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3018发布日期:2020-05-26 17:17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



背景技术:

术后病人需要通过下床行走来进行康复锻炼,需要使用引流袋的病人,下床行走引流袋的携带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便于行走携带引流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包括护理服本体和引流袋固定装置;所述的引流袋固定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的护理服本体;

所述的护理服本体在前片上设置有一列自胸前延伸至下摆处的引流口,所述的引流口包括自上而下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一圆孔;所述护理服本体在前片上还是设置有保护挡片;所述的保护挡片固定在所述的护理服本体上;所述保护挡片上设置有与保护挡片对应的第二圆孔;所述的第一圆孔和所述的第二圆孔错开设置;

所述的引流袋固定装置包括长度调节带、袋体和固定带;所述长度调节带的一端与护理服本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袋体上;所述袋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带;两侧的固定带通过魔术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护理服本体的肩部设置有子母扣的母扣;所述引流袋固定装置上设置有子母扣的子口;引流袋固定装置和护理服本体通过子母扣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长度调节带包括第一条状带体、第二条状带体和日字扣;所述的第一条状带体的一端设置子母扣的子口,另一端通过日字扣与第二条状带体的一端连接,第二条状带体的另一端缝制在袋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由前侧的透明塑料膜片和后侧的棉布片;透明塑料膜片和后侧的顶边通过拉链连接,其余三边缝制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棉布片上设置有第三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袋体的一侧上部四分之一设置第一叉口,下部四分之三缝合;第一叉口两侧通过子母扣连接;所述第三圆孔与第一叉口之间设置第二叉口;第二叉口两侧通过子母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引流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便携式引流袋护理便于行走时携带引流袋,行走时将引流袋固定装置安装于护理服本体上,不行走时可将引流袋固定装置拆卸,作为正常的护理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固定装置便于方便的安装和固定引流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护理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流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包括护理服本体1和可拆卸的安装于护理服本体1上的引流袋固定装置2。

本实用新型的护理服本体1在前片上设置有一列引流口,该列引流口自胸前延伸至下摆处,包括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圆孔11。本实用新型的护理服本体1在前片上还设置有将引流口遮挡的保护挡片12,所述保护挡片12的四边缝制在护理服本体1上,保护挡片12自上而下设置有与引流口的第一圆孔11个数相等的第二圆孔13;所述的第二圆孔13和所述的第一圆孔错开设置,这样设置保护挡片12可以完全将护理服本体1上开设的第一圆孔遮挡住,很好的保护病人的隐私,同时也起到保暖的作用。

在使用时,根据引流的位置,选在合适的第一圆孔11和第二圆孔13,引流管的引出端自体内穿出某个第一圆孔11和再穿出该第一圆孔11下方的一个第二圆孔13后与引流袋连接,引流袋的位置低于第二圆孔13的位置,这样引流管不会穿线多次弯折。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挡片12整体的宽度大于保护挡片两侧缝制线之间的间距,整体宽度可以为两侧缝制线之间的间距的1.5-2倍,这样保护挡片12与护理服本体1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不会紧压引流管,导致引流管被迫弯折,影响引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护理服本体1在其肩部设置有子母扣的母扣14。本实用新型的子母扣可以为揿钮,搭扣等。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固定装置包括长度调节带、袋体22和固定带23。长度调节带包括第一条状带体211、第二条状带体212和日字扣213;所述的第一条状带体211的一端设置子母扣的子口214,第一条状带体211通过子母扣可拆卸的安装于护理服本体1上,第一条状带体211的另一端通过日字扣213与第二条状带体212的一端连接,第二条状带体212的另一端缝制在袋体22的顶部。袋体22为顶部开口的结构,引流袋通过顶部的开口放置于袋体22内。

本技术:
袋体22包括前侧的透明塑料膜片和后侧的棉布片;透明塑料膜片和后侧的顶边通过拉链连接,其余三边缝制在一起,通过透明塑料膜片可以观察引流袋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后侧的棉布片上设置有供引流管穿过的第三圆孔24。

本实用新型的袋体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固定带23,两侧的固定带通过魔术贴连接后将袋体22固定在人体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袋体22的一侧上部四分之一设置第一叉口26,下部四分之三缝合;第一叉口26两侧通过子母扣连接;所述第三圆孔24与第一叉口26之间设置第二叉口27;第二叉口27两侧通过子母扣连接。袋体22的底部还设置有引流出口25。

当患者需要下床行走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固定装置2通过子母扣安装到护理服本体上,将引流袋放入袋体内,引流袋底部的排液口伸出引流出口25。打开第一叉口和第二叉口的子母扣,将引流袋上连着的引流管通过第一叉口和第二叉口置入第三圆孔24内,然后将第一叉口和第二叉口的子母扣扣上。根据实际需要调解长度调节带的长度,然后通过固定带将引袋体固定在腰腹部位。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理服本体(1)和引流袋固定装置(2);所述的引流袋固定装置(2)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的护理服本体(1);

所述的护理服本体(1)在前片上设置有一列自胸前延伸至下摆处的引流口,所述的引流口包括自上而下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一圆孔(11);所述护理服本体(1)在前片上还是设置有保护挡片(12);所述的保护挡片(12)固定在所述的护理服本体(1)上;所述保护挡片(12)上设置有与保护挡片(12)对应的第二圆孔(13);所述的第一圆孔(11)和所述的第二圆孔(13)错开设置;

所述的引流袋固定装置(2)包括长度调节带、袋体(22)和固定带(23);所述长度调节带的一端与护理服本体(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袋体(22)上;所述袋体(22)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带(23);两侧的固定带通过魔术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服本体(1)的肩部设置有子母扣的母扣;所述引流袋固定装置(2)上设置有子母扣的子口;引流袋固定装置(2)和护理服本体(1)通过子母扣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度调节带包括第一条状带体(211)、第二条状带体(212)和日字扣(213);所述的第一条状带体(211)的一端设置子母扣的子口(214),另一端通过日字扣(213)与第二条状带体(212)的一端连接,第二条状带体(212)的另一端缝制在袋体(22)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22)由前侧的透明塑料膜片和后侧的棉布片;透明塑料膜片和后侧的顶边通过拉链连接,其余三边缝制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布片上设置有第三圆孔(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体(22)的一侧上部四分之一设置第一叉口(26),下部四分之三缝合;第一叉口(26)两侧通过子母扣连接;所述第三圆孔(24)与第一叉口(26)之间设置第二叉口(27);第二叉口(27)两侧通过子母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22)的底部还设置有引流出口(2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引流袋护理服,包括护理服本体和引流袋固定装置;引流袋固定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护理服本体;护理服本体在前片上设置有一列自胸前延伸至下摆处的引流口,引流口包括自上而下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一圆孔;护理服本体在前片上还是设置有保护挡片;保护挡片固定在护理服本体上;保护挡片上设置有与保护挡片对应的第二圆孔;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错开设置;引流袋固定装置包括长度调节带、袋体和固定带;长度调节带的一端与护理服本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袋体上;袋体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带;两侧的固定带通过魔术贴连接。本实用新型便于行走时携带引流袋。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许可;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陵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