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5467发布日期:2018-12-14 21:53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伞。



背景技术:

目前,雨伞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直杆伞,另一类是三折或多折伞。传统直杆伞体积较大,携带不便,目前普遍使用的折叠伞虽易携带,但都有滴水,漏水的情况出现,拿湿伞上楼的过程中,手臂挥动,伞面残留的水很容易溅到别人身上,进入室内,湿伞没有合适的地方放置,使人产生困扰,因雨伞使用后伞体带水,无法放入包中随身携带,也产生了遗落伞、丢伞等问题。针对此现象,市面上产生了一系列可防止漏水滴水雨伞类产品,例如反向伞、一次性伞套、伞套机等,但此类产品仍未完全彻底解决雨伞滴水的问题,仍会有部分雨水滴落,且在一定程度上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操作,同时此类伞本身制造成本较高,导致其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雨伞,能够解决雨伞在使用后滴水的问题,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好、成本低、经济实用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雨伞,包括伞杆2,伞杆2底端连接有伞柄5,伞杆2上部与伞面之间通过反向折叠的伞骨1连接,所述伞柄5内设有滑块3和伞套4,滑块3套在伞杆2上与其滑动连接,滑块3底部与伞套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伞柄5底部设有可供伞套4抽出的孔8。

所述伞套4尾部连接有可从孔8伸出的绳子6。

所述伞柄5与伞杆2连接处设有可伸缩的弹簧卡7。

由于本发明利用伞杆滑动收缩原理,通过收伞的动作挤压伞套,让伞套从伞柄底部的孔弹出,进而能够反向包裹住整个已折叠起来的伞体,同时收紧伞套口,达到防止伞面残留水滴流出的情况,该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昂贵材料附加,解决了传统雨伞收起后易滴水的问题,成本低,效果好,经济实用,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雨伞收起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雨伞,包括底端连接有伞柄5的伞杆2,所述伞柄5与伞杆2连接处设有可伸缩的弹簧卡7。伞杆2上部与伞面之间通过反向折叠的伞骨1连接,所述伞骨1呈w形,收伞时可将有雨水的伞面收于内部,不至于飞溅,所述伞面采用pg布面料,其质量稳定,颜色理想,适宜用作雨伞面料。

所述伞柄5内设有滑块3和伞套4,滑块3套在伞杆2上与其滑动连接,滑块3底部与伞套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伞柄5底部设有可供伞套4抽出的孔8。所述伞套4尾部连接有可从孔8伸出的绳子6。所述伞套4为包围结构,采用防水布料材质,尺寸略大于整个伞体折叠后体积,伞套4拉出后可完全包住伞体,防止滴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撑开雨伞时,滑块3随伞杆2伸长而滑动到伞柄5内部顶端,伞套4随滑块3滑动成收缩状,收于伞柄5内部,弹簧卡7弹出卡住伞柄5边缘,以防滑块3随意滑落,仅仅只有尾部绳子6从伞柄5底部孔8露出。雨伞正常使用。在雨伞使用完之后,合上雨伞时,参见图2,伞面、伞骨1随伞杆2收缩而反向折叠,滑块3随伞杆2收缩而滑动到到达伞柄5内部底端,弹簧卡7收回于伞柄5内,伞套4从伞柄5底部孔8拉出并将伞整体包住,并系住伞套尾部绳子6以达到包住整个伞的效果。伞面反向收缩能够防止雨水滴落,加以收缩式伞套4,能进一步防止雨水滴落,伞套4包裹式包装,让整个伞能够达到外部完全干燥的目的,进而不论是放进包里或是其他地方,都不会因残留的雨水而浸湿其他物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雨伞,包括伞杆,伞杆底端连接有伞柄,伞杆上部与伞面之间通过反向折叠的伞骨连接,所述伞柄内设有滑块和伞套,滑块套在伞杆上与其滑动连接,滑块底部与伞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伞柄底部设有可使伞套抽出的孔,在雨伞使用完之后,合上雨伞时,伞面、伞骨随伞杆收缩而反向折叠,滑块随伞杆收缩而滑动到到达伞柄内部底端,弹簧卡收回于伞柄内,伞套从伞柄底部孔拉出并将伞整体包住,并系住伞套尾部绳子以达到包住整个伞的效果,伞面反向收缩防止雨水滴落,加以收缩式伞套,能进一步防止雨水滴落,伞套包裹式包装,让整个伞能够达到外部完全干燥的目的,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好、成本低、经济实用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郭西雅;窦潇;梅明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0.16
技术公布日:2018.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