定四周,采用双排线固定,双排线分为内圈线和外圈线,内圈线和外圈线的针位相互错开;

第二步,麻线纳底:从鞋底的中部位置(脚心位置)用麻线走成田字横切排线,横切排线垂直于脚跟和脚尖的连线;横切排线的针位与固定双排线内圈线针位相同;然后分向纳底,一个朝脚尖方向平行纳底,一个朝脚跟方向平行纳底;

第三步,田字针法要求每个田字格子大小等比例为0.5cm左右,为田字走线,先用麻线先固定四周,然后用麻线纳鞋底;正面先走出小针码田字针线,每个田字为四小格,每格0.5cm,此针路做为底座,衬出后面的针法,在小针码后面平行下针抽紧,以后每针下针后退一小针距,用5针重复,正面交叉针迹运针,反面每走完一个田字,在线下走一针拉出再线下走一针拉紧,起固定作用,如此反复交叉5遍,与反面做结止针。走完的田针线,在田字中间会有凸起的线球,纳底结束。

所述的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中的竖纹毛竹叶层较厚的部分放置在脚后跟部分,横纹毛竹叶层较厚的部分以脚外侧为主布置。

所述的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中的一个朝脚尖方向平行纳底或一个朝脚跟方向平行纳底的时候在每4-6平行纳底完成后用平锤敲击鞋底,使其平整。

所述的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中的七层叠加用麻线固定四周时,可以采用斜纹布包边,包边斜纹布的浸泡在桐油里晾干后使用。

所述的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中的成熟的毛竹叶四边切除毛边,用100-110度蒸汽密封蒸煮20-30分钟后取出,冷却至30-40度的时候,沿着拱形毛竹叶相反的方向蜷曲(毛竹叶从内向外蜷曲)捆好,蜷曲的角度与毛竹叶上纹路成40-45度角,蜷曲好后放置蒸汽密封蒸煮15-20分钟,取出冷却,打开晾干即可。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毛竹叶作为纳底的原材料之一基于其具有清凉、去除异味、透气等作用,结合毛竹叶前续加工形成经路完整,增强其纳底牢固性能;采用田字针法不需要按固定模式车线走,针码分布均匀,加工时力道均匀、平整;形成纳底平整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每4-6平行纳底完成后用平锤敲击鞋底;棉布和毛竹叶间隔分布以及毛竹叶纹路交错走向也相关联到牢固因素,纳鞋底不破坏毛竹叶纹路,使其纹路交错通过麻线紧固增强牢固性能,提高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为一种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包括有老棉布、毛竹叶、麻线,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鞋底材料组成:从上至下共有七层分别为老棉布层、横纹毛竹叶层、老棉布层、竖纹毛竹叶层、老棉布层、横纹毛竹叶层、老棉布层;将七层叠加用麻线固定四周,采用双排线固定,双排线分为内圈线和外圈线,内圈线和外圈线的针位相互错开;

第二步,麻线纳底:从鞋底的中部位置(脚心位置)用麻线走成田字横切排线,横切排线垂直于脚跟和脚尖的连线;横切排线的针位与固定双排线内圈线针位相同;然后分向纳底,一个朝脚尖方向平行纳底,一个朝脚跟方向平行纳底;

第三步,田字针法要求每个田字格子大小等比例为0.5cm左右,为田字走线,先用麻线先固定四周,然后用麻线纳鞋底;正面先走出小针码田字针线,每个田字为四小格,每格0.5cm,此针路做为底座,衬出后面的针法,在小针码后面平行下针抽紧,以后每针下针后退一小针距,用5针重复,正面交叉针迹运针,反面每走完一个田字,在线下走一针拉出再线下走一针拉紧,起固定作用,如此反复交叉5遍,与反面做结止针。走完的田针线,在田字中间会有凸起的线球,纳底结束。

本发明为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中的竖纹毛竹叶层较厚的部分放置在脚后跟部分,横纹毛竹叶层较厚的部分以脚外侧为主布置。

本发明为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中的一个朝脚尖方向平行纳底或一个朝脚跟方向平行纳底的时候在每4-6平行纳底完成后用平锤敲击鞋底,使其平整。

本发明为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中的七层叠加用麻线固定四周时,可以采用斜纹布包边,包边斜纹布的浸泡在桐油里晾干后使用。

本发明为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中的成熟的毛竹叶四边切除毛边,用105度蒸汽密封蒸煮28分钟后取出,冷却至35度的时候,沿着拱形毛竹叶相反的方向蜷曲(毛竹叶从内向外蜷曲)捆好,蜷曲的角度与毛竹叶上纹路成45度角,蜷曲好后放置蒸汽密封蒸煮18分钟,取出冷却,打开晾干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千层底竹叶手工纳鞋底田字针法。它包括有老棉布、毛竹叶、麻线,从上至下共有七层分别为老棉布层、横纹毛竹叶层、老棉布层、竖纹毛竹叶层、老棉布层、横纹毛竹叶层、老棉布层;将七层叠加用麻线固定四周,从鞋底的中部位置(脚心位置)用麻线走成田字横切排线,横切排线垂直于脚跟和脚尖的连线;横切排线的针位与固定双排线内圈线针位相同;然后分向纳底,一个朝脚尖方向平行纳底,一个朝脚跟方向平行纳底;该针法要求每个田字格子大小等比例为0.5cm左右,为田字走线,先用麻线先固定四周,然后用麻线纳鞋底;毛竹叶具有清凉、去除异味、透气等作用,结合毛竹叶前续加工形成经路完整,增强其纳底牢固性能,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明俊
技术研发日:2017.11.18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