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钻绒编织面料及其缝纫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0376发布日期:2018-11-14 01:3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钻绒编织面料及其缝纫工艺。



背景技术:

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羽绒及其制作的产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目前用做保暖填充材料的羽绒制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现在的羽绒编织品制作工艺当中,通常是利用缝纫机将常规里层面料与常规表面面料进行普通缝合,在充绒之后进行封口。现有的这种缝合技术是传统的车线、车缝或缝合工艺。消费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穿着使用后,内填充物羽绒会从面料处、针眼处、合缝处钻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面料的后处理工艺方面,以及产品制造的结构设计和压绒格缝制用机针、缝线的控制方面原因。因此,多年来人们采用的羽绒制品制作方法导致产品的使用目的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并且由于使用寿命的相对缩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钻绒编织面料及其缝纫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钻绒编织面料及其缝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83.3dtex锦纶纤维和14.5tex集聚纺棉纱,送入整经机中,在22-25℃,相对湿度为65-70%下进行整经;

(2)将纱线送入经编机中织造,完成后将胚布使用染料染色,再送入定形机中,在150-180℃下焙烘定形,之后经压光机120-150℃压光,得到编织面料备用;

(3)将两片面料分别作为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根据需求裁剪大小形状,在面料边侧0.3-0.5厘米处进行缝合,并用粘缝液将缝线粘缝,缝合过程中留出充绒口;

(4)将羽绒填充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夹层中,再将充绒口用相同方式缝合,即得本发明防钻绒编织面料。

所述步骤1中整经过程中使用金属棒将棉纱上下分隔成两层,同时采用加油装置将白油涂覆于纱表层,以减少飞花产生。

所述步骤2中织造过程中每隔8-12小时将机器的梳栉分纱针和针床上的飞花吸除,同时每连续生产15-20天后清洗一次针槽和针芯槽。

所述步骤3中缝合时在起针和落针时回针,并将正面翻出,距边0.2-0.3厘米处再缝一道线。

所述步骤3中缝合时选择9号机针,针迹密度控制为(8-10)针/3厘米。

所述步骤3中缝合时选择圆头机针。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选择锦纶纤维和集聚纺棉纱作为面料原料,通过高速经编,形成高密度的编织面料,为防止高速经编引起棉纱断头,引入金属棒进行分割以减少纱线间的摩擦,降低毛羽杂质纠缠,同时添加白油,以减少和去除分纱筘后的飞花积聚,降低纱线表面的毛羽杂质,缓和经纱的张力,大大减少了织疵,所得面料再经缝纫,通过选取低号圆头机针,使形成的针眼与缝纫线截面相吻合,以封堵机针留下的空隙,同时不易刺伤纱线并减少了纱线位移,有效防止羽绒钻出,由此得到的编织面料表面成纱紧密,外观光洁,且在缝纫处针孔细小,显著降低了羽绒钻出的现象,让羽绒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得以提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钻绒编织面料及其缝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83.3dtex锦纶纤维和14.5tex集聚纺棉纱,送入整经机中,在24℃,相对湿度为65%下进行整经,整经过程中使用金属棒将棉纱上下分隔成两层,同时采用加油装置将白油涂覆于纱表层,以减少飞花产生;

(2)将纱线送入经编机中织造,织造过程中每隔10小时将机器的梳栉分纱针和针床上的飞花吸除,同时每连续生产15天后清洗一次针槽和针芯槽,完成后将胚布使用染料染色,再送入定形机中,在160℃下焙烘定形,之后经压光机140℃压光,得到编织面料备用;

(3)将两片面料分别作为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根据需求裁剪大小形状,在面料边侧0.4厘米处选择圆头9号机针进行缝合,针迹密度控制为8针/3厘米,缝合时在起针和落针时回针,并将正面翻出,距边0.2厘米处再缝一道线,并用粘缝液将缝线粘缝,缝合过程中留出充绒口;

(4)将羽绒填充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夹层中,再将充绒口用相同方式缝合,即得本发明防钻绒编织面料。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钻绒编织面料及其缝纫工艺,本发明选择锦纶纤维和集聚纺棉纱作为面料原料,通过高速经编,形成高密度的编织面料,为防止高速经编引起棉纱断头,引入金属棒进行分割以减少纱线间的摩擦,降低毛羽杂质纠缠,同时添加白油,以减少和去除分纱筘后的飞花积聚,缓和经纱的张力,大大减少了织疵,所得面料再经缝纫,通过选取低号圆头机针,使形成的针眼与缝纫线截面相吻合,以封堵机针留下的空隙,同时不易刺伤纱线并减少了纱线位移,有效防止羽绒钻出,由此得到的编织面料表面成纱紧密,外观光洁,且在缝纫处针孔细小,显著降低了羽绒钻出的现象,让羽绒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得以提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刘月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宇鸿纺织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0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